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明伟业-第2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说松锦之战,明军塔山屯粮被焚烧后,军心动荡。洪承畴怕事儿,听信监军张若琳之言,开会准备次日清晨撤军退往宁远就粮。偏偏有王朴、吴三桂二将不等友军,于当夜争先撤退,造成狼奔豕突的局面,明军大败。后王朴论罪处死,吴三桂却升了官儿,这也是笔者曾说过崇祯有恩于三桂、放过吴三桂一条狗命的出处。
同样在逃亡时的战斗中,明军虽已经必败无疑,八总兵中有大半都在逃命。唯独明军悍将曹变蛟不退反进,率领本部人马突袭皇太极中军,誓要同皇太极同归于尽。真英雄也!曹变蛟杀入后金中军之内,连大汗的纛旗都被曹变蛟射中了,皇太极大惊失色,慌忙后退了数里。唯有护卫军纛的鳌拜率领镶黄旗护卫军力战不退,后援兵四至,曹变蛟寡不敌众,最终被鳌拜大军俘虏。
虽然英雄的曹变蛟誓不投降,继而被杀,却也因他的被俘再一次成就了鳌拜的威名。此后鳌拜又乘胜追击,并且五战五捷。明军沿海溃逃,被鳌拜、尼堪、阿济格残忍屠杀。明军自殉沧海者以数万计。此为二猛,大败洪承畴十三万大军的重要战将,生擒明军头号猛将曹变蛟的第一人,奠定大清问鼎中原的成因。
多年后的山海关大战,李自成败于吴三桂多尔衮联军,此后清军追击大顺军数千里。闯王本想撤回陕西,居关中再徐图中原。不料潼关轻易被多铎攻下,阿济格又经内蒙入长城,下陕北四城,三十八城闻风而降。闯王被迫撤人湖广。鳌拜领清军一路人马,与多铎、阿济格等亲王多路出击。各路清军历经十三战,消灭大顺军主力,闯王命丧九宫山牛迹岭。后又连克河南、湖广、江西、南直隶四省六十余城,控制中华四分之三的版图。此为三猛,大清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急先锋。
此后,清军再入四川与大西军决战,鳌拜又跟随在豪格麾下。两军决战四川西充凤凰山。是役,八大王张献忠赤膊上阵,勇战清军,却被叛将识破了真身。鳌拜因此寻得目标,张弓便射,献忠应箭而亡。义军群龙无首,清军又连破大西军营垒一百多座,斩获数万,继而攻占四川全境,灭亡了大西政权。此为四猛,是役鳌拜再居首功,一箭灭献忠、定四川。
此外在皇太极驾崩后,鳌拜与济尔哈朗、索尼等人谋立皇太极子豪格,两黄旗争斗两白旗。多尔衮拒不让步,豪格已经取得优势却假装谦让了一番,不料被多尔衮抓住了机会进行舆论攻击,结果形势急转直下。此时又是鳌拜出言道:“如果皇位不交给大行皇帝的子嗣,我就不活啦。”言外之意是要不就给我面子,那么大家就都同归于尽。鳌拜的勇气与强悍为人所忌惮,终于迫使多尔衮做出妥协,双方阵营最终达成了一致,拥皇太极之子福临继位,多尔衮与济尔哈朗一同辅政。鳌拜的不讲道理和多尔衮在被迫中做出的决定,最终使新王朝避免了一场浩劫,也使得顺治帝登基成为新君。此为五猛,敢和多尔衮叫板,迫使多尔衮让步,拥立之功令顺治帝感怀,也因此功在最终深陷囹圄时,康熙能留他一条性命。
(本章完)
第521章 再造一支强军(3)()
多年后,鳌拜被康熙擒住了!自知必死无疑的他要求面圣。学着当年韩世忠在宋高宗面前自救时的样子,在康熙大帝面前脱下衣服让皇帝看他一身的伤疤,其中就有松锦大战时同曹变蛟恶斗救护皇太极时所留下的。康熙非常感动,因此未下杀手,鳌拜数年后死于狱中。
以上都是正史对鳌拜的确切记载,所以鳌拜在本书中有如此的勇悍并非是作者对他各人武功的刻意拔高。实乃是对历史人物原型的敬仰和还原,以及对这位英雄的满洲第一巴图鲁的尊重,书中对于七的神勇描述亦是如此想法。
本书的初衷,绝对不是大汉族主义。而是反省伟大的大明王朝因何灭亡;推演中华民族在任何绝境之时,发起绝地反击的可能。展示如于七,秦良玉,鳌拜这样的中华民族英雄的风采;普及中国经典文明。
天赋异禀的鳌拜可以在战场上横扫千军、霸气侧漏,却也因为这种霸气断送了日后本可以在和平中享受功绩的人生。康熙朝的鳌拜只是专横滥权,也许从没有想过要造反。一位能在八旗十万身经百战的铁军之中称为满洲第一、能在这个猛将勇士多如繁星的那个296年的王朝(以1616年努尔哈赤起兵时算起,清兵入关为1644年)的历史中最兵强马壮的年代里被称为第一勇士,鳌少保当之无愧!
好了,我们讲完了鳌拜的历史,接着再书写这一段杜撰的传说。抱歉啊鳌少保,在天上呆了那么久,现在您可以下来了。之前咱们正说到这鳌拜身后的同伴为他抛过来的一面盾牌,嗒的一声!就见他单足踮到那盾牌之上,借此支点身体又陡然而起,再次向前飞出一丈开外。后边的明军反应快些的,又竖起了十几杆长枪。这要是有人落在枪林之上,即使英雄如鳌拜,也得枪枪透肉,一枪俩眼儿。
千钧一发之际,只见鳌拜的身体倒挂在空中,双手将赤色牛筋木大枪一颤,抖起个车轮大的枪花。就看在枪花照射下的明军枪林哗啦啦四散乱倒,军卒哇呀呀痛叫。鳌拜就犹如天神下凡,手中大枪如封似闭,只见寒光,不见人影。打的明军四处乱爬,三丈之地空无一人。刚在空中翻腾之际,他掉落了头上的铁胄,枪招收起时鳌拜单手提枪于身后,腰下马步稳扎,足尖入地有寸余。一身杏黄色铁叶红闪缎面甲已是血染,内穿绛色行袍,胸缠束甲绳。腰间一条卡簧铜扣鳄鱼皮腰带,品牌路易威登。一看便是高仿中的高仿,很是唬人。
他那阴黄一张团脸凶眉倒竖,山根直立、下遮人中、上过眉头,真真好大一个鼻梁。鼻子下一张小嘴,开不漏齿、闭不漏唇。两耳尖翘着向后藏起,双目半闭半睁、又似闭似睁,二目虽然不大却像是眼眶内镶嵌了两颗猫眼石。
真是寒光逼人浑身冷,阎罗遇见让三分。豹头虎身大红枪,天上地下第一人。这鳌拜生得一张豹子脸,更比豹子恶七分。牛筋大枪抖三抖,马踏明军十里营。此人这么牛叉让咱就只想问一句:“前辈!那条LV谁卖给你的,在这儿耗啥呀,趁着三一五,还不赶紧找他去啊?”
鳌拜落地之后打倒了一地的明军,摆了个Pose又提枪杀回阵前。惊得眼前明军作鸟兽散,至此又败了明军前阵。左右两路马国柱、瓦克达趁着明军阵脚大乱也得以继续挺近,两军随后开始了一场几乎没有阵型可言的大混战。
这一战便是两个时辰,直杀得风雪混沌、大地飘摇。两军浮尸盈野、血冰塞川。加入混战的清兵越来越多,多尔衮不断将从御营五军的连营内突围出来的队伍投入到这场混战当中,御营北军的压力越来越大,连秦翼明的望车附近都成了战场。
一直在远处观战的朱四觉得继续混战下去已无胜利的可能,便对令旗官喊道:“命令!发射毒飞火炮,鸣金收兵,重整阵型!所有炮火准备都只能在御营北军撤退之后发射。”
秦老将军看到自己的望车下面都已经出现了清兵,便大吼着下了望车。拔剑砍死了两三个敌人,又从一个敌人手里夺了一杆长朔。刚要再战,后面飞出了许多冒着烟的青龙,落在地上非常的呛眼。老将军还要再战,发现周遭的战场渐渐已经看不清了,这让他很是郁闷了一阵。
忽然,阵后又响起了讯号,呼叫明军撤退重整,也不用秦老将军再发布命令,每一个小旗或是百户都能依照命令把各自的队伍约束起来向发起讯号的方位撤退。这一场混战,已经令御营北军付出了七万七千人的代价,鳌拜瓦克达马国柱三军也损失了近三万人。北军撤退了,清军当然不敢贸然的随着明军一起向发起讯号的地方前进。他们在烟雾中迷茫了一阵,没等到流太多的眼泪,明军的炮火便已袭来。
不但有最后防线上的明军炮兵和西洋拥军的炮兵,就连洪承畴的御营五军残部的炮兵和一直配属在他军中的葡萄牙炮兵也参与到了这场怒火焚情的复仇之战。两千余门火炮发出的炮弹有的甚至直接砸到了清军的身体之上,许多英勇的骑士都人马具碎,从此魂飞千里。
清军大乱的四下乱串,人马相撞践踏,死伤不计其数。最后又是鳌拜,在万分危机之下第一个找到了营门出口,并立在营门旁敲着响锣召唤后军,指引他们前进的方向。乱军之中他与马国柱和瓦克达三支部队都来不及牵回各自的战马,这些战马已经被炮火惊散或者干脆已经变成了炮灰。
清军终于全都冲出了御营北军的大营,明军的火炮却并没有因为清军找到了出路而放弃目标,反而他们的目标比以前更加清晰了。决战依然没有结束,整个大明军队里最精锐的战士,都正在等待着敌人。除了洪承畴的御营,朱四还将开封城外其他三个方向的明军也都集合起来赶奔战场,这三个方面主要是王允才和王进才的部队。
(本章完)
第522章 再造一支强军(4)()
这场血战已到了最危难之时,多尔衮摘下龙头枪,呐喊着带领大军快速突破明军的交叉火力。济尔哈朗给了瓦克达一匹战马,两人一同为整支大军断后。鳌拜扔掉了破锣,端着牛筋木大枪带领着余部挡在所有人的后面,洪承畴和王进才、王允才的每一次进攻都被他遏制了。
朱四将自己的最后一道防线放在了多尔衮西行的路上,西洋军的火枪队站在最前,西洋军的炮兵与少量的明军炮兵处在整个方阵的靠后位置,共计480门火炮。在炮兵前面是秦翼明和傅山撤回来的御营北军的余部68100人。在御营北军前面的是北军陌刀队4100人,这支队伍刚刚并没有出战,而是一直在最后防线等待朱四的命令。
这是一支明军所有精锐部队组成的巨大方阵,处在整个方阵最后的是石柱军和校练卫,朱四的纛旗也插在这里。御营骑兵43000人马和御营北军骑营的20000人马被分列在方阵左右两翼,校练卫10000人作为朱四的护卫队。
清军在从北军的大营里挣脱出来时已经没有队形可讲了,而且一直处在明军火炮覆盖之下的他们也没有机会停下来重新整理队列。最先找到出口的骑兵其实并不是最幸运的一群人。在冲锋的过程中,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倒在了西洋军的枪口和炮弹组成的交响之下。他们都是最优秀的骑士,不过就算可以镫里藏身也躲不过可以击穿战马的弹雨。在这条路上永远的倒下了数千个战士,可他们却为后续部队的逼近创造了希望、赢得了时间。
西洋军没能挡住多尔衮亲自督战的冲锋,几轮射击过后,便被清军的马刀淹没了,大部分士兵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见此情形,阵后的朱四对令旗官喊道:“命令陌刀队和御营北军前出,挤压清军,与洪承畴对其前后包夹,朕要让多尔衮再次陷入到一场混战之中!”
陌刀队出现在了最前沿,对于这些赤膊猛男,多尔衮已经在虞城领教到他们的厉害了。多尔衮不敢怠慢,大喊了一声:“前军下马!后军放箭!”说罢还亲自摘下来马弓,摸出三支雕翎箭连珠射向陌刀队,后军的清兵全都如法炮制。前军的清兵虽因为队形太过紧密无法后退,可他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