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盛唐之刺遍江湖-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况且,这首《霓裳羽衣舞》既然是杨贵妃和唐玄宗所创,乃是宫廷乐舞,李锜在这儿得意洋洋地欣赏,享受帝王之乐,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么?

    “哈哈,”李锜手捻胡子,仰头一笑,满面都是得意之色。

    ……

    一曲终于,舞伎都退下去。

    一名卫士走过来,躬身说道:“将军,都到了。”

    “叫他们过来。”

    二三十名兵将,聚在李锜的面前。

    李锜胖胖的脸上褪去笑意,神情变得威严而肃穆。

    卫队长吐突石浑,执一把长戟,站在李锜身旁。

    吐突石浑,便是那天在校军场场上,与罗子骞过招的那个黑大汉。他本是鲜卑族人,彼时唐朝强盛,很多各族人士投入军中效力,以求得大唐功名。

    “罗子骞,你近前来。”

    “遵命。”

    罗子骞毕恭毕敬,走到李锜的身旁,他发现,今天到场的,包括自己在内,全是“挽强营”亲兵。

    挽强营,便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勇武之士,组建成的亲兵卫队,相当于战场上的“特种部队”。

    众多高级将官,并未到场。

    他心中暗暗纳闷儿,李锜位高权重,他亲自召集这些挽强兵入帐,要做什么?

    一定非同寻常。

    “罗子骞,今日帐中,皆为勇武之士,而你为首选良将,若有征招,你愿意为李某效力么?”

    “将军有命,罗某万死不辞,随时候命。”

    罗子骞恭恭敬敬地举手为礼,躬身回答。

    (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唐朝人的称呼礼仪,远不象想象的那样繁琐刻板,就连李锜这样的诸侯大员,面对一个地位卑微的士兵,也自称“李某”。

    其实唐朝盛世,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吸纳世界各地优秀风俗与文化,社会风气崇尚变革,从不刻板守旧,包括女子行为及装束,也是极为开放。)

    “很好,”李锜满意地点了点头,下巴上的肥肉,又颤动起来。一双鹰隼似的眼睛,紧盯着罗子骞。

    “这几天,我要在这座中军帐里,杀一个人。”李锜轻描淡写地说道。

    他是一镇诸侯,手下千军万马,权倾盖世,要杀一个人,自然轻而易举。

    可是,他刚刚欣赏完歌舞,便立刻布置杀人,这……

    李锜,你特么的也太奇葩了吧。

    罗子骞心里觉得又诧异又好笑。

    “罗子骞,你跟石浑他们,好好排演排演,不可拖泥带水,必须一击致命,杀人,不仅仅是取人性命,更要震慑三军,扬我军威,杀一人而惊天下。”

    “遵命。”

    罗子骞不敢问要杀的人是谁。

    李锜也没讲明。

    吐突石浑和罗子骞这些“挽强亲兵”,当下按照将军的部署,演习从举杯为号,到击杀敌人的细节。

    罗子骞被指派为“第一杀手”。

    他没有想到,自己领到的第一个任务,便是在中军帐内杀人。

    这个即将被杀的人,武功很高么?地位很尊贵么?

    否则,为什么要还要事先演练,派这么多的亲兵,一起动手?

    疑窦重重。

    ……

    晚上,罗子骞悄悄来到独孤丘的营房里。

    独孤丘的官职也是“伙长”,手下领五十名士兵,不过,他不算是“挽强营”编制,而是划归副将张子良麾下。

    独孤丘的房里有一个客人,红面长须,穿着一身普通的圆领灰袍,看上去神采飞扬,独孤丘介绍道:“这位是李云,李七郎,刚从常州过来,是咱们志同道合的朋友。”

    志同道合的朋友,那就是说,准备和张子良一起,反抗李锜了。

    “罗郎,刚刚听独孤兄说,你武功精绝,佩服之至,李某一介文人,却常钦慕武学之士,哈哈,以后大家同道中人,共讨逆贼,多亲多近。”

    这个李云,说话豪爽,快人快语,倒是让人一见如故。

    独孤丘笑道:“李云兄乃是诗仙李太白族家侄孙,有乃祖遗风,豪迈洒脱,虽是文人,却有武将风范。”

    李太白侄孙?

    罗子骞又吃了一惊。

    李白……这个名扬千古的伟大诗人,自己从上小学的时候,便是学着他的诗长大的。

    那些“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脍炙人口,千古传唱。

    李云呵呵一笑,“家祖诗文,诵于天下,却一生漂零,只是从未改过一身傲骨,某未得祖上真传,甚是惭愧。只留得一点忠君之志,尚可堪慰。”

    独孤丘说道:“刚才我和李兄,正在计议擒李锜,兴义兵之事,他在常州,已经和刺史颜防,秘密制定大计。”

    常州,也属李锜的防地,驻有兵马。

    罗子骞心里一阵兴奋,看起来,独孤丘等人,已经在秘密联络各地兵马,只等一朝起义了。

    到时候起大兵,擒李锜,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壮举,必将震惊全国。

    紧锣密鼓。

    箭在弦上。

    “独孤兄,李兄,我有一件事,向您二位报告。”

    罗子骞将李锜在中军帐中准备“杀人”的事,讲了一遍。

    李云站起身来,倒背双手,在屋里踱了几步。

    独孤丘也面目凝重,沉思起来。

    大家都在心里揣度,李锜要杀的人,到底是谁呢?

    沉默了一阵,罗子骞问道:“独孤兄,我猜测,李锜是否会杀掉手下兵将中,与自己不同心的人,比如,张中丞……”

    独孤丘摇了摇头,“张中丞做事,一向严谨,他在李锜面前,向来言听计从,恭敬顺从,前日李锜还对张中丞说,准备派他去宣州……不会,不会。”

    那会是谁?

    三个人猜测一阵,均不得要领。

    独孤丘说道:“罗郎,不管李锜要杀谁,此事,没有办法阻止,只要不杀你我同道,只好听之任之。”

    “那……独孤兄,我就只能听命于李锜,下手杀人了?”

    “对,只能如此,”独孤丘语气坚定地说:“眼下,李锜谋反叛逆,已是箭在弦上,而我们举旗讨逆,也是箭在弦上,值此关键时期,绝不可疏忽迁延,致生事变。你若不听李锜号令,势必引起怀疑,因小失大。”

    “好吧。”

    李云说道:“罗郎,成大事者,必不可拘小节,眼下大事未定,诸事隐忍为先,即便有人在帐中冤死,你也需不露声色,以博取李锜信任,以图后计。”

    “是,要我杀谁,我便杀谁,七星剑下,只怕要有一个冤魂了。”

第5章 大傻瓜() 
江面上,一只硕大的官船,劈波斩浪,顺流而下。

    江岸上,镇海节度使李锜,率领手下几十员将佐,站在江岸上迎接。

    罗子骞也站在迎接的队伍里。就在李锜的身后。

    他如今经常背着那把七星剑,伴侍在李锜左右,充作他的随身将领。

    今天,李锜亲自站在江岸上迎接的,是朝廷派来的特使,钦差大臣,名叫田茂。

    朝廷久闻苏杭各州不稳,节度使李锜蓄谋造反,因此派了敕使,前来督促李锜入朝面圣。

    这是一个微妙的事情。

    李锜是一方诸侯,若是进了长安面见皇帝,不论朝廷有何赏赐,是否能再回到京口,都未可知。

    若是回不来,那就等于是被朝廷给软禁了。

    因此,就连三岁的小孩子都看得出来,李锜是绝不会入朝的。

    但是,朝廷派敕使前来宣召催促,这个任务,是个“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任务。

    江岸上,一阵鼓乐声起,吹吹打打,迎接官船。

    罗子骞偷眼打量着李锜。

    李锜胖胖的圆脸上,那对鹰眼里,放出一股冷峻而阴毒的光芒,凝视着正在靠岸的官船。

    他忽然心里一动……

    李锜要杀的人,会不会……

    鼓乐声大作,官船靠岸,李锜迈着方步,移动着肉山似的肥胖身躯,迎接过去。

    一群将佐跟在身后。带着寒气的江风,吹动人们身上的袍带,衣袂飘飘。岸边节杖旌旗,猎猎作响。

    官船船头,站着一位高冠博带的官员,神态倨傲,在左右搀扶下,离船登岸,他就是官拜承仪郎的田茂了。

    “接敕诏——”

    一声高喊。

    刚到江岸,便宣敕诏?

    这让李锜也愣了一下。

    敕诏到来,如同皇帝亲临,李锜立刻跪倒在码头上。

    一大帮官员,随同跪倒,黑压压的在码头上跪倒一片。

    “授李锜仆射诏——”

    授仆射?

    这么说,皇帝又给李锜升官了?

    仆射的位置相当于宰相,那么李锜如果入朝,就立刻加官进爵,光宗耀祖了。

    跪在江岸上的罗子骞,心里却觉得一阵好笑。

    就连三岁孩子也看得出来,这是朝廷的诱饵,放一个大大的香饽饽在那里,把李锜诱入长安,欲取欲求,那就由皇帝说了算了。

    李锜会上这个当?他傻么?

    敕使高声宣读诏书:

    “表德优贤,昔王令典,庸勋纪绩,列代通规,镇海节度使李锜,地胄风华,立志温裕,实资同德,翊替绸缪,授左仆射,宣普颁示。”

    李锜带领众将,叩头谢恩,码头上一片山呼万岁之声。

    罗子骞跟着大家一起喊,心里却涌起一阵感慨。

    特玛的李锜当了这么大的官,他为什么还要造反?

    作为一藩节度使,镇守苏杭,呼风唤雨,权倾盖世,为什么还不满足?

    是他的钱不够多么?是他的权力不够大么?还是皇帝对他的赏赐不够丰厚?

    难道,非得要亲自当了皇帝,才能满足他的欲望?

    而象桑四娘这样的渔家百姓,求得温饱,已经知足,他们若非实在活不下去,都不可能会举旗造反。

    真是的“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

    喧喧嚷嚷中,颁诏仪式结束,李锜满面嘻笑,挽着敕使田茂的手,亲亲热热,回归大营。

    罗子骞走在队伍里,忽然身后有人拍他的肩膀。

    扭头一看,是卫士队长吐突石浑。

    “罗郎,”石浑凑近他的耳边,轻轻耳语道:“你准备好,咱们的行动,就要开始了。”

    啊?

    罗子骞大吃一惊。

    就要开始?

    这说明,要杀的人,无疑就是这个皇帝派来的敕使!

    不会吧?

    刚刚颁完敕诏,升了李锜的官职,两个人正亲热地寒喧着,走向大营,马上就……就要杀了他?

    这……

    这也太无厘头了吧。

    …………

    李锜将军的中军大帐,被一片兵甲环绕。

    帐内帐外,戈矛森森。

    罗子骞背着七星剑,手持一把五尺铁戟,站在大帐门口。

    帐里,一众高级军官,盔甲鲜明,分两排站立。

    最里侧,两方木案后面坐着李锜和敕使田茂。

    一阵欢声笑语,在帐中响起来。

    李锜和田茂象久别的老友一样,畅叙友情,互道平安。气氛详和而温馨。

    李锜眯起胖脸上的鹰眼,向着帐内一众手下将官,得意洋洋地说道:“此番陛下恩典,授李某仆射,圣恩眷隆,望各位与我,共同意尽心竭力,整军守土,不负圣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