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天下争夺录-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这也让一些人惶惶不可终日。这个还只有十岁的孩子俨然成为一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在象毗归附之后,郝连焘越发重用陈彧,虽然两个人一个在燕京,一个在捺钵,但是时常有信件往来,郝连焘时常就时局问题咨询陈彧。

    一来一往,两个人越来越有知己的感觉,相见恨晚的结果是郝连焘下令把陈彧招到捺钵,让他在自己左右,随时咨询国家大事以及进行战略决策。

    陈彧因为是从江南来的,在大乾大突勒国没有什么根基,住的地方还是自己岳父鞠文嘉的府邸,郝连焘因而特地拿出自己内藏库的钱为陈彧盖房子,标准是按照鞠文嘉家里的标准。

    鞠文嘉是一品大员,现在陈彧级别还没有达到,因此有官员上疏反对。郝连焘看到上疏,大笔一挥,陈彧加封开府仪同三司,达到一品官的级别,古往今来也没有人升官升得如此之快的,可以说是直线提拔。

    鞠文嘉看到自己女婿已经做到了这么高的位置,很欣慰。把自己一生所学以及为政数十年的经验倾囊相授。当然还有他全部的人脉。

    徐云龙自然是鞠文嘉的人脉,虽然陈彧并不喜欢这个人,但是陈彧也不和那帮儒生一样。陈彧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他想要做一番事业的,他是看不起那些只会欺压百姓的。

    虽然朝廷三令五申是禁止朋党的,但是大臣你一团我一伙的,是不可能避免的。郝连焘也知道,但是他能巧妙利用大臣之间的矛盾搞平衡。

    陈彧成为了原来以鞠文嘉为首的勋旧派的人,这一派一开始以韩若冰和鞠文嘉为首。这集团特点是都不是突勒人,而是汉人,但是又不是传统的那些儒生,他们更多的是阴谋与诡谲,被传统儒生看不起。

    以张厉为首的儒生一派,如今也很有实力,他们秉持传统儒家道德,正在与突勒传统进行磨合。对于突勒可汗来说,外出打猎是不可改变的传统,四时捺钵更是游牧民族的传统。

    但是出于汉族儒家士大夫看来,游猎是玩物丧志,四时捺钵是巡幸无度。儒生最好好的一辈子老老实实呆在首都,一天到晚处理政务,这才对,因此纷纷上书劝诫。郝连焘对于这些奏疏的处理办法是,给予物资奖励,奖励他们敢说话,减少打猎,但是民族传统不能丢失。

    勋旧派则不是如此,他们知道有些时候,儒家的东西过于迂腐,因此他们更注重实际,比起道德文治,他更重识武力谋略。因此郝连焘从没有听陈彧劝谏他要减少游猎,而是劝他要练兵讲武。

    郝连宗真回到捺钵之后,不久就又有了新的职务,北府宰相,成为大乾大突勒国的第一宰相。这是新的工作也是新的挑战。郝连焘一开始任命他为都元帅,现在又任命他为北府宰相,可见器重,也是对于郝连宗真的一种信任,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郝连家的江山自然需要郝连家的人做支柱。

    崴名王妃随着郝连宗真来到捺钵,这里是她第一次来,一切都是很神奇的。崴名王妃虽然出身不低,但是还是第一次见到规模如此壮丽的宫帐,突勒大汗的气势就是和一般部落贵族不一样。

    郝连宗真的帐篷就在大汗宫帐之左,仅次于大汗的宫帐。崴名王妃也是第一次住进这么大的帐篷。里面的一切生活用品都已经准备好了,都是仆固皇后亲自准备的。

    仆固皇后和崴名王妃也是一见如故,都是草原长大的女子,自然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因此仆固皇后经常让崴名王妃去陪她说话。就如同婆婆宇文皇太后和当年的慕容王妃一样。

    本章完

第268章() 
大乾大突勒国让象毗降伏,可谓是大事一件,当然此时中原还在解决内部问题。不过西域各国因为象毗的归降,而彻底解决了边境的忧患。

    想当年象毗帝国强大之师,曾经控制西域各国,如今他们也成为人家的臣子。西域各国也算出了一口气。

    于阗国王吴杰为此贡献无数美玉给郝连焘,恭祝郝连焘获得如此巨大的一个功绩。

    如今西域各国政局安定,结束了互相攻伐之后,西域各国恢复生产,人口繁衍,一片欣欣向荣。

    和平是多么珍贵,西域各国已经远离了战争,获得和平。郝连焘对他们是真的好,每年就送一点土特产,其余什么事情都没有,西部有事情也是党弗,北胡,象毗部落冲在一线了。

    战争有对外,也有内部争斗。朴承休与徐云龙之间的争斗是不会停止的。其实百卢国原本有一个很好的局面,可惜了内部党争不断。

    作为悉直大君的王椣,不想参与这些斗争之中,虽然他现在官居百卢国的一品大员,但是他不愿意参与到这些事情当中。虽然他对王位有企图心,但是他知道他即使上位,也是一些人的傀儡而已。

    但是徐云龙还是不断的找到他,对他说:“大君是忠武大王的后裔,就没有登上王位之念吗?”

    忠武王指的是王成桂,在百卢国建立之后,郝连焘一口气赐予泰卢国三代国王谥号,王成桂是忠武大王,王芳远是忠文大王,王陶是忠僖大王。后来王泷死后,他的谥号是忠献大王。每一个大王谥号都以忠字开头,提醒百卢国王要做大乾大突勒国的忠实臣民。

    面对徐云龙的挑拨,王椣总是说自己德才浅薄,不堪大位。许多人想当国王,但是谁想当一个一点权力都没有的国王呢,那还不如做一个逍遥的贵族公子哥来的轻松和自在。

    话虽如此,但是徐云龙不死心啊。经过几年的斗争,他和他的手下徐彩已经决定了,要另立国君。王棩是不能让他活到亲政的。原来徐云龙不敢这样做,现在他被逼得不得不这样做。

    其实徐云龙要动手,不是没有机会,就算现在王棩在郝连宗真身边,但是不可能日夜在一起,郝连宗真新任北府宰相,要处理一大推事情,崴名王妃也不可能日夜看着王棩,因此就给徐云龙机会了。

    徐云龙想的是,如果王棩死于意外,那么王芳远和王芳郁一脉就断绝了,那么王椣是最近的王位继承人。论族谱,他现在算是王泷的儿子,是按照王泷儿子的辈分取得名字。按出身,他也是王成桂的曾孙,自然有资格即位,况且他妻子还是郝连宗室之女,就已经表明郝连焘把他当第二梯队。

    而且徐云龙料定朴承休不会反对,因为他没有其它人选可以选,所以这一块宝必须先抓到手里。朴承休是不会主动去找这块宝的,那么他就要捷足先登,牢牢控制这块宝贝。

    可是王椣不傻,早年在大乾的受人冷眼相待,后来的寄人篱下,他都能平安无事的过来,可见此人不傻。所以他不会轻易被徐云龙挑拨,更何况就算他不上徐云龙这条船,只要徐云龙干出那事,王位自然就到了,何必要上贼船,参与谋划呢?

    但是,如果王椣不上贼船,徐云龙又怎么能放心把王位给他呢。但是要拉他上自己的船,也不容易。毕竟朴承休也在拉,只是朴承休力度不大,除非发生意外,不然朴承休不可能让王椣为王。

    被两边拉扯,王椣的日子并不好过。但是他现在不可能离开这个政治风暴中心,因为谁也不放他走。谁都要把他变成自己的人,就连王椣妻子母亲生病,王椣都没能前去看望。

    徐云龙是三天两头前来挑动王椣,和王椣一起回想历史,或者说是上历史课。徐云龙的历史课是找来一个老臣,和王椣讲述当年王芳远如何对方王芳尧,于此同时就是王椣的亲身父亲王芳贞如何被牵连,最后如何郁郁而终。

    王椣对祖父没有印象,对父亲印象也不大。历史课意义不大,只能还继续上现实课。徐云龙对王椣说:“大君,忠武王之后裔,必定不被王棩所容。”

    当然只有结论,没有论据是不行的。徐云龙给王椣分析说,王椣是宗室里面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因为他妻子是郝连氏,因而是王棩的威胁,一旦王棩亲政,必定不会有王椣的好果子吃。

    但是这些话的前提是王椣要去相信,但是王椣不相信怎么办。不久之后,有一首诗在百卢国的民间流传开来,诗文是这么写的:

    王侯皆是平交人,

    草木悲感声飕飗。

    自探典籍忘名利,

    尔爷只为一杯酒。

    日炙锦嫣王未醉,

    会须一饮三百杯。

    强梳白发提胡卢,

    一言能使定安危。

    此诗一看东拼西凑,并没有什么文采,但是要命的是,这诗里里明明就有“王椣为王,百卢安”这么一句话。

    诗句迅速流传开来,许许多多孩子开始拿他当儿歌一样唱。这就危险了,王椣不傻,一看就知道这是有意针对自己的,就是不知道是哪一边做的。

    义成长公主得知这首诗之后,是大发雷霆,下令刑曹、以及汉城府各地衙门立即搜捕这首诗的作品,一场风暴由此而起。

    徐云龙和朴承休两边的人,都说这首诗是对方的人写的,朝堂成了互骂的菜市场。原本不熟悉的双方好像成了多年的朋友,都能熟悉对方的文风,好似一起切磋过文学创作。

    在这个时候,许多人纷纷出来检举揭发,刑曹参判孙之祯等人揭发户曹判书徐嘉庆与这首诗有关,但不久就查明纯属诬告。

    案情越来越复杂。突然有一天,有一个叫崔正域的人承认自己是这首诗的作者,也是这件事情的主谋。

    因为崔正域与王椣关系不一般,是王椣的好友,王椣听说此事后,对左右的人说:“为何陷我于不义?”

    为了营救朋友,王椣知道崔正域一定是受人威胁,所以王椣还特意派人带话给刑曹判书朴矩,让他手下留情。朴矩为人精明,尽管王椣没有什么权力,但也决不会轻易得罪王椣。加上崔正域的供词前后矛盾太大,显而易见地是替死鬼。

    针对崔正域的审讯一连进行了五天,始终不能定案。义成长公主震怒,责问会审众官员,众官员惶惶不安。刑曹、司宪府,包括汉城府的巡捕,都被骂的狗血淋头,官场人人自危,如此一来,必须要尽快找到另外一只替罪羊。

    于是在这首诗出现后的第十日,汉城府巡捕捕获了一名形迹可疑的男子孙生彩,孙生彩揭发兄长孙生光与此案有关。

    孙生光本是三陟郡的一个屡试不第的读书人,生性狡诈,专门讹诈他人。

    有一次,一位乡绅为巴结朝中的权贵,到处访求一对玉杯,想送给权贵做为寿礼,也曾托过孙生光。

    三天后,孙生光拿着一对玉杯求售,说这对玉杯来自很远的地方,十分珍贵,价值百金,现在只要五十金就行。

    缙绅很高兴的买下。没过几天,忽然卒吏匆忙的押着两个人前来,仔细一看,原来是孙生光和一名宦官,孙生光皱着眉头说,前次卖给缙绅的玉杯本是王宫中宝物,被这个宦官偷出变卖,现在事情败露,请求物归原处,双方才能平安无事。

    此时玉杯已送权贵之处无法索回,只好请孙生光想办法,孙生光就建议缙绅出钱贿赂宦官、衙门官员,或许可以幸免。缙绅不得已,只有答应,于是拿出近千两银子。日后虽明知孙生光借机诈财,但也无可奈何。

    不仅如此,孙生光还胆大包天讹诈过王椣。当时有个叫薛继志的人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