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席卷天下-第3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覆盖还是第一次看到。

    很是突然的,一阵闷响从城墙发出,随后是不断被石弹命中的城墙崩裂倒塌,一连串的动静带来的是灰尘乱滚。

    李农呢喃道:“加固的豁口经不起一再轰击,倒塌了……”

    说到底乞活军不是一支正规军,他们修葺豁口的手段也仅是重新夯实泥土,冬季是雨加雪,又经过一阵子的下雨天气,重新修缮的豁口根本就来不及干燥,更加甭论与旧有城墙形成契合。

    崩塌的城墙段看着不算小,灰尘消散之后,看着该是有将近四丈左右的宽度?

    城墙这边的动静传到城内,阵阵的惊呼远远地传来,似乎还能听到发生了骚乱。

    城内的人,他们是真的乱了,是心乱,倒是没有人胡乱跑动,毕竟都是有长久跟随大军作战的经验,可是惊呼以及哀嚎真的是无法避免。

    “归降?”李农在看自己的部下们,看到的是他们满脸的铁青与惶恐:“降吧。”

    没人吭声的情况下,缪嵩那松了口气的声音尤其明显。

    李农看上去好像老了十岁,满是落寞地说:“非战之罪,而是战无可战。”

    是石虎将乞活军丢到了黄河南岸,李农不相信石虎会不知道乞活军是什么鬼样子,不说缺乏兵甲器械,连粮秣也是十分欠缺。可是都这样石虎还将乞活军丢到了黄河南岸,李农不太了解究竟是石虎信任乞活军,或是像丢弃一件什么垃圾一样就那么丢了。

    桃城之上升起了杏黄旗,紧紧关闭的城门被打开,率先而出的是徒步行走的李农,身后跟随的是一众乞活军的将校。

    收到消息的冉闵没有多么摆谱,他来到阵前亲自迎接李农,看到满是沧桑表情的李农,劝慰道:“乱世使人有太多的身不由己,有时候被动接受无法避免。”

    李农还真就不知道冉闵能说出这样的话,用着没有什么神采的目光看着冉闵,嘶哑声问:“永曾,汉王究竟会怎么处理我们?”

    “能战之人进行收编,不能战的人该是分别进行安置。”冉闵其实也有不少感慨,李农这批人一降等于是乞活军退出历史舞台。他挤出一点笑容:“李公但请安心。现如今正是王上用人之时,说不准闵很快又能与公一块并肩驰骋疆场。”

    李农的回应是一个苦涩的笑容。

    静立于一旁的谢安突然开口问:“李公,您愿意来到黄河南岸,恐怕一开始就有决定了吧?”

    冉闵听得一愣,很快反应过来,想道:【的确!李农并不是一个莽夫,哪能不知道渡河之后会发生什么。只是后面又扭扭捏捏,还真是符合其为人。】

    李农依然是苦涩的笑着。

    已经有汉军在进城,李坛是走在整支入城军队的最前列,看到的是道路两旁站立着大冷天却衣不裹体的人,那些人看着没有太多的情绪,只是安安静静地站着观望。

    先有汉军入城,后面是源源不断的马车开入,有辅兵架起了锅具找来柴火,不久阵阵的米香蔓延全城,等待呼唤让人排队领取米粥时,城内立刻响起了阵阵的欢呼。

    李农是在汉军的营寨听到来自桃城愉快的欢呼声,脸上的苦涩却是没有减少半点,感慨地对屈膝跪坐在正前方的冉闵说:“很久没有听到这样的欢呼声了。”

    “大汉物质丰沛超乎想象,王上对待治下子民从未吝啬。”冉闵没有什么义气风发,专注地看着李农,问:“李公,闵可手书一封予王上,却不知道公意下如何?”

    “永曾,先斩后奏不是人臣所能为。”李农摇着头,说:“再来,某也不想与天王战场相见。”

    原来是冉闵大包大揽,说是完全可以先将李农带到濮阳战场,事后写封信向刘彦解释一下就行了。

    冉闵却是有些瞧不起李农哪来那么多的多愁善感,愿意为李农争取还是看在以往的交情上。他见李农态度坚决也就不再提起,转为开始进行叙旧,却是没有太多可以聊的话题。

    能够不战而逼降盘踞济北郡的乞活军对汉国来说是一件好事,是节省时间的同时还能再增加三十万左右的人口。

    身在奉高的刘彦是在三天后接到关于李农率军归降的消息,而这个时候关于东晋小朝廷真在大举集结的消息是早了一天被送抵。

    不但是东晋小朝廷有动作,孙伏都所部以及陈留郡、梁郡的石碣赵军也开始躁动起来,看来石虎是清楚汉国会从豫州调遣部队北上。

    “既然那些位置的敌军先动起来,开春后的第一战就是在南边了。”刘彦是站在山川舆图前面,他注视的位置颇多,目光频繁在建康扫过:“仆从军的调动到位了?”

    一个冬季,汉国整顿了二十万奴隶作为仆从军,是分批调遣到长江沿线,以淮南一线以及颍水一线的布防居多。

    王猛连忙查看了一下文牍,认真地辨别一下才回答:“王上,已经有十二万的仆从军抵达。”

    刘彦先是颔首,后面摸着下巴,像是在问又像是自言自语:“是什么给了小朝廷那么大的勇气,竟然真的要北上?”

第413章:事出反常必有妖() 
东晋小朝廷弄出来的动静颇大。

    扬州方面一改防御的手势,大军开始向进攻姿态转变,大量的水军舰船亦是集中向京口,徐州境内开始出现晋军的细作。

    在荆州局部,数量庞大的马车不断运送物资前往新蔡郡,国丈褚裒又作了不少关于北伐抒情的诗篇,每一篇看着都有那么点豪情壮志,又将汉国形容成为不知天高地厚的野蛮人。

    “这么说来,桓温在建康一点成效都没有?”刘彦知道‘和晋’的策略正确,亦是在往这个方向努力,要不也不会派出九卿之一的桓温作为使节前往建康。他将脸上的恼火表露了出来,却不是针对桓温,是:“京口是晋军水师的集结点是吧?”

    王猛连忙点头,汉军舰队的主要锚地是在江都,作为反应是东晋小朝廷将集结地转到了京口。

    江都与京口相距并不遥远,要是天气晴朗可以互相用肉眼看到对方的水寨,可以说互相之间的一举一动根本都是尽收眼底。

    “晋军水军集结了大概一千四百艘大小船只,日夜操练不断。”王猛是刘彦的秘书郎,能够查阅的文牍不少,对各方动态的了解甚至要超过那些高层。他略略困惑地说:“弄出这样的大动静,看着示威多过于有实际的攻击动作。”

    刘彦一瞬间就冷笑了。

    汉军在江都的舰队规模就没有少于过两千艘大小舰船,最多的事情甚至达到了三千艘。前一段时间汉军舰队向长江腹地航行,那个时候晋军水师根本不敢出现在汉军舰队的航道,民间的渔船也是不敢出现在汉军舰队的视野之内。

    水战方面汉国没有出色的指挥官,可是要比数量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比得上,刘彦似乎也不需要太优秀的指挥官,反正一旦发生水战直接拼消耗也就是了。

    江都令伏伟已经向汉国中枢发来请求,说是有必要教训一下气焰日渐嚣张的晋军水师,至少是将晋军水师堵在水寨不敢出去。

    纪昌压下了伏伟的请求,给刘彦的意见是,要么不打,一旦打起来就是要将晋军水师完全覆灭,甚至应该做出登陆作战的举动,不为占领多少土地,是一下子将东晋小朝廷打懵打怕,后面再来谈和平相处的可能性。

    刘彦吩咐:“搞清楚是小朝廷的诉求,还是一部分世家在兴风作浪。”

    王猛自然是应命。

    东晋小朝廷的国丈褚裒和谢氏的谢尚是搅和到了一块,成了政治上的盟友。他们自庾冰故去后,一直在干的是侵蚀庾氏一族的政治力量,拉拢原本投靠庾氏一族的世家。

    这样一来的话,按理说褚氏和谢氏在没有打压下和整合庾氏一族的力量前,是不应该有什么轻举妄动的。

    桓温有向刘彦进行会汇报,猜测这是褚氏和谢氏联合起来在虚张声势,同时也是趁汉国在中原有大战想要依靠威吓占什么便宜。他提出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让大汉的舰队从长江消失,将长江北南包括江都在内的地盘划给东晋小朝廷。

    有一点是刘彦所不知道的,要是历史没有被他改变,徐州在长江北岸的土地确实是会被庾翼拿下,使得东晋小朝廷的都城建康不会受到直接的威胁。

    作为东晋小朝廷的都城,建康直接暴露在威胁之下,可以想象小朝廷是多么的坐立不安,该是做梦都想要解除威胁。

    汉国扩张到长江北岸,于江都设立舰队停驻点,出现的舰船数量又是多到吓人的地步,直接导致的是东晋小朝廷搞了一个纵深至少三十里的防御带。

    想要搞大纵深防御带并不容易,还不知道应该耗费多少人力和物力,哪怕是搞了谁也无法确定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那么就没有比将战线往前推更能解除危险的举动了。

    【数十万?】刘彦还是非常怀疑东晋小朝廷能够集结起这么多人,他思考着:【闻鸡起舞的那一位仅是带着几千人北伐,庾亮北伐也是家族武装的数量多过于朝廷武装。历史上那个诗人国丈北伐带多少人?反正是没有超过十万。他们哪来数十万的军队北伐?】

    既然历史已经被改变,考虑到刘彦向司马皇室发出强有力的正朔之争挑战,似乎东晋小朝廷疯狂起来也不是没有可能性。

    刘彦快步走向案几,他需要重新查看关于庾氏在政治斗争中遭遇的情况。

    庾氏一族自庾冰死去,仅是有庾翼一人在支撑着庞大的庾氏门阀。

    庾翼被免去地方上的众多官职,又辞去了中枢名头大但是没有实权的虚职,要是按照以往的官场潜规则而言,他这样干是在以退为进,偏偏是包括谢氏、褚氏在内的一些领头人不再玩潜规则,导致的是庾氏一族的退让演变成为政治崩盘。

    “王上的思路是正确的。”谢艾和桑虞是一块被刘彦召唤而来。他听了刘彦的思路,说道:“必然是有什么非做不可的原因,否则世家又怎么会破坏形成的规矩呢?”

    刘彦立刻就说:“寡人想要知道的是,是什么‘非做不可’才让那些门阀与世家连脸面都不要了。”

    桑虞近期十分关注东晋小朝廷的动作,发现东晋小朝廷和石碣赵国有着遥相呼应的举动,两国配合上甚至可以说很有协调性,一瞬间就感受到强烈的威胁。

    汉国已经扩张到豫州,而豫州不但与兖州比邻,甚至豫州和荆州、徐州、扬州也有直接的交界线,说豫州是一个四战之地完全不为过。

    豫州被汉军光复的时间仅是一年多,汉国暂时没能形成有效控制,地方上遍处都是结寨自保的地方豪强和大族。

    冉闵带着大量的人从关中到豫州,被整编起来的部队有八万,算上豫州原来的驻军和后面调遣过去的部队,说豫州是汉国最重要的屯兵点一点都没有错。

    “我们会让豫州方向的部队北上,一路从兖州南部杀到濮阳战场。因为没有掩饰的关系,不但是石碣清楚意图,连带小朝廷也是一清二楚。”桑虞在整理自己的思路:“小朝廷绝对没有数十万的部队可以北上,至多也就七八万。石碣在陈留郡与梁郡的部队该是有十万左右,不过那是一支一败再败凑起来士气低迷的残军。”

    刘彦将目光停留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