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水浒大宋-第3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便是火器优势。
不论是对付骑军还是步卒战阵,别看对付人数优势,只要己方防御好左右两翼根本是不惧对付靠人海战术平推冲锋的。只要一个冲锋面死上几十上百人,敌人先从士气上就崩溃了,再者便是“友军”尸体堵路这个情况。
汉人军队的作战手册里把这个现象用一个形象的词来描述,叫作“添油”。意思是不论敌人兵力多少,只要卡死冲锋面上的兵力,敌军就无法获得兵力优势,只能依靠“士气”来消耗。
但士气这种玩意是很容易衰泄的,再强悍的军队遭遇30%的折损就受不了了,50%基本就处于崩溃局面。能在伤亡一半以上兵力还能维持住军队不发生溃逃现象的军队,在中华国里都属于精锐中的精锐之军。
维系伤亡而导致士气衰泄的只有纪律严明的军纪和军官的个人指挥能力,中华国军制里对逃兵有极重的处罚措施,但准许军队在折损50%后可以选择性撤退或者临时重组打散成小队撤退,但绝不允许溃逃现象。
遭遇围剿后,折损60%以上兵力,中华国允许军官向敌人“体面”地投降,事后军部不追责(驻守战略要地,上级命令死守情况除外)。
但低于60%折损而投降,处罚措施比逃兵还严重。
所以,在这个时代别看动不动就十万大军地干仗,一旦某方被破袭掉一两万人便兵败如山倒的战斗是很常见的,并不稀奇。
在这方面,金军本族精锐骑军做的就非常不错,往往超过万数骑军突袭的战斗,他们若是损失了大几百兵马后发现战况不妙,立刻就会放弃战术而打迂回,以保存士气为先。
当然,这也跟女真族人少兵少,损失不起有一定关系。
第564章 战争大抽血()
在金国全线崩溃的情势下,中华国各部兵马都打乱了,整个战场成了一锅乱粥。
种师道和贵武忙是四面八方地派出哨骑,勒令先锋部队停止进攻,就地驻扎安抚辽地百姓和抓捕流散的敌人士兵,等待后援兵力。
到十月底的时候,从西京道和中京道送回来的战俘已是突破十二万人,一部分辽人百姓逃入中原关内,一部分被安抚在汉人占领的较大的城池中,散落在乡野的百姓不计其数。
朝廷的粮草弹药一批又一批地涌入西京和中京道,海路上的商船成群结队地运送物资过去。大部分粮食是用来给辽人百姓吊命吃的。
盖因金军逃走时,把各地粮草席卷一空,留下数百万张嗷嗷待哺的嘴。对这个情况,中华国朝廷早有准备,这太正常了。
当然,中华国救济辽人百姓也不算白救济的,均是安排把田地平整成连片状为以后涌入北地的农场主们做准备,另外则是组织人修建海津港(天津港)和从关内进入关外的几条主要道路,把官道修成国道的规模。
对这群辽人百姓,朝廷只满足一天三顿饱饭,给三元钱每月的工资,必须服役五年,才能重新分配土地。
饭都吃不上了,辽人百姓还有什么可选择的余地?再说还有工钱拿,日子也算过得去。
开发东北重工业带是朝廷第二期五年计划的重中之重,趁着战争把土地和人口重新分配的阻力几乎是没有的。
所有散田土地按照地形组成一片片连起来的整田,在几个大城池基础上扩大城市规模,构筑清一色的砖石房,按照后世两层楼的样式把人口集中在城市中强行推动城市化。
现在国内到处都在推行城市化建设,为什么?归根结底是人口集中后比较好管理,无论是经济政策的施行还是军事管理,都非常靠谱。
把散户农耕整合进城市中进入工厂里劳动,土地一下子就腾空出来了。朝廷可以借此发展优势更大的农场主经济,或者把贫瘠土地租给商人们开工厂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相比起西京和中京道,中华国国内这般整合土地反而是有点缓慢,得照顾民情。但在辽地,可就不管那么多了,采用军管制度强行推动政策的落实。
按照辽地人口八百多万人的数量,五个工业带绝对就能吃下这片土地,把这八百多万人整合进三十到四十个大城市中,先行开展为期6年(到第二期五年计划结束)的军管制度。
商人们就像闻着血腥味儿的鲨鱼一样蜂拥而去,这个时候不去抢占先机,过几年黄花菜都凉了。
现在辽地到处是只求一口饱饭吃就可以替人干活的百姓,开什么行当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所需要的只是先期投入罢了。有几十万大军驻扎在前线,朝廷通常都是采取就近购买原则,足以养活工厂啦。
由于平添出数百万属于饥荒中的人口,中华国的粮价节节攀升,涨到了惊人的两分钱每斤,东南沿海一带成百上千的商船沿海北上,粮商们也是疯了。
依照目前局势看,朝廷定然不会只满足于西京道和中京道的,还有上京道和东京道的一大批土地和辽人百姓呢,粮价在未来一两年内绝无跌下来的可能性。
所以当朝廷初步统筹好中京道和西京道的土地后,报名去北地当农场主的百姓多不胜数,农政总署和工建总署、商务总署忙的昏天暗地,连着加班,哪里还有休息时间了。
什么是战争红利,这就是啊。
辽人想活命,想吃饱肚子,就必须被汉人实行军管统治,为朝廷对整个中京和西京道的发展规划服务。只有干活五年后,他们才有资格分配土地。
而五年后,只怕辽地能连成片的田地已给汉人抢夺光了,留下一些边边角角的散田给他们过活。
到时候,辽地百姓一部分留在当地,一部分调往甘肃、高昌、广南、广西行省,还得抽出一部分安置在夷北岛(北海道)、库页岛、夷州岛(台湾)、琼州岛(海南岛)这些大岛上跟汉人融合,加强当地的建设和统治力度。
这场战争就光是土地资源带来的回报,就足以抵得上朝廷军费了,数以百万计的人口将为朝廷持续提供战争红利。辽地丰富的媒铁资源和跑马圈地的平原地形,更是形成工业带的基础条件。
只要修好国道和把当地辽人安置进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中,军管个几年时间,朝廷就不怕这群人敢闹事。朝廷也会强制辽人女子跟男人结合成家庭,其余辽人男子光棍和三十岁以上的家庭尽数抽调出当地,稀释其原住民的人口密度,辅以育教和宣传政策,进一步稳固统治。
两三代后,这就是汉人的天下了。
十一月到十二月,中华国忙着巩固西京道和中京道的整合工作,约莫有五万汉人涌入这两个地区,在朝廷的安排下扎根,平整土地,开垦荒田和养肥,等待着来年开春后便能大规模地种植春小麦。
粮食价格的上涨,带动了物价上涨,酒水行业受到极大冲击。
好在从去年收复了河套、西夏、高昌后,畜牧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加上天津行省(燕云)的畜牧业经过四年多时间已是成熟起来,猪羊牛骡马鸡鸭鹅价格大幅度下降,沿海渔业也是蒸蒸日上,丰富了汉人的食物种类。
两分钱每斤的粮价已是超出了朝廷当初规定的30%浮动,不过朝廷碍于商人和广大散耕农民和农场主的利益作出让步,规定三年以内,粮价不得突破两分五厘钱每斤。
按照当下人均16。5元每月的工资水平(东部沿海人均19,中部地区15。5,西北地区12),市面粮价最佳是控制在一分钱每斤左右才算合适。不过百姓们暂时还能接受得起两分钱粮价,盖因未来几年收入是肯定会增涨的,而且其他肉食价格下降的很快,日子过的更好。
只要百姓无有怨言,朝廷自然是不会反对的,因为朝廷本身就是粮价增涨后最大的受益者,不论是四大四小税还是开仓把粮食卖给商人,都是超赚的事情。
年中做过一次税收推算,当时估算的是今年会达到三亿八千万元的财政收入。
因为“意外性”地提前爆发了全线战争,朝廷财政收入很有可能突破六亿元………强行收回辽人百姓土地后承包给汉族商人和农场主,以及数百万廉价劳动力的使用。
当然,这个六亿元的爆发性收入只是暂时的,明年若能吃掉上京道和东京道,财政收入一样会持续高涨。
但是当战争局势稳定后,财政肯定是要有一定程度的回落,不过到时候相应的是军费开支减少,朝廷国库盈余不会差到哪里去。
怪不得大航海时代的欧洲国家疯了一般抢占新大陆进行殖民,彼此间不惜持续几百年的争斗,这由战争引导出的经济利益实在是太恐怖了,完全是在别的民族身上大抽血啊。
第565章 人口和民间金银存储()
朝廷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收获了数百万的人口劳动力,光把这批人放在辽地肯定是不行的。
中华国各地官署都有农政和工建项目的任务,这关乎道知省、知市、知县、知镇官员们和具体执行公职人员的政绩考核,关系晋升前景,因此要人的奏章雪片般往朝廷里传递。
尤其是东南沿海一带,由于朝廷的政策导向,底层百姓的劳动力人口明显地减少了,许多商人招募不到工人,相应的是工钱的增涨。
底层百姓明明有去西北地区发财的机会,谁还会犯傻地去当店小二啊?
这些沿海城市的官署头头们跟朝廷要人最是积极,只不过他们的举动是跟朝廷的政策方向相悖的,中华国本就打算只在沿海大力发展贸易商业和轻工业,本来就人口够密集了,怎么可能还会往里面添人?
因此,东南沿海一带官署的要求注定是落空的,官员们只好把目标转向自己身上,鼓励民间女子出来做活,以填补底层男性劳动力流失的缺口。眼睁睁地看着国内中部、西南、西部、北部的官员们收获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朝廷自然会把辽人百姓放给各地区,按地区人口密度进行分配的,大城多分,小县少分。辽地的百姓数量得到有效控制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会处于人均占地超额的情况,这只能通过东南地带汉人补充和持续的生育繁衍来解决问题了。
辽地人口少就好控制,只要把人口集中在几十个大城市中,推动土地(耕地)农场化建设,经济发展是绝不会差的,相反会大大优越于中华国国内大部分地区。
在国内因为要照顾各个阶层的利益,改革是有节奏和步骤的。对实行严格军管制度的辽地,则相当于大刀阔斧地推翻重建,根本不考虑什么民情不民情的,效果立竿见影。
就好比,辽地中京道和西京道将要兴建二十处大城市,在原有基础上把土木房屋全部推倒拆掉,以砖石结构重新搭建。看似耗资大,其实根本不花什么钱,因为劳动力是免费的(朝廷规定,参与修建的辽人家庭可以免费在城中获得住宅)。
若是把这个政策放在国内,首先朝廷要对拆毁的木料房屋户主进行补贴,其次重造还得花费不菲的人力。比起建筑材料的耗费,人工成本才是大头啊!
所以涌入辽地的商人们除了粮食贸易,最多的便是把资金投入在砖窑和水泥厂中,在朝廷已经开始实施的重建计划中大赚几年。
辽地拆毁的房屋大多是土木结构,粘土和木头则留着处理一番,当作建筑材料。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