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琉璃世琉璃塔-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莲花进了寝宫,见太后闭目躺着,皇后坐在榻前,连忙上前行礼。

    马淑仪摆摆手,示意不要出声,指了指旁边的一个小凳子,又递给莲花一本地藏经。莲花摇头示意不用经书也不用小凳子,整整衣容端端正正地跪坐在榻前,左手持念珠,微闭双目,诵起了经文。

    莲花诵经的声音几乎低不可闻,隐隐传到耳中却说不出的温润动听,如榻前焚着的檀香,飘飘袅袅的没入空中,香味似不可捉摸却沉郁厚重沁入肺腑,令人平和宁静。马淑仪在一旁听着,也渐渐地灵台一片明净。

    不知道过了多久,马淑仪轻声道:“母后醒了?”

    莲花睁开眼睛,太后已经坐起来,马淑仪扶着,喝了口水。

    莲花急忙上前行礼,太后还没醒透,有些恍惚,半晌才道:“你起来吧。念了多少遍了?”

    莲花恭恭敬敬答道:“八十一遍了。”

    太后望着空中,似思索似回忆:“这一觉睡得好,看见一个和尚,手里拿着一个手杖”。

    莲花还是恭敬地问:“是否左手持宝珠,右手执锡杖?那是地藏菩萨的沙门形化身。”

    太后想了想:“还真是的,脚下一团云雾似的看不清楚”。

    莲花含笑轻声道:“恭喜太后,那是菩萨的莲花座。定是地藏菩萨听到太后所愿,来度化加持了”。

    太后吁了口气:“阿弥陀佛”。看了看莲花问道:“地藏菩萨为什么叫地藏?”

    莲花恭敬道:“‘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所以称为地藏菩萨。菩萨曾大悲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故也称‘大愿地藏王菩萨’。太后梦见地藏菩萨,一切身心病苦和生死烦恼定都能去除”。

    太后点了点头,问道:“哀家听人叫观音菩萨,倒称大悲观音?”

    莲花道:“是,大慈大悲故称大悲。文殊菩萨是大智,普贤菩萨是大行”,见太后凝神细听,又接着说道:“其他菩萨现身度世都是在家相,观世音菩萨一般是白衣大士,文殊菩萨是童子相,只有地藏菩萨是出家相。所以宜宁才敢猜测太后梦见的和尚是地藏王菩萨”。

    太后自莲花没到中原之前就起了反感之心,之后一直看着就不顺眼,此时听莲花说佛法,倒不似以前那么厌恶了。见天已经有些朦朦亮,自己这一觉倒是真的难得安稳。沉吟了下道:“这几天你就住在这里,葛公公叫你你就过来”。说着吩咐葛仁带莲花下去歇息。

    葛仁有些迟疑地问:“到哪里歇息?”

    坤宁宫除了太后的寝室,就是宫女太监的房间。看皇帝刚才的样子,明显宠着李才人;葛仁也觉得到底是皇帝的人,混在宫女一起不合适。

    马淑仪起身道:“母后,不如我带去吧,明儿早上再一起过来”。

    太后听了葛仁的问话不由得又要生气,见马淑仪这么说,缓缓道:“也好。今儿你们都熬了一夜,明日过了晌午再来吧。”

    莲花跟在马淑仪后面,踏着清晨满地的白霜,往交泰宫走去。不知怎么,想起了去年这个季节,在大宁卫,也是这样重的寒霜。

    马淑仪把莲花安排在交泰宫西北角的一个单独小间里,是文奎文圭有时候午睡用的屋子。马淑仪特意让侍琴把铺褥都换过,洗漱用品都取了新的。

    莲花在旁看着,感激地道:“多谢皇后”。自进了东宫,除了请安,二人接触并不多,莲花仔细回想,这竟是两个人第一次如此接近。

    马淑仪笑笑:“妹妹别多礼。这几天你要辛苦了”。顿了顿又问:“在天禧寺还好吗?缺什么的话让知恩来找我”。

    莲花听她还是叫自己妹妹,不由得眼眶含泪,微笑道:“都还好。谢娘娘关怀”。

    马淑仪叹口气:“我知道你在那里苦,只是宫规严格,又在太祖丧间,慢慢来吧”。

    莲花低了头,轻声道:“多谢娘娘。是我犯了错,应该的”。

    马淑仪拉起了莲花的手,温言道:“陛下说的很清楚,妹妹你是受人冤屈。太祖病重之时,你代我,代表东宫服侍太祖,是我该谢你。”

    莲花见马淑仪如此诚恳,不知道说什么好,望着皇后,眼中热泪盈盈就要滴落。

    马淑仪接着道:“你来了这快一年,陛下真是开心。他一直比较孤单,除了公事其它都不理。有了你之后,他才忙这忙那忙得兴高彩烈。前儿个让人找藕根是怎么回事?”

    莲花忍了忍泪轻声道:“我没见过藕,那天看到菜肴里有一盘,问了下。陛下后来拿了一根整的给我看”。想想朱允炆堂堂大明天子,巴巴地举着一根藕,有些好笑。

    马淑仪笑:“是啊,他以前哪里关心这些!你以后多找些事给他做,咱们不能让他就顾着公事。”

    莲花含泪笑道:“是,谨尊娘娘吩咐”。

    二人说着话,忽然小太监宣:“圣上驾到!”朱允炆一身明黄朝服,缓步走了进来。

    两人急忙行礼,朱允炆含笑托起,笑问:“你们俩做什么呢?听说一夜没睡?”

    马淑仪道:“才从母后那里回来,母后昨晚睡得好”。

    朱允炆颔道:“能睡得好就好了,要诵几天?”

    莲花答:“五天或七天”。目光低垂,并不看皇帝。是的,在这里他是皇帝。

    马淑仪问:“陛下这是准备去上朝?”

    朱允炆道:“是。刚才先去给母后请安,顺道来看看你们”。

    皇后的这个交泰宫,朱允炆基本没来过,马淑仪当然知道他是为莲花而来,心中酸楚却不动声色,轻轻说道:“臣妾累了,先去歇息了。陛下请自便”说着行个礼走了。

    朱允炆侧过头,看向莲花,莲花红着脸低了头,不知该如何是好。这还是朱允炆登基后二人第一次在宫里相见。

    朱允炆笑,拥住了她:“怎么有些怕我?”

    莲花不作声,眼圈却有些红了。

    朱允炆在她脸上轻轻一吻:“莲花,在你面前,我永远都是你的夫君你的允郎,不是什么皇帝陛下,圣明天子”。

    莲花一怔,抬起头望着他。

    朱允炆接着道:“你早晚得回宫里,我想着等太祖三年斩衰丧满,就把你接回来。祖父那时没说诵经诵多久,总不可能一辈子”望着莲花又笑道“丧满你如不回来,她们要迫我再纳妃,可有些糟糕”。

    莲花不由得感动,凝视着皇帝。

    他的眼睛里,印着自己的身影。是的,此时此刻,只有自己的身影。伸手轻轻抚过他的眼睛,他的面颊,他的鬓角,他的双唇。。朱允炆突然张口,含住了莲花的手指。眼睛里有笑意,却掩不住深情款款。

    莲花红了脸:“你做什么?别这样”。手指感觉到他柔软的舌,不由得有些恍惚。

    朱允炆迫于宫规,不能进木门一步。何况圣感塔是佛门圣地,大殿里有十八罗汉,地宫里是佛顶骨舍利,塔上供的是历代方丈舍利,即使进去了,也不能做什么。二人克制已久,此时在朱允炆温柔吮吸中,渐渐地热情上涌。

    朱允炆松了口,一俯身堵住了莲花的双唇,两个人都是火热滚烫全身颤抖。朱允炆一改以前的温文,竟忍不住一阵猛烈的热吻。

    莲花有些抗拒:“我在诵经,不能行淫。。。”

    朱允炆义正言辞:“我是你夫君,怎么淫了?夫妻之道乃是天地正道!”见莲花迟疑,又问道:“《佛说善生经》云,妻子当以十三事善敬其夫,云何十三,六七者何?”

    莲花低头轻声道:“前以赡侍,后以爱行”。

    朱允炆一边温柔地轻吻,一边喃喃地道:“对不对?佛祖也让你对为夫以爱行。。”

    ****************

    奉天殿上,百官等了又等。

    皇帝自皇太孙时起,从来没有迟到过啊,今日怎么了?说是病了?

    好半天皇帝到了,可是脚步虚浮神情恍惚,怎么像个昏君?

    御史尹昌隆第二天就上了諫书,痛陈皇帝昨日行为的不是。自纣王说到北齐高洋,历数一个个昏君,最后又赞太祖“励精勤政”“圣德远被”,要求皇帝反躬自省,绝不能再犯。

    朱允炆正在省躬殿里,看到这个奏疏不由苦笑。回想那日清晨的缠绵旖旎,又一阵心神飘荡。

    莲花,什么时候你才能回到我的身边呢?

第七十一章 鸣冤惊朝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建文元年的新年,不知不觉地来到了。

    朱允炆登基半载,做了很多事。先是改革法制,宽刑省狱,放了不少人;又减少赋税,特别是土地税,十二月时下诏“赐明岁天下田租之半”;之后苏州吴江两府的不平重税也予以解除;更规定军卫里的独子可以回家等等。比起太祖时的严政,这位新帝温和宽厚,得到了百姓的由衷爱戴。又正逢风调雨顺,无天灾无战祸,这大半年的大明帝国真正是太平盛世。

    朱允炆祭完太庙和社稷庙,拜了孝陵和东陵,颇有些志得意满,由衷感激上苍的眷顾,祖先的荫佑。

    除了莲花。她在天禧寺里虽然衣食不缺,可是圣感塔里阴冷潮湿,冬日益加寒冷。

    莲花抵不住塔里寒气,眼睁睁看着一日日消瘦。

    莲花的身体本来柔弱,一年多来千里奔波,劳累惊吓,更加伤了身子。朱允炆记得成亲后的那段日子,她总是手脚冰凉,要在自己怀里焐很久才暖起来。早上上朝时担心她一个人睡冷,总备了汤婆子自己离开时塞好。她在半梦半醒之时,常会嘟喃着,双臂挂着自己撒娇不让走。。那个时候,多么幸福。

    朱允炆坐在龙辇里,想着心上人,又是甜蜜,又是心酸。圣感塔里如此寒冷,她能挺得过三年斩衰丧吗?

    自上次诵经,太后对莲花的观感似乎好了些,然而朱允炆犹豫了几次,还是没有提接她回宫的事情。毕竟,是宫规是太祖遗命。可是,可是就由着她在里面挨冻?

    思绪纷乱间,龙辇已至御道,就快到午门。

    耳边隐隐传来嘶喊声,侍卫的呵斥声。朱允炆凝视细听,确定是有人在吵闹,正要吩咐辇旁的张元亨去看,就听见一声巨响,鼓声震荡天际,随后是一声声嘶力竭的呐喊:“冤啊!”

    朱允炆不由一震。这午门外的“鸣冤鼓”乃太祖所设,是为了普通百姓能击鼓告御状(如此戏剧化,朱元璋大概也是看戏看来的)。但自设立至今,三十年,这是第一次被击响。一来洪武年间的官吏管理确实严格,整肃运动不断,二来百姓申冤途径开放,找当地官员或巡查御史并不难。

    究竟什么人,什么事,竟要告到京师,告到皇帝面前?

    张元亨不待朱允炆吩咐,已经匆匆奔了过去。

    龙辇继续往前,到了午门外。朱允炆吩咐停下,隔窗望去,张元亨正在和一个男子问话。虽隔得老远,也看得出那个男子在寒风中冻得簌簌发抖。

    张元亨见龙辇停下,急忙跑到辇前禀告:“陛下,是来告御状的。大同府的,告代王”。

    朱允炆皱了皱眉:“带到省躬殿。叫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一起”见张元亨答应着要走,又吩咐道:“先给他找件棉衣”。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