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弃卒崛起-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守爽快答应,明晚去抱月楼。

    看到高守到来,正在凉亭内闲聊的廖刺使等,起身迎接,相互寒暄与介绍。

    罗夫人罗氏,令高守影响深刻,果真如王雪如所言,强势爽利,基本主导了所有交流。

    不过,王雪如没有说她是个雍容华贵的美艳少妇,目测不到三十岁的罗夫人,身材丰盈,顾盼生辉,就是目光过于炙热,扫在脸上,有一种火辣辣的感觉。

    相比近日所见女子,这位大姐算是十分大胆。

    罗氏的丈夫廖刺使,看起来像个老好人,五六十岁,话语不多,举止上有一定架子,不似章楶与种师道那样对自己平易近人。

    这也能理解,邀请高守,本就不是他自己的意愿,完全是爱妾的强烈提议,他才勉强接受,再加上,今晚这么多人聚集到杏心园,好好的杏心园,现在闹哄哄一片,哪里还有赏月和谈诗论道的闲情逸致,虽有佟掌柜帮衬,心里难免不痛快。

    老夫少妻,性格又一弱一强,廖刺史有“惧内”雅称,也就不奇怪了。

    不多的言谈中,廖刺使透露出,想要观赏青漩剑的意图,说他最是喜好名剑。

    青漩剑已拿给赖豹,叫他转交申都监,没必要隐瞒,高守直言告之。

    其实高守之前是打算卖掉青漩剑当盘缠或本钱,他目前武艺不算一流,相差鲁达都挺多,宝剑放自己身上,是怀璧其罪,被人惦记就不好了,那就是个烫手山芋。

    作为见识过,后世枪械威力的人,高守觉得所谓宝剑也就锋利一点,好看一些,真正厮杀起来,除非是用剑高手,否则不一定实用。

    而前世随意拿出一件手持火器,在这里都是容易上手的神器。

第089章 是个坑?() 
普通枪械的原理,并不十分复杂,民间也不乏能制造鸟铳,仿制枪的,前世有个发小,就有制作枪械、炸药的地下作坊,他军工行业出来,又是军迷,开始是爱好,慢慢也开始向外出售,最后事发,进了监狱。

    有打算稍微安定下来后,看看能否给自己弄出一把手持火器。

    在大宋,这应该不犯法。

    而青漩剑,在抱月楼公开后,高守心里清楚,想卖都卖不掉,因为被官方认定为战利品了。

    按大宋律例,战利品一律上交记功,不得私藏,不然要获罪的。

    自己虽无兵籍,但也被认作是大宋子民,斩获的战利品,一样要先上交,除非计功后,再分配下来。

    这也是为什么高守毫不珍惜的,把青漩剑丢给赖豹的原因之一,众目睽睽之下,已被认定为自己的战利品,申都监拿宝剑意义不大,留不住的,也就是通过申都监转一手,最后还得送交经略府。

    但最大的诚意,是送达申家了。

    闪念间,高守注意力回到杏心园。

    除了廖刺使、罗夫人、佟掌柜等,还有几人陪坐,有渭州通判、录事参军这样的州衙官员,有廖刺使下属重要幕职官,也有个当地名儒。

    其中一个名叫秦永正,牙齿都快掉光的老头子,最受人尊敬。

    据说这个秦永正,也是昨夜尊文轩中宿老,诗会评判之一,曾有“渭州辩才第一”的名头。

    高守瞄着秦永正干瘪的嘴巴,心忖,难道是话说太多,牙齿掉得快?

    既然是陪坐,这几个地位都不如廖刺使,地位最低的,当然要数佟阶佟掌柜。

    要不是,借着帮衬机会,佟掌柜哪里有可能进到这个圈子。

    因此佟掌柜也极为兴奋与殷情,鞍前马后,插科打诨,施展浑身解数。

    与高守想象的差不多,互相介绍后,是一番虚假的互相吹捧。

    难以避免的,谈到高守昨夜的表现,大快人心的破阵子,神秘才女名姬韩梦梵谱曲的战歌。

    陷入谈论诗词歌赋,是高守非常不愿意看到的。

    但他很惊喜的发现,人们对于诗词,只是一两句带过。

    很快转移话题,谈起儒道。

    曾经的渭州辩才第一,秦老秦永正,似乎宝刀未老,用他大量漏风的言语,铺开话题。

    不多时,高守感觉不对,秦永正有意无意的把问题推过来。

    诸如“对儒道有何见解?”,“破阵子中,可有暗含儒道精神”,“对于论语十二章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何看法?”

    廖刺史、刘通判等也在一边附和,推波助澜。

    怎么看起来很像是个坑?

    虽说问的问题很简单,但要是回答的话,就会被套进去,秦永正等很可能打蛇随棍上,没完没了了,这种套路不是没见过。

    佟掌柜见高守像是难以应对,也隐隐面露忧色,替高守着急,但即便他能说会道,八面玲珑,对于论道,他没有任何发言权。

    高守身旁的折彦野眉头暗皱,闻出不太友善的味道,可他一介武夫,秦永正文绉绉的论调,只能勉强听懂字面含义,更是一句话都帮不上。

    高守一转念,心头了然,秦永正很可能是廖刺使或其他人暗暗下的一个绊子。

    不难理解,自己昨夜以破阵子,获得许多赞誉,声明正盛,年纪轻轻,就受章经略和忞山先生等看重,经略府召见,还拖拖拉拉,显得狂傲。

    有些人可能不甘心、眼红,或看不惯。

    他们肯定觉得诗词是我最擅长的,要想压制一下我的风头,就要另辟蹊径。

    所以,请来渭州最有辩才的秦永正,以及一帮对儒道深有研究的,诗词一笔带过,直接进入——论道。

    避其所长,攻其所短。

    好机智的样子。

    如果自己在论道上吃了瘪,今晚就陷入被动,被他们压着。

    而秦永正和廖刺史等,也会借着这次聚会,扬名一把吧。

    看似老好人、正派的廖刺使,显然并非等闲,挺有心机。

    老子要赚钱,谁有空跟这些老酸儒瞎扯,要不是看在是潜在客户的份上,才懒得理会。

    然而,自己可以无所谓论道吃瘪,但绝不能容忍销售计划搁浅。

    要是今晚被压着,不能主动,势必也无法施行销售计划。

    今晚,自己的角色转变成商人了,作为有理想、有抱负、有头脑的三有商人,自然要扭转这个局面。

    其实论道这东西,的确是儒士们除了诗词之外,最为喜闻乐见的话题,白天在经略府,已领教并试验过。

    高守淡淡笑道:“秦老所谈问题,白日里在经略府也有涉及。”

    一听说,高守今天在经略府,与忞山先生、章经略相公和种机宜,有过类似论道。

    所有人脸上,都露出惊讶神色。

    经过白天的经历,高守明白,所谓论道,就是谈论一个符合儒学的哲理概念,如果是深深影响人思想的哲理概念,即是名言,但这个名言需要千锤百炼,符合当下,又能发人深省。

    自己肯定没那本事,但可以通过前世记忆见闻,稍稍改动,或直接照搬,抛出去让大家去思考讨论。

    这样会省下不少事。

    在经略府,也是涉及自己不愿深谈的话题时,抛出“存天理,导人欲,且知行合一”的说法,引发了忞山先生、章经略等长久的沉默,以及后来对这观点的持续讨论,应付起来,还算顺畅。

    原话分别来自后世两位不同年代的儒家圣贤,第一句是朱子的“存天理,灭人欲”。

    但这句名言,几百年的验证下来,弊大于利。

    人欲,不是那么好灭的,宋朝或多或少正是灭了自己的人欲,不思进取,然后被人欲泛滥的异族灭国,着实可叹可笑。

    所以,高守改了一个字,把“灭人欲”改成“导人欲”。

    欲望不可抑灭,但可以引导。

    只要方向正确,引导得万众一心,这股子类似信仰的力量,将可怕到难以想象。

    正如草原游牧民族中的黄金家族,他们把欲望引导向对外扩张,无休止扩张,终成上帝之鞭,统治半个世界。

    若换成大宋现在这些儒士的思维,即便有那实力,最多也就夺回幽云十六州,然后忙着加固长城,建设城墙、皇宫,躲在防御系统里谈诗论道,风花雪月,纵情享乐。

    要知道,眼下游牧民族没有长城、城池也没有城墙,甚至没有墙,只有帐篷,帐篷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省下来的钱财、精力、时间,大都用在强健军民,发展军事上。

    可能不一定人性,但很有血性,至少比故步自封,坐等被灭国,沦为亡国奴要好太多。在这国家间弱肉强食,征战不断的环境中,只有一条真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而下半句,“知行合一”这个理念,在前世影响深远,被认为是儒道中最接地气、最实用的一句哲理,因此高守把这句,串在后面,一起说出来。

    当时在经略府,也没想太多。

    此刻。

    听到高守道出“存天理,导人欲,且知行合一”后。

    廖刺使、秦永正等,面色迅速凝重起来,或是嘴唇紧闭,一语不发,或是双唇微颤,似在重复默念。

    佟掌柜见此情形,也立时哑然,不敢出声,从众人的表情上明显看出,是被高守的话给镇住,难以想象一个年未弱冠的少年郎,能一句话把一群老儒给镇住,从高守似笑非笑的表情里,他终于明白什么叫做‘深不可测’。

    罗夫人想说出口的话语,暗自吞了回去,美目异彩闪闪,凝视在高守棱角分明的脸上。

第090章 一句镇全场() 
无尽夜空,纯澈静谧。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多么美好的意境。

    一股清幽、恬静感觉,迎面而来。

    可是,约的人太多,难以控制,闹腾喧嚣,一切诗情画意都将被破坏殆尽。

    就如,杏心园。

    昨夜与今晚,截然相反,形成鲜明反衬。

    当然,约的人其实也不多,大多人是主动登门造访。

    自从高守进了内院之后,在外园的杏树林、荷塘边、凉亭下的人们,漫无边际的闲谈,不少话题都关于高守,同时,人们也在打听高守在内院的情形。

    进进出出的包月楼店伙计和廖家下人,就成了人们重点打听的对象。

    于是乎,秦永正对高守发起的论道,很快也被绘声绘色的传了出来。

    刚开始,听说高守受秦永正发难,就觉得高守要糟,因为秦永正是渭州的诡辩名家,专注诡辩几十年,古稀之年的秦永正,更是老成了精。

    而能作诗词者,不一定能言善辩。

    高子御年仅十六岁,阅历见闻有限,对儒家学问的探究,绝对不能跟古稀之年的老儒相比。

    且高子御看起来,也不是能说会道之人,在抱月楼被一群儒生围攻羞辱,都没能争辩几句,话语少得可怜,惜字如金。

    昨夜抱月楼见过高守表现的人,很容易就能判断出,论道辩驳,是高守的弱点。

    没多久。

    高守只会诗词,对儒道一知半解,不过尔尔的论调,不知从哪里开始,迅速传播了开来。

    人群中的荆霜夜,眉头微蹙,低声问荆十九:“申家帮闲也混进来了?”

    荆十九点点头,目光锁定在一名道貌岸然的老学究身上。

    那名老学究,也正是申玉才作出沁园春后,故意高声惊叹的那位,名叫吴戚,自号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