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正统天命-第2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明科举,中了三甲的,就不许再考了,一辈子也就只能盯着一个“赐同进士出身”的功名,在大明朝科举鄙视链的最低端苦苦挣扎。

    所以当他拜别国子监的教习、祭酒,打算回家“静静”的时候,没有任何人出言阻拦,也没有任何人阻拦与他,反而国子监的祭酒还和颜悦色地劝勉他:“一时失利,勿要挂怀,左右这国子监中死读书,于君而言也难提高,不若在外走走,了解些风土民情,开开眼界。古语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多走走,总归是好的。老夫这里有一枚印信,许能帮扶你一二。”

    这话听着阴晦,然而商辂是啥人?民间俗语常说“长了毛比猴都精”,就他这智商、情商,往这话里套的话,直接就是“没有毛都比猴精”,一听这话就知道,自己殿试那会儿的策论写的有问题,自我感觉良好没用,没拍到皇帝的心坎上。

    所以他满心感激地收下了印鉴,先回家呆了个把月的时间,然后想着慢慢走回京师,看看这风土民情,到时候配合一番朝廷里面的各种小道消息,也好能在三年后的殿试里面创造佳绩。

    反正……不差钱。

    商辂想着呢,车把式已经停好了车,帮着掀开了车帘:“公子,茶铺到了。”

    “好。”商辂回过神来,点了点头,从马车上跳了下来,抻了一个懒腰,活动了一番身子,这才往茶铺里面走,虽然是坐车,然而这年月的官道也不甚平整,坐久了也是腰酸腿疼。

    家人拿了包裹行李,跟在了身后,直奔茶铺去了。

    这会儿的正是天热的时候,茶铺里生意颇好,三人在小二的招呼下找了个角落坐下,刚刚点了茶水,要了些果子,就听见旁边桌子传来了一个颇为粗豪的声音:“嗨,老哥几个,我可是听说了,黄岩县那边儿又出事儿了。”

    “黄岩县”三个字一出,商辂的眉头就是一跳,循声望去,就看见一个穿着粗布长衫,一看就是商贾打扮的汉子正坐在那,端着一大碗的高碎,脸上全是“快问我”的表情。

    “黄岩县出事儿?还能出什么事儿?”背对着商辂这边的一个商人很配合地问到,声音里面满是讶异,“那边儿的县令据说是文曲星下凡,能镇妖邪,前次不还斩了好多恶鬼么,这次又是甚么事?”

    那商人哈哈一笑,咕咚咕咚先灌了半碗高碎,一抹嘴,这才笑道:“人家要在那边开书塾,但凡是黄岩县的子弟,十岁以下的稚子、打算考功名的士子,都能去书塾里面听课,束脩都不用缴纳,家中贫困的,连文房四宝都给配齐了,说这叫什么……有教无类。”

    “嘶……好大的手笔。”

    一桌上的人全都是惊叹的声音,在商人们看来,这简直就是不可思议,无他,这年月读书的成本还是太高,且不说束脩了,就是文房四宝就能要了绝大部分家庭的命,不说一只好笔、一块好墨、一方好砚台如何了,就是纸,都能把人虐死。

    和五百多年之后一张好的A4纸也不过几毛钱的辰光可不一样,这年月白纸的产量低的让人发指,写八股文章又不是沙地上作画,画完蹭一蹭还能接着画。

    当然了,最要命的还是练字,练一手能拿得出手的台阁体,就能要了绝大部分士子的命,时间和金钱就在一个个蝇头小楷里面,慢慢地消失殆尽。

    “我还跟你们说啊,前日里在那边的委羽山上,不是有位翰林得了文曲星君点化,抛了世俗富贵,出家修道了么?人家可是答应了杨县尊,要去那书塾里面帮着给孩子上课,你想想,人家那是什么学问?翰林!”

    这大汉说到了兴头上,直接站了起来,一脚踩在了长条凳子上,大声说道:“翰林!”

第四四三章 见闻(上)() 
    第四四三章

    正统十年的六月,江南可以称得上酷热了,浙江一地,天气闷热,全仗着靠海,然而空气中水汽不多不少,闷人是够了,但是下雨……还差了那么一丢丢,从淳安往黄岩县去,一路上田中的苗稼都有些枯黄了。

    “今岁这浙江,只怕又要免征一茬夏粮了啊。”商辂看着田间地头的景象,不由得叹息了一声,“这年景,却是一年不如一年啊。”

    去年浙江水灾,免了一茬秋粮的赋税,这今年再免个夏粮的赋税,整个大明朝的财政都得受到影响,没办法,江南一地本来就是大明版图里面少有的重税区域,再加上经过历朝历代的开发、一年两熟甚至三熟的农作物生长周期,让这里成了整个大明朝的粮仓。

    可以说,江南一生变动,整个大明朝的粮食安全都要受到威胁。

    朱棣以降的帝王也明白江南的重要性,所以除了北直隶之外,还弄了个南直隶出来,这可不是什么新建个衙门,新添一点儿编制,给饥渴难耐的士大夫阶层们安排一下就业问题,更不是什么“遵循祖制”之类的问题,而是因为大明朝需要一个稳定的南方。

    无比的需要。

    所以走在这一路上,商辂看着田间地头那些皱着眉头,一脸愁苦的老农,不由得叹了口气。

    “若是今夏大旱,庄稼减产了,怕是又要来一轮人吃人啊。”商辂叹了口气,轻轻地敲了敲窗棱。

    旁边的家人一脸的呆萌:“少爷莫要杞人忧天,这朝廷减租免赋,再有官员前来赈灾,如何能有人吃人的场景?”

    商辂看了自己的家人一眼,也只能轻轻地叹了口气,这家人算是商家的家生子,就是单纯地伺候他起居的,这辈子没有读过什么书,自然也没有吃过什么苦,勉强算得上识得几个字罢了,这民间的疾苦,休说在竹简木牍之中读到,便是亲眼看见的,都没有过。

    看着商辂不说话,这家人挠了挠头,自然是也不敢多说什么了。

    马车一路朝着黄岩县方向兴趣,很快就到了黄岩县地界,在一座小桥旁,就站着几个穿着公服的巡检司弓手,负责盘查过往行人,这会儿人还不算多,有肩挑手提的,也有赶着车的,不过受检查的时候,脸上都没有什么不安的神色,反倒是一个个满脸笑容,有说有笑。

    这和其他巡检司查验行人的时候,状况截然不同。

    这也引起了商辂的兴趣,要知道,他在北京国子监的时候,也不是天天埋首八股文之中的,对于他这个级别的天才选手,教习、祭酒等教职人员,可是真的会做到因材施教的,提前接触一些实务,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他掀开窗帘,对着最近的货郎招了招手:“这位老丈,前方可是黄岩县巡检司临时设卡,缉拿人犯的?”

    这货郎看面相足有五十多了,被叫做老丈也是应该的,一看见一个穿着绫罗绸缎的公子哥和自己打招呼,连忙往前凑了凑,笑着答道:“回这位公子的话,正是。不过这卡设了能有小半年的功夫了,一直都在,算不得临时的。”

    顿了顿,这货郎接着说道:“公子这是外地来这儿求学的士子吧?如今这黄岩县里面也没甚么流寇之类的了,早被清剿了个干净,外地的流匪,但凡是消息灵通一点儿的,都不会傻呵呵地往咱们黄岩县里面钻。”

    “老丈这是如何看出来的?”商辂眉头就是一挑。

    “这些天的功夫,咱们黄岩县可是来了不少的士子,都奔着那书塾去了。”货郎干脆放下了挑子,笑着回答,“不说临县有名儿的那些个才子了,就是台州府那边,都来了不少人,别的不说,光是老头儿我这生意,都跟着好了不少。”

    商辂闻言,瞧了瞧这货郎的挑子,就见里面全是些胭脂水粉一类的物件,不由得心下了然。

    嗯,作为士子里面最出类拔萃的那一拨儿,他当然理解什么叫做“风流倜傥”了,或者说什么叫“士子风流”了。

    说白了就是去青楼里面装逼,吟诗作赋之余,来个一夕之欢,整出来一堆“连襟弟兄”。

    当然了,逛青楼什么的,你不能只撒钱,你还得送点儿文雅的、有情趣的东西,才能让人家记住你,否则,人家青楼里面的歌妓每天接客那么多,遇到忙的时候上下两张嘴一起不闲着,谁能记住你是谁?

    所以这个时候就要送点儿墨宝啊、胭脂水粉啊、绫罗绸缎啊一类的东西了。

    第一个是墨宝,送墨宝对士子的要求是很高的,最起码你要出名,否则免谈,随便一个穷酸过来说要给提个字,然后来一宿白嫖……你当你玩崩崩崩还是窑子前线,随便氪点儿也能玩的很爽?护院的打不死你。

    绫罗绸缎嘛,对士子的要求也不低,最起码你得有钱,就算不是最顶级的苏丝,你也得送个差不多的,这和搁五百年后做糖爹一样,送“干女儿”爱马仕送不起,奥莱里面的驴牌你也得来一个吧?江南皮革厂的东西,人家敢接你送的出手?

    所以嘛,胭脂水粉这种东西,就成了消耗最大的产品了,你得挑着颜色鲜艳的,还得挑着味道喷香扑鼻的,也好在这年月的黄岩县里面,没有什么大牌子的胭脂水粉,寻常货色只要质量过得去,也能糊弄一番,五百年后,化妆品直接作假往外送的还少了么?

    毕竟……一般人只认识牌子,和驴牌啊、爱马仕啊,不对是丝绸啊这种一眼就能看出质量如何的东西不一样,有几个人还去研究化妆品成分对不对的?

    然后就看见这个货郎一脸神秘地凑了过来:“公子我告诉你啊,这城中最好的楼子呢,叫百花楼,最好的姑娘叫绮枫姑娘,最喜欢的可就是小老儿这水粉了,公子如此风流倜傥,寻常的姑娘怕是看不上眼了,要不要来上几盒,以备不时之需啊?

第四四四章 见闻(下)() 
    防盗,等下改过来

    不是那种靠着乡贤们用钱顶出来的官声啊,一个官员真正在乡野间拥有民望,在这封建年代可是很难的,一个是因为乡贤们的掣肘,另一个就是因为做出来了实事也不会吹,老百姓不吃这一套,上官吃不到这一套。

    杨尚荆在黄岩县的民望能混到今天这个地步,实际上是多管齐下的原因,首先是上面的根子硬得很,北京有杨溥、马愉等一众大佬撑腰,南京有魏国公、徐琦等一众大佬力挺,到了浙江,特么的藩司、臬司长官都在他爷爷杨荣手底下混过,这么硬的门子,台州府这边敢从中作梗,给他杨尚荆添堵?

    至于下面,就显得复杂了不少,包含了经济、文化乃至军事三个方面,军事开道,经济文化紧随其后。

    军事上上他一家伙抄了黄家,直接就让本地的豪族不敢妄动,谁懂就弄死谁,毕竟黄家一家人踏上黄泉路太过孤单了,就是想要在黄泉路上结婚生子都不方便,伦理这个东西不仅仅涉及礼法问题,还特么涉及遗传问题,所以黄家很期待有人能够下去陪他们;对倭寇的节节胜利,虽然没有在民间大规模传扬,却也侧面助推了杨尚荆威望的形成与提高。

    经济上,杨尚荆利用黄家的一部分家底,鼓捣了一个养济院出来,老百姓最起码是看见了实惠,知道了这是一个清官儿;然后是治安整顿,整个黄岩县里面的市井小混混给收拾服了,弄了个治安司衙门,连带着城里有店铺的地方大族也跟着跪了,一家伙就把经济调控握在了县衙的手里。

    当然了,这些都是百姓看不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