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乱臣贼子-第5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袁尚不置可否:“荆州也与徐州接壤,为何不派兵滋扰?”

    孟公威显得很是尴尬:“江东孙策贼心不死,正派人强攻白帝城,荆州一时之间抽调不出人手”。

    “如此,荆州如何相助?”

    “刘使君愿意资助刀具三千兵,长枪五千,甲胄一千具”

    袁尚这才停止不依不饶的态度。

    一番诘问,逼得孟公威狼狈不堪。

    张扬有心救场,可是,袁尚所言极是,既然荆州有心敌对,为何不曾派人对付李贤?

    难道是抱着坐山观虎斗的念头?

    怀疑的念头一经冒出便再也无法扼杀。

    孟公威明白,这时候他必须将事情说明白,否则的话,联袁拉张共抗李贤一事就要胎死腹中了,“诸位且听我一言,我家使君已与曹孟德有言在先,只要冀州有难,曹孟德绝不会袖手旁观!”

    袁尚再度嗤之以鼻:“太史慈连夺冀州数郡,为何不见曹操一兵一卒?”

    张扬也犹疑起来,刘表无法插手的情况下,如果连曹操都三心二意,仅靠他河内一家,就算与冀州联手又能怎样?

    苦也,早知冀州袁氏如此不堪,曹操这么靠不住,当时就不应当冲动。

    现在倒好,袁氏会盟,张扬也成了主谋,再想抽身而退,只怕李贤也不会放过他。

    袁谭一直未曾开口,此时,颇为期待地问道:“孟先生,我知道你的辛苦,可是,曹孟德何日才能发兵来援?太史慈夺了清河郡,只怕用不了多久就会兵围邺城,一旦邺城失守,冀州南部将再无可守之地呀!”

    饶是孟公威有三寸不烂之舌,这时候也不禁有些语塞,他只负责合纵一事,可是,对于曹操并未管辖之权。

    曹操何时出兵,哪里是孟公威能够管得着的?

    有心忽悠一番,可是,一旦谎言破灭,孟公威苦苦经营的联盟马上就会分崩离析。

    无奈之下,孟公威只得含糊其辞,道:“青州军并非不可战胜,只要众志成城,太史慈绝难得手”。

    袁谭并未多言,只是瞪大了眼睛,等待孟公威继续揭晓答案。

    无奈之下,孟公威只好应承起来:“曹孟德自知兖州与冀州乃唇齿相依的关系,一旦冀州有失,兖州必不可守,这般情况下,曹孟德绝不会袖手旁观”。

    “兖州军虽不是青州军的对手,可是,素有精锐之称,若是曹孟德真心相助,邺城一定可以守下去!”

    袁谭似乎在说服自己。

    邺城是袁绍经营多年的根基,城内粮秣、盔甲无数,只要一日未曾破城,袁谭便有说话的底气。

    反之,如果让袁谭弃城而逃,就算兵马毫发未损,士气也必定会跌落谷底。

    那时候,没有邺城作为根基,袁谭如何是袁尚的对手?

    袁谭也好,袁尚也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便是孟公威、张扬也不能免俗,他们愿意合作,但这个合作的前提是不去损害己方的利益,如果因为合作一事,影响到自家权益,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抛弃。

    气氛再度凝固住了,幸好,袁尚打破了沉寂,“久闻张叔父大名,今日一见果然非同凡响,不过,小侄有一问,不知叔父可否解惑?”

    看模样,袁尚很是尊重张扬的意见,否则的话,言语间不会那么小心。

    张扬连连颌首:“贤侄直言便是”。

    “若是李贤分兵对敌,我冀州军遭遇强敌,而河内只要置身事外便可明哲保身,不知叔父会如何选择?”

    张扬哑然,这种情况是他从未想过的。

    眼下,听得袁尚发问,张扬只得硬着头皮笑道:“贤侄宽心,叔父言出必践,只要立下盟约,无论李贤如何离间,我都会不动分毫,至于适才一问,我可以告诉你,河内军定会上阵一战!”

    自从黄巾覆灭,黑山军南下以来,河内军已经许久未曾上阵厮杀了。

    当务之急却是如何保证军卒的战斗力。

    听得张扬表态,不等袁尚回礼,孟公威便急切地道:“诸位,时辰已到,我等莫要辜负了这大好时光呀”。

    袁谭连连颌首:“孟先生宽心,我部人马必定死守邺城,不让青州军得手,万一守不住城池,我也不会让青州军好过!”

    袁尚在孟公威的逼视下,只得承诺:“涿郡前些日子刚刚遇袭,粮秣、盔甲一扫而空,不过,只要孟先生、张叔父携手对敌,我愿共进退!”

    “好,如此便好,如此便好!”孟公威大为高兴。

    此番,若能完成刘表下达的任务,孟公威必定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张扬也松了口气,怕就怕袁氏二子不知死活,非要分出个胜负,那样的话,河内就要早谋退路了……

    还好,袁尚、袁谭还算识大体,没有让张扬绝望。

第601章 低调的淳于琼() 
为了对付李贤,袁谭、袁尚、张扬、孟公威相聚常山郡,商议对策,临到末尾,曹操次子曹彰加入其中,总算凑齐了四家之数——

    一番商议过后,四方势力达成守望共助的协议,无论李贤攻打哪一方,其余三家都不可袖手旁观,否则,必遭人神共弃!

    针对近况,荆州愿意出钱出粮,资助兖州、河内、冀州三家合力,共敌李贤。

    河内、冀州的兵马就在近处,随时可以调动,可是,曹操麾下兵马却需要等待。

    并非曹操小觑此次聚会,而是因为兖州军主力都被背嵬军引往他处,短时间内难以归返。

    若论恨意,曹氏一族对李贤的痛恨并不次于袁氏!

    袁氏虽然损兵折将,丢城失地,甚至连袁绍都战死沙场,可是,曹操帐下夏侯渊、乐进、曹纯接连战死,曹操引以为傲的左臂右膀纷纷逝去。

    三次出征,没有一次讨得好处,若非曹操心性坚毅,早就撑不住了。

    今日之李贤,绝非昔日之游缴!

    与其坐等李贤反噬,倒不如趁其扩张之时联络盟友将其扼制。

    接连打击之下,曹操深刻认识到,歼灭李贤的最好机会早已经过去,兖州若想存活,必须拉拢他人。

    冀州袁氏兄弟虽非良助,可是,曹操的选择不多,只能咬牙将就。

    帮助袁氏就是帮助自己。

    无论如何,冀州、幽州、并州都不能完全落入李贤之手,否则的话,坐拥三洲,天下之大,将再无可制李贤之人。

    袁谭、袁尚诸人玩空心思算计李贤,却不知道,李贤已经决定在巨鹿郡举行会盟。

    说是会盟,倒不如说是一场通牒。

    李贤挟天子,占据了大义的名头,如果各地郡守官员及时赴约也就罢了,说不定李贤会暂缓刀兵,可是,如果各地官员权贵借故搪塞,李贤一定会借题发挥,狠狠地教训他们。

    如何教训?自然是夺其根基,占其府院,掳其钱财,抢其妻妾!

    征得李贤许可之后,太史慈以青州郡府的名义传檄四方,号召冀州郡官会盟巨鹿。

    最令人畏惧的却是最后一点:若有不从者,皆斩之。

    毫无疑问,李贤有杀人的魄力,更有杀人的实力,如果他认准了某个郡县,郡县官员只能自认倒霉……

    当太史慈将马严的信息传给李贤知晓之后,李贤嘴中喃喃自语:“马严?”

    真正的历史上,李贤可不记得有这号人物。

    “也罢,人才嘛,自然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可若是不能为我所用,图之奈何”?

    幸好太史慈早有打算,这才没让李贤枯等。

    太史慈出了什么主意?

    既然马严处处为民着想,那就拿百姓的性命来胁迫他。

    马严爱民如子,对付这样一个油盐不进的人物,什么高官厚禄,什么富贵荣华全都是虚的,他的眼里就有百姓,拿百姓威胁他,虽然有过犹不及之举,可是,只要他发现李贤待民至诚,想必也不会多说什么。

    此时,朝廷诏令冀州各部会盟于巨鹿,消息传出,各地军将有喜有忧。

    喜的是,李贤没有直接出兵,这给了众人喘息之机,可是,一旦李贤图穷匕见,又该如何是好?

    河间国,淳于琼再三犹豫之后决定参加会盟。

    亲历过征讨青州之战,淳于琼悲观地认为,袁尚、袁谭兄弟二人绝不是李贤的对手,与其战至最后,倒不如趁早归顺,保存颜面。

    想到这里,淳于琼独领三千兵马往巨鹿而去,至于河间国,暂时交给沮授掌管。

    接连行了三日,沿途间,淳于琼遇到不少青州精骑,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摩擦,淳于琼表明了自己身份以及目地,说来也怪,青州骑军似乎真有准备,他们得知详情之后非但步再滋扰,反而派出三五人从旁护佑!

    这一日,淳于琼终于抵达巨鹿。

    在距离巨鹿大营不过三里路的地方,有六骑游哨听到动静,张弓搭箭,缓缓地压了过来。

    淳于琼不敢造次,急忙表明身份“某乃颍川淳于琼,此番前来会盟,绝无敌意”。

    游哨虽然收起弓箭,却从队伍中间分出一人,径自往大营报信去了,其余五人成品字形,将淳于琼一行人包围起来。

    挥手制止了手下兵卒的动作,淳于琼气定神闲的呼了口气,一别多年,他已经许久未与太史慈相见了。

    昔日,冀州军与青州军因为中原郡的归属权多次发生厮杀,而太史慈恰恰是胜利者之一。

    一败再败,淳于琼已经有了臣服的迹象。

    不过,此次会盟,自当多加小心,若是能够自立门户自然是极好的,为此,淳于琼宁愿付出代价!

    想罢,淳于琼看了自己的长子一眼,为了淳于氏一族的满门富贵,便是折上一子,又算得了什么?

    “哼哼”,淳于琼冷笑,他对别人狠,对自己人更狠。

    “都尉有令,淳于将军只可一人入营,其余人等皆在外等候”,不多久,传令游骑便打马回转,带来这么一个令淳于琼愤怒非常的消息。

    太史慈这是在蔑视他!

    打马回转?起兵对抗青州?淳于琼冷冷的打了个哆嗦,昔日太史慈的神勇实在是太过恐怖,至今,淳于琼的脑海中都还残留着太史慈杀人如麻的景象。

    暗暗的舒了几口气,强心按捺下心头的怒火,淳于琼翻身下马,状似恭敬的应道“末将接令!”

    说罢,淳于琼回首又吩咐自家兵将“且在营外等候,不得放肆!”

    河间兵将虽然愤愤不平,可却也不敢声张,只得轰然应诺。

    随着指引的兵丁在营盘内七绕八绕了许久,淳于琼才来到中军大帐。

    心中暗吸一口冷气,适才一路行来,淳于琼竟然难辨东西,要不是前头有人引路,只怕他还真会在营盘内迷路。

    这是谁传下的阵法?早就知道李贤麾下人才济济,却也没想到太史慈竟然也学会了这一手。

    铁甲明盔、钢刀铁矛,青州军的装备让淳于琼大为眼红,至今为止,他手下的三千兵丁才有五百精锐换上了铁甲,其余人等只能披上单薄的皮甲,与这样的一支军队对抗?淳于琼觉得自己没有任何胜算。

    适才在营帐外头巡逻的那六名游骑,指头粗大,马艺精湛,肯定是难得的精锐。

    单论步卒,青州李贤足可笑傲天下,可是,马匹上分生死,青州却缺乏足够的底气。

    也罢,无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