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宋好时光-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刚坐下灌了口清水,杨雪便喜滋滋地跑了进来,只消看一眼鼓鼓的口袋,就知道她又沦陷在沈媛的美食攻势下。

    “雪儿,今天漂亮姐姐又说什么了?”杨浩没好气地问道。

    “她说三哥你很聪明。”

    “是吗?”杨浩想起沈放似乎也这么说过,据说这位沈小娘子自小饱读经史典籍,乃是心思通透的才女,眼界甚高。

    能得她一句称赞不容易啊!反正据沈放自己说,自打记事以来,从未得到过姐姐的真心夸赞。

    “嗯!”杨雪信誓旦旦地点点头,然后问道:“那三哥要对漂亮姐姐说什么吗?”

    “就说…你很漂亮,冰雪聪明。”

    沈媛的聪慧,杨浩早有领教。那日在小河边的近距离接触,以及昨夜厅角烛光下的柔姿倩影,亦是印象深刻。

    杨雪眨着小眼睛,狐疑地看了一眼杨浩,突然问道:“三哥,你是不是喜欢漂亮姐姐?”

    “嗯?”

    杨浩顿时惊诧,同样狐疑地眼神看着杨雪,然后语重心长道:“雪儿啊,你虽然还小,但不能乱说话,尤其是刚才那种话,知道吗?”

    杨雪目光纯净,平静道:“三哥心里是不是想说我还小,什么都不懂?”

    咦?小家伙怎么门清啊?

    “别以为我什么不懂?”杨雪微有不悦,神气道:“以前大哥喜欢村东李叔家的秀秀姐,就常夸她漂亮,冰雪聪明,娘亲也这么夸的。”

    “呃…”

    杨浩顿时满头黑线,真的怀疑自己是不是表达失当,以至于引起误会?

    杨雪嘟着小嘴,轻声道:“三哥,漂亮姐姐可能也喜欢你。”

    什么乱七八糟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啊!

    杨浩脸色一沉:“雪儿,不许胡说。”

    杨雪傲然道:“我没胡说,漂亮姐姐总是问三哥的事情,以前秀秀姐也是这样,偷偷问大哥的事情,还会脸红…”

    呃……

    杨浩很无奈,小家伙都经历了些什么啊?脑袋瓜里净是些与年龄不相称的奇怪东西,还总是“自作聪明”。

    沈媛喜欢自己?

    怎么可能!

    曾经的宰相、帝师李迪的外孙女,已然出身非比寻常,她们沈家更是非同小可。

    杨浩也是今日才知晓,沈媛的曾祖父曾是太宗朝的宰相沈(义)伦,虽已亡故,但好歹是宰相之家,门第高贵。

    沈媛之父,以及叔伯都是在朝为官,虽不是高官显爵,但都算得上清流名士。

    沈媛的姑母则是真宗妃嫔,当年险些将刘娥比下去成为皇后。而今随着章献太后刘娥,皇帝赵祯生母李宸妃,养母杨淑妃亡故,沈太妃乃是宫中地位最尊崇的长辈。

    沈媛如此尊贵的出身,又生的漂亮聪慧,才貌双全,怎么可能看得上自己这个乡野穷小子呢?

    杨浩不喜欢白日做梦,也不想吃天鹅肉,至少眼下不想。

    除非,某日一飞冲天,鱼跃龙门……

    ……

    “一飞冲天,鱼跃龙门并非不能。”

    出乎意料,李迪回去之后并未立即休息,而是与外孙(女)一起吃饭闲聊,并非对杨浩给出了很高评价。

    沈放诧然道:“那个杨三郎……果真如此厉害?”

    “事情你都看着,一两件事或许是偶然,但很多事连贯来看,可就不是好运那么简单。今次要没有此人,陕州之事恐怕没这么顺利。”

    李迪悠悠道:“老夫不会看错人,此子才具见地非凡,少年老成,如果不生波折,前程可期。”

    “嗯,外公所言不错,尹洙对杨三郎似乎也颇为看重。”

    沈放道:“对了,今日尹洙与他谈了许久,似乎是要给杨三郎请功,没想到他竟然——推让,拒绝了。”

    “推让拒绝?”

    沈媛微微诧然,看着李迪道:“外公,尹洙该不会是想……这未免有些…”

    “也许吧,范仲淹和韩琦他们在东京已经开始有动作,不拘一格求人才嘛!”

    李迪皱眉疑惑道:“不过,杨三郎竟拒绝了…”

    “勘破弥勒教私造图谶,图谋不轨,并献计破之,功劳上报,朝廷若有奖赏,出身立即会有所变动,他为何拒绝呢?”

    沈媛不解道:“他是无心仕途?担心弥勒教报复?顾虑骤然出头,木秀于林?还是不看好……”

    顷刻之间,沈媛已然道出了四五种推测,却把握不准。

    “不好说,拭目以待吧!”

    李迪叹道:“说起来,我更好奇其出身,一个乡野少年,如何能有如此才学见地?”

    沈媛道:“这几天我旁敲侧击,已经确认他不是杨田氏的侄子,是杨家母女从河里救上来的。因为恰好同姓,为感谢救命之恩,这才认亲。”

    沈放赞同道:“嗯,杨三郎是个知恩图报之人,那条黄狗救过他,他为了护狗可以与人拼命,幸好遇到我!”

    “那条狗确实是关中常见的细腰狗,杨浩言谈之中亦有关中口音,关中渭北人的说法倒也可信。”

    沈媛续道:“不过渭北有很多村落毁于洪水,全村覆没者不在少数,已经很难查证。”

    李迪悠悠道:“渭北农家子弟,才学智计出类拔萃,除非是天生妖孽,无师自通…否则若无名师教导,断无可能。”

    “名师不曾听说,不过他似一度出家为僧,因寺中无粮又还俗了。”

    沈媛沉吟道:“对了,杨浩有一黑色背囊,材质形状见所未见,我曾想一观,但杨田氏护的很紧,未能成功。

    后从杨家小女雪儿口中得知,杨浩对背囊十分重视,称其中是安身立命之物,是一个白须白发的道人所赠。”

    “白须白发的道人?”沈放看着自家外公的形象,脑中浮想联翩。

    “还有这个。”沈媛拿出已经有些扁的矿泉水瓶,轻声道:“此物是从杨雪处得来,据说杨浩用来盛水之物。

    此物几乎透明,但不是水晶琉璃一类,触碰亦可凹凸,落地不碎,稀奇古怪。”

    沈放伸手试着捏了捏,果然如此,顿时诧异道:“果然……从未见过如此奇物……白须白发的老者……莫不是仙家之物。”

    沈媛摇头道:“不知道……此事恐怕只有杨浩,还有他家那条大黄狗知晓了。”

    “子不语怪力神。”李迪摇摇头,在早已撕去包装的瓶子上打量了许久,最终目光落在瓶盖处的生产日期。

    李迪轻声道:“这些看起来像是图符文字,不若送去东京,寻博学之人查究,或许能寻得蛛丝马迹。”

第二十二章 上达天听() 
东京皇宫,垂拱殿。

    此处是大宋皇帝赵祯日常处理政务的地方,大臣们单独面圣或议政亦是在此。

    此时此刻,两府多位宰相聚集垂拱殿,目光不约而同被殿中的一块石碑吸引。

    小月东边走,此物一出天安。

    石板上刻着这样一行字,还有些许云纹装饰,但很粗糙,相信从东京城里随便找个石匠,都能打磨的更为精致。

    “此物刚由陕州送来,京西经略判官尹洙上疏献瑞,诸卿以为如何?”

    说话之人是个三十出头的中年男子,中等身材,相貌也属寻常,淡然温和,貌若谦谦文士。

    但一身明黄龙袍在身,立即不怒自威,气度非同寻常。即便是声音不大,却也足够声播四海,令天下臣服敬畏。

    他,正是大宋皇帝赵祯。

    “祥瑞?”

    几位宰相顿时面面相觑,这句话倒是很吉利,可是太直白,阿谀奉承也不至于这般“没羞臊”。而且这块石碑十分粗糙,显然是仓促赶工所制。

    虽然大部分时候祥瑞都是人为,但这个人造痕迹太浓重,也忒不用心,如此祥瑞未免荒唐。

    且真宗朝祥瑞泛滥的情形犹在眼前,是以几位宰相普遍持保留态度。尤其是得知献瑞之人后,态度就越发隐晦了。

    昭文馆大学时章得象率先道:“官家,祥瑞之说还需慎重,毕竟此碑…”

    “此碑过于粗糙,难以服众是吗?”不想,皇帝赵祯打断反问。

    “呃…”章得象道:“官家,国泰民安,天降祥瑞,锦上添花倒也无妨,不过今岁我大宋……

    再有,祥瑞一出,天下少不得有心怀叵测之人效仿投机,有违朝廷务实之道,此时献瑞恐怕……”

    言下之意,并不赞成尹洙的献瑞之举,就差直接怀疑其动机了。

    “章卿所言不错,尹洙献瑞之举确实仓皇,这祥瑞之物也粗制滥造,如何能服众呢?”

    皇帝赵祯一声叹息,仿佛是在赞同章得象,但所有人都听得其中弦外之音。

    “晏卿,以为如何?”

    赵祯的目光从最后面的范仲淹、韩琦二人身上扫过,见他二人始终沉默,便瞧向集贤殿大学士晏殊。

    “官家,尹洙不是鲁莽之人,这么做或有别的原因吧!”

    身为大宋宰相之首,晏殊心如明镜,这可不单单是一个祥瑞认定的问题。

    就在八月初,范仲淹升任参知政事,韩琦为枢密副使,欧阳修、余靖、王素和蔡襄为谏官,开始推行所谓新政。

    朝野反对的声浪不小,甚至两府多位宰相也不赞同,这时候与范仲淹关系密切的尹洙上疏献瑞,难免意味深长。

    晏殊本人并未参与新政,态度有所保留,但新政的主力富弼是他的女婿,范仲淹与他亦有师生之谊,可谓关系密切。

    两边都不好得罪,说话不得不公允一些。

    赵祯淡淡一笑道:“此物确实粗糙,历朝历代也都不乏假借献瑞投机之人,确实不易提倡。

    不过诸卿可能有所不知,就在陕州黄河大堤,挖出此碑的地方,弥勒教原本准备了一块更为精致的石碑,上面也刻着一行字。

    与此碑极为相似,仅有一字之差——小月东边走,此物一出天下灾。”

    在场诸臣心中皆是一震,章得象顿时有些后悔,若是如此,自己刚才显然有些失言了。

    赵祯续道:“若是没有祥瑞,就要有谶语了,渭水黄河皆发大水,京西路灾民聚集,人心惶惶,诸卿以为该如何选择?”

    “恭贺官家,天降祥瑞,此乃我大宋之福。”参知政事贾昌朝第一个道贺。

    如此情形,还能说什么?

    诸位相公只得承认并恭贺,朝廷随即下旨,庆贺祥瑞现世,以安百姓之心。

    “夏卿,光化军之乱可查清楚了?”

    枢密使夏竦当即道:“回官家,如您所料,背后确有弥勒教的身影,南阳一带确有不靖,枢密院已经调集京西路兵马前往平叛。”

    “管辖各军兵马,收集军情,调兵平叛乃枢密职责,光化军之乱,枢密院有些掉与轻心了。”

    赵祯沉声道:“若非李迪发现弥勒教在潼关、陕州一带以施粥赈济为名蛊惑人心,征集青壮。

    尹洙又以祥瑞击破其谶语惑民的不轨之举,只怕南阳,乃至整个京西路都将一片糜烂。

    “臣有失察之过,请官家降罪!”夏竦脸色铁青,额上微微冒汗。

    京西路已算是中原京畿之地,若让弥勒教有机可趁,流寇泛滥肆掠,后果不堪设想,枢密院的罪过也就大了。

    赵祯摆手道:“罢了,听闻商州又有流寇郭邈山造反,小心与光化叛军沆瀣一气,尽快调兵平叛吧!”

    “遵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