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权掌大宋-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沐被封为秦国公的消息一经传开,顿时在整个汴京城引起了轰动。

    以前封皇子的时候,赵祯一上来就给赵治和赵渊两人封了国公,但只给赵沐封了郡公,如今赵沐升为了国公,看似跟赵治和赵渊他们的爵位相同了,可因为赵沐是从郡公升到的国公,而赵治和赵渊两人并无任何升迁,所以就会给人一种赵治和宠信赵沐的感觉。

    当汴京百姓有了这个感觉又想到最近汴京城赵沐做的这些事情后,就又纷纷觉得赵沐是个肯为百姓朝廷做事的人。

    如此一来,赵沐名声远播,赵治和赵渊两人自然就不喜了。

    赵治对赵沐不喜,因此极力想要跟赵渊合作灭掉赵沐,他有办法牵制赵渊,但他却找不到赵沐的把柄,只是赵渊仍旧心高气傲,对于跟赵治合作一事根本不做考虑,因此三位皇子之间也就达成了僵局。

    而就在这个时候,白公盛突然找上了赵治。

    “公子,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跟赵渊联手对付赵沐似乎不太可行,为今之计,公子当想办法提升自己爵位才是,不然若那赵沐再有成就,突然升到了郡王,而您仍旧是国公的话,那想要改变民间舆论可就难了。”

    爵位的高低对于他们这些皇子来说很重要,他们谁先封王,谁就有可能被立为太子,所以不能不把这个当回事。

    赵治自然也清楚这个情况,所以在白公盛说完那些话后,他就知道自己现在要做的是建功立业,争取早日从国公升到郡王。

    “在白先生看来,本皇子应该从何处下手,方可建功立业?”

    白公盛想了想,道:“吏部最主要的职责就是考核百官,为大宋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只是人才虽提拔上来了,他们却不一定肯归在公子麾下,而且就算这些事情做好了,也不一定被圣上看在眼里,想要升爵,必须另谋出路才行。”

    说到这里,白公盛道:“按照朝廷规矩,盛夏过后朝廷就会派人巡视全国,以督查百官,此事与考核百官差不多,但因为是巡按全国,所以往往很被朝廷重视,这派出去的可都是钦差啊,公子若是能将此事拦在手里,对公子升爵必有帮助。”

    听完白公盛的这些话,赵治忍不住愣了一下,随后连连摇头:“不行,不行,本皇子若是离开了京城,那赵渊和赵沐两人指不定在皇上面前怎么说我呢,说不定我一回来,圣上就要立太子了,我不能离开京城,离开了京城,我就只能被人给拿捏控制了。”

    古往今来,但凡有心帝位的人都不能随便离京,离开了京城,他的敌人就会趁着他不在的时候兴风作浪,赵治深谙此道,所以他绝对不能够离开。

    白公盛见赵治不肯离开,倒也不急,其实赵治说的他也明白,所以他还有后招。

    “公子放心,既然你要离开京城了,我们也一定要想办法让赵渊和赵沐也都离开京城才行,不然属下那敢让您随便离京。”

    一听要赵渊和赵沐两人也离开京城,赵治这才觉得可以商量,于是问道:“先生有办法让他们离开京城?”

    “赵渊好说,最近西夏兵频频犯我大宋边境,赵渊此时肯定也想建功立业,说不定我们不去招他,他倒自己先提出去打击西夏兵了。”

    说到这里,白公盛神色微变:“真正不好办的是秦国公赵沐,虽说他所在的户部负责田赋之事,可他们并不需要去各地收粮,想找机会让他离开京城,不容易啊,不过公子也不必担心,机会终归是有的,而您一时半会也不急着离京不是。”

    赵治点点头,他的确不急着离京,如果他要离开京城的话,必须把京城的摊子给交代好才行的。

    --------------------------------------

    赵沐升为秦国公的消息同样刺激了赵渊。

    这让他意识到自己必须尽快建功立业才行,虽然他的势力最大,可在兵部一直没有作为,想要升爵只怕也不容易。

    反倒是赵沐,虽然在朝中并没有多少势力,可做了几件轰动的事情后,不自然的就升到了国公。

    赵渊心有不甘,于是就去找吴蒙商量对策。

    “本皇子要建功立业,要升郡王,升亲王,吴先生可有什么良策?”

    吴蒙在得知赵沐升为秦国公的消息后就已是料到赵渊会为此找自己,所以在赵渊问出之后,他并没有做任何停顿,直接说道:“公子通兵法,精通武艺,想要建功立业,只有去边关了,最近西夏国频频派兵犯我边境,公子若去那里,定能有所作为。”

    听到吴蒙这话,赵渊顿时凝了凝眉,他也有跟赵治同样的担忧,但吴蒙好像并没有意识到这点,仍旧继续说道:“我大宋负责抵御西夏的是狄青狄将军,狄青是我大宋名将,有他在西夏人绝对掀不起什么大浪,公子去了边境只需要跟着打仗就行了,凡事多向狄青请教,若能将狄青收在麾下,公子以后想成事还会难吗?而有狄青在,公子要建功立业也绝不是什么问题。”

    吴蒙说完,见赵渊脸色仍旧有些紧,他笑了笑,道:“属下明白公子的担心,这个你放心便是,赵治和赵沐两人我会想办法将他们弄出京城的。”

    听到吴蒙这话,赵渊吃了一惊,他并没有说出自己的担心,可他却似乎早有料到。

    “既然如此,那就劳烦吴先生了。”

第87章 屯粮() 
赵沐被封秦国公之后,京城相对安静了几天,赵治和赵渊等人也都纷纷为了建功立业而做着准备。

    可就在这个时候,赵祯突然提出了一个屯粮的提议。

    那天京城的温度很高,早朝持续到快中午的时候,赵祯突然说道:“诸位爱卿,我大宋这些年也算太平,但越是太平,越应该居安思危,你们说是不是?”

    大家不明白赵祯为何会突然说这么一句话,但居安思危是没错的,所以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圣上说的没错,居安思危,我大宋才能够长治久安。”

    “圣上能提出居安思危,真乃我大宋之福。”

    “圣上乃千古明君啊……”

    本来大家都还在表示赞同,可说着说着就成拍马屁了,赵祯微微皱眉有些不喜,接着便道:“既然诸位爱卿都同意朕刚才之言,那朕有一提议,诸位爱卿且听听吧。”

    “请圣上明言。”

    赵祯颔首,道:“每年粮税收上来后,各州县需要把他们一年所需留下,剩下的则全部运往京城囤积,但朕觉得此法有些不妥,万一一个地方遇到了灾害,粮食无法快速发放到百姓手中,岂不是容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混乱,所以朕觉得除了各州府一年所需的粮食外,朕决定各州县留下三分之一就地屯粮,屯下的粮食可用来缓解百姓的粮价,也可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把粮食给运到赈灾区,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赵祯这么说完,整个朝堂先是沉寂了片刻,接着就突然喧嚣起来。

    “圣上,此举万万不可啊,粮税全部移交京城三司,这是祖宗定下的规矩,祖宗规矩不能破啊。”

    “是啊圣上,此举万万行不得,若地方上有粮之后,万一他们造反怎么办,把粮食收到京城,他们无粮可造反,我大宋才能够长治久安啊。”

    “臣请皇上收回圣命。”

    “请皇上收回圣命。”

    “臣附议。”

    ………………

    群臣皆是反对赵祯的这个提议,但朝中的几位宰相在这种情况下却表现的极其冷静,他们很清楚赵祯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守成之主,应该不会想着麻烦自己去改祖宗的制度。

    一定是有什么人向赵祯提的建议。

    他们先不管这个建议是好是不好,他们必须弄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庞吉突然站出来道:“圣上,您怎么会突然有这个提议的?”

    赵祯见庞吉问,神色顿时就凝了一凝,道:“朕身为大宋天子,为我大宋考虑,有此念很奇怪吗?”

    “不,臣……不是这个意思。”

    庞吉被赵祯责问,文彦博和李沆两人自是不敢多问,而因为这事是赵祯突然提出来的,一时半会间他们也猜测不出内情来。

    三人不知内情,也就不好表态,因而在朝中依附他们的人也不好开口,朝中仍旧是那些比较顽固的守旧派在那里嚷嚷着反对的话。

    赵祯见群臣之中守旧派反对,而其他人暂时不发表意见,心知此案一时半会定不下来,因此也就宣布退朝。

    -------------------------------

    退朝之后,文彦博与包拯走的最慢。

    “包兄,圣上突然提及屯粮一事,不知是何意思啊。”

    包拯漫步走着,道:“先不管圣上是何意吧,你且说说圣上此举对我大宋来说可有好处?”

    文彦博想了想,道:“当初太祖皇帝要粮食全部收集到京城来,是有防止地方谋反的用意,几十年来是颇有成效的,但粮食全部集中在京城也有弊端,万一一个地方发现了灾情,救灾的确有些麻烦,当然,很小的一点波动都能影响一个地方的粮价,但这些跟造反想必,并不算什么。”

    文彦博与包拯是好友,更是亲家,为此也就有什么说什么了,包拯听完文彦博的这些话后,叹息一声,道:“太祖时期还是五代十国,那个时候天下未定,有粮就造反是很容易发生的,但如今大宋立国已有多年,政局也是稳定,就算地方上有粮,他们只怕也造不起反来,文兄是聪明人应该知道造反不易。”

    文彦博听到包拯这话,忍不住震了一下,他似乎没有料到包拯会有这样的想法。

    “造反当然不容易,有粮也要有人才行,如果天下百姓都有饭吃,他们自然不会去造反。”文彦博说着,突然望向包拯,道:“包兄是同意圣上之言了?”

    包拯笑着点点头:“算是同意吧,地方有屯粮对于一个地方的稳定是很重要的,更何况粮食还掌控在朝廷手中,不会出现什么大乱子,不过粮食运到京城毕竟是祖制,圣上想要全面推行不容易,不知文兄是何意啊?”

    文彦博见包拯如此,也就沉思了片刻,而后说道:“既然包兄有此看法,那我也只好跟着赞同了,而且粮食少运三分之一到三司,我也轻松了不是。”

    包拯摇摇头:“田赋之事如今交给了户部,文兄觉得你这三司还能管天下的粮食吗?”

    听到这话,文彦博顿时一惊,接着有一种恍悟的感觉:“你的意思是说皇上要将粮食交给户部?”说着,文彦博拍了一下脑袋:“是了,是了,当初三皇子赵沐从三司离开之后直接进了宫,接着圣上就把田赋之事交给了户部,如今粮税收齐,圣上突然又要屯粮,看来这一切早在那个时候赵沐就已经跟圣上商量好了。”

    文彦博觉得自己很笨,怎么直到这个时候才想到这些,而他明白过来后,突然望向包拯:“包兄一向都不参与党争,怎么如今却要支持三皇子的建议?”

    包拯笑了笑:“文兄此言差矣,我并没有支持三皇子赵沐,我支持的是对大宋稳定发展的有利的提议,如果有一天庞吉提出了一些对建设大宋有利的提议,我也会赞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