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群英风云录-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不是曹操机灵,当时可能也会被国舅董承和十几个朝廷重臣谋害,谋害曹操的方法是毒药,杀害董卓的是王允的美人连环计和离间计,离间郭李的相疑离间计,曹操有防备,而且曹操军阀的架构组成是很忠诚的,有磨合,有感情。

    即然离间计行不通,那就使用毒计,策反御医,先毒死曹操,然后夺取军事控制权。

    曹操为什么要将汉帝接到许都,而不是重建洛阳或定都长安,第一点考虑的战略位置,第二点考虑到安全问题,第三点考虑到政权问题。

    兖州是曹操的大本营,曹操在兖州平叛,经营人脉,声望,资源都是丰常充足的。

    即然有了董卓,郭李的前车之鉴,曹操是非常防备朝臣的,遍布耳目,安插卧底,朝中一言一行,朝臣一举一动都在曹操的掌控之中。

    刘备的提前出逃,也是因为董承找刘备密谋行刺曹操的事情,刘备不能呆在许都,呆在许都就会有生命危险。

    董承是汉帝的国舅,汉帝写了一封血诏,共诛曹操,上面有十几个朝臣的签名,这个血诏被董承藏在腰带里。

    衣带诏签名的朝臣肯定是有曹操的卧底的,曹操大概会陪养几个人专门跟自己对着干,打入敌人内部,让汉帝以为这些人说曹操坏话的都是忠诚自己的。

    这就是曹操的聪明之处,衣带诏事件后,曹操杀了董承,杀了皇后,控制了整个朝廷。

    也有人说这是曹操用的阴谋诡计,一切性解决掉那些不安分因素,控制权柄,博取同情,这种说法也是站得住脚的。

    袁绍已经收拾了公孙瓒,得幽,冀,并,青四州之地,带甲百万,战将过百,谋士数十人,曹操刚收拾了吕布,也有三州之地,但是这三个州人口,地盘不及袁绍的一半,急需休生养息,发展壮大。

    袁绍是不会给机会曹操的,朝廷有隐患,四面环敌,其他诸侯随时可能会进攻许都,这个时候曹操只有发动一场阴谋,解决掉潜在的内部危机,团结对外,迎接与袁绍的大战。

    第一点:大战前夕,要解决朝廷内部潜在危机。

    第二点:安抚其他诸侯。

    第三点:稳定大后方。

    公元200年曹操以国舅董承谋害为由,杀害皇后,国舅及数十员朝廷重臣,引起公怒,袁绍起精兵十万号百万,兵进延津随时准备发动对曹操的战争。

    当时的曹操兵马不过十万,这几年,年年打仗老弱病残也多,精兵不满万人,兵乏粮缺,当时收到袁绍起兵的消息,曹操也是害怕。

    曹操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对袁战争,郭嘉提出十败十胜论,深合曹操之意,曹操最后决定整兵迎战袁绍。

    袁绍发动战争的借口也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曹操欺君枉上,滥杀朝臣。

    第二点:截杀袁术。

    第三点:迎汉帝,振朝纲。

    曹操并没有马上迎战,而是提着大军转头去攻打刘备,刘备哪里是曹操的对手,一听曹操来打他,吓得逃得妻离子散,最后关羽被擒。

    刘备逃往青州,青州刺史袁谭,也就是袁绍的大儿子,亲迎刘备,又将消息告诉袁绍,袁绍出城百里相迎,对刘备非常的客气。

    袁绍,袁谭为什么对刘备这么客气?

    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刘备有仁义美名,揽在旗下,有助提升自己名望,善待汉室宗亲的名声。

    第二点:刘备是豫州牧,左将军,是一个没有根据地的皇亲,如果汉帝死了,袁绍可以立刘备为新的汉帝,做个傀儡皇帝。

    第三点:袁绍图天下,就要拿下荆州刘表,益州刘璋,而这两块地盘是最难搞定的,如果手上有王牌,不管是刘备,还是打败曹操得了汉帝,劝降就事半功倍,自己有生之年也许能做皇帝,刘备是一个好备胎。

    综合以上几点,袁绍对刘备客气就变得理所当然,容易理解了。

    当然汉帝还在刘备这个备胎也没有什么鬼用。

    再讲曹操与袁绍打的这场官渡大战,我简单的讲讲。

    袁绍有四将,也叫河北四庭柱,袁绍拟为股肱,颜良,文丑,高览,张颌,这几人出身就不介绍了,忠诚度是比较高的,武艺高。

    袁绍是不会打仗的,他能打败公孙瓒,大概是公孙瓒是一介武夫,而打败公孙瓒主要的功劳还是田丰,审配和沮授几个人的功劳。

    袁绍不这样么认为,在袁绍看来,自己功劳最大,武将功劳次之,那些谋士只是耍耍嘴皮子,功劳最小。

曹操传(十五)() 
    袁绍的性格是色厉内荏,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这是什么意思呢?

    大概是说袁绍外表严厉,内心软弱,作为领导者,内心强大是必要条件之一,否则怎么面对失败和挫折。

    外表严厉还好,一板正经,但作为领导者,袁绍是不合格,一个领导者应该是和蔼可亲,领导者建立威信,威严。

    外表严厉给人印象的不可靠近,不敢讲真话。

    好谋无断,喜欢思考,想主意找方法,但是下不了定论,这也是领导者忌讳的,今天想迎汉帝,明天想打阴曹操一把,后天想什么的,就想,但是不干。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也好理解,袁绍没有远见,想做一番事业,又吃不了苦,见赢头小利,奋不顾身。

    即然袁绍是这样的货色,袁绍败亡就成了必然了。

    即然是乱世,群雄逐鹿,称王称霸,作为最大的诸侯袁绍对付野路子的公孙瓒,还是比较容易的,但对付曹操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如果说袁绍是一个不合格的领导者,那公孙瓒可能连领导者都算不上,只能算个匹夫。

    袁绍创业初期,是很低调的,袁绍得了四州之地,本性就暴露出来了。

    即使袁绍在官渡大战打赢了曹操,曹操无非退回颖川一带进行防守,再不济迁都,最终还是会取得与袁绍战争的胜利。

    曹操对付袁绍用了哪些计谋?

    第一计:反间计,离间袁绍与谋士,打仗时必用的计谋,攻战为下,攻心为上,离间计是战争的第一计。

    第二计:欲擒欲纵计,斩杀袁绍大将。

    第三计:远交近功计,至少曹操和袁绍大战时,孙策,刘表都没有来偷袭曹操大后方。

    第四计:以逸待劳计,袁绍大军推向官渡,兵马数十万,每日军资粮草,消耗巨甚,拖长袁军后勤补给线,处处漏洞,处处是战机。

    第五计:借刀杀人计,借袁绍的刀,杀自己的谋士,曹操太了解袁绍的性格了,随便写封信激将一下,袁绍就容易和自己谋士的主意产生巨大的分歧,袁绍产生了误叛。

    为什么这么说,僻如我是曹操,我可以写封信给袁绍,袁绍兄弟呀,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吗?我们搞军事推演,你都不是我对手,你打赢公孙瓒,那是靠沮授,田丰给你出的主意,你是无能的,不是我的对手,还是早点收兵回去,免得自取其辱。

    当然曹操是智慧非我能比的,肯定不只这一段,我就只写这么一段,以袁绍的性格,看了信后,肯定会暴跳如雷,袁绍是四世三公,曹操阉宦之后,即然说我无能,打仗不是他对手,不服气,我靠田丰和沮授出主意?

    袁绍心里想,曹操你信不信,我先把田丰关起来,不让他出主意,老子照样打赢你,沮授的计策我也不听,我自己出主意来和你打。

    中了曹操的计谋,曹操看孙子兵法,袍中揣着一本,有空就拿出来看,我们拿三十六计一看,太简单了,太肤浅了,但是我们不清楚,三十六计用在什么人身上会有效,用哪一计有效,基础是建立的了解对手,知已知彼。

    袁绍会不会用计,也会,但是用在曹操身上,你们这些人想投敌,那得等我战败,没有战败,你能投降吗?不能,家眷都被曹操保护着呢,何况战争输赢只是五五之数,以少胜多的例子数不甚少。

    曹操是军事家,政治家,阴谋家,一对比袁绍,差了不止一截。

    曹操是从小看兵书,举一反三,有军事知识基础,又随名将黄甫嵩参加了颖川会战,曹操常亲领大军东征西讨,平定兖州叛乱,大战小战百场之多,有经验。

    曹操出身士家,爷爷是大太监曹腾,父亲是太尉曹嵩,从小耳闻目染,政治经验丰富,从待卫开始干起,做过北部尉(局长),顿丘令(县长),济南相(市长),议郎参议员),最后干到了部级,副国级。

    这样的人政治不成熟都难,更何况,曹操经历过朝廷斗争,政治手婉也是非常娴熟的。

    曹操又是一个阴谋家,曲线救国,曹操知道朝廷中的那些人都不是好东西,不玩阴的,就会被他们玩死,面对权力,面对人性,曹操就必须学会奸诈的生存智慧。

    曹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军事统帅,政客,而袁绍缺少这些成长,缺少经验,还自以为是比曹操强,败亡就成了必然。

    一个人的成功,是有几个因素构成的。

    第一:出身,有好的出身,就可以接触的一些优秀的人,意识里会形成一种潜默的思想,有好的出身,就可以接触阅读到很多好书,这种资源是穷苦人家没有的,特别是在封建时代,普通人读书都难。

    第二:经历,经历事情和人,经历失败和成功,经历追捧和冷眼,经历生死,经历苦难,才能识人,用人。

    第三:团队,只有一群优秀的人,为了共同的理想,一起努力,才能形成凝聚力,相互助力,成就不凡。

    曹操建立是家族氏曹魏军事集团,整个军事集团的忠诚度和向心力是非常高的,袁绍也想建立这种架构,但是袁绍不具备这种条件。

    曹操手下的五大谋士,只是曹操的附属品,曹操的智商很高,曹操可以给你官职,给你财富,但绝对不会给你实权,不会让一个外系将领和谋士领导一场大型战争,即然最信任的谋士,身边都会配一个死忠自己的武将。

    武将多草莽,难见有名将之后,名门之后的武将和谋士独领一军,独领一军的只有曹仁,夏侯惇,夏侯渊等等。

    就连曹操的儿子曹丕,曹操都防着,只有曹彰曾领一军平定幽州叛乱,军队不外交,这是曹操保命的一个重要手段,曹操死后,曹洪继之,曹洪死后,曹爽继之,最后曹家没有统帅之才了,才让司马懿晋升上去了。

    司马懿死后,司马昭继,最后曹魏就亡了。

    曹操跟曹丕肯定有交待,兵权不外交,跟孙子讲过,但是最后连曹操的孙子都死了,可能是死的时候太年轻,儿子还小,这种遗训没有传下去,结果导致曹魏灭亡了。

    我们经常疑问刘备托孤,什么意思?

    孙权的几任大都督咋都病死了。

    终其原因,还是权力过渡的问题,军队在谁手上的问题

曹操传(十六)() 
    我们回顾一下官渡大战,这个战役非常的精彩,也是三国三大经典战役之一,官渡大战,赤壁大战,夷陵大战。

    官渡大战,袁绍发动,在官渡与曹操进行大决战,双方实力悬殊,最后以曹操胜利而告终,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军事案例。

    赤壁大战,曹操发动,曹军在赤壁与孙刘联军发生的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