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南明伟业-第3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位大帅一路要着饭从锦州赶回来时,正赶上多尔衮出殡,顺治皇帝没工夫理他们,两位还互相劝对方呢:其实说来这事儿还不赖,咱们虽说要着饭回来,却没被饿死。因为牙山一战惨败,被老板一撸到底,可是如今老板又换了。虽说新任老板不理咱们,可毕竟人家管前任老板叫皇父啊,再说皇父摄政王又没亲儿子,继子给继父扛幡儿,也说得过去,所以咱们还是别去打扰新老板忙正事儿了。

    可顺治皇帝的正事儿都忙完了,多尔衮早都已经下葬了,没准再拖上两天,他就该按照历史剧本儿里的那样,找时间把多尔衮从坟里再给扒出来一回了。对这二位苦苦的等待,顺治帝却仍然不关心。答案皇帝已经知道了,第二次绍兴议和已经鸡飞蛋打,被派去的济席哈和舒穆禄图喇两个人还被想要泄愤的朱四整得很惨。没给他们二位顺路捎到美洲大陆就不错了,二位被朱四故意扔到了辽东,还不给发路费。回来的路上二位都要了饭了,可是给大清朝丢尽了颜面。对于这二位来说,北京城里留给他们的现实和他们去南京往返感受到的苦难历程真可谓容若的那阙《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顺治帝虽然没有理这两个人,但是朝中大臣们却对这二位非常看不顺眼,不但牙山之战带领着二十万大军被仅仅一个人追杀出十几里。闹出了可能不仅仅是满洲的记忆里以众击寡实力最悬殊的败绩,更有可能在整个世界军事历史上都是前无古人且后无来者的。本来以为仅仅闹出这样一个天大的笑话就已经够了,二位出使南朝,竟然是穿着朝服打着补子去,又都是端着破碗衣服上漏着许多个窟窿眼儿打着补丁回来的。

    大清朝的颜面都被这二位丢尽了,他们的生命力却无比顽强,不但挣扎着要谋生,还挣扎着想继续站在朝堂里。朝臣们当然不答应,总想让皇帝把这二位趁早收拾了,可当顺治帝终于被鼓动起来要对这二位动手时,一个人出现了,并且试图阻拦皇帝不让他动手。

    这个对抗大多数朝臣的人,正是谭泰,谭泰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说来很简单,他和舒穆禄图喇是亲戚,舒穆禄。谭泰,舒穆禄。图喇,两个人都姓舒穆禄,是一家子啊。此姓氏还是满洲八大姓之一,谭泰的哥哥扬古利是后金的开国元勋,老汉王努尔哈赤的女婿,和大清皇室也是沾亲带故的。但是谭泰还是误会了,他以为自己和皇家、和顺治皇帝的关系很亲近,却不知顺治帝拉拢他,并让他做吏部尚书,却未必出自真心的,也许只是为了分化瓦解多尔衮一系的党羽也说不定。

    不过对于这次求情,顺治皇帝还是很给面子的,将本已经打入大狱里吃牢饭的二位大帅又给释放了出来。谭泰本应该从此对顺治感恩戴德才对,谁知他不但没有如此,反而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还惹到了一个谁也不敢惹的人物。

    有些人对于高官厚禄可能不是最感兴趣的,却对于别人叫自己一声社会大哥非常的受用,就比如削尖了脑袋想要钻进济南城里当游侠的朱四。谭泰大概也是如此吧,不过社会大哥谭泰虽然已经在北京城里横着走了,却到底惹火了另一个想当帮派老大的人物。而且这个人别说他惹不起,就连读者您还有笔者我本人也都是提起这个名字就会有三分忌惮,这个人正是:瓜尔佳。鳌拜。

    (本章完)

第615章 像风一样的汉子(3)() 
鳌拜至今都在养伤,中原大战,他凭一己之力救出了整个大清朝最后的主力大军,要知道那可是在此前差点没被高必正的两把板斧削成刀削面的情况下做到的。突围过程中,他又担当先锋,还连破了朱四精心布置的十八道大阵连营,连大明的兵部尚书堵胤锡都因他而战死。鳌拜的伤可也是不轻,换句话说是极为严重。但是大哥永远是大哥,只要肉身不死,精神上便依然还是传奇,就算是成为了伤病号也依然还是传奇大哥。所以就不允许有人抢了他的镜头,所以谭泰悲催了。咱们都知道顺治帝后来留下的四个故名大臣中的另外三位最后被鳌拜整得有多惨,大家也应该知道鳌拜不仅在战场上是一头猛虎,在朝堂上,他依然是一只猛虎。

    其实历史上的这次事件中,谭泰与鳌拜只是两方扛把子。因为两方手底下的小弟们街头互殴,最后使得两位社会大哥碰头,而他们手底下的小弟,却全都是汉人。在清廷内部,汉人和汉人之间也是有区别的,有一般的汉人,还有汉八旗。一般汉人又被分成南人和北人,汉八旗中也有入关前后之分。所谓北人,多指籍贯为辽东、山东、直隶、山西等淮河以北的汉臣。南人多指淮河以南的汉臣。汉八旗的入关前后之分就不必细说了,以前章节中对孔有德和李成栋等人所受清廷待遇的描写就已经体现出来了。

    这次事件的起因是一个御史见风使舵的奏章,推动力是南人与北人之间的争斗。北人的代表是冯铨、宁完我、刘正宗。南人的代表是洪承畴和陈名夏。当然,洪承畴在书中已经归明了,所以这场戏里也就没有他的角色了。陈名夏这个人可以用两个字‘事儿精’来形容,被人评价为“性锐虑疏”,爱出风头,一张大嘴没有把门儿的时候。却因为善于巴结满洲大臣,而跟许多大腕儿交好,尤其是多尔衮生前,陈名夏属于他的派系。可他又同福临派中的索尼关系非同一般,更与多尔衮派中的谭泰交好。

    多尔衮死后不久,大学士刚林、祁充因曾是其党羽,所以被诛杀。事后,御史张煊认清了方向,知道顺治帝是要肃清多尔衮的党羽,便掺和了进来,写了一封奏折弹劾秘书院大学士兼吏部左侍郎陈名夏为多尔衮党羽。这可惹恼了吏部满尚书谭泰,敢搞我,小弟,那还了得?由此使得谭泰挺身而出为陈名夏辩护。为此,顺治帝紧急召开议政王大会,讨论陈名夏是否有罪,而谭泰在议政王才能发言的大会上咆哮攘臂,力庇党人。

    顺治帝决定连满汉大臣们都算上,大家一起投票表决,而谭泰又自告奋勇当起了计票员。回头告诉顺治帝:全票通过,执行死刑。不过嘛,被执行人不是陈名夏,而是。。。。。。恩,御史张煊。顺治帝刚刚正式亲政,都已经准备好大赦天下了,所以说就算谭泰不出头,陈名夏最后也会无罪释放的。可谭泰却偏偏要插上一脚,还非要弄死告刁状的御史张煊,最后因为轻信了计票员谭泰的假数据,所以顺治帝答应了。

    御史张煊不但是打小报告,还是在北人的支持下打得小报告。张煊被杀,北人当然不答应。冯铨、宁完我、刘正宗便想要找机会反击陈名夏。顺治帝喜欢穿大明皇帝的龙袍,陈名夏得知后便对自己的死敌宁完我说‘只须留头发、复衣冠,天下即太平矣!’宁完我听后便立即写了奏折揭发他,然后陈名夏就留发不留头了。

    不过咱们只是将他的结局提前几年说了出来,想要陈名夏死,还得是三年以后的事,毕竟宁完我等人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些小弟打手而已。谭泰却几乎立刻就要完了,因为鳌拜准备收拾他。本来一群小弟打得热火朝天,即使谭泰出现后也不过是冲着对方小弟去的。可不料鳌拜却完全是冲着谭泰来的,想直接找对方的大哥单挑,您说谁能打得过他呀?而此时的鳌拜已经不仅仅是满洲第一巴图鲁那么简单了,他还是顺治帝最宠信的大臣之一。

    想一想鳌拜为了力保皇太极的子嗣继位,不惜与多尔衮拼命的过往,再加上他历来的战功。这样的一位促成了王位继承的人物,哪一位皇帝会不喜欢呢?谭泰以为自己得宠,可终归那只是他的以为而已。为陈名夏出头的事情,被鳌拜大大的利用了起来。陈名夏可是多尔衮一党,而谭泰过去更是多尔衮的亲信,两条线儿这么一串,顺治明白了:“哦,原来你的心还是在过去老上级的那边,是新瓶装旧酒啊。骗取朕的信任,不过是为了保护你的党羽而已。”您说,谭泰还活的了吗?

    好在如今的时局已经不同于历史,大清政令不出辽东、直隶和半个山东。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为了手头已经不多的人才,昭圣太后又出现在了儿子面前,要求他放过谭泰,命其戴罪立功,所以谭泰终于逃过一劫。

    北京城的闹腾咱也就讲到这儿,大清已经风雨飘摇,树人阿济格又跑大同玩儿遁形术去了。昭圣太后,也就是常说的孝庄,不过‘孝庄’是谥号,您见过有称呼活人谥号的吗?召圣太后还想息事宁人,所以虽说谭泰闹腾了几下,却也没搞出太大动静,跟另一个喜欢搞事儿的朱四即将在济南城闹出的动静还差得远。不过这会儿咱还得先说下阿济格。

    倒霉事儿不断的阿济格去北京忙活了好些日子,结果一无所获。回到大同才得到确定的消息,李锦的忠贞营已经把雁门关,宁武关和代州城都占领了。代州长城防线,只剩下偏关在苟延残喘。大同的幕僚没把代州失守的消息原原本本的告诉阿济格,是害怕搅合了阿济格在北京相当一回摄政王的清梦。不过甭管幕僚们的想法多么体贴入微,英亲王都该骂娘了:“怎么会这样?代州防线有关宁军数千,绿营兵近两万人,就算是一只鸟,想飞过去也不容易啊?”幕僚们的回答是:“王爷,一只鸟肯定是飞不过去的,可是对方来了六万只鸟,而且这些鸟。。。这些鸟还全打着关宁军溃兵的幌子。守军全部受平西王吴三桂的节制,那六万只鸟一旦成了守军的领导,代州防线顷刻间便成了白送给明军的节日大礼包了。”

    (本章完)

第616章 像风一样的汉子(4)() 
阿济格心里这个气呀,不但摄政王做不成了,这下恐怕连自己在大同的老窝都快要保不住了,怎么办?恐怕只能凉拌。阿济格毕竟是像风一样的汉子,他并没有做日后明军进逼大同时,自己率军转进台湾的打算,到是还想要继续反攻大陆,他想:代州防线顷刻崩塌,要怪也怪不到我,都怪小十四死的太不是时候。虽然大同已经风声鹤唳了,可自己手中毕竟尚有四万大军呢,至少可以靠着手中的人马在小皇帝面前展现一下自己战神的风采。

    所以他便率领着两万骑兵杀向了代州。此时偏关尚在大清的手中,从偏关进入长城,杀向代州城,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对就这么办!阿济格想的很好,可是他离开日久,又对长城以南明军的实力完全不了解。阿济格想好了开头,可还没想好结尾。一旦自己拿不下代州,而退往偏关的路再让明军给堵死喽,那么自己就该做下一个洪承畴了。洪承畴被俘时,还有一口参汤可以喝,而且还有人亲手喂他喝。可自己要是被俘,朱四能不能管饭,可真说不准。

    吧嗒吧嗒嘴儿,没尝到一点儿参汤的滋味儿,所以阿济格不敢冒险,所以他最终选择了直接攻打宁武关。看来此事已没得选,无论想要攻打宁武关还是雁门关,他都要碰到老对手李锦同学。为什么说李锦是他的老对手呢?因为大顺军退守陕西后,李锦所防御的陕北地区,面对的正是阿济格率领两个汉军王爷的进攻。然而即使是在大顺军实力最羸弱的时候,面对着李锦,阿济格依旧没有太多办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