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正统天命-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开启磨洋工状态,和这些大家族的代理人一阵墨迹,墨迹出来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这匪患也就有了平息的可能了。
否则你在前面打的欢快,后面地方上的世家大族就直接给你拖后腿,从官场上到民望上双管齐下,你还不得瞬间爽上天去?
柳华叹息了一声,左右看了看,一瞬间就有些咬牙切齿:“徐珵这厮……还真是死有余辜,现如今这福建的局势,真个是诡谲莫测,便是华前去督军剿匪,也不知旧时的那些手段能否用的出来了。”
说来说去,还是要扣在徐珵这么个已经死了的人的身上,想要博出位就得付出代价,这个是铁律,可是他为了出位所付出的代价,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个人承受的极限,甚至已经影响到了下一个继任者的生命安全——潜规则就是锁住猛兽的笼子,一旦砸碎了笼子,猛兽可不会因为砸笼子的人死了,就乖乖趴在原地,等着新的笼子竖起来。
所以当柳华以都察御史的身份,挂着钦差的差事下去督军的时候,很有可能再次遇到福建、浙江、江西三省大户的刺杀,毕竟对他们而言,朝廷已经失去过一次信誉了,而失去了的信誉再想建立起来,可以说是难上加难了。
“且看看今日大朝会如何说罢,毕竟那位的心腹……”黄英朝着金銮殿上努了努嘴,“可也死在了那次刺杀之中呢。”
柳华听了这话,眼睛就是一亮,除了徐珵那个死有余辜的,还有一个锦衣卫的总旗也进了海里喂鱼,而且据说,这个锦衣卫的总旗,和王振的关系很是不错,算得上是王振心腹、铁杆阉党了,否则护送徐珵上任这种事儿,也轮不到这个总旗来——锦衣卫的身份,剿匪的资历,加起来就是平步青云的节奏,以总旗之职外放一个千户都是绰绰有余的,这就和徐珵有了翰林院装逼的资历,有过都察院剿匪的履历,班师还朝之后正七品直接提从四品是一个道理的。
就在这时候,王振尖锐的公鸭嗓传来,打断了两人的谈话,也昭示着今天大朝会的开始。
很显然又是大半夜没怎么睡好的正统皇帝朱祁镇坐在龙椅上,无精打采地扫视着下面撩衣跪倒、山呼万岁的群臣,脸上的忧郁却是一点儿都没减少,昨天晚上在接到了徐珵战死的消息之后,他就一直在问自己一个问题,自己发下去的圣旨,出了这北京城,或者说,出了这紫禁城之后,还有没有什么效力了?
所以,一脸忧郁中夹杂着悲愤的朱祁镇,也不等群臣开口,自顾自地说道:“朕自登临大宝至今,已有十年的光景了,十年的时间啊,你们的眼中,朕还是那个九岁的孩子吧?”
这话说的就有点儿重了,古代讲究的是个“天潢贵胄”,出身决定一切啊,别说朱祁镇还算不上什么真正的傻缺,他就是问“何不食肉糜”的傻缺,那也得“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地叫着,所以下面这帮大臣都是一个哆嗦,咕咚一声直接跪倒了一片,没人能摸清皇帝现在的心情,自然也就不会有人冲上去安抚一下皇帝陛下了。
所以大殿之中依旧静默,只有朱祁镇的声音在回响着:“朕派出去的钦差,在数千人拱卫的之下,被一伙儿蟊贼劫营袭击了,一番惊吓之后,身体染了风寒,直接挂印辞官了,在福建的海面上,在水军衙门派的给钦差用的船上,居然被海盗公然截杀了,你们就什么都不想说么?”
一拍桌子,朱祁镇直接站了起来,圆睁双目扫视全场,大声问道:“朕就想问问你们,朕现在这圣旨,还能出的了这北京城……不,是还能出的了这紫禁城么?”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这算得上是封建年代“君为臣纲”的一个表现了,所以当朱祁镇吐出以上话的时候,在场的这些文武官员瞬间把头埋地了,一个个撅着屁股跪在那里,根本就不敢动弹分毫。
“你们说,事已至此,朕现在应该派谁去出任监军,总督剿匪事宜,才能解了朕的心头只恨?!”朱祁镇大声怒吼着,空旷的大殿里面全是他的声音,“难不成,区区流寇,还要让朕御驾亲征不成?!”
出门刚回来,一更吧……唉,忙死了
第二四五章 怼()
第二四五章
“御驾亲征”四个字儿从朱祁镇嘴里喷出来的时候,满朝文武纷纷表示,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正统九年,离着正常历史线上的土木堡之变,还有那么四五年的功夫呢,满朝文武入仕只要是十年往上的,基本都见识过什么叫御驾亲征,毕竟那个还没改称“成祖”的太宗皇帝朱棣,和他的孙子朱瞻基,都是一个赛一个的能打,御驾北征那是家常便饭的事儿了,而且出去了,还都是打胜仗,那叫一个……
算不上好顶赞,嗯,真的是算不上好顶赞,毕竟皇帝太能打了,直接导致的就是皇帝作为核心神圣化,权威集中之下,一声令下政令通达,根本就不是事儿,底下的臣子想要做小动作,玩玩以权谋私的把戏,就非常的难了,政令出了紫禁城,简直就是所有文官们的噩梦,让他们只能私底下做点儿破事儿,破坏一下皇帝陛下的英明形象——比如皇帝陛下要推马政,那就把马政彻底铺开,穷的揭不开锅的泥腿子也让养马,不养就各种刁难之类的。
反对左倾的最好方法不是右倾,而是极左,这一套理论明朝的士大夫们未必知道,但运用起来却是十分之溜,这也侧面证明了社会科学是一门总结性科学的说法。
所以说,自从眼前这位皇帝陛下九岁的时候就继承大统了之后,满朝文武那叫一个欢欣鼓舞,要不是黄陵守卫森严,他们都能去太祖、太宗、仁宗、宣宗四位的坟头上,摆出四象守御的阵法,来个大明版的坟头蹦迪了,不过就是这样,各种小动作都不藏着掖着了,宣德十年的时候,中原大地什么幺蛾子都冒出来了,仅仅是浙江一地,军官侵吞屯田、虚报编制,导致军户逃籍、海防空虚的事儿,就是层出不穷,汇总过来一看,嘿,这特么的,整个浙江三成以上的卫所士卒只存在于纸面上,这还抗倭?抗个屁!
所以改元之后的中枢贼特么繁忙,全都在清理各地的乱摊子,搞拨乱反正,毕竟大明朝这条船翻了,对谁都没有好处不是?所以轩輗在浙江一口气砍了四十多个上档次的军官,勋贵们都没说他滥杀,要不是三杨内阁、英国公张辅等人都是历朝老人了,也没人跟朱祁镇争位子,只怕还要搞一个前后三十五年不能互相否定来。
不过呢,不管怎么说,这将近十年的时间,外朝的文臣武将们除了要给王振让路之外,过的还是很舒服的,尤其是那些远在江湖之中的文臣们的家眷,所以现在听到皇帝要御驾亲征,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昔年“惨不忍睹”的生活。
总之,绝对不能让皇帝再直接领导军队了,枪杆子里出政权这道理……文臣武将们照样懂的。
所以跪在地上的杨溥左右打望了一眼,就看见文臣里面一人往前爬了两步,正是礼部尚书胡濙(y,二声),在地上磕了三个头之后,高声喊道:“陛下且息雷霆之怒,浙、闽、赣之矿盗,不过是癣疥之疾,只交给三地都司分别剿灭即可,若是陛下御驾亲征,只恐于礼不合啊!”
嗯,封建年代,礼制等于天,所以胡濙这个礼部尚书跑出来高喊“非礼啊”,还真是恰如其分。
朱祁镇也不是朱棣,离着朱元璋更是差了不知道多少条街出去,所以听见“非礼”俩字的时候,他就有点儿怂了,不过他还是坐在龙椅上,盯着把脑门子贴在了地上的胡濙,怒声说道:“朕派去总督剿匪的钦差,在回乡的路上惨遭杀害,你居然和朕说这是癣疥之疾?杀了朕的钦差,就是在羞辱于朕,朕……”
等着朱祁镇咆哮完了,吏部尚书王直爬出班来,也是磕了头,这才说道:“启禀陛下,前都察御史徐珵遇刺之时,已然是称病辞官之后,当不得钦差二字,又是在海上为倭寇所害,与浙、闽、赣之矿盗并无干系。”
要是一般情况下的皇帝盛怒,可能出来几个都察院、科道之类的清流疏导一下,也就算完了,然而现在吧,这些清流官儿里面的二五仔太多了,用起来不顺手不说,皇帝的这种盛怒,出动六品七品的小瘪三也显得不够重视,不能有力地驳回皇帝不合理的请求,所以只能直接六部尚书级别的官儿赤膊上阵了。
吏部尚书号称是天官儿,管着整个朝廷官员的升降,徐珵告病辞官的帖子还是先到的吏部,才转入通政司进入皇宫的,所以吧,论起对信息的了解程度,王直还是更有权威的,所以他直接把朱祁镇想要御驾亲征的理由砸了个稀巴烂。
别管皇帝是不是开玩笑,这个头儿,是绝对不能开的。
朱祁镇喘着粗气,死死地盯着王直,深吸了一口气,勉强压住了心头的狂躁,这才将目光移到了兵部尚书徐晞的身上:“徐卿身为兵部尚书,自然是知晓兵事的,既然此事朕不便御驾亲征,总要拿出个章程来才好。”
叫徐晞出来,自然不是因为气昏了头,他想要靠着徐晞来做一个反击,一个旗鼓相当的反击,毕竟现在的六部尚书里面,实打实的就是内廷的人的,也就一个兵部尚书徐晞了,本来工部尚书离着内廷也挺近的,然而王振当初作死,超拔了一个工部左侍郎之后,对工部尚书形成了实质性的威胁,也就让这位工部尚书直接转投到了外朝的怀抱。
“回陛下,依照常例,只需派御史前往督军便可,只是如今到底是贼势浩大,可调派浙江、南直隶之军协同镇压。”徐晞也只爬着出班的,不过他这一开口,大部分的文臣武将都感觉,他现在是站着的。
忒特么高大了。
就这么一句话,直接就把皇帝怼到南墙上去了,加派军队剿匪不是不行,可是咱们得按照程序来走,加派御史监军……这不还是把皇帝圈养在紫禁城里面么?!
第四四六章 夹枪带棒()
第二四六章
文官儿做到了正二品,就是做到头了,立场、派系什么的,都是以自身需要为基础的,外物可以稍稍动摇,但绝对的不能伤及根本,以徐晞小吏出身的履历,也不可能调去都察院,更不可能去执掌吏部、礼部之类的要害衙门了,所以在这种时候,徐晞突然来个跳反,也是在向外朝表达一个态度,那就是他不打算再和王振玩了,只求一个平稳落地。
一看见皇帝陛下通过龙颜大怒,好容易积累下来的气场即将消散,终于有人忍不住了,就看见通政司的通政使李锡爬出班来,大声说道:“贼势浩大,岂能以一‘癣疥之疾’蔽之?福建参议竺渊身死在前,又有福建都司刘海重伤在后,便是都察御史徐珵前往剿匪,也曾在军中险遭刺杀,若这还是‘癣疥之疾’,那什么才能称得上是心腹大患?”
跪在地上,原本脸上已经有了些喜色的杨溥听了这话,一张老脸迅速阴沉了下去,和徐晞不一样,或者说和六部不一样,正三品的通政使虽然位置挺高,却没有什么实权,相当于清水衙门装逼的典型之一,哪怕平调一个六部的侍郎,都是高升了,而李锡显然觉得自己还有一个往上爬的机会,所以这才这么卖力地引经据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