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太平天国-第9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了解我们红一军。”
这一回,写下上述阵中日记的马英博少将,可没再跟罗伯特?内皮尔将军做任何的保留。
红一军炮兵师及红三师的师属炮兵团百余门野炮、山炮,开始同时发出了怒吼。(。。。)
第七四七章 大收官—非洲风暴(续三)()
这也是替陈玉成泄愤的怒吼。
还在上海为了未来的这场“非洲风暴”做功课的时候,陈玉成就已经非常清楚地认识到,“非洲风暴”行动的最关键点,其实是在后勤补给的永不中断。
因为无论是石祥桢、李侍贤联手的西北战区,陈宗扬的南方战区,还是远在万里之外的谭绍光的美洲战区,都有着自己强大的补给基地做依靠。
而为了不给饱受殖民者蹂躏的非洲民众带去任何的负担,最高统帅部又给未来的红军远征军定下了不能就地取食的严格纪律。
因此,当他和他的的远征军登上了辽阔的非洲大地的时候,无论是枪弹,还是粮秣等一切的军需之物,就都只能系于了来自海上的后勤供应线。
也正因为如此,即便就是将已经转隶了红军远征军序列的兰芳军区的韦普成和杨辅清部都算在一起,在陈玉成这位大将军麾下的红军远征军,也仅仅不过只有区区的十万将士。
但在陈玉成看来,尽管以这十万将士去实现最高统帅部的“非洲风暴”最终预期的目的还的确并不是那么的宽绰,可也绝非就是一件难以做到的事情。
于是,按照最高统帅部早已拟定好了的南守北打的总体大战略,南面,林元勋的红二十九军被陈玉成部署在了莫桑比克、巴罗策兰王国(赞比亚)和安哥拉据守。而北面的他,则掘弃了惯常那种将实际的势力范围尽可能地去扩大的手法,他的主要目标只有两点:
最大限度地歼灭敌军的有生力量和抢占沿途的港口。
积极抢占沿途的港口,是为自己获取更为便利的补给地。
而最大限度地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则不仅可以使红军远征军所到之处的当地部落民众,更为容易地摆脱那些曾经的殖民者们的蹂躏、重获独立,同时还给自己增加了新的盟友。
红军远征军登陆并迅速肃清了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两地的普鲁士殖民者之后,尽管这两块地域并未融合成一体而使得当今的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早早地诞生。但是,无论是新生的坦噶尼喀地方政府,还是重建的桑给巴尔的部落政权,都是既不会骚扰他们的地方,更不贪婪于他们的财富的红军远征军的忠实盟友。
当红军远征军大军掀动的强大风暴开始席卷向肯尼亚的时候,跟在他们身后的,除去由国内支援来的支前队伍之外,还有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两地自发组织起来的庞大的运输队伍。
当然,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两地的民众之所以会如此地踊跃,肯定有着红军远征军所采取的那种用钱来“购买服务”的策略。可也不能否认的是。尽管才跟红军远征军相处不久,但当地广大的民众,却与这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红色军队,已经有了相当的信任度和真实的情感。
不过,无论是远在摩加迪沙的弗雷德里克?海恩斯爵士们,还是积极在红军远征军已经瞄准了的下一个目标——肯尼亚积极备战罗伯特?内皮尔将军,暂时却都没有能够猜透他们的对手——陈玉成的这种真正心思。
四百六十多年前就曾迎来过大明帝国的伟大航海家郑和所率领的庞大船队,在罗伯特?内皮尔将军威风凛凛地闯入之后,还曾作为过罗伯特?内皮尔将军所领导的大英帝国的东非保护地的首府的蒙巴萨。本是陈玉成这次席卷肯尼亚的有一个重要目标,可在弗雷德里克?海恩斯和罗伯特?内皮尔心里,它却变成了一个并不重要之地。
尽管罗伯特?内皮尔将军在蒙巴萨也留驻有三千多的陆上人马,且印度洋舰队司令官亨利?凯派勒上将也在这里安排了一支小小的舰队。但罗伯特?内皮尔将军的真正决战重点,却是在内罗毕,并将其主力集中在了内罗毕一线。
罗伯特?内皮尔在肯尼亚所施展的这些招数,正好迎合了陈玉成的心意。因为只要大好内罗毕一战。肯尼亚境内的英军有生力量,即会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当他亲率着红一、红三和红四师席卷向内罗毕的时候,在另一路。由红一军军长曹文玉所率的柳喜河陆战师和红一军的红二师,却是在风驰电掣般扑奔了蒙巴萨。
只是,此时的陈玉成还是出了一个“差错”。
早在推翻满清殖民者的伟大复国战争中即与英国侵略者曾有过多次交手经验的陈玉成,对于英国人所擅长了的那些战术,自然是聊熟于胸的。
但是如今的陈玉成,却错误且过高地估计了英国人的与时俱进能力。
其实陈玉成也看得没有错,罗伯特?内皮尔的所谓内罗毕战线,是由内罗毕、恩布和涅里三地所构成的一个三角地域。内罗毕虽已是如今的大英帝国的肯尼亚总督区的首府,可作为他所管辖下的肯尼亚总督区里的咖啡、剑麻和谷物的第一集散地的恩布,才是他的后勤中心。
而且,这座距离着内罗毕不过二百余里,且背靠肯尼亚山山麓的山城,相比起内罗毕来,又更易于军队的防御作战。
因此,当陈玉成带着他的红军远征军总部随同着马英博的红三师一起大张旗鼓地杀向内罗毕的时候,已经被他部署于在了两翼的,并快速插向内罗毕的背后,要彻底卡住内罗毕英军脖子的红一师和红四师,手一伸,就伸的实在是太长了,直接就伸向了恩布和涅里。
陈玉成的意思很明显,他是要在针对内罗毕城的作战真正开始之前,就抢先拿下恩布和涅里这两个内罗毕后援之地。
于是,当坐守内罗毕的罗伯特?内皮尔竟然一如既往地要跟他在野外玩上一场面对面的,真刀真枪的大决战的时候,本可以借此机会一举将其主力尽数埋葬在内罗毕城之外的旷野之中的陈玉成,却已经根本不可能再将他的红一和红四师再调回来了。(。。。)
第七四八章 大收官—非洲风暴(续四)()
冰雹般的炮弹,并没有倾泻在冲锋在前的英军肯尼亚军团的队列,却首先泼洒在了都还是远远地跟在后面的英军官兵们的头上。
而正紧忙着往前赶的,希望很快就能够给他们的陆军兄弟们进攻,提供上足够的炮火支援的肯尼亚军团的炮队,自然也跟着成了重灾区。
一派接着一排的红军的炮火打得实在是凶猛,在英军前所未见的惊天动地的密集爆炸声中,英军肯尼亚军团的官兵们不仅被炸得人飞炮翻,也如同是身背后被挖掘出了一道要人性命的深渊。
尽管如此,英军肯尼亚军团的官兵们却并没有让他们的罗伯特?内皮尔将军失望。
在一阵的茫然和惊恐之后,冲在前面的那些未受到任何打击的,依旧还都能够保持着严整的英军冲锋队列,就仿佛是默认了对手的这种带有鼓励性的打法似的,向着他们的目标,又继续开始了他们的前进。
但好景不长,随着英军与当面红军那所挖掘出的沟壕逐渐接近,又一批红军的炮火参加到了这场惊雷般的大合唱曾。
红三师各团的迫击炮和掷弹筒也开始吼叫了……
曾经的一八六零年九月,在距离着那个伟大的只是尾巴很够大的所谓的“大清国帝国”的京师仅有十六里之遥的,一个叫做八里桥的地方,不久前已经拿下了这个“大清国帝国”的门户——天津的大沽口,又在朝着它的心脏——京师继续猛进的八千余大英帝国和法兰西帝国的联军官兵,曾经给也号称是威武之师的这个“大清帝国”的军队,上了一堂生动的现代军事教育课。
面对着据壕作战的大英帝国和法兰西帝国联军的步兵密集火力的阻击,以及炮队所发射出的榴霰弹的铺天盖地般的轰炸,装备极度落后的“大清帝国”的威武雄师,凭借着手中的长矛加弓箭,还有那一腔的热血,也曾上演过属于他们自己的辉煌。
“炮弹和子弹无法彻底消灭他们。骑兵们似乎是从灰烬中重生。他们如此顽强,以至于一时间会拼命地冲到距大炮只有三十米远的地方。我们大炮持续和反复地排射,炮弹于他们的左右飞驰,他们在炮火中倒下了……”
当英法联军采用大口径的火炮对付拼死保卫八里桥的埋伏清军,并最终占领了八里桥,桥上清军已是尸横遍野的时候,曾经奋不顾身地口中大呼着杀敌。跃马扑向英法联军阵地的“大清帝国”最精锐的蒙古马队的残余官兵们,也依旧意志不倒。
“八里桥成了这一天最动人的一幕。早晨还斗志昂扬的那些清军骑兵。现在都已消失得无踪影了。这座桥是一种古老文明造就的伟大的古迹。那些衣着华丽的骑兵,在桥道上挥动旗帜,毫无掩护地以一种对我们的大炮和火炮无能为力的炮火,作出了反击。”
那的确是英勇的一幕,却也更是极其悲壮的一幕。
在英明的带着大家只会变着法儿的去修园子,和遥世界地找乐子的“大清帝国”的“圣上”和“圣母”们的领导下,当强敌上门的时候,英勇的人们,也就只能以他们的血肉之躯,去为他们的那个尾巴很大的“帝国”。筑起一道御敌的长城了。
一八六零年的曾经会有的这一幕,当然早已不可能上演。
不过,在如今距离着内罗毕也仅是十余里之遥的大旷野之上,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这一幕,却活生生地翻版在了罗伯特?内皮尔将军和他肯尼亚军团官兵们的身上。
太平天国红军冰雹般落下的炮弹。可以摧毁一群又一群肯尼亚军团的英军官兵的躯体,却炸不垮他们的意志。
在炮弹此起彼伏的轰鸣声中,在漫天席卷的滚滚烟尘之中,只要还能站起来的英军官兵们,顾不得揩静身上的血迹,就会跨过遍地的他们的同伴们的躯体,继续义无反顾地前进……前进……
直到对面的壕沟里刮风一般地步枪的子弹扫向他们,还有那比依旧在后面不断炸响的炮弹更为密集的飞蝗般的手榴弹落到他们的头顶之上,他们中再也没有了还能从地上爬起的人为止。
就这样,尽管逃脱了太平天国红军的最初一轮重炮炮火的惩罚,但是,罗伯特?内皮尔将军的肯尼亚军团的冲锋队伍,却一个接着一个地,陆续悲惨地彻底垮在了太平天国红军将士们挖就的壕沟之前。
也像曾经的“大清帝国”的威武之师一样,在这极端恶劣的局势下,罗伯特?内皮尔将军不仅根本没有意识到,孤陋寡闻的他在战略上就已经犯下了不可弥补的大错,反而还掏出了他的最后家底儿,那个八百人的精锐骑兵团。
当一个接一个的步兵冲锋队列已经各个如同是拍击在山崖之上的翻腾的海浪,刹那间就变得粉身碎骨之时,罗伯特?内皮尔将军居然还幻想着以区区一个骑兵团的趁乱的快速突击,来达到突破并同时找到和摧毁太平天国红军所拥有的那可不思议的重炮兵群的目的。
于是,为了荣誉和尊严,八百衣着虽不华丽,但却很是光鲜的大英帝国的骑兵,无遮无拦地冲进了太平天国红军重炮兵们所布下的火网之中。
结果不用多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