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太平天国-第8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是……要是能把左总督……请来……

    虽然浩罕方面当即就派出了信使火速奔往伊犁,但谁都很清楚,他们的穆罕默德?马拉?贝格汗的这个心愿,注定根本难以兑现。先不说事务繁忙的左总督大人是不是会有时间前来,就单单那数千里遥远的路途,又岂是三五天的时间所能跨越得了的。

    然而,奇迹还是出现了。

    此时的左宗棠,正在和尔衮至塔拉斯一带,由即将调任西北农垦兵团副司令的邹国剑陪同着,检查农十四军对西北军政公署及新疆省政fu所提出的治沙造林工作的落实情况。

    当沿着和尔衮至塔拉斯那条完全都已经被植起的沙柳两旁护卫着的、三百余里长大路,终于抵达了塔拉斯的时候,连一身的尘土都来不及掸的左宗棠,却眼望着西南的方向,对身边的邹国剑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唉……我们的老朋友贝格汗的病势近来一直不见好转,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扛过这道坎”

    真是天缘巧合,恰恰就在左宗棠为了老朋友的病势倍感难过之际,浩罕国遣往伊犁的使者正要路过塔拉斯。

    于是,左宗棠毫不犹豫地再次上马。

    仅仅两天后,他就出现在了穆罕默德?马拉?贝格的病榻边。

    “我知道,您一定会来的。”

    当看到满身泥土,一脸大汗的左宗棠,突然出现在自己的面前的时候,大多数时间都是处于出了开心的笑,还居然能强撑着身子,从病榻上坐了起来。

    之后的穆罕默德?马拉?贝格当着寝宫中十几个重臣的面拉着左宗棠拉着他的那位继承人沙?穆拉德,留下了他的最后遗言,“只有中国才是咱们最值得信赖的朋友,谁要是敢于中国为敌,众人共讨之”

    正是通过了凡此种种的事情,林凤祥、左宗棠等西北军政公署的官员们,得到了无论是在哈萨克、浩罕、布鲁特,还是在希瓦和布哈拉民众的极度信任,也为太平天国中央政fu树立起了极大的威望。

    一八六四年,左宗棠代表太平天国中央政fu,促成了浩罕、布鲁特、希瓦和布哈拉四汗国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一八六七年,又在林凤祥和左宗棠的邀请下,哈萨克、浩罕、布鲁特、希瓦和布哈拉五国的代表共赴伊犁,签订了五国互助条约。

    能够尽一切努力去帮助周边的“他人”们的林凤祥和左宗棠等人,显然不会疏忽了自己的“家务事”。正相反,西北军政公署的要员们对于自己的“家务事”,其实都是相当地尽心。

    以左宗棠所主持的新疆为例,在大力发展西北地区的经济建设期间,西北军政公署并没有把眼睛都紧盯在“经济”这两个字上,不顾一切地只为了“经济”而搞经济。

    而是自一八五九年起,西北军政公署就为了子孙万代,搞起了始终坚持不懈的治沙运动。

    经过了近十年的努力,新疆的军民们已经做到了但凡是条路,两旁就必有杨柳以为护卫,好一派新栽杨柳数千里,引得chun风度yu关的造林盛况。

    当然,人无完人,对于林凤祥和左宗棠、李shi贤等人来说,他们也有他们考虑不到的事情。

    水源丰富,能够养人,这显然是农垦工作必要的前提。

    因此,在无需庞大的引水工程就可以具备以上极其适合农垦开发的地区,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农垦兵团眼中的一块块féirou。

    多开发、多养人,就能多为天朝减轻一点儿负担,也就是农垦将士们唯一的心愿。

    但是他们却忘记了一点,世界上绝不会有永远取之不尽的水源。

    正如眼下的奕和载垣所担心的那样,农民的儿子李文学自从一看到了敦煌的那天起,就把这块féi沃的土地当成了农十八军的一个大基地。在他的心目中,不仅要把这里建设成为一个大粮仓,还要建成一个大城镇,足以叫那些还生活在不适宜人类生存环境下的更多的甘肃民众,到这里享受人世间应有的幸福。

    对于红军将士们在西北征战的历程,最初还是耐着xing子在听的奕,渐渐地也变得专心致志。

    毕竟在太平天国政权所领导的这场光复全国的伟大事业当中,无论怎么赞誉都是当之无愧的,就要数红一方面军和红三方面军的将士们了。

    而在曾经创造出无数的辉煌战绩的红一方面军和红三方面军这两大军事集团当中,红一方面军还要显得不同凡响。

    由于地理上的原因,jiāo通上的不便,他们没有不能像陈yu成的红三方面军那样,得到最高统帅部更多的物资上的供给。然而,他们却能充分地发挥了自己一切可以发挥的优势,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不负重托地最终圆满完成了人民所赋予给他们的光荣使命。

    这是一段连奕自己也会感到无比自豪的光辉历程。

    “好啊,能够当面听你们讲述这一切,那可比单单地看公文不知要痛快了多少”听完林凤祥这一番讲述之后的杨秀清,一面连连地搓着两只大面开心地笑着,“呵呵呵,我早就知道,只要有你们几位出马,这西北的大局就完全可以高枕无忧了。”

    “咦,我说杨主席啊,好像不是这样的吧?”杨秀清的话音还未落,石达开就作出一副很杨主席似乎还很是担心西北战局的呢?林凤祥那家伙勇猛有余,左宗棠嘛,又胆识不够,至于那个赖汉英,根本不能同黄再兴一比。”

    “瞎说,我啥时候那么说来?”杨秀清冲着石达开一瞪眼,“你呀,你是耳朵有问题。我当时说的可是,这三个人凑在一起,刚刚好是优势互补,那是绝妙的配合。”

    杨秀清的会客室里,响起了一片的笑声。

    此时的奕,也发出了同样是开心的大笑。但笑过之后的他,接着就想起了今天自己到这里来的使命。

    bk

第四一六章 眼下的林海丰可没有奕那么气壮() 
当奕再次把问题摆出来之后,原本洋溢着轻松愉快气氛的会客室内,马上就陷入了一阵带有压抑的平静。与郑南相互对视了一眼之后的林海丰,似乎也拿不准奕会在此刻提出这种问题是否合适。

    对于敦煌,林海丰和郑南都是不陌生的。

    当年在部队的时候,他们的团长曾经利用一次执行任务的间隙,带着他们游览过这个由五百多个石窟所构成,堪称是佛教彩塑博物馆的美丽敦煌。

    那些极其精美的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大小不一的彩塑,还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丰富多采的雕塑形式,还有那些富丽多彩,既有蕴含着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也有表现了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古代劳动人民进行各种生产活动场面的壁画等等,无一不在他们的内心里留下了相当深刻的烙印。

    然而,即便就是在当年,除去对祖先们竟能以敦煌石窟这种形式,将十六国至满清间那一千五百多年的中华民俗风貌及历史的变迁,艺术地再现给后人感到无比的惊叹和极其的崇敬之外,林海丰和郑南却并没有更多地看到敦煌的另外一面。

    那就是敦煌人民所生存的环境,其实却远没有那些置身于千百年风雨摧残的石窟中的艺术瑰宝们更乐观。

    “老奕啊,你可去看过了那里的月牙泉?”还是林海丰首先打破了平静。

    对于林海丰这个明显是不对题的问话,奕先是一愣,接着又莫名其妙地看了林海丰好几眼,“你说的可是被鸣沙山四面环抱的那个月牙泉?”

    奕怎么也想不出,这片只是被当地的百姓们习惯地称之为“月牙泉”,又远在数千里之外的水域,对面前这位显然是从未到过甘肃去的林海丰来说,居然也那么的熟悉。

    林海丰点了点头。

    因为当年他们的团长在带着他们观赏过了石窟瑰宝之后,还曾领着一睹过那个位于敦煌市区南十里,形状酷似一弯新月被鸣沙山四面环抱,构成了举世闻名的“沙水共生、山泉共处”之“沙漠奇观”的月牙泉的风采。

    “那片水域很大啊,至少也得有二十多亩吧?”

    “二十多亩?”看着神态十分正经的林海丰,奕把头摇得像个拨浪鼓,“何止二十多亩,少说也得有近百亩。”

    什么,少说也得有近百亩?

    听了奕这句话的林海丰,猛地想起了当年团里的一位战友曾经跟他讲起过的一件事情。

    他的这位战友来自甘肃的民勤县。民勤,春秋是属秦和西戎,地处河西走廊,乃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就是三国时期马超和韩遂曾经占据的关西。那里虽然东邻腾格里大沙漠,北接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西连祁连山,但却因为依靠着石羊河的滋润,曾经是黄土高原上的一片美丽的绿洲。

    然而,当他的这位战友跟他谈起他的家乡的时候,那片美丽的绿洲却基本上都已经被荒漠所替代了。原因很简单,地处石羊河流域最下游的民勤已经开始了严重缺水的窘境。

    想到这里的林海丰终于明白了一个关键的道理,大自然也跟他最熟悉的那架直升机一样,都有着自己极限的承载能力。

    而眼下的月牙泉跟他曾经看到过的那个月牙泉之所以会有如此的巨大差别,何尝不也是人们拼命地向大自然索取的结果呢。

    “老奕提出的问题很重要,它关系着天朝的子孙万代”林海丰瞅瞅杨秀清,又看看石达开和郑南等人,“我们是要发展经济,但却绝不能提前预支子孙后代们的财富。我提议,不仅中央政府要即刻向各地方政府颁令,任何的经济建设都要首先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遵循科学的规律,还要提请全国人大就此立法,坚决杜绝一切饮鸩止渴似的所谓经济发展情况出现。”

    “我还有一个要求,”看到林海丰已经如此表态的奕,也愈发变得气壮起来,“全国经济建设委员会必须拥有绝对的权力,任何地区、任何部门的经济发展规划,都要在得到批准后才能进行。”

    “那我家里要是盖个房子是不是还得事先征得你的同意呀?”

    杨秀清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虽然带着笑,但很明显,他对奕这种伸手要权的做法很不以为然。

    道理很简单,你奕的权力已经很大了,什么任何地区、任何部门的经济发展规划都得先经过你同意,说白了,你不就是想插手农垦兵团的事情吗,想把农垦兵团的功劳也往自己的身上揽。

    因此,这个时候的杨秀清还不会忘了要冲着林海丰那里瞟上一眼。嘿嘿,农垦兵团那可是你的辖区哟。

    对于杨秀清那种富有挑衅性的问话,奕嘴上没有回答,但是他的表情却已经告诉了杨秀清,如果没有我们的同意你敢盖,我马上就去给你铲了。

    眼下的林海丰可没有奕那么气壮。

    农垦兵团归他管辖,尽管农垦方面大的统筹规划都是在奕所主持的全国经济建设委员会参与下制定的,但在具体的执行方面,农垦兵团的确又有自己很大的独立性。

    换句话说,鉴于农垦兵团的特殊地位,很多的事情,各级地方政府的经济建设委员会基本上就制约不了他们。

    “唉……老奕说的对啊,”林海丰先看了眼腮帮子鼓鼓的奕,然后又瞅着正做着一副阴阳怪气状的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