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群英风云录-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点:公元211年孙刘君子协议,予刘备入川协助刘璋守益州,孙权取交州,若刘备能在益州立足,归还南郡。

    曹操讨伐马超,韩遂,刘备和孙权就开始对外扩张,孙权顺利的取得交州,刘备也很快的益州立足,并夺取了益州控制权,双赢的局面。

    鲁肃这个大都督在位非常的称职,顶住了各方面的压力,鲁肃是周瑜推荐的,其他人座这个位置还真坐不来。

    鲁肃却做了十几年,为什么这么讲?

    得从鲁肃的身份来讲,鲁肃是个商贾,做生意的,没有人比他更精打细算,更能算清其中利益关系。

    鲁肃的战略及国策的制订是为当时江东量身订制的,如果是换成其他人干,分毫不让,我想孙权根本不是曹操的对手,早就灭亡了。

    在借荆州这件事,历史的贬多过于赞美,在讨南郡的时候,鲁肃显得窝蘘和无助,最经典片断的是鲁肃每次来讨要南郡,刘备就哭,诸葛亮苦笑,鲁肃就叹气摇头。

    刘备取了西川,春风得意,又罢占周瑜打下来的南郡不还,孙权为了他的帝王梦,为了继续给江东即得利益集团分蛋糕,只能推动着战争的车轮前进。

    孙权数次攻打合肥,不得进,差点被张辽给活捉了,孙权只能打起荆州的主意,这时候鲁肃这个大都督就不合适了。

    周瑜被卖了,鲁肃后来没了价值,就享受了同样的命运,第三任大都督吕蒙则更加惨,他不紧被卖了,而且还被孙权当成了政治牺牲品。

    关于吕蒙的死,后面会详细的讲,孙权为了拿下荆州,用陆逊和吕蒙的白衣渡江之计夺取了荆州,杀害了关羽,激怒了刘备,刘备提西川十万兵马攻打孙权,江东即得利益集团产生了惊惧心理,孙权只能拿吕蒙的脑袋平息刘备的怒火,安抚江东臣子的不满情绪,并让江东豪门旺族陆康的儿子陆逊接任大都督一职,与江东豪门旺族绑在一起。

    若论孙刘盟合抗曹成功的首要功臣,首推鲁肃,其次是诸葛亮,再者是周瑜。

    鲁肃促成了联盟,诸葛亮江东走一趟引经据典,舌战群儒,为孙权取得了最大的抗曹正义的政治底牌,周瑜统领江东水军用苦肉计,火烧赤壁,大败曹操。

    为什么说鲁肃是最大的功臣?

    其一鲁肃对孙权的影响,鲁肃给孙权人生目标,三分天下有其一,退可守,进可统一天下称帝。

    其二鲁肃对孙权的忠诚。

    怎么看得出鲁肃的忠诚,我们讲几点细节。

    孙策渡江攻打刘繇,没粮食,周瑜跑去鲁肃家里去借,鲁肃指着一谷仓,这谷仓给你,非常大方,爽快。

    后周瑜将鲁肃引荐给孙权,孙权和鲁肃交谈几次,感觉鲁肃这个人非常有见解,有一段对话是非常有名的,这里提一下。

    场景

    孙权与鲁肃合塌饮酒叙话

    孙权问:汉室将倾,四方纷乱,我继承父兄的创立的基业,我的理想是像齐恒公把江东治理得紧紧有条,百姓安居乐业,我现在很迷茫,子敬有没有好的方法助我成功?

    鲁肃答:想当年高祖刘邦想忠心耿耿崇尊义帝而最后无成,这是因为项羽加害义帝。

    备注:鲁肃打了个比喻,义帝比作汉献帝,项羽比作曹操。

    鲁肃接着说:现在的曹操就相当以前的项羽,主公你怎么可能做齐恒公,晋文公呢?

    备注:齐恒公,晋文公都是诸侯国,是战国七雄的两个有名的国君。项羽是西楚霸王,灭秦的枭雄,两个人物相隔百年,鲁肃合在一起比喻似乎有点不合适。

    我们讨论的时候,首先要站在他人的立场来看这个比喻就容易理解多了。

    鲁肃将一句话说成了两段意思,同时对应孙权的问话。

    孙权的问话,同时代表着孙权的想法?

    孙权的想法,大汉名存实亡,这国分成七个势力,孙权的想法是战国七雄的一种状态,鲁肃你有什么办法让江东像齐国,晋国一样强大起来。

    鲁肃的答复是,这国将会一统,不会出现战国七雄,也不会存在每个独立存在的诸侯国,因为百姓统一的意识已经存在,他很快就会形成一统,只是由谁最后来一统这个国家。

    鲁肃的第二层意思,主公为什么想着做齐恒公,晋文公?现在时代不同了,回不到战国七雄的时代,只会是两雄争霸,由其中一雄统一中原的结果。

    鲁肃的想法,非常的明智和实在。

    对比一下,这个时代智者的想法,诸葛亮,荀彧。

    诸葛亮常以管仲比之,管仲是谁?

    齐恒公的丞相,法家代表人物,中原第一相。

    荀彧呢?没有比作谁的,兢兢业业为曹操做后勤工作,荀彧有点像萧何,但曹操并不像刘邦,倒像极了王莽。

    鲁肃的应对是打消孙权天真的想法,做齐恒公,晋文公是不可能的。

    鲁肃又接着说:汉王朝不可兴复,曹操短时间不能消灭,为将军考虑,先把江东经营好,以观天下局势,趁这个时机剿灭黄祖,讨伐刘表,尽力占领长江以南的全部城池,退可守江东,进可称帝。

    鲁肃的话,有没有道理?有道理,作为一个智者的分析,非常有道理。

    汉王朝不可兴复,为什么说不可兴复?

    除了汉献帝,姓刘的还有几个人?

    汉献帝的叔叔,舅舅,兄长,还有吗?

    没有了。

    刘繇(扬州牧),刘岱(兖州牧),刘焉(幽州牧),刘璋(益州牧),刘表(荆州牧),刘备豫州牧)

    现在剩下的就只剩下刘表,刘璋,两个州牧有实力,却暗弱无能,连自己的地盘都难保住,没有能力和曹操抗衡。

    刘备虽有志气,但是没能力,没地盘。

    汉室不可兴复,是有道理的,即然汉室不可兴复,群雄逐鹿,这汉家江山,曹操座得,孙权为何座不得?

第二百五十四章 三分天下,政治蓝图() 
荀彧给曹操规划的政治蓝图是奉天子,以讨不臣,兴复汉室,鲁肃为孙权规划的政治蓝图是踞天险,守基业,灭黄祖,伐刘表,占荆襄,以观天下局势,退可守江东,进可入主中原,以图霸业。

    鲁肃的三分天下的战略蓝图,分成三大势力,曹操,刘表,孙权。

    我们来看看三大势力实力分布情况。

    曹操地盘最大,幽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司隶,七州之地。

    曹操政治正确,迎献帝,招贤纳士,讨不臣。

    其他军阀分布情况,刘表拥荆州,孙权拥扬州,刘璋拥益州,士变拥交州,韩遂马超拥凉州,公孙康拥辽东平州。

    鲁肃的塌上对比诸葛亮的隆中对还要早几年。

    鲁肃为什么会有三分天下的想法?而不是很多士丈夫认为的是曹操会很快的统一华夏,又或者一些将领认为会回到春秋战国的一种纷乱状态。

    名士,奇士的想法呢?

    诸葛亮的想法呢?

    推测1:曹操被谋杀,北方分裂,他的儿子们,把曹操的地盘瓜分了。

    为什么有些名士,奇士会有这种想法?前车之鉴。

    董卓死了,郭,李死了,都是被士家豪门算计的。

    郭嘉想弄死曹操,远征乌恒,曹操没死,荀彧,荀攸想弄死曹操,赤壁大战前后的消极,曹操还是没死,往前推:贾诩想弄死曹操,曹操没死,董国舅想弄死曹操,曹丕想弄死曹操,都没死。

    曹操命大,九死一生,当然曹操最担心的是他的儿子谋害他,所以跟他儿子走得近的谋士,杀的杀,贬的贬。

    为什么说诸葛亮有这种想法,从二点可以看得到。

    第一点,诸葛亮常以管仲,乐毅比之,这是诸葛亮的人生理想,他也不必要见人就讲,自己的理想吧?

    有一种暗喻,暗喻荀彧,想做管仲,小白是献帝,而非曹操。

    曹操灭了袁绍后,政治线路就发出了分歧,矛盾就开始激化了。

    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被司徒王允和董卓义子,弄死了。

    李傕,郭汜挟天子,以征天下,被董昭和钟繇离间了,相互残杀。

    曹操挟天子,以讨不臣,又会被谁弄死呢?

    第一个人是有鬼才之称的郭嘉,第二个是有曹操的萧何之称的荀彧,第三个有曹操的张良之称的荀攸,在曹操战败袁绍后,都在想办法弄死曹操,但都没有成功。

    为什么我会这样讲?我分析一下。

    乌恒之乱是皮肤小癣,乌恒最多抢抢幽州地段的百姓,再讲严重一些,幽州不要了,对曹操的影响不大,为什么为了那不世之功,去远征乌恒,曹操被郭嘉鼓动了。

    曹操整个军队迷路,差点葬送了性命,曹操那个悔恨呀,郭嘉远征的路上死了,曹操回朝后,前思后想,郭嘉阴他,郭嘉是要杀他,并葬送他曹操的军队,郭嘉要和自己一起死,舍小我就大义,也给自己留个功臣,忠臣的千古美名。

    只要他曹某人死了,献帝有权力了,荀彧也可以做他的管仲了,甚至是献帝向州下诏书,益州刘璋,荆州刘表马上就会归顺朝廷,马上就天下一统,国泰民安了,百姓不用受战乱之苦。

    郭嘉的非常的聪明,舍小我就大义,错了吗?这里不评论。

    曹操没死,回朝后,把那些劝他不要去征乌恒的人全召一起,感谢大家。

    有句名言,叫曹操的过后计,曹操是非常喜欢思考的天才军事家,政治家,失败后他会总结经验,弥补细节不足。

    曹操同时也是一个很豁达的人,成功后毫不计较,捣乱的,睁只眼闭只眼,帮忙的升官加薪。

    曹操打败袁绍后,这个国家好像并没有人是曹操的对手了,这个时候曹操应该做的事,像一个忠君爱国的将军一样卸掉军事权力,让士丈夫与君主来共治这个国家。

    但曹操不干,不仅不干,还要为自己为什么不放军权找借口,搞宣传工作。

    曹操有一篇很著名的词赋,就是为他不放军权辩博的,写的非常好,不过在家族利益和君国纲纪中显然非常的无力。

    曹操说:我曹某人,可以不做官,但我不能放下手中的兵马,我一放下兵马,就有人要我曹某人的性命,我老婆,孩子也性命不保。

    曹操不是后世的岳飞,当然曹操不会读后史,他只会读前史,韩信是怎么死的,他很清楚,这些人想什么,要什么,做什么曹操都清楚。

    怕死,怕被灭族,为国家死,为百姓死,怎么了?曹操就是不死,曹操死后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模样,不清楚。

    士丈夫心里有本帐,曹操心里也有本帐,曹操死了,这个国家真的就能统一了吗?

    曹操比他们清楚,曹操说了著名的一句话,可以为曹操他怕死的污点。

    曹操说:孤非畏死,若非孤在,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霸。

    曹操告诉那些想让他死的人,我死了是复生不了的,我放权了,肯定是会死的,我死了,这个国家也不会马上一统,重现君主与士丈夫共治的一种理想状态,不是你们这些人想的那么天真,我死了,不知道生出多少军阀,多少军阀割据一方称王称霸,那可能重返春秋战国了时期,国家被分裂成数十个小国了,天天战乱,百姓哪会有时间从事生产,哪里会出现国泰民安的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