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财团-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陆义知道自家公子要来,已经开门等候他了。

    “宝林兄还没起床?”陆骏倒很想恶作剧的去掀被子,不过时代不一样,也只能想想罢了。

    “起了起了。”顾长君听到动静,最主要是睡足了,这才被惊醒。

    不一时顾长君从里院出来,还是有些衣衫不整,陆骏也不见怪,只是说道:“不必着急,宝林兄打理清爽了再说。”

    顾长君边系丝带,边讪笑道:“见笑了,见笑了,容我稍作整理。”

    叙了会闲话,顾长君也整理的差不多了,就拿起一张大幅纸说道:“子良请看,这就是按照子良的构思做成的报纸。”

    “嗯。”来就是为了看这个的,陆骏也不多言,接过来先感受下纸张质量,发现还不错。

    打开之后,铺面而来的是一股墨香,用的也是好墨,陆骏点点头,再凝神细看,发现报纸是印刷的,而不是手写,这个倒是没听陆义提起过。

    最主要的是,这印刷质量还不错,字体甚至比后世的报纸上的字大不了多少,都是那种蝇头小楷,这工作量可不一般。

    “陆义说你昨日来不了,我就让人先印了一版出来,其他几个版面还都没印。”顾长君解释道。

    陆骏随即翻看下面,果然只有这一版是印刷的,陆骏也没多说,而是先看了起来。

    内容方面基本上都是按照之前的规划,讲的都是市井方面的内容,通篇也都是白话文,普通人看起来没啥困难,让陆骏看来还是符合要求的。但能不能被老百姓接受还不好说,要投放之后才能看出效果来,陆骏也不敢保证这报纸一定能被这个时代的老百姓所接受,甚至大受欢迎。

    放下报纸,陆骏问道:“宝林兄,这报纸印刷是找谁印刷的?”

    “我大伯家有个工坊,专门刊印书籍的。”

    “唔。”陆骏沉吟道:“报纸的印刷也是极为重要的环节,你看看能否握在自己的手里,哪怕自己弄一个工坊出来……对了,日后报纸的发行量会很大,纸张的需求也会极大,还要有个造纸作坊。”

    顾长君摇摇头,懒洋洋道:“这个子良想办法吧,听闻你办工坊是有声有色,我自愧弗如,还是不掺合了……一个报纸,一个学堂就够我忙活了。”

    陆骏叹了口气,知晓顾长君不是推辞,看来这也不是一时两时能解决的。

    自古以来各行各业比较封闭,其他行业的人很难打入另一个行业,学会了一门手艺都是能够吃到老的。陆骏想要办工坊,就要有技术工人,不是张嘴就能办成的,而想要找到闲置的技术工人是很难的事情。毕竟现在不似后世各行各业都很繁荣,工人众多,随便什么人才都能够找的到。

    揭过工坊的话题不提,陆骏花了一个多时辰仔仔细细的了报纸所载的内容,并未多做评价。

    “子良可有什么意见?”见陆骏放下报纸,顾长君有些紧张的问道。

    通篇的报纸内容是他一个人完成的,而且还是大白话文,他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还是希望得到陆骏的肯定。

    “这个内容方面,小弟也不敢多做评价。”陆骏押了口茶,缓缓道:“不过看文风,通篇是宝林兄所做,这工作量实在太大……”

    “也是,不过前期人手不足,先这样办着。”顾长君点点头,为了这篇报纸,可是绞尽了脑汁。

    “不可……还是要找些人手来一起完善报纸,还可在报纸上征文,若有人愿意写稿给我们,而其稿件又被我们采纳,其人则能得到一笔稿费……如此一来,倒是能省却不少功夫。”

    “这个……会有人愿意投稿吗?要知道文人历来的习惯是不愿和铜臭沾上关系。”听到花钱买稿件,顾长君疑问道。

    “报纸刊登的是其笔名,并不会把真名刊登上去,这样一来,想必会有许多人愿意投稿的……事实上投稿要求不必太高,白话文、语言通顺、内容能被老百姓接受即可。”陆骏说到这里,就想到了,这个时代叫话本。

    “话本自国初流行起来,四百年来一直为老百姓喜欢,更由此繁衍出来说书人……连载话本应该比较能吸引人的……”说着说着,陆骏想到了后世的四大名著,如今虽然很是流行,类似的故事有,但和四大名著却相差甚远,陆骏一时引以为憾,如今却是个机会。

    当即说道:“如今没听说过有哪位大家有新的话本新作,而老的作品多背百姓熟知,这样吧,话本由我来创作。”

    说到创作,陆骏有些汗颜,应该是剽窃,不过他不说,也不会有人知道。

    顾长君愣了愣:“子良还能创作话本?”

    “嘿嘿,试试看。”陆骏有些心虚。

    “好!那我就拭目以待。”顾长君想了想道:“若是能赶在这版报纸刊印前写出来最好。”

    “这不是就要准备刊印了吗?”陆骏有些奇怪,怎么这般急促?

    “呵呵,这四张报纸,印刷都要三天时间,如果能在这期间完成最好不过了。”

    “呃……要这么久?”陆骏听说印刷要三天,有些吃惊。

    “是啊,这么多字,光活字排版都要许久,……”顾长君稍稍解释了一下印刷的过程。

    “如此说来,编辑、校正要画上个五天时间,印刷再加上铺货也要五天时间……这么一来,我们最快也要十天才可出一期报纸了。”陆骏有些无奈。

    “差不多吧。”顾长君默算了片刻说道:“不可以吗?”

    “那就十天一版。”陆骏轻叹一声:“本来报纸的名字我都想好了,叫新阳早报……现在只能叫新阳旬报了,一个月出三版报纸。”

    “子良起初不会打算每日出一版吧。”顾长君惊讶道。

    “那倒不至于……起初是想三天一版……十天就十天吧,先办着,慢慢来。”陆骏晓得这事一时也急不来。

第四十一章 新阳旬报(中)() 
五日之后的早晨,在新阳县各个乡镇上的工商钱庄里,在新阳车马行各个网点前都出现了一份叫做《新阳旬报》的东西,他们管这个叫报纸。

    而在县城,沿街有多个孩童拿着报纸叫卖:“卖报卖报,两文钱一份……”

    老百姓很好奇,对这个新出来的,叫做“报纸”的东西都忍不住问道:“这个报纸有啥用处?”

    这些孩童虽是临时找来的,但也简单培训,并且叮嘱过,每卖出十份报纸,他们能得一文钱。

    所以这些孩童卖起报纸来都很起劲,对过往来询问的人说道:“报纸是用来看的,你看这……”孩童拿起报纸,指着最大的几个字说道:“秋收将至,知县大人叮嘱要做好秋收准备。”

    “都说了什么?”

    “大叔自可买回去自己看。”孩童笑道。

    “我可看不懂这个。”

    “看得懂……大白话写的,只要识字就能看得明白。”

    “只要两文钱?还有什么内容?”

    “是的,只要两文……大叔若是喜欢话本,这报纸还出了新的话本,之前从未有过的,大叔可以看一看。”

    这可让买报的起了兴致,他平日里最爱话本,茶馆酒楼也是常客,多是为了听书。但多少年来,许多故事都听腻了,这几年新出的话本又没啥吸引力,说书人也不没怎么说过。

    听说有报纸上有新的话本,他当即没犹豫,给了孩童两文钱说道:“拿来我看看。”

    “好嘞。”报童给了他一份报纸,翻到话本一页说道:“看,这就是新出的《济公全传》。”

    中年人拿过来一看,定眼观瞧:

    第一回李节度拜佛求子,真罗汉降世投胎

    话说大宋南渡以来,建都临安……

    中年人最爱话本,这一部《济公全传》乃是他从来没看过的,民间虽有道济和尚的传说,但多在江南一带,中原腹地少有耳闻,他自是不知。

    在后世,济公的故事在民间的影响力也很大,各种影视剧的版本很多,而且不似四大名著一样是单一题材,济公的故事里有神魔斗法、长枪袍带、公案短打等多种题材,几乎囊括了现有的题材,可以说能满足所有人的口味。

    中年人一看就收不住,拿着报纸站在街中间就看了起来,等一篇终了,意犹未尽,想问报童,却见许多人围着报童问道:“给我来一份。”

    “我也要……”

    “给我给我……”

    这让没见过阵仗的报童吓得哭了起来,边哭边说道:“我……这里的二十份……已经卖完……”

    “那什么地方还有?”

    “我……不知道……”

    正在乱糟糟之际,忽听的有人喊道:“这边也有……”

    呼啦吵,众人又都顺着声音跑过去买报纸了,留下那报童不知所措。

    “小哥,我看这报纸叫做《新阳旬报》,是否是十天出一版?”中年人见报童身边没人,就来到他身边问道。

    “……是的,要十天后才有新的报纸出来。”

    “那报纸上是否还会有《济公全传》?”

    “我……我……不清楚。”

    中年人有些怅然若失,要十天后才有新的报纸出来,还不一定有这个济公全传……

    而在乡间,更是因为报纸引发了一场空前的躁动,原因就在本版的头条上的那篇文章《秋收将至,知县大人叮嘱要做好秋收准备》。

    别看标题很直白,让拿到报纸的乡绅嗤之以鼻,不过乡间有那些个识字的对此却是心思活动起来。

    每年秋收,对朝廷和百姓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事情。近些年风调雨顺,加上中原大地土地肥沃,百姓收成很好,少有出现强征暴敛的现象,但是因为收成好,中间倒是肥了本地的乡绅和胥吏。

    太祖初年定下了上、中、下三等县,收税标准并不一致,但每个县,每年的赋税定额则是固定下来,后来大明中兴,或有调整,但依旧是为每个县设有定额。

    而且沿袭了太祖的定制,年景不好或可少收,但不可多收,赋税超过定额还要受到责罚,这是朝廷为了防止官员为了业绩而对百姓加大剥削做出的限制。

    作为现代人对此看来或许太过死板,但在这个时代也不失为一个为百姓着想的好方法。

    但在收成好的年景,掌握着本县土地的乡绅们则可以损公肥私,收成好不止是租子要多交,县里分派下来的粮税也会让百姓多交出来。

    只要不是太过,老百姓能有生活下去,加上乡绅和胥吏勾结,从中欺上瞒下,多收上来的赋税都进了这些人的腰包。

    新阳县知县****书,乃是元庆七年的新科进士,在京城政务堂学习三年之后,外放到新阳县任知县。其人正值而立之年,雄心勃勃的想要做一番事业。但是来到地方,却感觉到束手束脚,处处受制。

    知县俗称百里候,在以人治的社会里,知县的权利在其辖县可以说能无限延伸,哪怕他颁布一条法令说不许百姓放屁都可以!

    不过这都是表面上的光环,真正能够完全掌控地方的知县在现在来说几乎没有,原因就在乡绅和胥吏相互之间牵连甚深,势力盘根错节,知县的命令都是通过他们才可传达全县。知县一任七年,而本地的势力却是扎根于此,所谓铁打的硬盘流水的兵,说的就是这个。

    正常的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