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宋好时光-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客气!”

    杨怀仁道:“听怀玉说,你在东京颇有名气,还曾得过扶摇子点拨教导?”

    “碰巧有幸。”

    “不是任何人都有这般机缘,想来三郎天生便有非凡之处,否则未必会得到扶摇子垂青。”

    杨怀仁道:“还有,范公素来眼界甚高,但对三郎你也多有好评,我与家父早就在好奇你的风采。”

    “范公?”

    “是,家父得范公垂青擢拔,相交莫逆。前些日子范公暂知邠州,后改知邓州,离任之前家父前去相送。

    就是那次,听范公提到你,对你多有赞誉。”

    “原来如此!”

    杨浩恍然,没想到范仲淹与杨家还有这等关系,难怪他在朝中颇得忌惮。

    被诬“伊霍之事”那般紧张,竟是这个缘故。

    此来西北所见,算是他留给自己的“遗产”吗?

第一二七章 将欲取之() 
当晚,杨浩就住在杨怀仁的官邸之中。

    西北的春天,依旧寒意十足,不过有暖炕,日子就好过很多。

    次日醒来的时候,杨浩也便明白,杨怀仁为何对自己多有感谢。

    小小暖炕,确实极大提高了堡寨守边将士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甚至是战斗力。

    用过早食之后,杨怀仁带着一对人马,亲自护送杨浩出堡寨,前往宋夏两国交界处的一处山谷。

    一条小河从山谷间流过,不过河水结冰尚未完全融化,河道两侧的台地上已经修建起不少房舍。

    有商铺、有客店、牛羊圈舍,停放大车的草棚。总而言之,一个边贸小镇已然成型,一应俱全。

    杨怀仁笑道:“都是党项人的手笔,看样子他们有些迫不及待了。”

    “如此最好不过,我们便可奇货可居了。”杨浩一边回答,目光四处飘忽,观察尚未安全离去的工匠。

    其中有不少人,看面相装扮应该是汉人无疑,可能就是捉生军俘虏的宋民,也不知叔父杨守业是否在其中?

    杨浩失神之时,杨怀仁呼道:“走,带去你见西夏榷场使,那厮已经三次询问,大宋商队何时到来了。”

    听到这话,杨浩放心不少,西夏人越是急切,就越是有利可图,游刃有余。

    不过多时,一个三十来岁的秃发西夏人便快步而来,看到杨怀仁的时候,满面含笑。

    “杨判官,稀客啊,快请!”

    “没移阿旺,他才是你的客人。”

    秃发的西夏人目光落到杨浩身上,似有所悟,但又有些惊讶迟疑。

    “大宋镇戎军榷场使杨浩!”

    “哎呀,盼望许久的宋使总算到了,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

    西夏榷场使没移阿旺打量着杨浩,忍不住惊讶,宋使着实太年轻了。

    宋国派个乳臭未干的小娃娃前来贸易,能算清账目吗?

    心里这样想,但脸上始终挂着微笑,作为一个圆滑的党项人,笑里藏刀、虚以委蛇这些完全不在话下。

    杨怀仁似乎看出了什么,笑道:“没移阿旺,你可莫要小看杨浩,此乃我大宋东京商界翘楚。”

    “是吗?失敬失敬。”没移阿旺下意识认定,杨浩应该是商贾子弟,自小历练有成。

    杨浩心中有数,笑道:“本使保准让阁下对兴庆府有交代,也少不了没移部的利润……”

    来此之前,杨怀仁已经告诉过他,没移部是党项较大的部落之一,族中擅商贸者不在少数。

    换句话说,宋夏之间最猖獗的走私犯,兴许就是他们。

    杨浩本人对没移部没有太多了解,唯一的印象好似西夏曾出过一位没移皇后,不过好像只是昙花一现。

    倒是没藏皇后十分出名,还有一位西夏大将没藏讹庞,据说也是叱咤西北的人物,却不知此番能否遇到。

    “好,那就先谢过宋使了。”没移阿旺满脸含笑,态度谦和,与平素里骄纵的西夏人全然不同。

    见过面之后,便开始议定交易规则,价格等具体细则。

    西夏目前最为缺乏的便是丝绸、绢帛、茶叶和药材等物,出售的则是牛羊、皮革、毛毡等物。

    毫无疑问,前者地质精细,价格也更昂贵,而且是西夏的必需品。

    皮革、牛筋、毛毡大宋虽也需要,但需求量和必要性并没有那么高,而且来源并非西夏一家,故而价格有限。

    榷场贸易,大宋的贸易顺差优势十分明显。

    但西夏人似乎全然不以为意,对于各项定价欣然接受。

    杨浩不有纳闷,照这个情形下去,给他们的那点岁赐必然全部回到大宋的口袋里,而且会赔上不少。

    西夏人不可能不知道其中的问题,却浑不在意,只能说明一点,他们有其他收入来源。

    好比十九世纪的英国人,为了扭转与大清贸易逆差的局面,开始大肆走私鸦/片,而党项人走私的则是青盐。

    按照和议条约,榷场贸易也是包含青盐的,但数量不多,没移阿旺压根就没放在心上。

    杨浩瞧在眼里,也便不动声色,而是很热情地向没移阿旺推荐从东京带来的好东西。

    “此乃东京最醇烈的酒水梨花白,尝尝!”

    没移阿旺不甚在意,只是客气接过,礼貌性地尝了一口,不想被呛的面色通红。

    “此酒竟如此烈…”

    “怎样?比之贵国的马奶酒如何?”

    “有过之而不及!”

    “那就对了!”

    杨浩笑道:“在下备了一千瓶,作为赠送给夏国王族贵胄的礼物,还请阁下笑纳。”

    一千瓶梨花白!

    杨怀仁听到之后不免咋舌,好大的手笔啊!

    梨花白在东京的价格他有所耳闻,运送前来西北的资费也不在少数,这一下子就送出去几千贯。

    杨三郎,他竟一点都不心疼!

    “如此,多谢了。”

    没移阿旺欣然道谢,来此之前,兴庆府、西平府的贵人们早有交代,弄些宋国的好东西回去。

    这下好了,平白得了千瓶酒水,正好用来做人情,还不用自己掏腰包。

    这个宋国小子出手阔绰,意图何在呢?是讨好?还是……

    没移阿旺自觉对付一个少年还是游刃有余的,故而并未将杨浩太放在心上。

    杨浩又趁机送上些许白砂糖、奶糖一类的稀奇东西,让孤陋寡闻的西夏人先见识见识。

    没移阿旺见之新奇,听闻是东京流行之物,也便欣然接受。

    见此情景,杨浩不露声色,嘴角拂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商讨妥当各项事宜之后,便启程返回镇戎军堡寨,不日即可鸣锣开市。

    回程的路上,杨怀仁笑道:“三郎啊,好大的手笔、气魄啊!”

    “一千瓶梨花白就这么送出去,不心疼啊?”

    “无妨,送一千瓶,能换来一万瓶,甚至是十万瓶销量,怀仁兄以为如何?”

    杨怀仁恍然:“哦,原来如此。”

    “先贤有言,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嘛!”

    杨怀仁叹道:“难怪你小小年纪,生意便做的风生水起,不过一半年,便成为东京有名的商户。”

    “些许小事,不足挂齿。”

    杨浩笑了笑,转而问道:“怀仁兄,有件事,我想咨询你一下。”

    “何事?”

    “青盐!”

第一二八章 百味之首,百饮之王() 
青盐!

    一个很敏感东西,也是很敏感的问题。

    杨怀仁沉吟片刻,低声道:“三郎想问什么?”

    “怀仁兄知道些什么,尽可告知我。”

    “好吧,西夏境内多盐湖,据说不用熬煮、甚至不用晒盐,直接用皮革布袋盛装即可。”

    杨怀仁道:“如此所得青盐,成本低廉,而且你也看到了,西夏青盐细腻,质地上佳,百姓甚是喜爱。”

    杨浩想起西北那些著名的盐湖,了然于心,此乃西夏地利之便,无可奈何。

    故轻轻摇头,旋即问道:“朝廷的官盐呢?”

    杨怀仁苦笑道:“朝廷虽有官盐运送而来,然说实话,官盐颗粒粗大,质地粗糙,多杂质,而且价格昂贵。

    老百姓居家过日子,自然是能省则省的,三郎应该懂得。”

    杨浩对此深以为然,大宋是盐铁官营,要么是从京东路运来的海盐,或是蜀中、河东的井盐或池盐。

    官府作坊,生产管理本就粗放,质量也好不到哪里去。

    这也就罢了,偏生朝野还要课以重税。没办法,盐税是大宋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本无法减免。

    如此一来,运送到西北的食盐价格可想而知,如果没有其他选择,老百姓只好认栽,将就着食用。

    偏生有西夏青盐源源走私而来,质地更好,价钱反而更便宜,老百姓只要不傻,怎么选显而易见。

    至于什么爱我大宋,抵制夏货之类的说辞,对食不果腹,家徒四壁的百姓而言,纯属扯淡。

    以至于青盐在西北泛滥成灾,甚至最远销售到陕州、甚至是蜀中,不仅便宜了西夏人,也使得大宋盐税受到巨大打击。

    这也正是此来西北的目的之一,赵祯和庞籍对此也甚为忧虑。

    杨浩继续问道:“怀仁兄,你可知青盐走私……屡禁不止,可有什么缘故?”

    “这个……”

    杨怀仁不禁有所迟疑,旋即摇了摇头。

    杨浩没有多问,但心里有数,走私如此猖獗,除了巨大的利益诱惑,有人铤而走险之外。

    若没有戍边军伍的默许,也绝对不至于如此泛滥。

    换句话说,西军也是青盐走私的既得利益者,甚至可能也是其中重要一环。

    想起临走之前,赵祯提到的某些话,杨浩心如明镜。

    至于杨怀仁,即便没有参与其中,甚至也是知情者,只是不方便多说罢了。

    “怀仁兄,大宋西北境内就没有盐矿,盐池吗?”

    既然难以在运送环节解决,那就只好在货源上打主意了。

    杨怀仁思索片刻,悠悠道:“朝野曾勘察过,延安府就有盐矿,但那处产的盐十分苦涩,质地粗糙,根本无法入口。贸然食用,甚至会有性命之忧。”

    果然!

    杨浩隐约记得,后世曾看过新闻,陕北发现过大型盐矿,看来果有此事,切实存在。

    苦涩应该是其中其中含有镁一类的金属元素,夹在太多其他杂质,食用确实可能中毒,有性命之忧。

    但是……

    杨浩笑道:“怀仁兄,能否派几个人前去延安府,帮我带些盐矿回来。”

    “盐矿,三郎要做什么?”

    “恕我先卖个关子。”

    见杨浩神秘一笑,杨怀仁也没有继续追问,说道:“此事交给我,不过另有一事要由三郎你来盯着。”

    “何事?”

    “朝廷给西夏的岁赐不日就到,厘清数目,交割之事,还需你在场。”

    “啊?”

    杨浩微微吃了一惊,讶然道:“这么大的事,让我来…合适吗?”

    “三郎想多了,只是让你负责参与,真正主持另有其人。”

    “谁?”

    “庆州。”

    韩琦?!

    差点把他给忘了,从参知政事到陕西路宣抚使,再到如今的庆州知州。

    韩琦可谓是接连贬官,也许在很多眼里,他与范仲淹没什么两样,前程已经十分暗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