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势-第8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志们;你们怎么看目前中日之间的战争?”托洛茨基的开场白异常直接。“党需要作出一些重要的决定。”
对当前局势的判断;托洛茨基内心深处无疑是极为矛盾的。内战胜利之后;为了迅速医治战争创伤;列宁强撑着病体;在中央全会上提出了在“战时**”立场上后退、执行“新经济政策”的新方针;实际上就是要执行国家控制下的资本主义制度。用**学说来解释;就是列宁暂时放弃了输出革命的理想;专心致志地开始要着手建设俄国了。这个方针不但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理相背离;更与托洛茨基坚持的“不断革命论”、“世界革命论”相悖;在最开始的时候;俄共内部的气氛很微妙。
列宁与托洛茨基的风格还是泾渭分明的。列宁在政治上是现实主义的;而在工作中却是理论派的;否则;类似于布列斯特条约、鄂木斯克条约这样的文件换了别人是不可能去签署的;托洛茨基在政治上是理想主义的;而在工作中却是实干派;列宁的思路没有托洛茨基的贯彻和推动是根本不可能落地的。也因此。列宁更多时候扮演了精神领袖的角色;而托洛茨基则掌控这全党的大局;两人意见一致的时候;俄共容易取得成绩;当两人出现意见分歧的时候;则俄共上下容易出现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苗头。虽然并不满意列宁的主张;但托洛茨基也清醒地看到;“战时**”已对俄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很多损失甚至是永久性的;这种特殊时期的极端做法根本不是向**过渡的途径。不加以调整是不行的。因此;他并没有激烈地反对列宁的主张;而是用另外一种更加温和、隐蔽的手段来宣传自己的主张——他在策略上赞同列宁的意见;但在实式法上却牢牢掌握着方向;使这场争论没有上升为两种路线、两个派别的分歧。
在做出决策的时候。列宁的体力、精力还勉强能够应付工作压力;在政治局内有列宁、斯大林、季维诺也夫3个政治局委员压阵;在中央委员会里则有布哈林这样的理论家支持;新经济政策最终是全盘通过了——托洛茨基本人也投了赞同票;尽管他保留了很多意见。事实上;列宁也不敢压迫托洛茨基太甚;不断解释“新经济政策”与“世界革命”毫无冲突;他是着眼于目前;而托洛茨基同志则意在长远;很好地维护了托洛茨基的威信;使得俄国这个股份公司还能“团结一致往前看”。
政策出台之后;俄共立即掀起了经济恢复的**;所有人紧绷的那根弦终于开始松了下来;即便是在红军和俄共内部中最“彻底”、最“坚决”的革命派也因为连续多年的战争将大家折腾得筋疲力尽;不想再继续打仗了;只想停下来好好喘口气;享受一下胜利果实——更何况;在德国、匈牙利无产阶级“起义”失败以后;欧洲的**运动已跌落到谷底;远东则被中国和日本挡着去路;要想“不断革命”也得先有本钱才行。
休养生息一年多来;苏俄局面有了很大的好转;有关革命的调子又开始起来了;恰巧这个时候中日爆发了激烈的冲突;托洛茨基原本对远东的局面很不满意;感觉现在有了底气;内心深处很想借着中日战争的机会收复国土;所以有了今天的会议。
参加会议的所有人在开会之前其实并不知道会议的真实目的;原以为不过是一个有关国防方针或者军事策略的调整;没想到托洛茨基居然抛出来这么大一个话题;一时间也都呆住了——这不是一个很好的话题;稍有不慎就会牵扯到路线和立场上来;其他都是小问题;唯独立惩路线问题是大问题;而且很难翻身;是故所有人一时间都选择了避开托洛茨基的目光;选择了沉默;更有人把目光投向了斯大林。
由于派去远东的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在鄂木斯克战役中狼狈的失败;导致苏俄“屈辱”地签订了鄂木斯克条约并失去了大批领土;使得他们幕后的支持人斯大林一直抬不起头来;甚至差点失去政治局委员的宝座;如果不是列宁为了保证党内平衡;靠自己的威望把远东战役的损失和签署鄂木斯克条约的责任挑过去的话;斯大林说不定现在已被打倒了。因此;在听到托洛茨基说出来的话后;这个小个子的格鲁吉亚人下意识地就是一哆嗦;心里翻江倒海起来;托洛茨基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对这场中日战争;斯大林其实也是百感交集;没有人比他更想报复中国并找回场子;但由于北方战争的缘故;战事比真实历史上打得时间更长、受到的损失更大;红军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恢复元气;使他又不敢轻举妄动。
眼看会议陷入了冷场;托洛茨基干脆就直接点将了:“斯大林同志;你当初负责过远东战场;说说你的意见?”
“这是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狗咬狗的战争不过;对我们却是十分有益的。”斯大林的回答很有技巧;他讲到;“这场战事是5月份爆发的;到现在已持续了40多天;双方在两条战线上进入了街的局面;短时间内看不出谁会取得最终胜利;我个人的意见是;中帝国主义和他的帮凶们是我们最危险的敌人;我们必须集中全部力量予以应对”
斯大林的话虽然没有将具体的应对策略说出来;但还是赢得了很多人的点头。在北方战争结束后;为了避免与中国直接发生冲突;苏俄在乌拉尔山以东划出一大片区域;在中俄接壤地带建立了远东共和国;表面上看上去是资产阶级的一套;其实完全听命于莫斯科的遥控。中国方面也没有闲着;在英法推波助澜的鼓动下;利用原高尔察克临时政府留下来的部分人马和班底;在国境线以北扶植起了一个不伦不类的滨海共和国;当做中俄之间缓冲国。这个滨海共和国西与远东共和国接壤;南与中国接壤;北边是北冰洋;东边隔了白令海峡与阿拉斯加遥遥相望。唯一不同的是;由于中国并不向滨海共和国直接提供物资和军事援助;而英法则将大量的一战剩余物资提供给了这个白俄政府;因此这个共和国听命于英法更多一些。滨海共和国虽然疆域宽广;但人口实在少得可怜;满打满算还不到200万人口;而其中还有30余万是军队;因此他的经济结构是很有特色的;一方面依赖于英法的军援;另一方面又依赖中日生产的民用物资。至于产出;除了木材、渔业和矿产外;几乎没有值得一提的工农业。当然;中国也不会完全不管滨海共和国;如果苏俄或者远东共和国威胁到了滨海共和国的存在;中国是毫不犹豫会出兵的;斯大林口中的帮凶除了各主要列强;就是这个滨海共和国了。(。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最快阅莽荒纪;大主宰,尽在下载网看,fftxt3147/
。。。
【第087章 】 合作条件()
斯大林虽然说了一大堆;态度看上去也十分坚决;要与中国干到底;但与会众人都是成了精的大人物;怎么会听不出对方话语中的弦外之音呢?斯大林既然把中国说得如此重要;而且还颇有实力;苏维埃俄国必须拿出全部力量、集中精神才能应付;换句话说;我们的准备还不够充分。
斯大林这一通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对远东局势明眼人都十分上心;也大有趁机捞一把的企图;别的不说;光是滨海共和国就足够让人难受的——这个白俄国家一天不消灭;苏维埃政权就面临着倾覆的危险。但鄂木斯克战役给斯大林的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最骁勇善战的红军第一军;包括布琼尼等一干赫赫有名的战将在远东被人打得毫无反手之力;可见中国实力只强大。第一次失败还有列宁给他打掩护;如果再失败的话;只怕自己要去劳改营报到了吧?当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也不能过于渲染敌人的实力;任何可见的动摇、疑虑都有可能被扣上“右倾投降主义”的帽子。
听着斯大林这么说;托洛茨基的嘴角露出一丝令人不易察觉的微笑——他当然并不只是关注中日战争;他所关注的焦点依然是“不断革命”的中心思想;至于“熟悉远东情况云云”的高帽子无非是一个借口;托洛茨基真正敏感的是斯大林这个列宁派大将的态度。托洛茨基的理论是不断革命;意思要不断输出对外革命;中日战争在他眼中就是极好的机会;现在斯大林已经表了态;他就心里有了底。
事实上。作为红军的当家人;托洛茨基对中国的军事实力也很犯怵;单纯从兵力上讲;中国陆军不超过200万人;红军在内战结束后的鼎盛时期也达到了这个数量。虽然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广泛推行;红军数量现在下降到了150万人;但考虑到中国有很大一部分力量被牵制在关东州和朝鲜战场上;中、俄之间这一力量对比不算是失衡。真正让他下不来决心的是中国在军事上的部署和技术上的优势——中国在应对日本战事的同时;并没有放松对俄国的警戒;漠北军区依然驻扎了超过15万人的精锐部队。这是真正的精锐之师;是当初与伏罗希洛夫、布琼尼率领的第一集团军交过手的部队;除此以外;新疆、中亚、蒙古和东西伯利亚地区兵站一个接着一个建成;物资源源不断地进行囤积;而通往各个边疆的铁路依然在不断新建当中。过不了几年;在铁路网串起来后;军事力量的效能与投放速度将成倍递增。
斯大林发言完毕后;会场就响起了窃窃私语的讨论;别看他面色沉稳;心里却再打鼓——对自己刚才这番话;托洛茨基到底是听懂了没有呢?斯大林本人在内心深处当然是支持利用中日战争的契机捞一把的。但由于他敏锐地察觉到了列宁对这个问题的不同意见;以及其他中央委员对与中国发生冲突的担忧心理;他又巧妙地改变了自己的态度。他清晰地知道;托洛茨基的态度应该是明确的;询问自己并不说明什么;对方更在意的是自己的态度;既然如此;为什么自己要将底牌掏出来呢?与托洛茨基派的路线斗争可不急于一时。
“斯大林同志说得很对;中、日这两个帝国主义虽然都是我们的革命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同时与这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为敌。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好些同志也向我提出了团结一部分可以团结的力量去对付主要敌人的意见;图哈切夫斯基同志;你能不能从军事角度谈谈你对这场战争的看法?”
图哈切夫斯基虽然有过华沙城下的败退;但比起远东的溃退来说;还是小巫见大巫。因此并没有影响他的仕途发展;反而成了革命军事委员会排名第二的委员同时还兼任着红军的总参谋长;是托洛茨基最重要的军事助手。
图哈切夫斯基站起来说道:“得益于秘密战线同志的努力;我们的情报搜集工作有了很大进展。一年多来;中国在天山、中亚、东西伯利亚、外蒙古等一共修建了7个大型的兵站;这些兵站在整体规模上大体是一致的;可以堆放一个甲种师作战3个月所需要的物资;作为战役的支撑中心;兵站通常由一个加强营的兵力驻守;防御工事十分坚固。除上述孤立兵站外;在中国边疆铁路沿线;每隔400公里就设置一个补给中心;通过中国铁路网的不断延伸而实现物资周转调度。另外;中国在攫取了我们广大领土之后开展了大规模的移民运动;原有的俄罗斯居民被强制迁入白俄伪政权所谓的‘滨海共和国’;任何敢于反抗的居民都被他们以‘通共分子’、‘恐怖分子’的名义关押或者击毙;俄国居民遗留下来的房产、土地、产业则完全为中国移民所占据;去年一年中国的移民数量大约是1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