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天下争夺录-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一天,甄福信带着几个亲信随从来到边境巡视,甄福信自从当了王有了王宫,倒是很少出来。这一次他走的有一点远,看到一个景象,虽说大量人口隐匿,但是因为战乱,百罗倒是有许多的荒地需要开垦。回到王宫,甄福信下令垦荒,鼓励流离失所者去荒地开垦,同时下令被豪族隐匿的人口也可以去垦荒而变成自耕农。

    但是这个命令是让一些流离失所之人重新拥有了土地,但是依附于他人的人参与的很少,因为他们不是没有土地,而是没有自由,他们是有土地而无自由的佃农。豪强不愿意放开他们,再说这帮豪强有千亩土地,也需要他们耕种。

    甄福信一看这个情况,只能再想另外的办法,他把荒地用来分给流离失所,失去土地的百姓耕种,对于拥有良田千亩的豪强,甄福信派人去地方开始清点户口,采取中原已经采取过的方式,也就是确定上中下的等级,按此缴税,并且清点有无谎报年龄的现象,既然是大豪强,那么就应该缴纳更多赋税。

    这样的举措下去,很快也有了成效,国家收入上去了,也清理出了一部分隐匿的户口,总共有几千户人口被清点出来。不过这样也算得罪了一些大贵族,大地主,地方的豪强。他们原来因为自己品第等级低而背叛了新济拥立了甄福信,现在甄福信又与他们作对,那么他们再背叛一次又何妨。

    原来新济国强大,他们只能臣服,后来新济国因为种种问题导致民怨沸腾,甚至四分五裂,他们也乘势而起,最终拥立甄福信为王,建立了百罗国。现在甄福信站到他们的对立面,既然如此他们决定再换一个国王。不过可惜,他们还没有发动就其中一个胆小的人告密了,他害怕万一事情不成会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甄福信这一下就有了理由了,他立刻派出军队把要造反的人一个个捉拿归案,这其中有一些人是有过抵抗,但是一个人握有的私人武装不毕竟不如国家正规军,有一些人则是带着钱财就逃到了泰安国,而最终这帮子人的土地直接成了国家控制的土地,他们荫蔽之下的人口立刻成了国家的编户齐民。

    (本章完)

第29章() 
甄福信平定了一次还没有来得及发动的叛乱,但是从此他的心上蒙上了一层阴影,因为这帮叛乱者要拥立的正是他的儿子,而他的儿子好像也没有揭发。

    自己的儿子居然和别人一起密谋造反,甄福信做了这样一个定论,他在把那帮要叛乱的人抓住之后,也把他儿子一起抓了起来,而且不管他的儿子如何申辩,他都不听,而是将他的儿子也给杀了。

    这个成了甄福信心中的阴影,他再也不相信任何人了,儿子,女儿,女婿,甚至是相伴多年的妻子以及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甄福信自从把儿子处以极刑之后,就觉得儿子都能背叛自己,别的人什么不能背叛吗?

    于是甄福信开始觉得什么人都不可信,这一下百罗国的大臣就惨了,但凡犯了小过错,又或者有什么哪里让甄福信不舒服了,轻则是被他臭骂一通,重则是人头落地,这一下可就人人自危了。

    百罗国群臣之中许多都是有背景有实力的,地方豪族握有私人武装,就算甄福信杀了几个,但是余下的人也是有私人武装的。因此甄福信如此行事恐怕也就是给自己埋下祸根了。

    不过一时半会儿甄福信还不会有性命之忧。在百罗国北边,泰安国也是不太平。王芳远打败王芳尧,把一帮子追随王芳尧的人罢了职务,随后又让王芳郁追查到底有多少官员与王芳尧有瓜葛。

    但是这一来,拔出萝卜带出泥,王芳郁负责追查王芳尧在国中到底有多少亲信,这一查下来,佥议府,六曹,地方各州郡县官员大约有六成与王芳尧有或多或少的关联,这时候王芳远也像甄福信一样杀伐果断,一声令下统统免职。这一下子泰安国许多地方陷入瘫痪,王芳远只能再一次破例提拔一大批人,不少人中了科举直接就做了一个不小的官员,有一些人可以说是火箭一般提拔。

    这样的情况之下问题也就暴露了,首先就是有些人能力不足,还有一些人虽然与王芳尧没有什么瓜葛,但是不见得就多么拥护王芳远,反而他们可能拥护的是钱财又或者是美女。

    王芳远提拔了一批人,其中有不少人没有经过什么像样的考察就被升职,一下子许多人品不佳的人就进入中上层,一下子握有了更多的权力,很快他们就纸醉金迷,美酒佳人,他们在这里面迅速堕落。

    王芳远痛恨豪强,但是也痛恨这些纸醉金迷的人他也同样不喜欢,因此他又不得不把这帮子人也统统裁撤,通过这些日子,王芳远终于懂得了他父亲告诉他的,豪强是泰安国的基石,轻易动不得。王芳远动了他们,导致官场现在居然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各级官吏都是豪强子弟担任,他们哪一个都能找出与王芳尧的关系,这豪强之间复杂的婚姻关系网,谁和谁都可能沾亲带故。

    王芳远又抽调了地方上不少官员入京确保泰安国朝廷可以运作,这样地方上就更加是无人可用了。这个时候王芳郁给王芳远推荐了一个人,此人名叫崔弼,也是出身豪强,但是因为和王芳郁交好,因而没有被免职,而且他在吏曹任职多年,又因为豪强子弟的出身,他人脉也不少。

    王芳远于是任命崔弼为吏曹参判,由他负责地方官员的选拔。很快他就拿来了一份名单,里面有的是地方豪强的子弟,有的则是出身于寒族或者是平民之家。不过崔弼都是认为他们有能力,因而推荐。这其中有一些人还是因为与王芳尧有关系而被撤职的。

    崔弼虽然是被王芳远提拔上来的,但是因为推荐与王芳尧有关系的人与王芳远发生争执。王芳远为此想要罢了他,但是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王芳尧是王芳尧,其他人是其他人,不能因为他们与王芳尧有或多或少的关系就将他们免职,这其中有许多人是有能力的,而且他们也没有站在王芳尧的一边。

    其实说起来王芳郁也是王芳尧的同父异母的兄弟,这也是有关系的。不能因为有关系就一刀切,这是崔弼的观点。他与王芳远之间发生了激烈的激辩,而且话赶话,越说越激烈,从争辩到了争吵。最后王芳远一气之下把崔弼下狱论罪。

    王芳远怒气冲冲地回到了后宫,安平公主看到王芳远如此生气,赶忙问发生了什么。王芳远告诉她之后,安平公主命侍女服侍王芳远,而自己则是回到了后宫穿上了最正式的王后的大礼服出来,要向王芳远道贺。

    王芳远看到这一幕很奇怪,而安平公主告诉他,自己为他有像崔弼这样一个直言敢谏的大臣而庆幸。并且也劝王芳远为君要仁慈,毕竟这许多人虽然与王芳尧有或多或少的关系,但是毕竟他们并没有参与王芳尧的阴谋,也没有与他一起谋反,不能因为一点关系而罢人家的官,如此岂不是让人家寒心。

    王芳远也不是一个糊涂的只知道泄私愤的人,在安平公主的劝说之下,他握紧的拳头一点点松开了,他命人放了崔弼,也同意了崔弼推荐的人选。这样一来才算解决了泰安国因为王芳尧的倒台而造成的混乱局面。

    崔弼也因为这个功劳,在此后不久就被提拔为佥议府赞成事,做了宰相。从吏曹参判而一下子当宰相。不过虽然官位提高了但是崔弼脾气是不会改的,依然的我行我素,经常与王芳远发生争吵。

    崔弼认为首都应该迁回开京,毕竟铁原无论怎么看都不如开京合适,随着各级机构恢复运作,铁原房屋紧张的情况就越发明显。而且如今泰安国也不算富裕,要让铁原为都城最起码要扩建城墙修建宫殿与百官的衙署。可是现在国库钱没有这么多,百官办事却需要衙署,而且泰安国国王也不能一直住在一座简陋的行宫之中。但是这一点王芳远坚决不从,他宁愿房子小也不愿意回去至于百官衙署,铁原不足以提供,王芳远还是下令扩建城池,先建衙署,后建城墙,至于王宫,他倒是不急。

    (本章完)

第30章() 
君主虽然需要杀伐果断,但是也要注意实行仁政。因为一味的杀伐只能造成恐惧,人心虽然可以得到震慑,但是绝不会归顺,只有用怀柔之策才可以收拾人心。

    天下是马背上得来的,但是绝不会是马背上可以治理的,宰相需用读书人。不过这些道理用于中原可以,用于大乾其实就有问题。突勒人就是马上得天下同时马上治理天下,因为突勒也好,其下属的北胡诸部落,鞑古诸部落等都是马背民族,他们生活在马背上,自然是马上治理的。

    而肃直各部则是渔猎民族,但是比起中原还是比较原始的,而且个个是骁勇善战。当年海东国雄据辽东,北胡也对他无可奈何,大雍与海东多次发生过战斗,想要收复辽东,但是也奈何不得海东国。

    后来海东国因为内部王室之间相互倾轧,导致内乱丛生,连续几任海东王都是因为内部的倾轧而被杀,最终让郝连旻有机可乘,十万铁骑就灭了海东,控制了辽东,从此突勒雄据北方。

    但是因为海东国很早就已经引入中原的文化与制度,这些东西也随着突勒灭了海东国而进入突勒,本来郝连旻就在中原呆过许久,再加上一帮海东人的助力,突勒逐渐也开始学习中原的文化。原本郝连旻是一个可汗,如今公开使用帝号,建立中原礼制,这其中就有许多海东人的助力以及因为中原文化的传入。

    按照原来突勒的规定,突勒的领袖是三年一改选的,由突勒各部贵族共商国是的传统,不过后来郝连氏部落强大,可汗之位逐渐由郝连氏担任,但是还是三年一改选,这个传统一直到郝连旻的爷爷改变,不过三年一改选的形式保留下来,郝连旻是最终以称帝打破这个传统,因为自古以来他们就没听说过皇帝有选出来的。

    但是各部共商国是的原则仍然有保留,最大的保留就是接班人的选择,毕竟大乾皇帝也是突勒可汗,虽然现在明确下一任突勒可汗一定是由郝连旻子孙担任,但是谁来担任还是需要由各部推举。郝连旻几次想过立太子的形式,但是各部极力反对,这是要夺去他们最后一点能与大汗抗衡的权力。

    各部贵族势力虽然遭到很大的削弱,但是这个共商国是的传统还在,大汗推举制度还在,立皇太子本身与他是相违背的。而且如果强行立皇太子,可能会得不到各部的支持而造成汗国瓦解。毕竟草原各部是大乾建国基础,这个传统一时之间无法改变。

    立接班人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而且如果选错了人,可能就要造成政权崩溃以及国家灭亡。二世而亡,三世而亡的政权屡见不鲜,多少个就是因为接班人没选好而导致政权灭亡的。接班人是国家的未来,如果不能好好加以培养,那么国家未来恐怕就是愁云惨淡。

    郝连旻为了培养自己的儿子,也是下了大功夫的,他们从记事开始就已经接受骑射的训练,并且从小就生长在军旅之中,学习兵法韬略。虞皇后还亲自教导他们学习四书五经,并且诸子百家都有教导他们,并不仅仅是儒家经典。

    郝连熙与郝连峻从小就是接受这样的教育长大,因而他们在文和武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