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明伟业-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这其中的公理如何评价,对与不对都要看儒或者侠是否具有普遍的代表性。
如果他们没有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那么儒就是在以文乱法,侠者就是在以武犯禁。中国人历来讲究大局观,三才之道‘天地人’与‘君臣民’是代表宇宙万物与人伦社会在中国人心中合为一体的和谐共生的智慧。这一认知最早出自周易,是教受我们后世子孙如何看得清天地万物间的对立层面,又如何能在对立层面的万物关系中寻求到统一。这也是我中华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传承与其他世界个文明最大的区别之一。
所以有些人会相信,如果可以尝试一下,我们现如今立国的基础——马列主义、毛思想,是可以在中国经典理论中找到传承与可行性依据的。儒家什么时候被篡改成官僚集团的工具可以不去细想,可是孔子与孟子的思想究竟代表谁?毛思想又是在代表谁?凡是对此有兴趣的朋友都可以很快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这个春天,朱四一家和大明朝廷先后来到了岳州和九江。桂林的龙舟和烟花还未消逝,他们就已经告别了那段往事,那段与广西的乡亲们相爱相杀的回忆。不知道广西人是否会像送瘟神一样在背后送着朱四一家离去,还是会还念那个醉了酒便在巷子里四处瞎逛的皇帝?
一路上虽称不上游山玩水,朱四一家人却也怡然自得,停留在洞庭湖畔的岳州虽然是短暂的,但是依然美好,祖国的山山水水无论是美是丑,那都是我们的家。何况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架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虞巡竟安在,轩乐讵曾过。唯有君山下,狂风万古多。
告别了洞庭波涛,那里的人们正在为了自己的生活而重新建设着,因为刚刚逝去的战火。从洞庭湖一直沿着长江,朱四的船队顺流而下,来到了九江。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浔阳江口已经真的是被血染了,不幸被宋江言中,却不是因为他要得报冤仇。在此地伤心的也不仅仅只是那个因为一首琵琶曲而痛哭流涕的落魄文人——白居易。所有的眼睛只要看到那些空荡荡的街巷都会为这里曾经遭受到的伤害而哭泣;所有的人都会因为自己的民族遭受这样的对待而自问、自勉;所有的心都会因为这里曾经的不屈而想要从新建设一个更恢弘的九江、富强一个更加璀璨的大明。
当文明失去了强大武装的庇佑;当自诩风流却因为抵抗不了野蛮而衣冠南渡;当文明被浮华替代的时候。那样的浮华就该被野蛮所教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大自然亘古不变的法则。这种所谓的文明和这个文明世界里所谓的风流与锦绣文章,不过就是一群贴上了厚厚一层肥膘的待宰羔羊罢了。
如果一个人被群狼环视,他是没有任何道理可以拿去同那群不懂人言的群狼解释的,要么自己变成猎物、要么就要变成猎人。衣冠南渡是汉家我们后人的悲哀,不是夫子的责任,那锦绣文章也只是孔子教育我辈的手段之一,而不是他的全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当文明变成了浮华;当文明被利益操控;当文明被野蛮所欺凌的时候,我们应该怪罪的是那些不应该有的浮华和利益的操控者,而不应该是文明本身,对么?我们被野蛮所欺凌就是因为我们忘记了文明的真谛,可这些祖宗的传承我们是本应该牢记的。
我们有暴秦、强汉、盛唐,而强汉与盛唐的威风不就是建立在文质彬彬的基础之上的吗?曾经令四方朝拜的不仅仅是我们该有的文花鼎盛,还有我们那当世最强大的武力。每一个合格的中国人都应该是一名要挂宝剑的优秀思想家与文质彬彬的君子,因为这是我们老祖宗要求我们的做人的基础,这是基础不是目标。我们的目标就应是成仁成圣,是中国人就应该活的明白、活的纯粹、活的大气磅礴。路走着走着,就会忘记起点;生活中的羁绊与诱惑总会让人忘记初衷。“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庐山依旧那样的美丽传神,九江的人虽然为了他们的坚持而牺牲了,可是白鹿洞书院还在。只要薪火有相传,九江、大明、中华的希望之光就永远不死。
蓝天之下,一个人在吟唱着一首诗:“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做过几首很有气魄的菊花诗,朕觉得这首最好,诗中有霸气和报复,却少了‘我花开后百花杀’的戾气。庐山之上,朱四与刚刚交了军务归来的李元胤在这乍暖还寒的春色里欣赏着周围的景致。不远处的南京依然战火纷飞,朱四与老友李元胤与其说是在游玩,不如说是在散心。前方的战报和九江城的空空如也,都不会让他这个大明的皇帝心情上更好。想要恢复起一座城市,并不是一个干吏和一两年之功,想要通过打败强大敌人而让自己的国家崛起则更是难上加难。而朱四对大明的真正建设,就在人才和人心,让人才有用武之地,让人心有所依靠,这才是朱四的大明。
(本章完)
第270章 敢笑黄巢不丈夫 (4)()
“万岁的喜恶臣亦有同感,只是黄巢屡试不第,又最后败死狼虎谷,他的报复也只有在诗文中才会得到施展了。”李元胤也是饱读诗书之人,如果单单说江南四害中的朱四与马进忠、高必正和他进行比较的话,那么李元胤足可以称得上是学问大家了。想想历史上的李元胤,又何谈比黄巢幸运多少呢?他自幼被李成栋收养,多年攻读经史,李成栋降清后,他又多次力劝父亲反正复明。又亲自计杀了并未真心归降的佟养甲和乱臣贼子杨大甫以及叛徒罗成耀。
史载:“李元胤三斩叛将,决机俄顷,而皆先请敕行事,不自专也。”直到他最终兵败,被清军重重包围在了郁林,李元胤在无计可施之下穿上了大明朝服,登城向着永历皇帝所在方向拜了四拜,哭着说:“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说完后自刎而死。
好一个“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大义、大胸襟、大气量,李元胤可谓知行合一了。他可以为了测试佟养量对大明的忠心而欺骗佟养量,说佟养量即将要被外调任用,老谋深算的佟养量也被李元胤的计策探得了心事,不再装病。佟养量因为听到了李元胤的鬼话而急忙去往李元胤告诉他将要调任的梧州,而在船上被李元胤杀掉。
杨大甫跋扈异常,君臣在饮酒间李元胤对杨大甫质问罪状,杨大甫趁势就要劫杀永历皇帝,马吉翔等一干皇家扈从皆失声逃窜,只有李元胤恶斗杨大甫,最后在船外将杨大甫勒死。恶斗之后将悍将勒死,这招子也许只有电影里才有吧。
而杀掉罗成耀就更传奇了,罗成耀逃跑后,李元胤只身前往寻找罗成耀,找到后便相约罗成耀泛舟饮酒。两人早就是朋友了,罗成耀对李元胤也未加提防,上了船便在绳床上躺着荡秋千,当船划入江心时,李元胤忽然将在正在荡秋千的罗成耀掀翻,罗成耀摔了个大马趴,然后被李元胤一刀结果了性命。杀了敌人后,他看到刚刚摆上的酒,觉得不吃的话有些浪费,便将罗成耀扔入了江中,再命罗成耀的随从洗干净船上的血,又在罗成耀亲随们的服侍下吃饱喝足了才悠然离去。
李元胤该有多么的熟悉水上杀人作业?有这三斩叛将全部是在舟船之上进行的,便可见一斑了。他的冷静、果敢,对大明的忠心以及那句“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的大义真的非常令人钦佩。比较起来,黄巢因为屡试不第就对自己的国家痛下杀手,试图毁灭一切只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不辜负少年时的抱负,他是多么的自私和无聊。虽然历史上的黄巢和李元胤都没有什么下场,但是一个辜负了整个世界,而另一个人却对得起自己的家国。
像李元胤、马进忠、高必正这样的人,虽然平日里行事在人眼里比较异类,但却是临大事而不可夺。这样的人无论是作为山野匹夫独善其身、还是统帅三军或是教化万民都可以为人师表,足以对得起自己的一生。
两人走在这山间小路上,他们都是同路人,有着共同的理想和志向,有着共同的追求和目标。他们除了以自身的智慧让自己和家人、朋友们生活的更好更幸福之外,也都还在不懈的为了自己的国家在牺牲、在奋斗。虽然春季的山没有什么大美,但那种希望中的浅绿足以醉人;虽然朱四与李元胤之间的交谈,语言并不多,但是多年的兄弟情意就算没有一句话,只是在一起静静的喝酒也足以让人畅快。
大自然的春天给人以期盼,朋友间的友谊给人以支持。纵然朱四眼中的九江已被付之一炬,可在心伤之后仍然是一颗更加进取的心。朱四在山路上俯瞰,浮想,不觉心中那难以名状的悲愤已经化作无穷的力量,他自问:“就算华夏都成为了焦土又能怎样?人们脚下的大地还依然会有春天。只要上天没有厌弃于我,家人和朋友没有厌弃于我,我又何惧之有?远处的南直隶正在山崩地裂,我身边的山水正期待着春暖花开。可究竟谁会带来那春天的阳光?是我吗?”想到这里,忽然天上有一只雄鹰凄厉的一声长鸣,朱四不觉走到了悬崖处,他张开双臂拥抱着天空和大地,呼吸着大明江山中最干净清新的空气,整个人都融入在了天地之间。
李元胤一直默默的陪着他,然而一个人的心情一旦得到释怀,他们也就可以下山了。来时的路上,朱四和李元胤只是布衣芒鞋、自顾自的游历,两人只有几句交谈,而释怀的人,交谈的兴致也会增添许多。“元伯啊,初看九江大战过后,这里百姓的遭遇,令朕的心里很堵啊。然而细想一下,九江的百姓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他们能因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力战一次,能够为身后的亲人牺牲一回,那么他们应该是没有什么遗憾吧。”
李元胤手拿柳枝,刚刚做成了一只哨子,正吹得欢快。听到朱四这样问,心里仿佛也轻松了许多,他笑着反问朱四:“杀身成仁、舍身取义,是君子的追求,孔孟之教义。难道万岁会因为看到九江军民壮志终成仁,而心存遗憾吗?古往今来有多少君王以为自承天道,以万物为刍狗,他们又可曾真的了解老子这句话的含义了?”
虽然李元胤在笑,但是这个笑容很有深意,这些问话也很有针对性。朱四玩味着他的话,又说道:“哈哈哈,你李元伯的这一问,怕是早已准备许久了吧,你在验证你所追随君王的成色,是也不是?”李元胤连忙解释到:“臣此前领命经营四川日久,并没有遇到什么战事,蜀王和鄂国公在汉中、西安与清军打的热闹,臣每日却只有看一看邸报,或者思虑一下自己学问的不足之处。臣的所问正是臣的所想,臣只是想弄明白自己以及万岁爷到底是如何看待天道与人性的关系的。”
(本章完)
第271章 敢笑黄巢不丈夫 (5)()
李元胤的问题真的太让人难以回答了,别说是朱四,就算是先贤大德,又有多少人亲身经历过这样的内心裂变呢?然而朱四对李元胤并没有什么好隐瞒的,李元胤既然问了,那么他就一定会回答,而且这也正是朱四自己刚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