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南明伟业-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古勒寨一战灭建州女真(后金的前身),努尔哈赤及弟弟舒尔哈齐被俘为奴仆。杀海西叶赫部首领清佳砮、杨吉砮。数次大败蒙古插汉部酋长土蛮和泰宁部酋长速把亥。即使是清人书写的明史,也不得不承认李成梁的:“然边帅武功之盛,盖明两百年来所未有。”——这就是大明,然而在如此之多的大明将星中,还有一位特别的、耀眼的、忠诚的和令人感动的女将,她的名字就叫秦良玉。

    《明史。秦良玉传》中说:“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同朝有这么多夺目的将星,为什么秦良玉还会在这段历史里大放异彩呢?

    几乎每个中国人提起巾帼英雄的故事都会随口说出几个耳熟能详的人物和故事来。花木兰替父从军啊、杨门女将代夫出征啊、梁红玉擂鼓战金山啊。可这些都只是在民间流传着的故事,也有的是出自民间戏曲的描写、还有的出自小说中的演绎,或者还有的人物就算是真实的,也并非是得到过正式任命和册封的女将军,比如秦良玉的儿媳张凤仪。这位女扮男装自称马凤仪,领兵从来只有数百,却横了扫整个华北起义军的张凤仪才是现实历史中真正的花木兰。

    可以堂堂正正在数千年中国史书上与其他男性公侯将相比肩的,就只有大明忠贞侯秦良玉字贞素一人。如果没她的存在,《二十五史》中的将相列传里将全部是男人的世界和故事。而就因为有了她,中国正史中的将相列传才多了一道艳丽的红装。这就算是仅有的,也觉对可以说是一树梨花压海棠,群雄之中自风流。笔者可以负责人的告诉大家,她太夺目、太出色了。可以肯定的说,当您了解了她以后,再有人提起她的名字,您都会有杀尽强敌百万兵的那种舍我其谁之感。好的,我们这就讲述一下笔者心中的偶像和女神——秦良玉的故事。

    生于明神宗万历元年的她,自小就立下了保卫家国社稷的宏图大志。秦氏一门以诗礼传家,而秦良玉又喜欢些弓马枪棒。别的富家千金正待字闺中的时候,她却已经无人敢惹了。“禀赋已超群,文翰得风流,兵剑谙神韵”是当时的族里坊间对她的评价。

    父亲秦葵曾惋惜的说:“你的哥哥们和弟弟都远远比不上你呀,只可惜你这孩子却又偏偏是个女流。如果你是个男子就好了,日后封侯拜将真的不在话下呀。”秦良玉却不以为然的回答:“就算将来朝廷想让孩儿做个将军,孩儿也不会去指挥娘子军。孩儿虽然是个女子,将来必定要带领着男人们去冲锋陷阵,做男人们的统帅。”她是立志要做男人们的统帅的,保卫家国社稷就是她的誓言。

    及笄后的秦良玉也是有许多男子仰慕的,这样一个文武兼备的女子,哪个男人会不欣赏呢?那些男人们也许并不在乎她那将近一米九的身高,却都害怕她的一身拳脚,以至于大多数的男人们都不敢娶她进家门。可人家秦良玉也是非真英雄不嫁的。

    (本章完)

第133章 丹青先画美人图(2)() 
当时曾有忠州的一个纨绔追求她,而秦良玉却很讨厌那个人的人品,那人被多次拒绝后,竟然恼羞成怒,诬陷秦良玉煽动暴乱,并将她送入了大牢。聪慧的秦良玉虽然未能幸免身陷囹圄,却在出狱之后想了个坑他的点子。她宣布了将要比武招亲,然后就利用着比武招亲的名义和场地,诱使那个卑鄙的家伙上了当。

    他想娶她、她想揍他,他因为没有娶到她,因而把她送进了监狱;她用招亲的擂台,以非常合理合法的方式将他狠狠地踩在擂台上凌虐痛殴。也许那个家伙被秦良玉废了之后再也不需要、也没能力娶媳妇儿了吧,那应该会省下很多聘礼的钱,秦良玉算是为家乡父老除了一害吧。

    也正是因为这次的招亲比武,秦良玉相识了当时的大明石柱宣抚使马千乘,两人从此坠入了爱河。那马千乘的先祖乃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从此这睿智、果敢,文武兼备的秦良玉嫁入了以“马革裹尸”而闻名中华千余年的马家。而马家的另一位远祖乃是战国名将赵奢,秦灭赵后,赵奢后人为避祸而隐姓为马,东汉末年的马腾、马超父子皆为此一脉。

    马千乘时年22岁,而20岁的秦良玉已经算是‘老姑娘’了。马千乘肯定不会料到,就因为他娶了这个姑娘,他们马家将会在时隔一千五百多年后,再次被写入中国正史的将相列传。虽然马家出现过赵奢、马腾、马超这许多的将星,在汉家的将门里已经算是一枝独秀了,然而有了秦良玉的横空出世,将让马家再次出现一位可以比肩伏波将军马援的伟大英雄,而在笔者的眼中,秦良玉才是无可比拟,且独一无二的。

    大明边境各地宣抚使的责任就是训练兵马,维护一方安定。一身文韬武略的秦良玉怎会因为出了嫁就从此暗淡下去呢?婚后的秦良玉不但为马家生了一个儿子——马祥麟,还为大明训练出了一支无敌之师——白杆兵。

    这支部队可谓是山地特种部队,白杆兵顾名思义,军中以白杆制作的长枪为兵器,而这白杆枪也是秦良玉依据管辖地域山川居多的地貌而特别研制的,我们由此可见秦良玉的才华。此物以白木为杆,枪头后部带钩,类似古代的戈,杆尾还设计了一个铁环。作战时,钩可砍可拉,环还可作为锤击武器用来打击敌人;攀登高山时,那长枪与长枪又可钩环相扣,天险变通途真的不在话下。

    有此强军在手,马千乘又骁勇善战,一时间石柱军令四方胆寒、再无敌手。数年间跟从朝廷在四川地方剿匪、平叛,逢战必胜。多地恶匪叛逆在他夫妻二人手下化为灰飞。于万历二十六年,剿灭播州宣抚使杨应龙及周边九个部落反叛之战时,石柱军数次大败叛军。

    战局的最关键时刻,秦良玉更是一匹马、一条枪单骑杀入5000人的敌阵,连破五道敌营,竟然在万军之中砍下了叛军主将杨朝栋的首级。又带着随后赶来的500白杆兵乘胜追击,几乎将敌军的5000精锐杀得干干净净,是年秦良玉年仅26岁。

    此战后,大明四川总督李化龙对秦良玉叹服不以,总督大人亲自手书一面银牌,赠与秦良玉,上写‘女中丈夫’。此后秦良玉又与丈夫马千乘夫妻二人、二骑挑战娄山关、再破播州城,几乎凭一己之力,便消灭了杨应龙的数万凶寇。

    面对她夫妻二人这样的功勋,和他们训练出的石柱军这样大明的柱石,朝廷理当奖赏,可这个晦暗的时代里总不会让好人称心,更是令秦良玉伤心。

    十余年后,当她的丈夫马千乘被宦官索贿不成,后被陷害入狱,继而在狱中被活活折磨而死时,她该有多么的悲痛啊?任谁都会怒发冲冠对吧,如果换作是手握重兵的吴三桂是否又该冲冠一怒为红颜了?可是秦良玉却扛起了亡夫的枪,继承了亡夫保卫地方的责任,连一封状纸都没有写给朝廷,便尽心的为朝廷训练起了兵马。

    她应该只是为了自己的责任而抛弃了个人的恩怨吧,也许她没有想到,就是因为她的高尚,就是因为她训练出来的这一支白杆兵,差一点就可以挽救整个大明。

    数年后,当十余万明军及仆从军在萨尔浒被努尔哈赤的后金军大败之后,国家对她发出了召唤。秦良玉没有犹豫,她忘记了仇恨,毅然的带着兄弟和子侄,率领石柱军星夜驰往,靠着双脚从大西南一步步的走到了万里之外的辽东,去与那支当世最强大的敌人对抗。这是否就是为了她那‘保卫家国社稷’的誓言呢?而这一年,她46岁。

    在辽东的战场上,秦良玉曾数次血战后金军,令后金军伤亡惨重,无奈形势比人强。神宗、光宗的驾崩仅仅相隔不到一年,大明政局上的动荡令努尔哈赤获得了喘息,使得后金军趁机又攻占了抚顺和沈阳。为了军人的荣耀与大明的江山,秦良玉将再次出征,与永宁参将周敦吉率领的另一支川军及其他明军一起去夺战沈阳城。

    沈阳城南的浑河大战,秦良玉的长兄秦邦平率领的白杆兵与周敦吉的川军面对多于己方十数倍的满洲骑兵,毅然的勇往直前。此时沈阳刚刚失陷,来援的明军各部也大多早已逃的屁滚尿流或远远的观战不敢近前,唯独石柱兵与永宁军不畏强敌,奋勇拼杀。三千石柱兵登上浑河北岸,就在沈阳城下列阵迎击后金正红旗的反扑,而正红旗的身后还有整个后金军的兵力。

    面对着后金军的全部力量,这些川军们却是在进攻。如果不是明清多方正史所载,谁能相信这竟然是真的?那一场激战真可以说是杀得天昏地暗,直叫日月无光,正红旗大军只仅仅凶猛的冲锋了几次之后,就不得不败退了下来。努尔哈赤愤怒了,他派出了最为精锐的正黄以及正白、正蓝三旗,前往阵前去支援正红旗,全部的右翼四旗都出动了。

    (本章完)

第134章 丹青先画美人图(3)() 
即便如此,后金军那些平日里的骄兵悍将,仅仅因为惧怕白杆兵的刚猛之力而怯战的就有许多将领,参将拜音达里、游击伊郎阿等人因为临阵脱逃而被努尔哈赤就地撤职。不过大多数的后金军还是相当顽强的,他们以布甲为前驱,骑兵为两翼,如海啸一样的向着仅仅数千的川军袭来。可面对着明军的军阵,他们只有徒劳的扔下了一波又一波的尸体,然后再前仆后继的死于明军阵前。

    仅仅半天的时间内,右翼四旗中的布甲便伤亡数千,骑兵落马无数。若不是在双方战事焦灼的关键时刻,后金军的明朝抚顺降将、努尔哈赤的孙女婿——死汉奸李永芳,这只第一个投降后金的明朝边军将领许以千金,临阵招募了沈阳城内明军已经投降了的火炮手,并居高临下的利用沈阳城中的火炮对石柱军进行猛烈的轰击,仅仅浑河北岸的这一战就可以让老汗王彻底的破产,让后金政权彻底灭亡。

    然而面对敌人的步、骑、炮立体打击,川军也实在难以继续向前了。他们被迫撤退到了浑河南岸,可老汗王又怎么可能放过这些令他呕血的明军,他迅速命令八旗全军向南岸进击,并再次以正面进攻,两翼包抄的战法,以图彻底的消灭这支明军。

    刚刚撤退到南岸的川军根本没有得到任何的喘息,便迅速陷入了后金军的重重包围之中。在这里,他们又将进行一番更加残酷的血战。

    眼看着兄弟部队危如累卵,明军众多南岸的部队却只有戚继光的侄子戚金站了出来,他大喝一声便带领着戚家军全体将士冲了上去,杀入了后金军的包围圈,与川军并肩作战。浑河南岸广阔的平原上,无疑是更有利于后金骑兵的展开的,而一天内连番的大战从没有停歇,川军战士们连口饭也没能吃上,他们是饿着肚子在与敌人决战。

    努尔哈赤几乎已经将全部的兵力投入到战场,优势渐渐的倾向到了后金军的一边了。整个浑河战场,后金因为投入了全部八旗的兵力,已经达到了近十万人,而战场上的明军包括戚家军在内也仅仅不到一万人。

    面对后金的十万步骑,外围的明军全部成了看客,逃跑的更是不乏其人。如果说这些明军只把秦良玉与周敦吉的石柱和永宁川军当做狼兵,没有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