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席卷天下-第5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国朝王室图腾,是凤凰吧?”

    “本朝王室人员稀少,王子年幼不可能外出,难道是大王亲自来了?!”

    “大王不是在燕地征讨胡虏吗?”

    长江出海口的驻军没有给他们多长用来猜测的时间,是大举出动来规劝航道之上的船只先行避让,但也因为这样,坐实了刘彦亲来的证据。

    要说王室,刘彦这种孤家寡人的王室真是历史上独一份,赤条条地来又建立偌大基业,可是仅有孤身一人。等待成亲之后才算是增加了一些王室人口,但能够算是国朝王族血脉的男丁也就刘彦和儿子刘慎,压根就没有其余的宗室。

    当然了,王旗也就统治者一人能够使用,其余人根本没有资格,哪怕是太子都没有资格,更加别说其余的宗室。至于王后和嫔妃就更没有资格,不用去谈那些外戚。

    现在先汉的遗脉当然还有,就是汉末献帝那一支是真没了,可先汉四百年还是有不少宗室旁支,比如汉高祖刘邦同父异母的楚元王刘交那一脉就传承了下来(就是刘裕那一脉)。

    在刘彦成势并建国之后,由于有传言说刘彦是先汉皇室后裔,不是没有自称先汉遗脉或是真正的先汉遗脉来投,却没有任何一人被刘彦承认并吸纳进入宗室,先汉皇室后裔的说法也会不攻自灭。

    刘彦的作为就有人为之迷惘,搞不懂既然不是先汉后裔为什么要自号国号为汉,觉得在齐地起事并建国,理所当然要用齐国作为国号,又以青州的当地人最为郁闷。更让青州人郁闷的是,后面刘彦正式确认首都将会选择在关中的长安旧址再建新城。

    钟声因为刘彦亲自到来而敲响,消息很快就传播出去,有人为之喜悦,更有人惶恐不安,谁都不知道君王第一次南下会发生什么事情。

第622章:脚踩江南之地() 
作为一名君王,刘彦虽然时常率军出征,可是那么多年来还真的没有进行过疆域巡视。

    当前的岁月可不是以后,华夏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嬴政,横扫八荒六合之后频繁出巡,随后汉室早期的皇帝也不是一直窝在皇城,除开那些年幼登基做了没多少年皇帝没成年就驾崩的,也就是到了孝灵帝刘宏才一生没有出过长安。

    其后,也就是曹魏、刘蜀、孙吴并立期间,三方的最高统治者时不时就会巡幸一下地方,甚至是到了司马一家子篡位并再次统一中原也保持巡幸地方的习惯。

    每一个强盛的王朝,皇帝绝对不是生于皇宫死于皇宫,多多少少是会有巡幸地方的举动。只有到了每个王朝的末期皇帝,才真的是生于宫城死在宫城,一天都没有踏出宫城范围之外半步。

    历代皇帝在培养自己的继承人时,除非就是一个立起来当靶子的太子,要不然肯定是会创造机会让太子经常外出巡视。毕竟只要头脑不昏聩都该知道一点,一直处在一个小圈子,没有亲自去看过圈子外的事物,那也就只能听到别人想说的,皇帝绝对不愿意自己的继承人是一个笼中鸟。

    在培养继承人上面,可以说汉室的皇帝最为血腥,通常是拿宗室的诸侯王来下手,先汉的几代皇位继承人都有弄死过亲戚的例子,最差的也会被设计着弄死一些勋贵。等待汉室的皇位继承人不再对亲戚或勋贵下手,是对着黎民百姓尽情剥削,事实上汉室也走向了衰弱。

    自东汉小朝廷被灭,后面桓温又是在长江以南大杀特杀了将近三年,必要的人口迁移也没有落下,南方在被纳入汉国统治之后只有一片的血色和哀嚎,刘彦是有必要过来宣威也是展现自己的仁慈。

    清理腐朽的世家……好吧,其实就是弄死那些冥顽不灵的家伙,一方面是为了安稳需要,更多是清除掉更多原有的利益既得者,好让新兴的利益集团能够扶持和补充进来,历朝历代都是这么过来的。

    汉军的开疆拓土太迅猛,有相当多的地方是完全的地广人稀,刘彦的龙兴之地青州都在不断向外迁徙人口,又怎么不会将长江以南人口密集的地方进行分流?

    长江以南的人口迁徙大体上还算顺利,那是建立在众多世家被灭的威慑之下,再来是相当多的人口原先属于被隐匿的奴仆,另外就是那些没有土地的百姓。

    “南方迁徙的人口有五成左右是被前往巴蜀之地。”蔡优这个治粟内史是主持迁徙人口的划分以及安置,他含笑说:“巴蜀也是属于南方气候,不会有太多的水土不服现象。因为走的是水道,路途的粮食消耗并不多,也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疾病减员情况。”

    汉国从长江以南进行迁徙的人口总数多达两百三十万,其中建康就被迁出六十万人,其余大部分是扬州所在的人口。

    巴蜀自古以来的人口就不多,属于汉家苗裔的就更少,先是在三国并立的时候被消耗掉一大批,等待司马一家子重新一统汉家苗裔的人口也没有增加多少。

    后面,氐族人李雄在巴蜀之地建立政权,氐族、羌族和杂胡倒是涌进去不少,本地的巴人日子好过了很多,西南山区的南蛮也出来了一批,结果是让汉家苗裔的生存空间更少。一直是到李氏成汉被灭进行人口统计,偌大的梁州以及益州汉家苗裔才二十万不到。

    汉军在巴蜀长期进行征剿,由于巴蜀的汉家苗裔不多,被清算的当地家族甚少被株连,顶多也就是按推恩令惯例进行分家,再解放众多的奴仆,被汉军带着针对非汉家苗裔。

    “如果不计较学几句汉家就说自己是汉人的那些家伙,巴蜀现在基本没有异族了。”徐正其实很不满意民族政策的模糊性,但做到太尉的官职也清楚那是必要的国策:“相当一部分的氐族、羌族、巴人是退往到了南蛮的山区,当地驻军正在将他们往马儿敢的方向赶。”

    所谓的马儿敢就是高原,被从巴蜀驱赶出来的那些异族,他们一部分是艰难地向高原之上迁徙,似乎是和上面的野人也开始火拼,死了不少人又被迫顺着兰苍水往南逃,有一部分是渡过周水进入到深山老林。

    不管是兰苍水还是周水,实际上就是现代的云1南,周水以西有一个很大的山脉,现在它没有一个官方的命名,现代是被称呼为高1黎1贡1山。

    兰苍水所在地在西汉时期被命名为哀牢,下游其实就是湄公河区域,算起来是老挝的地界。不过现在没有老挝这个国家就是了,倒是盘踞着相当多的挝人部落,东汉时期那里就有着不少族群,最大的就是挝族人、泰族人和高棉族人。

    兰苍水下游区域并不属于原先的李氏成汉,那里是原属于东晋小朝廷的宁州。宁州的辖地非常大,合起来就是先秦的西南三郡之地,但是因为不被重视的关系基本没有多少治所,连带居民也是少得可怜。

    狼狈逃窜的那些异族,他们先是被汉军逮着杀,后面又被彪悍的野人从高原驱赶下来,死伤惨重之后是逃入挝族人的地盘,却很神奇地反过来对挝族各部落大杀特杀,迫使挝族人向北寻求泰族人的庇护。

    “南涪的县令有中枢进行汇报,挝族有几个部落派人过去朝见,还带着先汉曾经给过的册封国书。”吕议说的先汉是东汉,东汉两百多年间册封的藩属真的不要太多,光是西南那边就不下于三十个。他几乎是抽搐着脸,哭笑不得地说:“几份册封国书中最大的官是县令……”

    刘彦的理解是,东汉在西南搞得是羁糜区,也就是将那些地方纳入华夏文化圈,给当地的土著随便封个官职,好让子孙后代想要那些土地的时候吼嗓子“自古以来那里就是我们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之类的,至于子孙后代有没有那个本事将土地拿下来就管不着了。

    羁糜区在西汉和东汉的时候还不盛行,强汉一贯就是看上了就必须夺下来,只有觉得没有多少价值,丢在一旁觉得可惜,才会丢给土著几个连县令级别都不到的小官。

    羁糜区真正盛行是在隋唐时期,又以李唐最为发扬光大,才有历史学家说李唐的疆域版图看着挺大,可是真正受控于中枢的也就是那些固有之地。而所谓的固有之地是西汉时期最大的版图,历史上也就杨隋和朱明中枢掌控的疆土超过西汉,李唐并没有。

    挝族人求助那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刘彦根本就懒得过问,他必需知道的是从长江以南迁徙到巴蜀之地的那批人现状怎么样。

    “总的来说还算安稳。”蔡优为刘彦详细解释了一下,大体是迁徙过去的那些人原本就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现在虽说还是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可是生产出来的产出比原先能够留下更多。他后面又说:“现在多生育可以获得土地奖励,也算是给了他们盼头。”

    生育奖励土地是汉国前年才正式确定下来的国策,为的是鼓励多生育来增加国家的人口。附属的政策并没有多少,除开必要的国家经济和粮食辅助之外,是延续中原王朝历朝历代的国策,也就是男子多少岁必须成亲,女子多少岁必须嫁人,要不就会有什么惩罚之类的律法约束。

    汉国的土地大部分是掌握为国有,有大量土地的除开因功被封赏之外,只有那些本来就有合法田契的家族。同时,田契合不合法是建立在汉国承不承认,那么事实上造成的就是那些家族除非是早早效力刘彦,不然就是不被承认。

    随着船队驶入长江水道,深入一段距离之后刘彦已经能看到两岸挤满了围观的人,不由问道:“现在长江以南还有多少人口?”

    “扬州仍有接近一百三十万,与其余各州合计约有四百万。”蔡优特意解释了一下,一部分从扬州迁徙出去的人口还是安置在长江以南,只是前往那些人口稀少的州郡:“实地考察之后,广1州和荆州皆是适合开垦产粮之地,只是还需年月来进行开荒。”

    广1州就是现代的广1东和广1西1壮1族1自1治1区,要说便于开垦也就是在广1东一带。

    荆州则是现代的湖1南,可以说开垦难度还没有广1东那边的难度大,要是不去管什么生态的话,放火烧林子和旷野会是很快速的手段,处理那些根须之后就是一片沃野良田,绝对不会辜负鱼米之乡的美称。

    刘彦很清楚南方有那些地方合适作为产粮地,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满清期间仅是湖南就供应全国一半以上的粮食,那么不管开发多久能够成型,反正不能那么浪费放着不管。

    “长江以南最为富庶的是在扬州,手工业非常发达,处处是良田。”桑虞说这句的时候却是显得有些阴测测,对着庾翼不是问话的问道:“廷尉署有搜索职权,对扬州的一些事情该是了然吧?”

    汉国不是进行了一些改革嘛?其中最大的改革就是一些执法以及监督上面。诸如御史府主量刑与审判,廷尉署专诸搜索、缉拿、关押之权,大理寺行监督之职责。

    庾翼本来还用复杂的心情在观看两岸的围观人群,颇有些时过境迁的意思,被桑虞突然来那么一下,开始明白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同僚对桑虞不待见了。

    “这……”庾翼见刘彦看过来,先不说刘彦对那些事情知不知情,被桑虞捅出来就不能不说:“大多数叛逆被灭,家产归于国有,却有一小部分的土地……并未录入国有田册。”

    刘彦对那些事情知道吗?很显然并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