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司礼监-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察访使当然不是魏良臣,而是熊明遇。

    辽东巡按是熊廷弼,其任上不足一年,又是楚党的人,熊明遇却是东林党的人,因而若想熊明遇出任辽东巡按解决魏良臣,进而牵连司礼太监金忠,程序上会很麻烦,要打的口水仗也太多。

    事情紧急,容不得耽搁,因而顾宪成、李三才给京中的邹元标等党人指示,由邹元标出面说动兵部尚书李化龙,在其职限范围内临时给出一个建州左右卫察访的差遣。

    因为高淮的事,建州右卫都督奴尔哈赤据兵讨款,此事虽一直由辽东都司处置,且皇帝派杨镐为钦差出关调查,但毕竟事关边境安危,兵部自不可能不闻不问。

    万一辽东方面处置不当,建州真的作乱,兵部势必要调动大军进行镇压。因而,堂官李化龙有必要详细了解建州讨款的具体情况,及建州方面的军事力量,从而可以早做准备,李化龙同意派给事中熊明遇以察访名义前往辽东。

    李化龙显然也是对辽东都司,对李成梁不太信任,要不然也不会派人前往辽东。只是,他不知道,这件事从头到尾,他还是被东林党利用了一下。不过,这是阳谋,就算他知道,也说不出什么。毕竟,边乱是事实,此事牵涉兵部也是事实。

    熊明遇是在抵达锦州后得知奴尔哈赤子洪太主一行被魏良臣误杀之事的,尔后便快马加鞭赶到沈阳。连李成梁那里都没拜会,就直接去了驿馆,以察访使的名义要求魏良臣这个副使马上同他前往建州,查清讨款及误杀一事。

    这个要求当然让魏良臣觉得来的是个催命鬼了。

    魏良臣坐在房中焦虑不安,那心就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难受急了。

    外面的兵马明为护送,实际就是监视,根本就是防他魏舍人屁股一拍闪人的。

    良臣无奈,只好再去找杨镐,希望这位便宜老师能够帮自己顶一顶,至少拖个几天,等京师弹劾李成梁的风潮起来后,再作定夺。

    杨镐很为难啊,真的很为难,熊明遇这个兵科给事中他当然不放在眼里,可是人背后的李化龙却是他得罪不起的。

    论资历,他万历八年中进士的时候,人李化龙就是南京右通政使了。他做援朝军务经略的时候,人李化龙就是总督湖广、川、贵军务兼巡抚四川的封疆大臣了。

    所以,这件事,杨镐真的没法替魏良臣撑腰。他好不容易有了起复机会,实在是不敢冒着得罪李化龙的风险硬撑魏良臣这个杂流舍人。

    好在,杨镐还是替魏良臣考虑的很周到,将自己钦差卫队的仪仗和名义都给了学生。同时,还让尚伯芝率兵和他一起去。总之,无论如何是要确保他的安全的。

    一听尚伯芝带兵和自己一起去,良臣眼睛珠子顿时转了转,然后以一幅悲呛的口吻对杨镐说道:“既然此事因学生而起,那学生便亲赴建州,只消能为朝廷,能为陛下,能为老师分忧,学生个人安危便置之度外好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话说的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难得,难得啊!”杨镐很是欣赏。

    还好他没问这句话到底是魏良臣说的,还是哪位贤人说的,要不然良臣很难回答啊,总不能说这话是司马迁说的吧。

    良臣终究还是上路了。

    除了他自己的卫队,尚伯芝奉杨镐之命带了三百兵马护送于他,这三百兵良臣看在眼里,很是羡慕,因为都是一等一的战兵,精气神连同军械装备,俱是精锐。

    熊明遇自己没多少随从,拢共不过几人,因而见魏良臣这个杂流舍人竟然这么大排场,一时有些不岔。不过想到自己的使命所在,便暗笑一声,不去计较。

    从沈阳去建州,单程不过七天。

    这几天,良臣表现的非常棒,用当世话来说,那就是十足的好汉。

    用成语来形容,就是谈笑风生。

第二百六十五章 后院失火() 
    身为司礼太监,宫外必有府邸,就是本珰自己不置办,宫里也会赐予。这是惯例,且一般是由皇帝本人赐给,以示恩宠。

    当然,宫里并非就司礼监的大珰们有能力在外面置宅,那些各监的掌印和有权势的太监同样可以做到。但是相较皇帝赐宅,自己买的总是少了光环。

    本质上,皇帝赐的不是宅子,而是权势。

    金忠的府邸离崇文门不远,宅子原是嘉靖年间一个归京御史置办的,后来辗转经了几道手不知怎的就叫宫里买了,最后被万历赐给了金忠。

    那时,金忠还不是秉笔太监,只是随堂太监,按资历是不予赐宅的,不过因为金忠对贵妃尊重,对皇帝言听计从,屡次在关键时候站在了皇帝一边,所以万历破例给他赐了宅。几个月后,又提他为秉笔太监。

    这些天,金忠一直忙着,几乎都不曾归家。原因是皇帝指名要他负责掌印太监陈矩的丧事。

    陈矩是在内直房端坐去世的,生前他已在香山慈感庵预先买了块地,并且叫家人建了个石塔。所以墓地这一块,倒不劳金忠太过操心。按陈矩生前遗言,金忠着人用立棺,像僧人一样安葬了陈矩。

    皇帝有感陈矩这些年的功劳,特意谕赐祭九坛,为金忠亲题“清忠”的祠额。非但如此,皇帝还令朝中在京文武都亲临吊唁,以致金忠府前送葬的官员多至堵塞道路,不可谓不哀至极顶。

    昨天陈矩下葬后,皇帝特意命内廷将陈矩的掌家常云升为乾清宫的管事,兼掌针工局印。又升陈矩的家臣文书官马鉴、师明、苗全为暖殿近侍。

    这些安排,司礼监的诸位秉笔都没意见,就连素来对陈矩有些意见的贵妃娘娘对此也没有反对。只是有件事,还是让司礼监的诸位大珰们颇有非议。

    这件事便是,陈矩生前给皇帝留了封信,这封信主要是自述一生,并请皇帝在他死后不要大办丧事外,就是保举自己名下太监、文书房的刘时敏为司礼监随堂太监。

    皇帝知道刘时敏,对其书法也很喜欢,所以看过陈矩的信后,没有跟任何人商量,就下诏将刘时敏提为司礼随堂太监。

    金忠和一干秉笔大珰知道此事后,都认为皇帝此举坏了规矩,因为刘时敏的资历不足,且太过年轻。

    刘时敏是万历二十九年入宫的,今年不过二十七岁。像他这种年纪,就算是内书房出来的翘楚,这会也顶多在各监任个少监,能得掌印已是百年一遇的奇才了。现在皇帝却因为陈矩而将刘时敏提为司礼随堂,放在外朝等同于将一个知县直接提为六部的侍郎,这肯定是坏规矩的。

    有些事,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皇帝提升陈矩的掌家常云等人,宫里没意见,因为他们资历到了,可刘时敏有什么资历?仅仅因为陈矩的保举就一下入了司礼监,这叫那些资历、本事都够的各监掌印们怎么看?

    就现如今那些权势显赫的镇守太监、矿监税使们,又有几个能为司礼随堂呢?

    规矩一坏,以后事情就不好做了。

    然而皇帝诏书已下,司礼监也不好同外朝一样封驳旨意,诸位大珰只能私底下对此事说上几句。不知不觉,这刘时敏倒成了司礼监乃至整个内廷的公敌。由此可见,有的时候,飞黄腾达并不是一件好事。

    那刘时敏知道自己被老祖宗保举为司礼随堂后,许也知道这事坏规矩,所以除了在陈府置丧,其它时候都是独自一人呆在文书房内,表现的很是低调。这多多少少让大珰们对他减了一点恶感。

    这几天,宫里和金忠走的比较近的太监们已经提前向金忠道贺了,人都懂看风向,皇帝指名要金忠负责陈矩的丧事,这说明什么,说明皇帝默认下一任掌印就是金忠。

    对此,金忠倒也看的淡,人前人后肯定要谦恭几句,说掌印人选乃皇爷钦定,未到最后,谁也不敢说人选就一定是谁。不过回到自己家中,仆人们还是能够感觉到主人的好心情的。

    为了避嫌,金忠已经对外打过招呼,这几天谁也不见。皇帝那里给了他三天假期,金忠准备好好歇一歇,毕竟他年纪也不小了,这几天陈矩的丧事无问大小都是他亲自处理,不可能没累着。

    但是有一人,金忠却还是见了。这人就是从关外回来的李永贞。

    李永贞连宫里都没回,直接奔的金忠家。

    将舒尔哈齐的状纸给金忠看后,李永贞又将这些日子魏良臣在关外的所作所为不分巨细都对金忠细讲了一番。

    金忠听的很仔细,不时还询问两句,看样子,对这个魏小舍人,金忠还是很在意的。

    其实李永贞说的事情,有一大半金忠是早就知道的。原因是那位魏小舍人打出关后,就一天一封汇报的往京里发快马。这些奏报都是经他金公公之手呈给皇帝和贵妃娘娘的。

    “那个札萨克图现在何处?”

    “回公公,这人叫奴婢押在东华门的锦衣房。”

    金忠点了点头,东华门锦衣值房是个安全所在。

    “李成梁和建州勾结谋反的事,人证物证俱全,公公示下,是否呈递上去?”李永贞不敢私自做主,这件事还要由金忠决定。

    金忠想了想,却摇头道:“这件事不能由我们办,皇爷不喜欢内廷干涉九边的事。且李成梁几十年来素得皇爷宠信,冒然说他与建州勾结谋反,实是有点耸人听闻了。”说完,顿了一顿,“不过既有建州内部告发于他,这事我们不禀上去,也是欺君。”

    “那公公的意思是?”李永贞有点琢磨不透金忠的意思。

    “最好不要经我们手。”金忠说出了自己的意思。

    “奴婢也是这个意思,故奴婢准备将此事”李永贞忙将欲借科道之手弹劾李成梁的意图道出。

    “科道么?”金忠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此事你可以去做,却不能让那些御史们知道宫里的存在。”

    “这”

    李永贞犯难了,从金忠府上出来后,他反复在想这件事到底怎么做才能合金公公的意思,最后,有了主意。

    李成梁每年都会派人进京给内阁大臣送礼,就是兵部、吏部、户部、工部等部上自堂官、侍郎下至郎官主事都有孝敬,单单少了都察院和六部科道。

    这一方面是因为科道素来为皇帝不喜,李成梁不愿和他们有沾染。另一方面则是李成梁也认为科道这些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所以打心眼里瞧不起他们,自然不会给他们送礼。

    这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张鹤鸣的府上来了客人,客人带了好些礼物,给了张府的门房足有三两的红包。那门房见到这么大的红包,自是笑逐颜开,将人恭敬的往里请:“我家老爷这会在都察院中,须得下午过来。客人若有拜贴,可以放下,等我家老爷回来,我必第一个禀告。”

    那客人听了这话,立时一脸诧异:“怎的在都察院中?这里不是宋侍郎府上么?”

    门子也是一愣,忙道:“我家老爷是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那宋侍郎府邸与这里差着一条街呢!”

    “原来如此,打扰了!”客人听后回身给了随从一巴掌,骂道,“你这混账东西!送礼都走错门儿,若不是我问得明白,岂不误了宁远伯的大事!等回去禀上老爷,看不挖了你的两眼!”

    那随从捂了腮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