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无忧王传-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顺王在心里就暗自思量:自己此时伤势未愈,齐禄在军中尚无嫡系亲随;平王与齐祀父子自接掌征蜀大军,连连获胜,长此下去,这蜀境内的大军就要被平王所掌控,自己的龙骧军也可能心生易变。若是此时答应蜀王求和之请,则平王就要回到齐国,准备对秦国或陈国的征战。这样蜀国虽然保留蜀王之位,军权却尽在自己与齐禄手中,等齐禄彻底接掌了蜀地的大军,则随时都可以废掉蜀王自立,料想齐王也不会反对。

    想到这里,顺王就对平王说道:“王兄,现今蜀国之事尽有王兄做主。我箭伤未愈,齐禄年幼,一切王兄但据情而断,我无不听从!”

    平王听着,轻摇着头,对顺王说道:“三弟,此言差矣。齐王前曾说过,蜀地之事由三弟做主,我此来蜀国只是为着你受伤,替你执掌一阵而已。如今战事已定,渝城既得,成城是战是接,但听你的意思。只要你决定了,我们就禀报齐王,请齐王恩准。”

    顺王就点点头,说道:“王兄既然如此说,那么为弟觉得,还是能不战而受蜀国,虽留着蜀王名分,也只是一个虚名,属地还是归于我齐国了。这样一来,既免去军兵的征战之苦,又可提前部署对秦国、陈国的征伐,其利大矣。”

    平王见顺王爷有此意,就笑着说:“三弟既如此说,那么我们兄弟就一起禀奏齐王,请齐王恩准。”

    对于平王和顺王的奏章,齐王一应照准,并召平王即刻回鲁城。齐祀待蜀王献城后,协助顺王父子接管蜀军,而后率大理、越国、楚国之军与临城之军会合,挥师北上,陈兵秦国边境。顺王伤重,不宜再为国劳神,就在蜀国修养,封齐禄为蜀国监国,接掌蜀国境内所有齐军及蜀军。蜀王仍为蜀王,蜀国迁都渝城。

    蜀国既得,顺王有伤,齐禄尚需人辅佐,调越国护国公李渠前往蜀国,以助齐禄监国。同时,应楚国之请,筹办齐禄监国与楚国新月公主的婚礼。

    苏朗在秦国尚在对秦国王子李弼游说,想着说服李弼,由他出面禀奏秦王,出兵救援成城之围。接着就收到密报,说是蜀王已经同意将都城迁到渝城,将蜀军尽皆交出,蜀国成为齐国的属国。苏朗闻报,也不和李弼告辞,带了几个亲随,就悄悄潜出王子府,消失了影踪。

    蜀国与齐国和谈的消息迅速传遍华夏各国。越国、项国、吴国、楚国、大理等国纷纷向齐王道喜。秦国和陈国、燕国却是一下子走动的紧密起来。

    蜀国迁都渝城,蜀王与文武百官也到了渝城,有些蜀国的官吏自思在齐国监国治下,唯恐一时不慎,反受惩责,便直接向蜀王提出辞官;也有的官吏直接挂冠而去。随蜀王到渝城蜀国官员已不足半数。幸在齐王自齐国和越国派了能臣前往,所以蜀国吏治倒也还应付得来。

    至于蜀境内的齐军,以龙骧军与徐州军为主,留下十万人马,自然是尽归齐禄掌控;整编的蜀军也有五万人,同样由齐禄节制。

    越王派来的护国公李渠过不几日,就带着全家到了渝城,与顺王、齐禄见了,又一起去见了蜀王,在朝堂上与百官也相见了。李渠在越国,身为护国公,对于治理国事,颇有经验,所以在他的帮助下,蜀国虽然官吏大减,但是吏治井然。

    蜀国内各项事务,也慢慢恢复。顺王虽整日卧床,但是听到各方的禀报,对李国公也是器重有加。

    齐禄得知李国公前来蜀国相助自己,心里却是另有心思。

第254章 占蜀再攻秦() 
第二百五十三章占蜀再攻秦

    李渠这一日去顺王府中奏事。顺王特意让侍卫将齐禄喊来,当着李渠的面叮嘱齐禄:要以子侄辈礼遇李国公。

    齐禄听了顺王的吩咐,欣然同意。在理政、军机等方面,事李国公如师。

    顺王和李国公看着齐禄循循有理,谦恭有加,都是觉得齐禄被封监国,是有了上位者的大胸襟,也都是各自欢欣:一个是看到齐禄成熟了而欣慰;一个是为服侍一位谦恭的监国而释怀。

    蜀王刘胜在渝城的行宫中,继续做他的蜀王。

    至于蜀太子刘畅,从蜀中被古月天擒了,就被废去右臂。齐祀虽恼恨他,但也没有杀他。蜀王既求和,也提出了要确保刘畅回到自己身边,使父子团聚。

    齐祀也就让人把刘畅放归蜀王身边,由齐禄同意,封了一个留侯的封号,每日安居在自己的留侯府中。

    蜀国各地的蜀军接到蜀王的昭告,也知道蜀国已经成为齐国的蜀国,所有军兵都归于监国齐禄统辖,于是就或是跟随将领到齐军的收拢大营报到,或是自行散去;也有那不服蜀王旨意的,想要据城而守,自立自主。齐禄马上就派遣大军,前往征剿,大军到处,严酷镇压,对于反对者一律斩杀,枭首示众。

    齐祀在渝城待了两天,就去成城与霍远、段王子、东方义等人会合,往北又与子龙会师,两边军马近二十万,就压到秦国边境。

    至此,整个华夏以南,其实已经尽归齐国节制。秦国也是一面在边境集结大军,一面与陈国、燕国勾连,试图三国结盟,共御齐国。

    陈国此时已经基本安定下来,陈王对于蜀国的局势也是随时了解。及到蜀王献了成城,将蜀军尽交齐国,陈王震惊不已。

    依着陈王的估计,蜀国至少能与齐军纠缠到秋后,然后将战事拖到来年开春。这样自己就能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而今齐军虽未占领蜀国,仍留着蜀王,但军权紧握,其实已经是将蜀国收入囊中。齐军又已挥师北上秦国边境,看情形是要在秋季就要对秦国开战。

    陈王收到秦国的盟书,也是觉得事关重大。

    陈国虽说是归于平静,兄弟相争暂时休止,陈国的权力基本掌握在陈王的手里,但此时的陈国相较两年前,已经弱了很多;而此时的齐国却是相较当初强大了不知多少倍!

    陈王也知道,此时除了和秦国联合,暂时也没有其他途径可以选择,因为唇亡齿寒,一旦秦国也被齐国打败,那么接下来齐国的目标一定是自己。

    燕国对于秦国的盟书,却是不置可否。燕王只是改变了对北方荒蛮部落的策略,改攻伐为安抚,将北部的许多部族收归自己的帐下。北部荒蛮常年被燕国攻袭,如今见燕国肯示好,自然也就投靠过来。燕国的疆土往北就延伸了不少。因此上,燕国并不热衷于秦国提出的联合抗齐之议。

    齐国在国内也是集结了大军,由平王统帅,由临城和信城一线,向着秦国压迫过来。另外严令项国的项军也集结在项陈边境,临城的齐军在诸葛青云统帅下也往陈国边境推进。要说此前齐国对于越国和蜀国的攻占还有所顾虑,还需要遮掩。如今的齐国,兵强马壮,又尽得越、蜀之地,粮饷充足,根本就不需再隐藏自己的作战意图了。

    陈国与秦国联合,也是在齐国的考虑之中,现在齐王和平王之计就是要大军压迫,给秦国和陈国施压。

    到了夏末初秋时节,齐祀所率的二十万联军已经突破秦军边境,进入秦地百余里。平王的十万齐军也由信城往北压在秦国与陈国的边境。项国的五万项军压向了平关;诸葛青云的两万齐军也到了陈国焦城城外。

    齐国此次的主攻方向就是已秦国为主。檄文就是要讨伐秦军趁齐蜀之战,偷袭齐军。秦军将大军部署到与蜀国接境的一侧,由王子李弼率领着十五万大军对抗齐祀的联军;大将军李定坤率领十万大军抵御平王的十万齐军。

    陈国也按照陈王的旨意,加强了平关的兵力,在平关集结了六万陈军,由大元帅陈琦亲到平关坐镇。

    陈王也将自己的嫡系晋城军一部,往焦城调过去,连同焦城的守军,共有五万大军。在焦城一带迎击进犯而来的齐军。

    焦城地处陈、秦、齐三国交界,战略位置重要,所以陈王特意叮嘱自己的亲信大将董起超,进驻焦城后就严防边境一线,不可随意出击,只要坚守。在陈王看来:焦城之军,能以一地牵扯临城的齐军,使之无法长驱直入陈国,也无法顺利的与攻伐秦国的齐军会合。

    齐国与秦国、陈国的战事既起,蜀国自然也成了前沿。蜀王传旨:蜀地军民应一体努力,出人、出力、出物,协助齐军,打败秦军。监国齐禄也是整日操训军兵,随时准备支援齐军。

    顺王与李国公对于属国内的官吏也进行了调换,安插了齐国与越国调来的官员。

    蜀王刘胜也是个懂得适时装糊涂的人,他也知道这天下终归要统一,自己一个蜀国无力对抗天道往复。与其为着一个虚名拼得粉身碎骨,还不如顺应大势,做个诸侯王。虽然有名无实,但是也没有了操劳之苦。最为关键的是,自己的儿子又可以回到自己身边,免去了杀身之祸。所以蜀王刘胜对于顺王和李国公的官员任免,几乎一律照准。

    在旁人看来,这个蜀王就是个傀儡。蜀王每日也只管在行宫和妃嫔腻在一起,若是没有顺王的知会,连朝也不上了。

    顺王和李国公在蜀国是尽掌朝堂,齐禄在外掌控大军。

    自从李国公一家到了蜀国,齐禄闲暇就会去到李国公家中,与李国公商讨治军之道。对此顺王和李国公都是欣慰,认为齐禄是成熟了。而只有齐禄自己心里明白,李国公府里是什么在吸引着他。

第255章 无忧说往事() 
第二百五十四章无忧说往事

    在华夏历史上,能够彪炳史册的一场大战即将开始。

    这是一场决定华夏分合命运的决战,这也将决定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度,今后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命运。

    而这场决战的参战双方,一方是以齐国为首的齐、越、楚、吴、大理、蜀、项等国;一方是以秦国为首的秦、陈两国。作为华夏的另一个大国:燕国,在这次大战之初选择了中立。

    齐国在这次战斗中,集结了近四十万的联军,从东、南两个方向对秦国展开攻击;齐国此次的意图很明显,就是以消灭秦军为主。

    秦国也是集结了二十多万大军,部署在与蜀国、陈国的边境,他们的防御重点还是无忧王齐祀所率的二十万大军。

    陈国对于此次大战是以协防为主,陈王以元帅陈琦为统帅,在平关到焦城一线的边境,部署了十余万大军,抵御齐军的攻击,协防秦国的侧翼。

    夏季的炎热,在最后的一声蝉鸣中消退。随着秋风的吹起,齐国与联军对秦国的征战随即展开。

    之所以要选在这个时节开战,齐祀和平王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抢夺秦国的粮食,让秦国无法收获这一年待割的谷麦。

    同时,齐祀也要借着齐军连胜的气势,迅速杀进秦国,与从信城攻击而来的齐军连结。这样一来,从齐国运送而来的粮草,就能方便的供应到自己的联军。

    从蜀国转运粮草,所耗费的人力和物力,实在是太过庞大。蜀道的难行,是联军粮草接济最大的问题。

    齐祀的帅帐内,大理段王子、越国大将军霍远、楚国大将军东方义、吴国王子英靖,以及齐军大将军子龙,都围坐在帅案两侧。齐祀与众人正在商议着如何突进秦境,并迅速往东攻击,与平王的齐军前锋会合。

    据齐祀的谋划:联军必须在冬季来临前,两军会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