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席卷天下-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162章:怯战者,滚!() 
刘彦将长广郡和东牟郡能迁移的几乎全迁移了,甚至是相当多的家族也跟着汉部进行迁移,所导致的是长广郡和东牟郡人口急剧下降。

    汉部大肆迁徙人口,给外界的感官除了要放弃长广郡和东牟郡,又能是什么呢?所导致的是姚家想要报复汉部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毕竟汉部都做好了放弃两郡的准备,那还有什么可以让汉部伤筋动骨的?石斌那边的反应与姚家差不多,基本也是觉得对一个随时能够抽身的部族下手,不但得不到什么大利益,还会惹得一身腥,索性也就没有动手。

    身份高的“大象”有属于自己的尊严,他们哪怕是能够随意伸手摁死一只蚂蚁,那也要摁死蚂蚁之后有利益,要不身为大人物去与蚂蚁计较只能是丢面子,哪怕是要找对手也会是找同等级的人物。

    “东莱书院?”刘彦看着正在忙碌的农夫……还是奴隶来着?将视线转到纪昌身上:“已经证实与曹家有牵扯了是吗?”

    “是的,我们费了很大的力气,调查结果是与曹家与东莱书院有牵扯,可曹家只是其中之一。”纪昌说的是威逼利诱那一套,而这年头最不讲究的就是节操,有好处出卖个人又算什么。他冷笑了一下,说道:“东莱书院不过是众多家族生存的手段,依靠这种方法来造势,有了名声再给胡人效力,以此来换取生存。”

    那就不难理解了,刘彦崛起的过程中一再表示从东莱书院那边获取人才来效力,但东莱书院的反应出奇诡异的冷淡。

    大概是东莱书院聪明的发现刘彦不会是五大族的人,至于是杂胡或者晋人根本就是一件无所谓的事情,反正他们认为非五大族极难可以将势力发展并壮大。

    刘彦长时间没有在青州出现,东莱书院原本还是偷偷摸摸,随着时间越来越久却是越来越露骨了。

    “李纯想做两面派?”刘彦一部分消息来源就是从李家获得:“那王校呢?”

    事实上李家和王家还有“人质”在汉部手里,那是一开始就抽调的族兵和青壮,一直是安排在辽1东的狭隘半岛没有归还。

    “王校……”纪昌还是比较不希望有大动荡,特别是朝1鲜半岛那边的事情还没有收尾。可是事情往往是事与愿违,他说:“王家与李家是一般选择。”

    符合当代的家族遇到难题时的抉择,两边或者是多边下注,无论谁赢谁输家族都能继续发展下去。刘彦不喜欢这样的人,但更多是无可奈何,概因这就是现实,就是常态。

    “君上,归附我们的家族获得好处众多,但……”纪昌是真的不希望现在两郡发生什么事:“或许可以以势压人?”

    刘彦点着头:“你放手去做,我等着收尾便是。”

    东莱书院咋爱青州有着广泛的人脉,一旦对这个书院动手,那就不会是小事,这也是刘彦尽管对东莱书院异常反感却没有直接付之武力的原因。

    按照刘彦的意愿,他手里已经掌握着一张随时可以弄出四千系统士兵的牌,那一切的问题或许就不会再是问题。

    “上次紧急动员,仅是在这边就动员出了六万青壮。”刘彦一直是在没有目标地晃荡,走过一处又一处,村庄看了不少:“我们根本不缺兵源,缺的是信心和勇气啊!”

    纪昌老早就想要与刘彦谈及相关的话题,只是苦于没有机会,一听立刻接着话题,说道:“君上,我们只是缺乏一场足够重要的大胜。”

    “嗯?”刘彦直接勒马,死死盯着纪昌:“什么意思?”

    “君上,任何部族想要尚武,都是在获得一场至关重要,能够传遍天下的大胜!”纪昌一脸的严肃:“我们一直在作战,可是……缺乏一场关键性的胜利。”

    自那天以来,刘彦一直在困惑一点,对待军方已经够好,也是一直在培养敢战之士,怎么就培养出那么一帮孬种出来?

    绝不是简单的待遇问题了,要不就不会有“温柔乡是英雄冢”“富贵使人软弱”之类的话。不是待遇问题,那就是精神气的问题了!

    想要有精气神,刘彦就该让他们留足够多的血,可现在人口数量是个硬伤,别精气神还没有培养出来,汉部的青壮给消耗干净了,那可就真的是成了笑话。

    毕竟,整个部族的人口也就是那么点,刘彦想玩铁血怎么都玩不起来,毕竟人就那么些,被屠一场就该没人了。

    现在,部族人口二十来万,实际上也依然玩不了太铁血的事情,可对士卒没有办法铁血,那些军官难道就玩不了?

    对官狠一些,刘彦已经有足够的底气那么干了,并且也是到了不狠不行的地步,看看提拔出来的都是一批什么人就知道了!

    可以容纳无能的家伙,难以忍受怯战的将军,这是刘彦现在最强烈的想法。

    估计是没有遭遇到绝对的劣势,刘彦之前其实没有发现那些人会那样,可有了一次已经感到失望,任何的统治者绝对不会第二次遭遇到这样的事情。

    很简单的道理,武人可以莽撞甚至是无能,那只会吃败仗罢了。可武人一旦不敢对敌亮剑,那还是武人吗?某天会不会觉得打不赢,或是等待敌人杀到自己国都城下,搞一个不战而降失国的笑剧出来?历史上不是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啊!

    优秀的士兵不好找,找一些想要当官的却是最容易的事情,刘彦半路上就碰上了这么一件事情,一个年轻人臂章之上有剑、刀、弓、矛的臂章,比较诡异的竟然是一个……农夫?

    “回主公的话,小人叫吕绍阳。”

    “主公?喊君上吧。”

    主公其实才是比较合适的称呼,并且现在只要不是国家级别的势力,除开胡人之外都是喊效忠对象主公才是,只有刘彦才会复古到称呼君上。

    汉部搞了技能臂章,就是会有专门的机构进行考核,学会什么技能都能够从官方领取徽章。

    一个农夫竟然会有那么多的战斗技巧,偏偏没有其余的生产技能,还并未被拉进军队,这是什么情况?

    “是这样的……”吕绍阳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来历,连曾经是一个家族的嫡长子,可家族被胡人灭掉,并未进行隐瞒,最后说:“小人到了这边的时候,军队并未再启动招募。”

    对了,刘彦在正规军搞得招募制度,并不是征召制度。

    招募所指的是向民间公开召集,并不是强制性,也就是一种类似于雇佣性质的机制。

    征召所指的却是强制性的征募,就好像是徭役那样,必须完成,没有自主选择机会。

    “会再次招募。”刘彦得知是某个家族的嫡长子,看到能够考核获得那么多徽章倒是没有什么意外了:“你若是进入军队,可直接来寻。可作为我的近卫。”

    吕绍阳直接就是推金山倒玉柱那般地拜倒在地上,隆重称呼了一声:“君上!”,等待他重新站起来的时候,刘彦的队伍已经走得比较远了。

    辽1东的春季比中原那边要晚上一个月左右,预示着这边真正开始春耕也是要晚一个月。

    事实上因为地域的不同,春耕的相当多事情也存在差别,例如中原的小麦种子就难以在辽1东这边耕种,需要的是从辽1东这里获取耐寒的小麦种子。

    汉部过来辽东之前已经从一些渠道获取了耐寒的小麦种子,因为还是公社的制度,肯定就不需要每家每户地分发,到时候只要由村庄带头耕种就可以了。

    “有七万顷左右。”纪昌没法说出一个绝对准确的数字,那是包含了长广郡、东牟郡、庙岛列岛、灵山岛、辽1东狭隘半岛:“再加上那些一年三熟的农田,我们不会缺乏粮秣。”

    说起来,汉部缺粮那是很久之前的历史了,自真的发展起来,有了海产在加上刘彦及时调整更多的农民耕种,真的是不再缺乏粮秣。

    纪昌现在都不会去问那些神秘的事情了,例如怎么部族农民可以搞一年三熟,其余人怎么不行,再比如那些精锐的武装是哪来。

    不止是纪昌,只要是核心的成员谁都发现了异常现象,可是能够混到核心阶层哪会存在蠢蛋,谁都是当睁眼瞎,根本就不会去问。

    “民间有大量原先接受了正统教育的人,例如刚才那个叫吕绍阳的人。”刘彦一直在思考要不要搞科举的什么,现在已经有了决定:“为了不埋没人才,吾决议向民间招募良才。”

    类似的事情刘彦已经有向纪昌提过不止一次,纪昌知道这个时候绝不能再像以前左右它言,立刻道:“君上英明。”

    英明个蛋蛋!刘彦根本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发现自己之前的策略失误,哪有不立刻改的道理。至于先前忧虑会与全天下的世家为敌,现在还担忧个啥玩意,他是真的无法忍受世家只顾自己的尿性了!(未完待续。)

第163章:怎么治理?() 
在教育被垄断的时代里,人才只可能出现在世家,因为绝大多数的普通人压根就没有获得知识的途径,那么除非是“生而知之”或“天赋异禀”,不然成为人才的可能性就是几乎没有。

    世家和门阀,产生的背景就是在东晋十六国的这一段时期!

    有家而无国,知家而不知国,这样的观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就是从东晋十六国开始!

    刘彦要是没有记错,杨隋建立之后的国策就是削弱世家和门阀?

    杨坚在位的时候搞了一下,被反扑之后就偃旗息鼓,随后明明是一位无比英明的皇帝,搞得老年了开始追求享乐,于醉生梦死中子嗣相残,不得已选了杨广作为续位的储君。

    杨广干了不少事情,要不说当代人的痛苦,哪一件事情不是“功在千秋”?不管是开运河,或是征讨高句丽。运河后面有在利用吗?李唐是一边用一边骂残暴,那倒是别用啊!高句丽就更不用说了,李唐到了李治那一代才算是攻灭。

    话说,杨广的战略目光真的没话讲,载跟头就是载倒在心太急上面。他估计是继承了杨坚的什么遗志,一直也是在削弱世家和门阀,为了达到削弱世家、门阀的目标,不惜连续发动战争,对突厥一再取胜,最后搞到没办法就去打高句丽,次次都是故意葬送军队,为的就是削弱那些世家(说法之一)。结果是被世家推翻了……

    本来对家族还能容忍一下的刘彦,很清楚现在没有真正形成庞然大物的世家,门阀什么的在东晋那边倒是有两个。中原?他认为中原不可能有世家,所谓的五姓七望现在基本就是抱胡人大腿的狗腿子,现阶段可是谨小慎微得很。

    “不能让世家出现……”刘彦说着自己停了下来:“不对,谁都无法阻止世家的出现,毕竟有战乱就有功勋,甚至有累世官宦就会出现世家……”

    拓跋秀完全听不懂啊!

    “那么不要世家,要封臣呢?”刘彦似乎是没有发现拓跋秀听不懂,又或者就是纯粹需要一个聆听的对象:“封臣会造成类似于周王室最后被臣子搞死的下场,但没有封臣就不会被搞死?”

    开的是什么天大的恶俗笑话?封臣会搞死主君,可至少是经过战争,像是夏桀(履癸)是被商汤鸣条之战后灭夏,建立了商。商的灭亡是帝辛商纣在牧野之战失败后,才由周武王姬发在镐京建立。周的灭亡,是公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