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西楚王妃之嫣倾天下-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项羽挥了挥手,便见侍者拖着一个托盘上来。托盘中摆放着一条白绫,一把匕首,和一樽毒酒。嬴子婴睁开双眼,冷漠地看着这三样东西,似笑非笑,似哭却非哭,内心的纠结,竟然无从选择。

    最终,嬴子婴拿起匕首,定定地看着那把明晃晃的匕首,泪水悄然滑落脸庞,在凌乱的墨发中,静静地流淌。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留干,死不休战。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国恨,沧海难平。天下纷扰,何得康宁?秦有锐士,谁与争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找死!”龙且见他死前还敢这样放声高歌,就想一刀解决了他。

    却被亚父制止:“让他唱吧,秦国已如死灰,不是他唱几句,就能复活的!”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父皇,先祖,儿臣对不起大秦,这就去见你们了……”

    长啸不绝——

    “雄哉,大秦!!”

    窗外刺眼的光芒,顺着窗棂打在那具鲜血直淌的尸体上。

    项羽看着已然断气的嬴子婴,淡淡地道:“好生埋葬。”

    此前,莫紫嫣与项羽几乎同时派人回彭城面见楚怀王。不同的是,项羽只派侍者向怀王报告,而莫紫嫣则是命人追上项羽派去的侍者,让其将密函一同呈上给楚怀王。

    信函的内容大致是:

    【臣项籍自受命于王上,乃携各路诸侯领兵伐于秦。今,承王上之庇,乃亡暴秦、破关中、平四海、使天下安。然,籍自始莫有负王恩,遂使人致命王上,当何以赏功之臣?望王上,以功之卓庸,度三思而封诸侯,乃安民心。籍与诸侯当世代感吾王之恩,忠楚之江山。】

    意思是:臣项籍从接受君上(怀王)的命令,就率领各路诸侯共同领兵攻打秦国。如今,得蒙君上庇佑,才能顺利除灭暴秦,攻破关中,平定四海,使天下得到安定。然而,项籍从始至终没有辜负大王之恩,所以才派人向您报告(灭秦的情况),并向君上请示,应该如何赏有功之臣?希望君上能按战功的卓著与平凡,考量三思而后再分封诸侯,(这样)才能安定民心。项籍与诸侯一定世代感激君上恩德,效忠楚国。

    【ps:关于“子婴”身世考,很多朋友认为他是秦始皇长子扶苏的儿子,也就是秦始皇的孙子。我反复读过相关资料,认为子婴的年纪应该与扶苏相仿,并且史籍记载他与自己的两个儿子合谋杀死赵高。

    那么即使古人结婚生子早,他的两个儿子在杀赵高的时候,至少也应是十几岁的少年,不应是小于十岁的孩童。也就是说,公元前206年,子婴的年龄应该在30岁左右,而秦始皇若不死,当年也是53岁,据此推断扶苏的年龄,应该在30—40之间,所以扶苏只比子婴大一点,这样的年龄,子婴不太可能是扶苏的儿子。

    再根据子婴性格,他能隐藏心机取得赵高信任当上秦三世,并能最终杀掉赵高,就说明,当年他能近身赵高的话,应该是赵高比较放松警惕的人之一,而在秦二世即位时未被胡亥处死的原因,或许是他装疯卖傻才能逃过一劫。

    因而,我对子婴的身份做了这样的设定。如有不妥,还望见谅。】

第114章 为项王得民心() 
这封密函,是几日前在从鸿门入咸阳的路上,莫紫嫣得知项羽派人回彭城向楚怀王“问封”时,仓促之下在马车上写下的文书,并让钟离昧派可靠的下属,务必快马加鞭追上项羽派去的使者,并告知其此乃项王所写的文书,命其在向楚怀王陈述时一并呈上。

    写这封信的目的,一则是因为:项羽自灭秦以来,天下诸侯膝行跪拜一事,想必早已传入楚怀王耳中,他本来就忌惮项羽的势力,如今项羽灭秦入关,若是再没有任何臣服的表现,必然使怀王坐立难安。莫紫嫣担心怀王只看到项羽派人口述,而没有呈上任何正式文书,从而觉得他目中无君,以此作为拒绝封赏的借口。

    如果能缓和二人的矛盾,名副其实地要到关中之地,那么项羽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留在关中。如果不能,那也是怀王先负了项羽,项羽再行分封,就并非不忠不义之举。

    二则,若是怀王能感念灭秦的不易,从而分封诸侯,那么划分天下的难题,就自然而然的推给了怀王。

    莫紫嫣是重视细节的人。对她来说,一个好的细节,或许无法成就完美,但是一个坏的细节,却很有可能导致失败。

    正如亚父所说,作为君王,要着眼天下大局,关中之地,是绝不能放弃之地。

    故而,前日项羽带紫嫣外出,一是游玩,二是顺便了解一下秦地的民风民俗,好等楚怀王的旨意一到,看看该如何整治,才能将楚国的风俗与秦人更好的融合。

    既然要留在关中,那么秦地的民心就一定取回。

    这之后,莫紫嫣派人贴出告示,以昭告秦地的百姓,项王要开仓放粮。然而,告示贴出两日,却无一人前来领粮。

    联想到项羽入城的当日,百姓们纷纷膝跪迎接的场面,当时他们惊怔的神色,让莫紫嫣始终心怀疑点。若他们是真心迎接项王入城,此刻应该是欢天喜地的来领粮才对。

    看来笼络民心,在真正实施起来,却比想象中要困难的多。

    第三日,莫紫嫣命人将粮食放在马车上,她决定挨家挨户的去敲百姓的门,亲自入门发放粮食。未免吓到百姓,她下令军队停在十丈之外候着,只由小雅和钟离昧、季布二位将军陪同。

    起初,百姓们打开自家大门,便看到一个高贵的妇人,可再一细看,身边还有面色严峻的侍者随同,又听季布和钟离昧报上“此乃我们项王夫人。”

    百姓一听是“项王夫人”,是楚军,纷纷吓得掩门不出。

    秦人闻项王、闻楚军之色变,就如同当年六国闻秦之惧,这让莫紫嫣很是难过。

    难道真的仅仅是因为项羽亡了秦国,而让他们如此惧怕吗?暴秦统治多年之下的秦人,为何可以接受反秦的刘邦,却如此抗拒项王?

    而实际上,咸阳城的百姓,并没有见到项王除暴安良。他们只知道在项王入咸阳之前,曾有好心人提醒他们,这个项王很残暴,若是入关之时,看不到百姓对他的诚心欢迎,就会屠城大开杀戒。

    莫紫嫣只好让两位将军也离自己一丈之外,改由小雅去敲门,由自己亲自解释。每一次,都是紫嫣一边极尽温和谦恭的说辞下,而小雅在另一边将已经分配好的粮食,放到百姓手中后,才一点点能得到他们的信任。

    如此反反复复,百姓最终放下戒备,真心接受了这位项王夫人。有朴实的人家,见项王夫人如此亲善和蔼,还请她到家中作客。即使生活艰苦,却也拿出对自家来说最为上等的食物上敬这位王夫人。

    咸阳盛产柿子,虽已是上年秋天所产的剩物,可是对于穷苦的人家来说,这些都是平日里舍不得吃的上好之物,只待留在来年年关,祭拜天地后,才能全家聚在一起共同享用。

    “王夫人快请坐。”一个年过六旬的阿婆搬来棉被,垫在自家小院的石凳上。这棉被上满是一块块的大布丁,却已是这家中最能拿出手的东西。

    战火连年,民不聊生。

    王侯贵族,逐鹿天下,只管自己吞并了多少城池,灭了多少人马,哪管百姓们过的是草席铺顶、栅栏围家、食不果腹的日子……

    像阿婆这样的人家,在天下各国比比皆是。

    老人家边说着,边用身上的衣布擦拭着手中的柿子,自认为已经擦得很干净后,用那双布满沧桑干纹、而又黑黄干枯的双手捧着,却依然是一脸灿烂的笑容,躬身递给莫紫嫣:“家中没什么好招待的,若王夫人不嫌弃,可尝尝这柿子,很是清甜可口。”

    小雅知道夫人是喜爱洁净之人,那老人家的衣服,怕是从进入冬天便没有清洗过的污物,用它来擦拭的柿子……

    想一想,都难以下咽啊。

    小雅刚想开口提醒,却见夫人已经双手接过那枚柿子,还扶着老人家坐在自己对面,温言道:“老人家一片心意,我又怎么会嫌弃呢?”

    旋即,便见夫人张开樱唇,咬下一口,嫣然笑道:“嗯——阿婆的柿子,真是甘甜可口呢。”

    小雅简直是看得目瞪口呆,生生吞回了已到嘴边的话。

    小雅是被赵嬷嬷一手□□出来的,该怎样伺候主人,饮食要达到什么等级,她从来不敢有丝毫懈怠。而在小雅看来,夫人更是全天下最美最高贵的女人,她自是有着良好的出身,举手投足皆透着举世无双的优雅。

    可这样的王的夫人,却能吃下这样的东西……

    阿婆见项王夫人如此说,便道:“若是王夫人喜欢,待会儿让小儿多给王夫人装回点。”

    莫紫嫣笑看着阿婆,淡淡地摇头:“阿婆,天下纷争致使百姓连年疾苦,项王惦念咱们咸阳的百姓,才要为大家发放粮食。既然是救济百姓,又岂能有索取的道理?”

    莫紫嫣微微回身,小雅会意附耳过来,听着夫人的吩咐,小雅点了点头,旋即转身朝栅栏门外走去。

    老人家坐在紫嫣对面,越看越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不由地赞道:“项王和夫人,可一点都不像传闻中说的那么残暴啊。”

    莫紫嫣一听这话,先是心底微微一怔,难道是有人对百姓散播“项王残暴”的谣言吗?

    她眉目含笑,握起阿婆布满老茧的双手,温善的看着老人家,问道:“阿婆,是谁告诉您项王凶残的?”

    “之前有人挨家挨户提醒我们,说项王要入关,若是不去迎接,残暴的项王就会屠杀咱们全城的百姓……街坊四邻都怕极了,就……”老人家说着,竟是内疚地落下了泪,叹息着道:“唉……老婆子惭愧啊,竟然相信了那些骗话。”

    果然是刘邦!

    这个答案,与莫紫嫣心中的揣度不谋而合。那日楚军和各路诸侯入城,她就看到这些百姓神色慌张,面露胆怯,像是受了某种逼迫,又像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十分惊惧。

    她见老婆婆内疚不已,从身上掏出绢帕为老人家拭去面上的泪痕,柔声道:“阿婆,我向您保证,项王一定不会伤害咸阳的百姓,不但如此,前日项王微服出巡,还惩治了两帮调戏民女的恶徒,不出三日啊,就会将那些恶徒正法。项王心系百姓,他推翻暴秦,也是为了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安定的好日子,又怎么会是残暴之人呢?”

    老婆婆不住地点头,应着:“从今往后,若是再有人说项王是残暴之人,老婆子就拿我手上这拐杖,跟他们拼命。”

    小雅手中拿着一袋钱回来,听到老婆婆说这番话,不禁“噗嗤”一笑,夫人就是夫人,总是能为大王分忧。

    见时间不早了,莫紫嫣笑着起身向阿婆告辞:“阿婆,我还要到别家去发粮,改日再来拜访您可好?”

    “王夫人,您带上这些个柿子。”老婆婆也跟着起身,又吩咐她的儿子,为紫嫣装上一筐柿子。

    莫紫嫣推却不过,只好收下。她悄然给小雅递了个眼色,小雅便已心领神会,偷偷将钱袋放在院内的石桌上。

    待送走了项王夫人,老人家才发现这袋钱。命其子追出门想还给夫人,却发现早已人去空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