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水浒大宋-第2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上,先放奴家起来把药汤喝了。”

    “嗯?你有恙在身?”

    “不,不是的。”李师师眼中的伤感一闪而逝,轻声在男人耳边解释了一句。

    张林想了想,把她想直起的身子重新揽回到怀里,抚她青丝秀发,宽声道:“不用喝那东西,朕不是赵佶。”

    “万一”

    “那便更好,这就叫生米煮成熟饭,你能给我张家添丁旺嗣,那才是好事。”

    李师师神色激动,笑中泪目含光,藕臂情不自禁地又缠在男人脖子上,迎着他的真诚目光,轻轻缓缓地把唇儿凑上。

    缠绵中,她把男人压在身下,美目深深地望着对方的眼睛,用火热之情再一次点燃男人的兴致。

    张林在鸳儿桥小苑连快活了四天,才被李师师哄着劝着撵回去处理政事,回到府上,他能明显地感觉到女人们幽怨的负面情绪。

    不过他一点儿也不在意,哄哄就好了,多大的事啊。

    刚回到府上,首相吴用就带着一大堆的札子前来找他,看到皇上有些暗泽的眼袋,不禁好言提醒道:“陛下,如今国事待兴,需得保重龙体啊。”

    “嗯,知道了。”张林漫不经心地应了声,打了个哈欠,扭扭脖颈振作精神地批阅札子。

    吴用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在一旁安静地等待,批阅这几天积累的札子过程中,皇上打了四次哈欠,扭了五次脖颈,喝了两盏参片汤提神。

    “咦,金国派人来求和?”

    吴用正声道:“是,昨日刚到,朝公署已是驱赶了使节。那使节也未走,就住在东郊客栈里,锦衣卫那边有人盯梢。”

    张林点头,少时,问道:“你既然留人下来,自然是有想法的,说说吧。”

    吴用笑道:“瞒不过陛下,臣以为该当接受和谈以麻痹金国。当初他们也用这一招对付宋国,咱们只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已。”

    “嗯,说下去。”

    “跟金国和谈,我们可以索要回当初被掳劫去的女子,以及”吴用坏笑一声:“以及微、钦二帝,把他们送去成都府路。就算金人不交,此事也无伤大雅。”

    张林提醒道:“微、钦二帝若是回到国内,只怕会被有心人利用”

    说到这,他忽儿恍然大悟地道:“妙,妙,妙!原来吴相是要引鱼上钩啊。”

    赵家二帝回返,若是国内有人想举旗呼应,必然会被张林以雷霆手段灭之。渗透在全国的锦衣卫和军机署、内务署三个机构可不是白吃干饭的。

    “陛下圣明。”吴用继续道:“此外,利用和谈,我们可以把跟金人索要辽国西京道凉城以东、黑河以西、长城关以南的地盘,彻底把通往关内的关口封死。这对于金国而言,并不是不可接受的条件。关外地大物博,足够金人吃很久。他们想养精蓄锐,我们何尝不也是呢?”

    张林起身在墙上地图上观看许久,吐气道:“可以。”

    “和谈后,我们可以开通商榷。”吴用忽而转口道:“当然,我们不会和金国正式和谈,更不会签订任何盟约,且陆路禁止,只准海路通商,海商市坊只设在临榆。”

    “准。”

    “其三,陛下,其实咱们卖与金人粮食也无不可,只需把粮食蒸煮一番即可。他们肯出大价钱,咱们何乐而不为呢?”

    张林哈哈一笑,道:“这个办法好,甚合我意。”不正式和谈,那他张某人便不用食言,当初的毒誓可还记在百姓心中呢。

    吴用把和谈事宜说完,又说起另一件事。

    “军部递来文书,他们在前线东部向灵丘和涞源推进,西北部向神武府推进,修建碉堡、军寨等。军部建议,把这些工事修成村落,战时当工事防御,战后可以赠给军民以作住宅,免得太过浪费砖石和水泥。”

    张林在地图上找到这几处地方,都是位于原辽国西京道和河东路、河北路交界处,从地形上看正好夹在燕云和保德军东西之间。

    他对于军部前线的蚕食进度略感诧异,不由笑道:“种师道的推进速度不慢,这个建议很好,西京道状况如何?”

    “都是些小打小闹,只要不过桑干河,金军懒得来袭击我军。加之当地辽人汉人多有向我国投诚之心,金军只能控制西京府城大同府一带,其余地方鞭长莫及,他们也无太多兵力分散驻扎。”

    “这般说,武州、朔州、应州、蔚州皆在我军控制之下?”

    吴用道:“目前情况是这样,我军虽未驻扎到最前线,但其地百姓已是宣属中华帝国。不过金军不时便越过桑干河来掠夺,其地百姓不甘袭扰,自发抵抗,多有死伤。”

    张林沉思少许,硬声道:“既然百姓心有归属,我朝自当庇护其地,着令军部放开手脚,趁着和谈把兵峰压到桑干河南岸,西面以苍头河、山阴为界。”

    “遵旨。”吴用又说起第三件事:“育教总署递上札子,事关开国头一回科举,他们也想听听陛下的建议。”

    张林接过札子看了一遍,随后落座提笔在其上批阅,一边说道:“前朝科举沿袭唐代,光考教些诗词歌赋是不够的。神宗皇帝时,宰相王安石还算懂些道理,设了经义、策论,但也没坚持下来。咱们新朝气象,当不能不懂变通。朕建议把科举统设为文、体二考,文考应有经学、数学、道学、史学、自然科学、物理学、化学。体考辅以体能考核,长、短跑、立定跳、马术等。普通学校可取消骑射考核,军事学校可降低文考难度,灵活变通,把人才培养的科目细化。”

    “既是开国头一回科举,文、武二考当不能太过苛刻,把小学、中学、大学、太学分层次设定不同的难度。目前来说,最重要是把汉学普及出去。凡中学结业学子,皆有资格参与公职考试。公职考试要适当加大难度,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非是做官才是出息的,这个观念一定要改一改。”

第444章 科考改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就目前的财政预算中,教育支出占到了17%,军事为31%,工建为39%,农政为8%,在减免税赋鼓励民生的制度下,国库捉襟见肘。

    好就好在实行了新的货币政策,加之从日本、西夏、高丽、大理、吐蕃等国促销纺织品、军械、船只等,通过大宗贸易掠取了大量的金银回来制造货币再重新输入这些国家中。

    国内民间铜价回收是按正常比例,但对于这些国家就没什么好客气了,一律以金银和国内紧缺的矿物为硬通货,进行经济掠夺。

    这些国家自以为占了便宜,商人和贵族们一个个都富得冒油,但却不知底层百姓的生活愈发穷困潦倒,国家在被中华帝国一点点地往外抽血。

    尤其是日本和吐蕃、大理国,其国内的纺织业和布行几乎被汉人垄断,原本以此为生的百信不得不改为种地和畜牧,用粮食和牲畜跟汉人交易回精美的金银币和夹着银丝的纸票,至于铜钱兑换比例是一天比一天贱。

    张林一面制定货币政策在国内回收铜,一面又把铜制作成原宋代铜钱输入到这些国家中,进一步从其地百姓身上放血。等到将来百姓们不认铜币了,他便可以用纸票倾销进去,一来一去产生巨额贸易顺差,爽的不亦乐乎。

    即便这些国家中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又如何?在经济和军事双重碾压他们的中华帝国面前,他们只能被迫接受。

    话回正题,关于教育支出对财政造成的负担,内阁也不是没有想办法缓解,针对国内的民众生活水平,部分地区已经取缔了“教育补助”的政策,开始收取学杂费用。

    不过育教总署相应地出台了奖学金和助学金的政策,只要学生成绩优异,不但可以减免学杂费,甚至还可额外地得到一笔生活补助。

    新颁发的科举制度并未如想象中一般遭到百姓们的抵制,相反,百姓们还大力支持。因为现在的工厂(公司,作坊)招纳工人,都是根据文凭来分工资层次,进过新式学校的结业学子实际上并未花费多少成本就能得到一份待遇相当不错的工作。

    至于原熟读经义的前朝学子,他们大多有文化底子,加上年岁不小,于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对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等科目虽然不甚了解,但在短时间里入门还是不难的。

    大多数人都能轻而易举地通过小学考核,约有一半的人还能继续通过中学考核。但进一步的公职考核,难度陡然提高了许多,尤其是道学、政治学和数学、物理、化学,非得下一番苦功夫不可。

    前朝学子们并未觉得这般有什么不公平,相反,他们却表现出了很强的学习积极性。从某方面来说,新的科举考试制度拓宽了他们的路子,旧科举制度对学子本身的记忆力、天赋有很高的要求,不是每个人都是人才。

    纵观前朝能出人头地的士子,莫不是头脑聪慧、记忆力超强的人,大多数学子在通过各州举行的“解试”后都被困在礼部“省试”这一关,能通过者千里取一,佼佼者再去“殿试”,能榜上有名的都是各地的神童。

    通过乡试的学子也就只享受减免赋税和遇官不跪的权利,大多生活穷迫。通过解试和省试的学子还得靠人脉关系混个小地方官吏。只有通过殿试,才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而在新科举制度下,只要通过中学考试,所有学子都拥有参与“公职考试”的机会,尽管难度高,但对每个人都是机会均等的。若是不参与公职考试,他们亦是可以选择进入大学里继续学习,而通过大学结业考核的学子,可以直接获得公职分配。

    也就是说,在新科举制度下,“当官”的机会比之前朝大多了,许多原先通不过“解试、省试”的学子亦可以换一条路走。

    当然,他们不知道的是,公职考核的难度其实和大学结业考核差不多,只是应试门槛放低了而已,效果是跟原先一样的。

    六月底,中华帝国举行了开国以来第一次科举考核,并且制定律法,把每年的六月中旬到六月三十号定为小学、中学、大学的考核期。这又让天下学子们欢呼雀跃,三年一次的考试机会缩短为一年一考,陛下简直太英明了。

    当数以十万计的学子们正在考场上拼搏人生的时候,英明神武的元武皇帝却整日迷恋于鸳儿桥小苑的温柔乡中。

    张林真是乐不思蜀了,白天处理完公事,晚上便来鸳儿桥小苑过夜,和李师师夜夜缠绵不可自拔。

    这女子太完美,貌若天仙就罢了,琴棋书画也样样精通,脾性温婉怡人,和她相处,既有恋人般的感觉,又仿若人生知己,生活上像知心大姐姐,床事上如青果小妹妹。

    张某人甘之如饴,李师师又怎么免俗呢。下厨做饭,夜下垂钓,把酒赏月,研习音乐,愈是相处,她愈发看到了男人身上的不凡之处。

    甚至是床帏中的闺房乐趣,她也被这个不知疲倦的健壮小老虎给征服了身心。他就如一壶醇酒,越品越有内中滋味。

    男人虽是天子,但有时更像是个缠着她的顽皮孩子,喜欢逗弄她,经常做出些出人意料的行为,说一些不分尊卑的浑话。

    就比如刚才洗鸳鸯浴的时候,皇上非要亲吻她,让得李师师差点儿魂都爽飞了,她年幼时曾在教坊司学过这些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