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天下诸侯一锅烹-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简介:天下大乱江山诸侯纷纷入锅来不一样的春秋不一样战国一样的纷争
 96827

引子()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穷极生变,变即起乱,大乱复有大治。

    周而复始,不外乎一字,易。

    中州,自武英王定鼎山河建立大周以来,天下承平已有数百年,追随武英王征伐无道的八百诸侯也已雌伏了数百年。

    常言道,久握生杀大权,必生掌控天下之心,于是,各路诸侯因各种原由,或是你家偷了我的鸡,或是我家霸了你的牛,至此,展开了长达数百年的中州争霸战。

    ……

    ……

    景泰八年春,风和日丽。

    位于中州东部偏南的安国迎来了一场天大的喜事,期待已久的宋国小侯女总算经由泰日峡道,抵达了安国都城少台。

    为什么说期待已久?

    这事,说来话长……

    昔年,武英王是以武力横扫六合定鼎天下,所以在分封诸侯时也是以武力而定。

    武力的像征,便是战车。

    天下诸侯因战车数量分为三类,万乘君王,千乘大国,百乘小国。

    起初,安国与宋国都是百乘小国,并且安国的国力还要强过宋国,因为安国的第一代国君是武英王的义弟,姬姓,相较于宋国,安国的封地更为肥沃,物产也更为丰富,不过,令人费解的却是富饶的安国历经了几十代,依然是个百乘小国。

    宋国就大不相同了,因为太穷了,穷则思变,早在五十年前便经历了一次变革,国力日渐强大。

    近年,宋国时常借着征伐山戎的由头,蚕食着临近的诸侯小国,竟然越打越强,现在已经是千乘大国,正逐步向万乘君王迈进。

    安国因为世代与宋国联姻,一时倒未被那野心赫赫的宋蛮子给列上征伐名单。

    不过,宋蛮子何许人也?

    据闻,宋蛮子身具异相,额上生双角,眼中起赤瞳,这样的人物岂会坐视榻间有肥肉?

    于是,安国便成宋国争霸战车上的一员,每每宋国想要征伐他国,必然令安国也一同出兵,只是在战后,对待战利品的分配上,向来是宋国吃肉,安国喝汤,等同于宋国的属国。

    原本安国也认命了,但是,三年前宋蛮子居然打起了卫国的主意,而安国国君几经思虑,婉言拒绝了出兵的要求,并没有踏上宋蛮子的战车。

    说起卫国,不得不顾名思义,拱卫中央之国。武英王鼎立天下,建都于朝歌,占据了中州中部肥沃之地,一家独大,另有三个拱卫小国,那便是卫国、虞国、祈国。

    谚语有云:三国若不存,天下即危。

    安国国君不是傻子,且不说安、卫世代交好,便说卫国虽然只是个百乘小国,但却是天下共主景泰王的近卫国,岂可轻易挑衅?

    宋蛮子打卫国的主意,那是醉翁之意酒,是想试探景泰王的威严与天下诸侯的态度,这样的浑水,安国不能淌。

    果不其然,宋国的战车尚未抵临卫国边境,景泰王就已经拟了一纸召书,命史官持着它传檄四方。

    王命即出,天下即从。

    一时间,正在征伐不休的诸侯们纷纷罢止了兵戈,响应王命召,派兵拱卫卫国。

    雍国的火焰战车自北而来,浩浩荡荡,一望而无际。齐国的白羽精锐由东直剖,填野塞苍,投鞭断流。燕国的玄甲武士直接抵临卫国的边城小邑。

    这些,都是万乘之君,雍国更是天下第一大国、公爵爵位、诸侯伯长。大周王朝共有五类爵位,公、侯、伯、子、男,何为诸侯伯长?八百诸侯的兄长,代替大王征伐四方,维持天下秩序。

    面对百国云集,不可一世的宋蛮子不得不勒令战车回转,彻底打消了侵食卫国的念头,更由此再一次向天下证明中央之威,凛然不可侵犯。不过,经此一事,众所周知,宋国迟早有一日会登堂万乘。

    自那以后,宋蛮子吞食卫国不了了之,但却因此记恨上了无辜的安国,再度征伐他国时也不叫上安国了,并且陈兵于泰日峡道,又将原本议好的联姻之事一拖再拖。

    面对大军压境,安国上自国君下至粟民惶惶不可终日,一面派人持着国书到宋国都城阕城求亲;一面召集诸部家臣,战车于泰日峡道;又遣人入朝歌求景泰王出面调停。

    景泰王感念安国国君向来忠厚,便命诸侯伯长雍公出面调停。雍公即令齐、燕一道入宋。

    三位万乘之君同时驾临宋国阕城,宋蛮子虽已年有五十,却是后起之秀,不得不低下了桀骜不驯的头颅,使女出嫁于安君。

    ……

    此际,安国举国上下喜气洋洋。

    干净整齐的城池中到处张红结彩,便连直通望渊亭的十里黄沙道中也泼了一层浅浅的水。

    一路行去,三月微风送爽,凉意层层袭来。

    六匹雪白的骏马拉着四轮具车行向望渊亭,天地乾坤,上规下矩,自武英王而降,中央之主乘八驱车,诸侯国君御六马战车,卿、大夫可乘两驱之车,士可乘一马之车,平民不可乘车,至于奴隶不但不可以乘车,便是连车身也不可靠近,不然就是以下犯上之罪。

    安国国君姬狄坐在车中,神色有些怪异,既有如负重释的概然,也有些黯然恼怒,宋国侯女的车驾到了望渊亭便停了,派了个鼻子长在天上的巫官前来,二话不说,掏出国书便道,侯女远道而来,车马劳顿的,极其辛苦,还望安侯看在宋、安两国世代交好的份上,莫要计较。

    计较,如今的安国还敢计较么?君不见,宋国战车轰鸣于泰日峡道口?君不见,滚滚黄沙已经遮蔽了安国的天空?

    国势不如人,姬狄敢怒而不敢言,暗觉车厢内气闷无比,便将推窗打开,问道:“离望渊亭还有多少路程?”

    这已经是他第三次问起了,步行于车旁的上卿孟于溪抬头抹了抹额角的汗水,答道:“回禀君上,出城方有五里,尚有一半路程。”

    “还有一半路程。”

    姬狄更为不悦,望渊亭坐落在望渊山上,那位宋国侯女自称车马劳顿,却有心情与体力去登高望远,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么?

    原本,按照古老的传统,诸侯之间的联姻非同小可,既有送亲也有迎亲,但却万万没有一国之君亲身迎亲十里之说。可是如今,世间还有礼法么?

    姬狄年已三十有许,向来最是注重礼法,现在他共有三个儿子,原本此次联姻,是他代长子姬云求亲于宋国小侯女,谁知临到头来,却是他这丧了发妻的国君前来迎亲,而这宋国小侯女要嫁的人也并非世子姬云,而是安国的一国之君,姬狄。

    宋蛮子怕是意在将来啊……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看了一眼骑在马上,英姿勃发的长子姬云。三个儿子中,就数这长子最为优秀,既继承了他的仁厚,又延袭了亡妻卫姜氏的聪慧,年纪轻轻便享名于诸侯。

    亡妻卫姜氏,卫国国君,卫侯之女。

    这时,德高望重而老态隆钟的巫官管叔渡似乎猜测到国君在想什么,在车驾的另一旁低声说道:“君上莫忧,宋侯临时易嫁,不外乎是想借此高我安国一头。依臣看来,这更说明宋侯已经改变了主意,用不了多久就会撤兵。”

    一听这话,安君神色一变,暗暗捶了捶因久坐而略显酸麻的腿,回头看向少台城,只见沿着黄沙道两旁密密麻麻的跪着人群,一个个匍匐于地却拉长着脖子向车驾看来,那脸上的神色既是恭敬,又是渴望。

    渴望什么呢?应该是和平……

    “唉……”

    姬狄忍不住一声长叹,想起了自任国君以来,善待卿士,操典农桑,友好邻邦,民风不可谓不纯朴,国力也算是蒸蒸日上,但是如今这天下为什么便是好战的宋蛮子大行其道呢?

    一时间,他有些茫然。

    长子姬云纵马过来,扬着一张英气逼人的脸,并没有因为父亲代已新娶而不悦,在车窗旁说道:“父侯,如今人心不安,天下承变,我安国若想在八百诸侯内赢得一席之地,理当变法,强兵重战!”

    “变法?强兵重战?”

    姬狄冷冷一笑,若说强兵之道可取,那好战的殷王便不会被武英王给砍了脑袋,若说变法之道可取,那河东的骊国便不会因为变法而被卿士大夫群起而攻之,最后落得个国毁人亡的下场。

    自己的这个长子啊,什么都好,就是从燕国回来后,动不动就要变法强兵,也不想想,安国生存于众强国之间,屹立数百年而不倒,倒底依凭的是什么?

    想到此节,他便来气,暗悔不该将长子送到燕国去做质子,安国与燕国互质的传统已有数百年,燕国是万乘君国,送来的质子只是燕侯的庶子,别人来少台也只是来修习仁厚之道,以好回国之后,安安份份的做一个侯门屏藩,而安国却不得不将继承国君之位的世子送入燕国。

    这点,却是无法改变。

    “轰隆隆,轰隆隆……”

    这时,天边乌云乱滚,一层一层向远方荡去,狂风暴雨即将来临。

    “这天,或许真的要变了。”

    姬狄默默的放下雕翎木窗,正了正脖子上的冠带,靠着车壁,皱起了眉头。

    “君上,望渊亭,到了。”

    app安卓,,,请 zuopingshuji

第一章 有个傻子() 
花开花落,潮涨云起,一年又一年。

    景泰二十年春,安国都城少台,文修院。

    阳光明媚。

    “四方上下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宇虽有实,而无定处可求,宙虽有增长,不知其始之所至……”

    阳光穿廊投影,斜斜的射在四方院落中,在那老槐树下端端正正的跪坐着一群小孩,正在摇头晃脑的读书,大的约模十来岁,小的只有三四岁,他们都是安国的侯族子弟,年及三岁便需在文修院跟随巫官一起修文、学史。待到八岁,若是国君的儿子则要离开文修院,前往与安国交好的诸侯国做质子,此举,又称侯子游学。

    当然,万事也有例外。

    此刻,满脸肃穆的巫官突然站起身来,捧着竹简走到院角,指着一名年龄最大的男孩:“侯子请答,何为不知其始之所至?”

    当巫官起身时,院中的数十个孩童齐齐停止了读书,等看清了巫官所问的人,一个个神情各异,有人掩嘴偷笑,有人做着鬼脸,更有人交头结耳。

    “何为不知其始之所至?”

    那被巫官指问的男孩一脸茫然,他搔了搔颇为零乱的头发,见满场的孩童都向自己看来,神色更加惶然。

    “侯子,往古今来谓之宙,宙虽有增长,不知其始之所至……”巫官耐心的提醒着,双手握着竹简背到身后,目光平淡,隐隐泛着一层冷。

    男孩一张脸涨得通红,低着头想了一阵,霍然抬头,答道:“梦里有长有短,长时多为恶梦,短时多为好梦,好梦恶梦虽然都是梦,但我却不知它从哪里来,也不可以控制它的长短,如果我知道了,可以控制它,那就只做好梦,做,做一辈子……”

    “哈哈哈……”

    “嘻嘻嘻……”

    众小孩哄笑起来,其中有个小孩还站起身,指着男孩大声道:“报告老师,我知道,刚才四哥一直在睡觉,我看见他的口水流的好长!”比划了下口水的长度,极其夸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