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西楚王妃之嫣倾天下-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钟离锦下榻,凑近韩信问道:“我,没说什么不该说的话吧?”

    “说了!”

    “啊……?”

    韩信抬眼看了一眼钟离昧瞪得浑圆的眼珠,揶揄道:“你说得可多了!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搞得我头都大了!”

    “大将军,你放心!今日之酒,兄弟绝不会白喝!”钟离锦信誓旦旦道:“兄弟一年之内,定会有出头之日,到时候再还你些好酒!”

    “口还气不小!”韩信放下手中的军务,郑重看着钟离锦,问道:“那如果有一天,汉军跟楚军兵戎相向呢?”

    “打啊!我恨不得现在就打回去,告诉钟离昧那混蛋,老子离开他,活得比他强!”钟离锦坚定的眼眸中,透着一丝愤恨。

    韩信定睛看着他,默然不语。钟离锦心中一紧,莫非是自己的话有什么破绽?

    半响后……

    “哈哈哈!好!”韩信对钟离锦竖起了大拇指,转而问道:“对了,你带来的那几个,都是些什么人啊?我瞧着眼生。”

    “哦,他们啊?都是跟你一样,在楚军中郁郁不得志,见你一入汉营就做了‘大将军’,眼红你,才想投奔你帐下,准备大干一场,像大将军一样混出个人样的!”

    钟离锦说完,又突然觉得自己失言,露出洁白的牙齿“呵呵”傻笑,一脸的天真道:“嘿……我,我不是那意思,他们就是想在你这儿,能比当楚军有前途。”

    韩信垂首,继续批阅军务,沉默几息后,才指着他道:“你……我可以留下。”

    “他们……”韩信摆了摆手。

    意思是:他们不能留下。

    “他们不能留下?”钟离锦急了,蹙眉道:“你这不是让兄弟难做吗?我都跟他们打过保票了,说你是我兄弟,跟着你肯定有出息,他们才都跟着我偷跑了出来。如今做了逃兵,你却不收他们,那不是往死里逼他们吗?”

    见韩信不语,钟离锦气道:“你若不留他们,我也就此告辞!”

    言罢,钟离锦拱手告辞,气冲冲地转身欲出幕府。

    “回来,”韩信道。

    钟离锦头也不回,依旧大步往外走。

    “回来。”韩信道。

    钟离锦依旧头也不回地道:“你不要我那些兄弟,我也不能留下。就此告辞。”

    “钟离锦,再不占住,本将军治你违抗军令之罪!”韩信高声道。

    钟离锦这才垂头丧气地转身,却见韩信远远指着他,训斥道:“求人办事,脾气还不小?我看钟离昧打你打得轻!”

    说着,韩信从广袖中掏出一个小瓷瓶,然后抛向钟离锦:“接着。”

    钟离锦接过小瓷瓶,问道:“这什么?”

    “金疮药!治疗你屁股上的伤!”韩信瞪了他一眼,语气却淡了很多:“昨日,我观了你的伤口,还有些地方未愈,怕是有溃烂之兆。”

    “什么?你看了我的屁股?”钟离锦面露尴尬之色,旋即道:“我……我不要你的药!反正回楚国也是被定死罪,倒不如伤口感染而死!”

    “死个屁,都留下吧!”韩信本就是试探钟离锦,但在钟离锦真心被气走,准备告辞的一瞬,他就打消了之前的种种怀疑和顾虑。

    虽说,仍有“三分”他对人性的不信任。但对他来说,那所能信任的“七分”,已足够为他所用!

    “不过,我丑话说在前头,一切要遵照我的规矩办,出了纰漏,我可不保他们!”韩信嘱咐道。

    “诺!大将军放心!”钟离锦傻笑。

    出了大将军幕府,万里碧空晴好。

    望着东方的晴空白云,钟离锦心道:夫人果然料事如神,断定韩信会将我灌醉,若不是提前服用了两颗夫人自制的“解酒丸”,我恐怕未必能在头脑清醒的状态下,演出这一出好戏。

第177章 将楚国踏平() 
刘邦自入关中后,将“秦制”改成了“汉制”,将东出之后所攻占的土地,分别设置为陇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等“郡”,并在关外设置了河南郡。

    这两个月来,钟离锦把韩信交代的所有事都完成的很漂亮,还跟着他打胜了几场小仗。韩信越来越觉得自己当初留下钟离锦的决定是对的,对他也是越来越器重。

    前几日,刘邦召集文武重臣,表明要趁项羽攻打齐国之时攻进楚都彭城。几个重臣当即表明自己的观点,武将们大多赞成,而张良和韩信却认为,此时并不是与楚国正面开战的最好时机,不宜攻取彭城。

    刘邦则阐述了一番攻彭城的有利之处和胜算把握,将自己准备联合几个降国的军队“共同伐楚”的打算告诉诸臣。

    张良见刘邦战意已决,遂提议派使者赴齐国,给项羽带去一封信,并查探一下齐国的情况。

    几日后,项羽在齐国境内的楚军大营内,接见了汉使。

    一番问安的礼仪后,汉使将密信呈上给项羽。

    项羽打开信,看了一眼大致内容。

    意思是说:当初汉王先入关中,却被封往巴、蜀偏荒之地。如今汉军将士思乡之情难耐,屡屡发生士兵逃逸之事,汉王东出只是想回到关中,别无他求。若蒙霸王体谅,同意汉王做关中之王,汉王必立即命三军停下,不再东进。

    见项羽垂眸看着绢帛却默然不语,使者又从袖中掏出一个竹筒,请侍者呈上给项羽,然后道:“我军于日前截获一张齐、梁二地的反叛文书,上面是齐国欲与赵国共同反楚的密谋。汉王命臣将文书一并献于霸王,请霸王过目。”

    项羽从竹筒中掏出一张绢帛,看着上面的内容,他的面上浮起一抹意味不明的笑:“汉使以为,以赵国目下的实力,和这只剩寥寥残郡的齐国,会是孤王的对手吗?”

    “自然不是。”汉使拱手道:“霸王您是天下的霸主,齐、赵此举不过是以卵击石,霸王不日定将收获齐地。且汉王命外臣前来,即是表达他对霸王的一片忠心,实不敢有叛逆之举。然,齐、赵两国却始终虎视眈眈,霸王不可不防啊。”

    “汉使放心,孤王必不会给任何一个谋逆之国,以可趁之机!”项羽深邃的黑眸,看向汉使:“但如若,如这信中所说,刘邦依然对孤王忠心,孤王必不会薄待了他。”

    言罢,项羽扬袖一挥:“回去转告刘邦,就依他所言。”

    “诺,外臣代汉王谢霸王,必将霸王原话转达于我王。”汉使拱手告辞。

    汉使走后,项羽在幕府中招来部将,将汉使呈上的那封信和那封反叛文书,给龙且、季布、虞子期三将过目。

    “这是刘邦派人送来的,众将何意?”项羽道。

    龙且阅过之后,蹙眉道:“大王,如今我军在齐地已攻下数城,若现在退兵西进,即便消灭了刘邦,还是要回来打齐国。如此两线作战,战士们都会疲惫不堪,不如彻底打垮齐国,再去攻打刘邦。”

    “嗯,孤王正是此意,彻底拿下齐国,再去打刘邦。”项羽的想法与龙且不谋而合。

    齐国在楚国的北面,与楚国接壤,而汉国在楚国的西方,中间隔着项羽所封的河南国、魏国、韩国、临江国、衡山等五国,可谓路途遥远。

    刘邦的野心已是昭然若揭,但项羽考虑到与齐国的交战,只差扫尾的几个城池便可以尽数攻下。若是此时把军队撤出齐地,改为西进攻打刘邦,齐国必然反攻,到时不但会腹背受敌,之前所下的各城也将前功尽弃。

    那就不如彻底打败齐军,占领齐国之后,再去迎击汉军。所以,项羽才表面上伪意接受了汉使的建议,实则只是虚抚,为攻取齐地赢得时间。

    楚军加紧了对齐地的攻击。

    ……

    汉使回去,将在齐地所见的战况及面见项羽的情况,原原本本向刘邦叙述了一遍。

    刘邦更加觉得这是一个攻楚的绝好时机!

    如果能够趁项羽攻打齐国之时,一举攻入彭城——楚国的老窝,便可以从其根据地绝了楚军的粮饷。到时候项羽即便打赢了齐国,也回不了彭城。

    而彭城一失,楚军必乱。加上他们在齐地作战已久,长途跋涉再回来夺彭城,一来断了其粮饷,必然坚持不了多久;二来,城中皆是楚军的亲人,楚军必然不敢强攻。

    如此一来,项羽的楚军纵然不被耗死、拖死,也难有回天之力。

    刘邦的算盘,打得很精明。

    因为有了汉使送去的那封讨好项羽的信件,所以张良也觉得刘邦的此法,或可一试。却只有韩信,始终坚持不能攻打楚都。

    汉军,北营,汉王军帐内。

    幕府中,肃静的气氛,让在场众位文武大臣大气不喘。唯有两双眼睛直直地对视着,谁也不肯向谁妥协。

    耀白的光线,穿透幕府的帐布,直打在一个跪地将军背后的铠甲上,白光为幕,一双坚韧的黑眸,透着绝不妥协的倔强。

    默然几许后,主座上的那人看向屈膝跪地的将军,怒声道:“韩信!你考虑清楚,寡人并非‘非你不用’!我汉军的‘大将军’之职,也并非‘非你韩信莫属’!”

    声音洪亮如霹雳,带着不可遏制的愤怒。

    “韩信明白,但若是大王执意攻楚,便请另择他将!”韩信拱手道。

    “你以为寡人不敢?!”刘邦怒气更胜。

    “大王消气,大王消气。”萧何一边劝着,一边对韩信使眼色,暗示他要懂得分寸,低声道:“大王的计划并非不可行,为何你独独反对?还不快向大王认错!”

    “韩信记得,当日接大将军的帅印之时,韩信曾立下军令状,‘若战败一场,韩信愿以命相抵’!然此战,韩信没有必胜的把握,便不能出兵!”韩信坚持自己的观点。

    刘邦对他的担忧很是不解,从主座下来,大步走到他面前,诧然道:“寡人联军五十六万?随意谁带兵出战,都能将楚国踏平,你到底有何惧怕?”

第178章 大丈夫,有所不为() 
“韩信也说不出原因,但就是觉得此战并无必胜的把握!我军应该趁项王攻齐时,多向东攻取土地!”韩信拱手道。

    在汉营中的半年多,韩信已经磨掉了性格中的很多棱角,有些事情若是能达到相同的结果,能迎合别人的,他也不会一味逆着别人的意思说。前一次,在刘邦提出攻楚的方案时,他就是温温和和、谦谦恭恭地表达了自己的反对意见。

    可是他也有自己必然坚持的原则,那就是在“战事”上,若无必胜的把握,他绝不会冒然出兵。

    虽说项羽将楚军的主力都带去了齐国,可与齐军作战,楚军的兵力并无大损,即使能断了其后方粮草,必然也只会是把他们逼急了。项羽的楚军以骁勇闻名天下,倘若楚军真就不顾及城中亲人的安危,强行攻夺彭城呢?或者城中的亲人,为了不连累他们,宁可以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呢?

    韩信跟了项羽三年多,太清楚他有“以少胜多”和“出奇制胜”的本事。

    何况他知道,论智谋,彭城主阵的范增和项王夫人,都不是等闲之辈。尤其是那个项王夫人,倘若攻入彭城,若是她知道汉军准备以她做要挟,阻止楚军攻城,她真能做出咬舌自尽之举,这一点他在“新安”时就曾见识过。

    到那时,汉军便不再有任何能要挟住项羽的力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