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太平天国-第3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哎呦俺的好大姐哦,以后千万不要这么说啊,俺错了,真的认错了。”陈廷香连连打躬作揖,装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以后大姐要多给小弟美言美言才是,小弟还想当方面军的总指挥呢。”
第二九○章 周得桂真的好感激“安王殿下”()
柳湘荷来到这里是告诉林海丰,昨晚刚刚整理出来的有关南北谈判天朝政府一方的绝密草案,在今天上午,果然像林海丰早就预计的那样,又被别人翻看过了。
在戒备森严的北方行营,在林海丰的房间里,竟然能够出现这种事情,那个敢于偷摸进来翻看绝密文件的人,想来就一定不会是个寻常的人物。
正像可以毫不介意地当着林海丰这个行营主任的面,与主任夫人大开玩笑,甚至还直截了当地、一点儿顾忌都没有的把自己的“远大抱负”公开出来的陈廷香那样,林海丰喜欢培养自己周围的将领们,都拥有这种为了自己的信仰而敢说敢为,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很自然,在天朝红军的队伍里,凡是“吃香”的,都是有棱有角、勇于献身的人。
不过,在那些为了自己的信仰而勇于献身的人当中,可绝不单单都是陈廷香这类的人,还有一类,就是像周得桂那样的。不能否认,周得桂也是一个为了自己的信仰,而在做着不懈的努力和奋斗的人。
在当初天京那场惊心动魄的事变当中,为了他的信仰,周得桂对他“崇敬无比”的北王殿下,在最后关头可以算得上是来了个反戈一击,令他得意的是,他再次投机成功。这次,他不但获得了东王的信任,最难的,是他还深受了那位在任何人眼里都是神圣无比的安王殿下的青睐。
他荣幸地,几乎想都不敢想地进入了安王的圈子,当安王殿下离开天京,赴任统掌北方全面军政要务的北方行营主任的主任的时候,安王还是没有忘记了他,而且,还把他安置到了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最神秘,同时又最具有实力的天朝内务部,并带着他一起到了徐州,继而到了济南。作为一个对天朝怀恨在心的潜伏份子,他更没有想到的是,他居然还就被安排进了北方行营的情报部。
为了获得更大的信任,周得桂真是不辞劳苦,兢兢业业,尽管跟在安王殿下也就是主任大人身边儿的时间还不能说是长,但无论如何都称得上是克己奉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积极要求进步了。在博得众多同行的赞誉的同时,他咬破手指,用鲜红的指血,写下了一份坚决要求加入共盟会的申请,亲自跪交到主任的手里,含着热泪,恳请主任大人发发慈悲,允许他成为他睡梦中都想成为的天朝共盟会的一员,并指天发誓,要为那个他从来也没有仔细去想过的,而且是听起来就暗暗恶心的**奋斗终身。
他感觉到了,林主任显然是被他的“真情”打动了,他甚至看得出,在林主任的眼睛里,在那一瞬间,放射出一种异样的光芒。他还记得,林主任当时拉起他,用极其温暖的语调,充满爱意地责备他,有心就可以了,何必要走写血书这样的道,这会伤害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必须要养护的好好的,用来去和真正的敌人拼搏。当然,林主任最后还说到,他对天朝共盟会的热爱他已经明白了,希望他能够在以后的实际行动中,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接受组织对他的考验,争取早日成为光荣的天朝共盟会之一员。
春风得意吗?周得桂至少可以这么来形容自己。他深信不疑,他已经完全获得了林主任的信任。尤其是当他苦思冥想,正在犯愁如何找到一条既安全又可靠的秘密通道,与河对岸的他的大清联系上的时候,这一点就立即被得到了验证。因为,又是那位“可爱、可敬的安王殿下”,关键时刻给了他一个绝佳的机会。
大清第一硬女子,那位丈夫为大清光荣殉国,情愿以死唤醒全大清爱国热情的沈夫人,林普晴,在被天朝红军抓捕后,又释放了,而担负“礼送”沈夫人过河出境的重任,偏偏就是林主任亲自点名,落在了他的身上。于是乎,利用沈夫人的光荣回归,他顺利地与北岸接上了关系。不仅是接上了关系,这次还是和不远万里来到大清,帮助大清朝抗击太平天国恶贼的俄国朋友直接建立了联络。
周得桂真的好感激“安王殿下”,“安王殿下”乃是天下第一大才,是他把自己培养成了一个天下少有的特殊人物,双重奸细。
至于那个关于太平红军没有主力去胶东及有关太平天国政府对南北和谈的秘密决策的等等重要军事政治情报,就是他当时通过那位沈夫人带到北岸去的。当然,他有点儿背兴,谁知道那个本来应当是担负给韦正的红十军做后应的红一军和教导旅,竟然擅自溜到了威海。这第一次发送的情报,召来的自然是俄国主子的咒骂。
对于主子的咒骂,周得桂倒没有在意,反而更促进了他的工作热情。南北和谈开始了,这是一件关乎到大清朝生死命运的大抉择,他竖起耳朵,睁大眼睛,搜罗一切可能搜罗到的情报,要为大清在谈判中能够随时掌握主动权做贡献。
命运似乎对他总是那么的好,和谈代表们及各国观察团纷纷齐聚济南,他们在济南的安全保卫事务顿时成了头等的大事。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北方行营情报部受命指挥刚刚由他们负责筹建起来的济南安全部队,承担满清代表团及各国观察团的安全防护任务,而他,则直接负责俄国观察团的保卫,并对中间出现的任何事情,直接有呈报林主任的权利。
由于不愿意与民争食,红军食品供应出现困难,因此,如果没有来自北岸的进攻,天朝红军在河南、山东没有任何近期的大规模作战安排,而且,在此两省的红军主力中,已经有近七成的部队都上了抗洪第一线。陕甘回回叛乱,更是给那边儿的红军和天京的匪首们带去了极大的压力,为了兑现太平天国自己高喊的民族平等口号,尽管红军各部对回回叛乱怒不可遏,但是,红军近期同样不敢大规模对回回宣战……
利用可以直接去主任“官邸”禀报的便利,周得桂得到了诸多类似上述的机密情报,一条不拉地,再传送到俄国主子的耳朵里。
今天上午,他再次找了个事由来到林主任“官邸”,因为,俄国主子希望能够得到有关此次谈判天朝一方的最后底线。
要说巧,可真是巧。离着主任官邸还有几十步远,他就看到主任妇人走出了房门。于是,他加快脚步,赶紧来到门口。
当门口的侍卫礼貌地告诉他,主任和夫人都不在,夫人要稍等一会儿才回来。他点点头,告诉侍卫,他可以进去等。
就这么简单,他有一次单独转悠在堂堂行营主任的里外两间说不上好的房间里。当然,在看到桌案上摆放着的那一整叠公文首页上的几个大字的时候,叫他的眼珠子真的差点儿没掉下来。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啊!
周得桂飞快地翻开一页页公文,一目十行地浏览。在林主任给安全部和情报部的指导课上,他亲耳聆听过林主任曾经教过他们这种作为特别工作人员所必须掌握的种种技巧,他是个绝对虚心又优秀的好学生。最后,他自然还不会忘记林主任一再强调的原物复原。
可惜,他偏偏没有想到,柳湘荷比他更聪明。为了证实该公文被别人,也就是被他的确翻看过,柳湘荷总是在留给他偷看的文件上,特别地在首页和第二页纸的中间,夹上了一根细细的头发。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第二九一章 左宗棠拿起面前的和谈条款()
一连数日对满清条款的细细探讨,虽然也有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似乎很激烈的时候,但毕竟在态度上,谈判的双方还都是颇有克制。不过,等到终于把满清提出来的那一百多条条款一一地都弄明白了,大家再一起坐到谈判大堂里,这大堂里的空气就渐渐地变得不太一样了。
再丑的媳妇,总要有见公婆的时候,载垣、僧格林沁等人耐着性子熬到现在,自然都在等待着对方最后也拿出他们自己的条款来。
济南这个地方,真是活脱脱的一个大火炉子,上午,谈判大堂正中的那个落地西洋钟才刚刚敲满了九下,大堂内闷热的就已经近乎是个蒸笼了。双方的几十个代表在由好几张方桌拼成,上面覆盖了一层雪白白布的长条桌两边儿一落座,满耳朵充斥的除了大堂外面那“知了……知了……”的刺耳的蝉鸣,就是里面呼哒呼哒的各种折扇和蒲扇的声响。
几天来,除去作为主人而必须的简短的开场白之外,再一直很少说话的洪仁?,今天倒是反常了,随着他手里一把折扇的摇动,开场白一下也多了起来,“这么多天了,也许会有人认为我们就是喜欢鸡蛋里面挑骨头,没完没了地纠缠于对方的条款之中,却不谈自己,弄得人家心烦了。或许还会有人说,我们是在有意地拖延谈判进程。其实,他们都想错了。我们天朝官员,无论做什么事情,总是喜欢一丝不苟。”
他笑着看看对面的载垣,“既然是谈判,就要首先相互了解对方的心里所想。其实呢,我们私下还是相当佩服贵方代表们的能力,能在不长的时间内,整理出如此多而细的条款来。先不要说这一百多条是否其中有多少不当之处,单单看数量,就足以叫我们学习。因此,如果不是经过前面那番细细的推敲,那是很难完全理解贵方的深刻内涵的……”
老天,不说则已,一说就是长篇大论,这要说到哪天算一站?僧格林沁抬头看了看屋顶,手里的折扇重重地挥舞着,屁股也在椅子上拧动了几下,满肚子的不高兴。天气本来就热,这里面又聚集了几十号出气儿的人,再加上人人面前还都放着的热气冲腾的茶水,这位原本就体态粗壮的郡王爷,从进来那一刻起,就感觉像是进了洗澡的地方,一辈子的汗水,似乎都要全流在这里才算完。
洪仁?还在说。僧格林沁心里如同着了火,忽然,他好象是明白了一点儿什么。他看看对面的所有人,再看看自己的左右,然后低头瞅瞅自己的身上,随之仰面闭上了自己的眼睛。
对面包括洪仁?在内的所有天朝代表团成员,清一色的短发,清一色的土布白上衣,而且衣袖还挽的老高。再看看自己这边儿,长长的大辫子,厚厚的官服,各个像是在捂蛆,真是的,难怪人家会坐的那么稳了。唉,笑话人不如人啊!早几天来到这里的时候,同行的那帮子家伙们,当然,也包括自己,不还都在笑话人家官没个官样,兵没个兵样吗?现在倒好……
他难受地睁开了眼睛,恰巧目光与斜对面正眯缝着眼瞅向他的曾国藩相遇。刚才还忘了,这老兄的辫子还在,瞧他,不时地还要用汗巾去抹后脖子,哼,真是有福不会享。
自从来到济南以后,这位以前曾经和他同朝为官的曾国藩,可是没少利用种种借口私下找过他,话题也是包罗万象。尽管如此,他还是听和看得出来,曾国藩与他所谈的那些内容之内涵所在。当然,这里的报纸他也看到过,那上面曾国藩的大名几乎是回回不落,说法更是新奇百怪,如果不是见到本人,他还真以为只是一个名字上的巧合呢。呵呵,这位从前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