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争夺录-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让表示过不满。
刘处让说:“这些都是执政者的意思。”杨远因此怨恨执政的宰相。范光投降以后,杨远秘密上表论说执政宰相的过失;石塘知道事情发生的原因但又无法解决,便给桑翰升为兵部尚书,李松升为工部尚书,把二人的枢密使都罢免了;任命刘让为枢密使。
石塘顾虑天雄节度使杨远跋扈难以制服,桑翰请求分散天雄军的兵力,给杨远加官为太尉、西京留守兼河阳节度使。杨远从此产生了怨恨心理,暗中贿赂突勒,同时训养私人部曲一千余人,心里常怀叛离的想法。
石塘为了防控杨远,在相州设置彰德军,把澶州、卫州划属于它;在贝州设置永清军,把博州、冀州划属于它,澶州的州治过去设在黄河北岸的顿丘,石塘顾虑突勒以后为患于中原,遣派前淄州刺史刘勋把澶州治所迁移到黄河南岸的德胜津。
同时任命河南尹高行周为魏州天雄军节度使,贝州防御使王胤为彰德节度使,右神武统军王吉为永清节度使。
天福三年十一月,范光从郓州来入京朝拜。此时,范光已经几次请求退休,十一日,石塘下诏:范以太子太师退休,居住光在东京大梁,每逢参加宴会,与群臣没有不同。
(本章完)
第206章()
中原不太平,南方也不太平,在江南,宋丘自己去找徐诰说丞相不应当不参预政事,徐诰答复说省署还没有准备好。
此时吴国的让皇杜溥坚决不要住在旧宫,多次请求迁徙别处居住,当然这也是无可奈何,因为这是徐诰想要的。而江南的大臣李诚等极力主张这样办。于是徐诰把润州牙城改名为丹杨宫,任用李勋为迎奉让皇使。
徐诰任用左宣威副统军王舆德为镇海留后,客省使公孙贵为监军使,亲近官吏马让为丹杨宫使,把让皇杜溥迁徙到丹杨宫。
宋丘再次陈说自己被左右所间隔架空,徐诰大怒;宋丘回到自己府第,穿起白衣等待治罪。有人说:“宋丘是旧臣,不应因为小过失而把他抛弃。”
徐诰说:“宋丘有才干,但是不识大体。”便让自己的长子吴王徐通拿着手诏召唤他。
两个月后,有人献毒酒药方给徐诰,徐诰说:“违犯我法律的自有正常刑罚,要这个干什么!”群臣争着请求更改府寺州县的名称中有“吴”和“杜”字的,留守判官杜嗣请求改姓羊,徐诰说:“我称帝是应天顺人的,,而谄邪之人却专门抓住这些事情,想要讨好我,这都不是当务之急。”
不过杜溥最终是不会被徐诰所容的,因为对于徐诰来说,他活着就是他的罪。就在杜溥到润州两个月后,杨溥去世。徐诰停止上朝二十七日,追谥杜溥为睿皇帝。这一年,徐诰徙封吴王徐通为齐王。
而在岭南与安南,则是发生了一件大事情。这件事情说来话长,岭南的吕岩对于安南这块土地早已经垂涎三尺,在曲燮死后,他儿子士徽即位。
但是在安南,许多安南当地豪族控制一方大权,其中有一员大将杨艺,他原为交趾静海节度使曲徽的将领。南许大有三年,吕岩出兵,灭了曲徽,占领交趾地区,并派骁将梁正、交州刺史李井驻守,而杨艺则被南许皇帝吕岩授以官爵,成为了吕岩的臣僚。
虽然拿下安南交趾地区,但是吕岩已经洞悉到,交趾百姓不好管理,只能依靠当地豪族进行羁縻统治。而杨艺此时暗地里也为驱逐南许而作好准备。
南许大有四年农历十二月,南许官员交州刺史李井向吕岩告发“杨艺养义子三千人,想要叛乱。”
杨艺知道后随即先发制人,攻破李井所在的大罗城,李井逃归番禺府。不久南许派遣程玉率兵赶来,包围杨艺,杨艺出战,击杀程玉。杨艺取得军事胜利后,便自称静海军节度使,领交州刺史。
不过杨艺虽然打败南许军,占据安南。但他深恐南许再次派大军来攻,为了本身的政权不受威胁,只好臣服南许,接受吕岩册封他为交州节度使,吕岩和杨艺之战宣告结束。
在交趾内部,杨艺与本地的豪族结好,把女儿嫁给世为安南豪族的牙将吴恒。而杨艺手下有一个大将名叫矫羡。在南许大有十年三月,矫羡因为杨艺不重用自己,心怀不慢,用所部兵马攻杀杨艺,取而代之,夺得安南交趾地区。
但是一年后,南汉大有十一年,杨艺女婿吴恒举兵进攻矫羡,矫羡感到难以应付,遂遣使带着财物,向南许求救。此时吕岩想乘其乱而夺取交州,任用他的儿子万王吕弘操为静海节度使,并徙封为交王,统兵去救皎羡,吕岩自己统兵屯驻海门,作为他的声援。
吕岩向崇文使萧义询问计策,萧义说:“吴权为人凶猛而狡黠,不可轻视。我们的大军应当行动慎重,多用向导,然后才可行进。”
吕岩不听他的意见。命令吕弘操率领战舰从白藤江向交州进军。当时吴恒已经杀了皎羡,占据了交州,率领兵众来迎战,先在海口栽植很多大木橛,把橛头削尖了,用铁包裹,派出轻便的船乘着涨潮来挑战,接着便伪装作逃遁,不长时间潮水回落,南汉的舰船都被铁橛阻挡住,不能返航,因而大败,士兵有一多半被覆舟淹死。吕弘操战死,吕岩痛哭,收集余众而还。
以前,著作佐郎侯荣曾经劝告吕岩息兵养民,到这时吕岩把兵力不振归罪于侯容,把他的棺材挖出来,加以暴尸。
打败南许之后,吴恒对自己手下说:“中原遥远,道路不通。而岭南,蛮荒烟瘴之地,吕岩割据此地都可以称帝,我现在是安南之主,我也可以当皇帝。”
于是吴恒在交州称帝,以大瞿越为国号,设置文武百官,按照中原制度订立各项章程。安南之地挨着岭南,岭南此时蛮荒烟瘴,是大雍专门流放犯人的地方,而安南就更是蛮荒烟瘴了,虽然大雍设置了州县,但是这里生活着太多的山民。
安南地区一共有交州、陆州、峰州、爱州、驩州、长州、福禄州、汤州、武峨州、演州、郡州、武安州、谅州,一共十三州三十九县,共有百姓一百多万人。当然这是政府统计到的人口,还有大量的山民和蛮族是不入户口的。
吴恒称帝之后,知道如果只按照以前的方式是不足以自保的,因此他在山民和蛮族地区设立城寨,派驻军队管理他们。毕竟要想保住这个政权,就不能有内乱,因此必须好好看管这些蛮族。
吴恒的称帝使得这天下又多了一个皇帝,也加深了这混乱,吴恒知道他的实力,和吕岩打一打还可以,要想真的争霸天下,那是痴心妄想。因此他也就时刻关注吕岩那一方的动向,当然还有一国与他接壤,就是大丰国。
此时大丰国因为蜀地多年的动乱而获得安稳,赵量成利用这段时间,更加专权,把权力集中于自己的手中,担任大丰国的相国,子孙封官的有五十多人。郑氏集团势力更加式微,已经不能对抗赵家了。而且大丰国已经休养生息了一代人,但是王元仁重建蜀国之后,大丰国的局势又不妙了。
(本章完)
第207章()
石塘灭亡大雍,建立了大郯,但是,在江南,大雍再一次出现了。因为虽然徐诰称了皇帝,但是毕竟他是徐颢的养子,而正好他本姓是虞。因此徐诰手下的群臣以及江王徐证等几次上表请求徐诰恢复姓虞,建立大雍皇家宗庙,最终徐诰同意了。
随后群臣又请求上帝王尊号,徐诰说:“尊号是一种虚美,并且不是古制。”便没有接受。
徐诰更改太祖徐颢的庙号称为义祖。五天后为自己的亲生父母举行哀悼,同皇后一起披麻戴孝,值守于祭堂,像初丧之礼一样,早晚拜祭达五十四天。徐颢的亲子江王徐证、饶王徐谔请求也披麻戴孝;徐诰不准许。
随后徐诰下诏,令百官讨论把徐、虞二姓的先人合起来同受祭享的礼制。宋丘等建议把义祖徐颢的灵位放在第七室的东侧。徐诰命令把大雍高祖皇帝的灵位放在西室,大雍太宗皇帝的灵位居其次,义祖徐颢再其次,都作为肇始之主。
群臣说:“义祖是诸侯,不适于与高祖、太宗同样祭享,建议在太庙正殿之后另行建庙祭祀他。”
徐诰说:“我从小托身给义祖,如果不是过去义祖有大功于吴国,朕怎能开创今天的中兴之大业?”群臣便不敢再说什么。
徐诰想要把自己世系的始祖定为大雍太宗的儿子吴王虞恪,有人说:“虞恪是被大雍高宗诛杀的,不如以郑王虞元懿为始祖。”
徐诰便命有关部门考核二王的后裔,因为吴王的孙子在历史上有戍守边疆之功,曾孙虞岘又当过宰相,于是以吴王虞恪为祖。说是从虞岘之后,经过五世而至于徐诰的亲生父亲虞荣。而这之中徐诰所谓的几个先祖的名字,大体都是有关部门所杜撰的,一句话,徐诰祖宗的名字是徐诰叫人编出来的。
不久,徐诰又觉得自雍初至今,大雍已然经历十几个皇帝,长达三百年,觉得自己的世系才经过十世太少。有关部门奏称:“三十年为一世,陛下出生在大雍僖宗年间,已经五十年了。”于是,徐诰便依从了他们,从这一刻开始,徐诰正式变成虞诰,国号也改成雍,大雍再一次出现。而此时江王徐证等也请求改姓为虞,虞诰没有答应。
南雍皇帝虞诰把原来杜溥的族人迁移到泰州,为他们建了一座永宁宫,防卫很严密。康化节度使兼中书令杜珙自称有病,被罢官回到永宁宫。虞诰准备任用平卢节度使兼中书令杜琏为康化节度使;杜琏坚决推辞,请求守完杜溥的丧事,虞诰答应了他。
随后,虞诰将要立齐王虞通为太子,虞通坚决辞让;便把他任用为诸道兵马大元帅、判六军诸卫、守太尉、录尚书事。
此时在中原,石塘下诏,命归德节度使刘远、忠武节度使杜威一起加官同平章事。刘远自以为有辅佐石塘创业的功劳,而杜威是以外戚起家,没有大功,把与他同时受制令加官视为羞耻,制令下达好几天,关了门四次上表推辞不接受。
石塘发怒,对赵玉说:“杜威是朕的妹夫,刘远虽然有功,怎么能坚决拒受制命!可以把他的军权削除,让他回到自己家里去。”
赵玉下拜请求说:“陛下从前在晋阳时,兵众不超过五千,被雍兵十余万人所进攻,危险得像早晨的露水一样,当时若不是刘远心如铁石似的坚定,怎能成今日的大业!为什么竟因小的过失而丢弃他!我担心这个话如果传出去,是不能够表现作为人君的宏大度量啊!”听了这话,石塘命端明殿学士和疑到刘知远的府第传谕皇帝的意旨,刘远感到惶恐,敬起接受制令。
中原自从朱万荣称帝以来,军国大政,天子往往同崇政使、枢密使议定,宰相不过是接受成命,颁行制敕,讲求典故,治理文事而已。石塘借鉴虞嗣源时期安诲专横的教训,因此,即位之初,只任用桑翰兼枢密使。到刘让任枢密使时,奏言对事往往不能称意,适逢上刘让的母亲去世而守丧,于是废除枢密院,把枢密院印章交给中书省,枢密院的事务都委交宰相分别判处。
与此同时,任用枢密副使张恩为宣徽使。然而勋旧大臣都习惯于枢密院掌权了,因此常常想恢复枢密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