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明伟业-第2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装弹已经来不及,七爷已经冲上了山,身前是百余兵丁的尸体和伤员,周围的兵丁也都被七爷胡乱扫下了山。那大将也是条汉子,都来不及去摘兵器,只能抄起刚刚还座着的条凳挡架。口中还对七爷说:“逆贼,尔敢把那棵树放下吗?”七爷心到,这有何不敢的,于是双手一较力,大树便在那大将的面前发生了旋转,枝枝杈杈在大将眼前纷乱。
那大将只一闭眼,于七便纵身一跃,来了个油锤灌顶,那大将的身体上从此便多了一大块墓碑。七爷拍了拍手上的树皮碎屑,冲着树底下的人说道:“还没来得及问你姓甚名谁,那就给你留下个无名氏落款儿吧。”
说罢抽刀便为那大将在树上刻下了碑铭,其铭曰:‘此地有无名氏死于于七树锤之下。’刻完转身便走,似乎还对身后解释着:“这可是你要求的,我已经尽量满足你了。”
七爷再下山头,便看到邢小泉依然没走,他正孤身一人背对着山头,堵截着百余清兵,全身已经多处受创,却依然毫不退让。于七健步冲下山头,犹如饿虎捕食一般的冲杀过去,挡在了小泉身前。那冷月虽说是一刀一刀的砍向清兵,然而第十具尸体却是和第一具同时倒地的。
转瞬间于七便杀入了重围,可眼见周围的清兵越来越多,于七打开了一条缺口后便拉着邢小泉奔下山去。没办法,山上的清兵和山下的几乎一样多,而邢小泉又受了重伤,于七若是拉着他跑,只有向下才有速度,才更可能杀出重围。再要上山,等夜黑风高之后便是从容。
于七边保护着邢小泉,挥舞着冷月杀出一条血路,而邢小泉却已经很难再坚持了。“大帅,您不要再管我了,我帮您断后,你快走!”邢小泉已经步履蹒跚了,他还不想连累于七,想让于七自己走。“我们是兄弟,要战一起战,要死一起死!”于七显然不会答应邢小泉的要求。
周围又冲上来一些清兵,于七再次投入了奋战,杀光了这些人,邢小泉方才说道:“大帅,同生就好,何必共死,您还有未尽的事业,山上还有更多的兄弟等着您回去掌舵!”七爷没有回答小泉,只是解下了绑腿和搭膊,又将小泉背在身上,用绑腿和搭膊将小泉和自己死死的绑在了一起。
七爷背着小泉再次踏上了冲锋之路,冷月刀一边呼啸挥舞,七爷一边对泪如雨下的小泉说道:“什么是未尽事业,一朝战死,便是大业完成,山上的兄弟也都各安天命吧!既然大家都选择了这条路,便都会坦然面对最后的结局。来,兄弟,我们并肩作战,再作他一个痛快,然后一起上路!”
包围住于七的清军密密匝匝,几乎比林中的树木还要多,七爷背着小泉,刀速不减,往来冲杀照样七进七出。牙山多年前便是于家祖上的私产,七爷自然会比清军更熟悉这里的路该怎么走,只是七爷无论走到哪里,身后都会有数不清的追兵。
山路两旁的山花烂漫着,想必是因为有了牙山英雄们鲜血的滋养,到了来年,那花儿开的会更盛。迎春花开满大地,天上是让人遥望的白云。天地之间,于七在独自战斗。风景依旧,山花依旧,涧水依旧,天地间的一人,唱着悲歌。七爷挥刀,小泉哼唱,战歌过后,便是永诀。刀剑如墙,弓矢如洗,水阔花飞,巫山梦断。
这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这是一条呐喊之路。因为天地不仁,所以蝼蚁要发出强音,虽千万人,吾往矣!小泉的歌声渐渐熄了,于七也已冲下了牙山。“小泉!你说话呀兄弟!兄弟!”故国路遥归去来,春风天远望不尽。
邢小泉没有留下一句话,只是流干了最后一滴血。牺牲是他选择的宿命,就算此身将化作一把灰土,也要伴着那和风,飞向天路。和风起天路,送走了一位好汉,于七心如刀割,他对背上已经死去的邢小泉说:“兄弟,哥哥找一处好地方葬你,我们走!”于是便将全部的愤懑与怒火挥向了敌人。
七爷带着小泉寻找,不觉来到了一座关帝庙,关帝庙已经破败,关圣人也没了香火。七爷进了关帝庙,清兵仍然继续尾随,并包围这里。许多清兵都仍然跃跃欲试,想要杀掉于七,这些清兵也是不怕死的。清兵不怕死,七爷当然更不怕死。他对小泉说:“在这里放一把火,把你同这位没人理的关二爷一同化为灰烬,更希望来世,你还能去一个干净的世界。”
(本章完)
第428章 寒刀凝血贯长虹(7)()
七爷想要火葬邢小泉,可是清兵没完没了的追杀,让于七没有机会放火。他只好纵身一跃,带着小泉的尸体上了庙宇的屋顶。清军再也奈何他不得了,放箭?七爷躲得比箭还快,冲上去?冲上去多少,便会被于七砍下来多少。清兵被气的捶胸顿足。
七爷对小泉说:“呵呵,这里是一处好的所在,咱们就专等着这些清兵放火,你也就可以安息了。无论如何,我也绝对不会把你的尸体交给鞑子,再任由他们侮辱。”
不出所料,无计可施的清兵果然放起火来,看着大火已经烧起,七爷对烈火中的邢小泉说:“好兄弟,天堂不远,你在那边等我!等我再杀些鞑子,就过来陪你!”说罢,七爷抽出冷月刀,一跃跳入了敌群,那些清兵那里拦得住他,又被他轻易的撕开了缺口杀了出去,可是没走多远,于七便站住了。
眼前依然还是敌人,这个不会让于七踌躇。可是在敌人身前,是许多被绑缚着跪下来的唐家泊和栖霞百姓,足有上千人。这些人也是同他一起战斗过的。敌群中一名大将对于七高喊:“逆贼,还不速速投降,如若不然,你来看!”说罢便挥刀砍落了两三个百姓的人头。
“住手,你想要什么?”那大将笑道:“我想要你束手就擒,否则本将军便会把这些反贼统统杀光!”于七手指着他说:“你也不是瞎子,难道看不出来他们只是普通百姓吗?”那大将说:“哼哼,普通百姓?有你于七如此关心的百姓,恐怕绝对不普通吧!”
“桑梓,母之所执,乡党,父之所执,于七不忍见父母之执惨死于眼前,你放了他们,我跟你走。”“痛快,不过本将军还是要先抓了你,再放了他们。”于七冷笑道:“你信不过我?”那大将说:“无所谓信得过信不过,都知道你于七是说话算话的,我也不是言而无信之辈。两条路,你来选,要么你来受绑,要么他们受死。”
跪在地上的百姓中有人哭喊着说:“七爷,别管我们,您快走!”于七却放下了刀,笑看着众人,没有说话。清兵围了过来,在于七肩上锁了一个百斤重的大铁枷,那位将军冷笑着说:“好歹你算是落在了本将军手上,我也做个人情,把这些没有用的刁民放了还你。”
说完又一挥手,身后的清兵便给这群百姓松了绑。不过老百姓却不肯走,抢上前去要跟于七说话,又被清兵阻拦住了。于七对百姓呵道:“放了你们还不快走,我与你们既不沾亲又不带故,还有甚话说,快走!”
百姓们一步三回头的走了,于七也被推搡着带回军营,因为清兵对这一奸计准备的太匆忙,也没把握于七真的会就犯,所以没有准备囚车。百斤重的大铁枷枷在身上,一般人别说是行走,枷在那里也不用动。也不用刑,三五天内也会被枷死,身体壮硕的也超不出旬月之间。
将军骑着高头大马,手里摆弄着于七的冷月刀,身后几千八旗兵丁裹挟推搡着于七快走。走了数里路,来到了棉花村后的一个山岭,于七脚步慢了下来,身后兵丁催促:“快走!快走!磨蹭什么?横竖都是一剐。”于七大笑:“哈哈哈,我看未必吧。”
这朗声大笑,惊得三贞九烈的兵丁们都快失禁了,虽然于七被枷着,可仍然让众兵丁非常忌惮。兵丁再要说话,只看于七双膀一较力‘咔吧’一声,铁枷大开,飞落两旁。众兵丁‘妈呀呀’的乱叫,于七没有理会,只一个健步便上了那将军的马,跨在了将军的身后。
将军刚要回头,于七已经用手臂勒住他的脖颈说道:“你这人虽有诚信,却做事卑鄙,七爷留你不得,嘿!”只一用力,六大将又死了一个,七爷夺过大将手中把玩的冷月,骑着马没入了林莽。
有朋友可能会说笔者:你为了夸一个人,把故事写得也太玄幻了点儿吧。笔者其实也很想回答这样的问题,因为故事的情节可能有些渲染,但是于七侠‘拔树挡枪’、‘开枷岭开枷’还真不是笔者瞎编的,都是真人真事儿。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谁都听过,可您知道历史上还真有一位‘拔树挡枪’大战清兵的于七侠吗?七爷仅凭着双手,便挣脱了百斤重的大铁枷,然后消失的无影无踪,棉花村后的山岭从此也有了名字,叫做‘开枷岭’。
只不过在笔者笔下,时间前移了十年而已,小说中是不会同历史上一样,让七爷在十年后二次起义的了,只一次便要同清兵做个了断。世人都很少知道七爷这个人,但说起闯王李自成却谁都知道。然而说起明末清初,于七起义的影响,绝对仅仅次于李自成。
所以蒲松龄先生的聊斋里《野狗》、《公孙九娘》、《盗尸》、《秦桧》、《九王山》、《鬼哭》等等好几个章节都写到了这段历史,那真是一句老话:“于七造反,杀人如麻。”
话说于七开枷岭开枷,在数千军兵的眼前消失了,七爷打马继续向牙山方向赶奔。途径十字线,发现这里也是一处激烈地战场,七爷观察四周,发现战斗才刚刚结束,许多清兵与起义军的尸体相扣倒在了地上。
山北营盘大战,虽然给了清军突然的一击,然则敌我双方兵力差距实在太大,虽说起义军的战果很大,可是损失却再也无法弥补。以至于战后被清军的反扑分割开来,又各个击破。这一支起义军是准备撤向牙上未果,被包围在十字线的,于七来到了战场的中间,发现尹氏父子背靠背坐在地上,已经双双自刎了。
向这对父子拜了四拜后,于七绕路去往牙后村,想要避开清军重兵,从山前登牙。渐渐的已是入夜十分。以七爷的本事,想要穿过清军对锯齿牙山周边的封堵并不困难。
(本章完)
第429章 寒刀凝血贯长虹(8)()
锯齿牙山,山势险峻难攀,古人曾有诗云:‘鳞次尖峰未可删,青霄隆起峻难攀。此邦今日人文焕,矩齿合名聚笔山’。牙山,三牙形如锯齿,因此又被叫做锯齿山,是胶东名胜,更是一座英雄的山。
于七一路潜行,从山脚处牙后村的清军大营中穿过,接着又穿过了影山湖清军营地。清军密密匝匝,却对潜行而入的于七毫无察觉。于七来到了山谷处距离二牙最近的饮马弯。离二牙已经越来越近了,有道是:‘大牙矮,二牙高,二牙勒到三牙腰。’这俗语便是三牙争奇的形势,于七悄悄来到饮马弯,但见通往二牙和天鹅花两处的丁字路口,火把通明,喊杀声不绝于耳。这里是通往二牙峰前的最后一个岔路,地方不大,但足够两方进行一场厮杀,于七心到:“清兵如此疯狂,竟然不分昼夜的攻山。”
清军也确实是疯了,如果九省联军三大帅都拿不下一个小小的锯齿牙山,那么整个大清王朝的信誉度就会破产,从此将有更多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