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再造大明中兴-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这明末百姓大规模造反的同时,各地的边军也深受影响,特别是一支一直以来被受压榨的回族边兵,此刻也正在秘密集会,它的起义更是代表着各族百姓的另一股起义力量的诞生,为首的是一个马守应的参将。

第六十一章愈演愈烈的农民起义() 
陕西北部延安府和绥德州以及甘肃东部平凉、庆阳等地,是明末回民分布较多的地区。明中叶以后,由于吏治败坏、军政废弛和土地问题严重,导致流民外逃现象愈来愈普遍。这一带的回民,每当麦熟时节便携带妻小四处流动,靠拾麦穗或者卖药来维持最低下的生活,遇到灾荒年景更加贫困无依,便纷纷起来暴动,反抗地方官府。

    为此,陕西官府专门对回民规定了不许持兵器、不许群聚、不许抢掠的禁条。而回民常常与贫困的汉人联合,一起造反。使得回,汉之间的关系十分的紧张。再加上崇祯元年,陕西大旱,草木枯焦,出现了赤地千里的惨状。明朝当地官府不当不救济,还不顾回族百姓的死活,对已经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回族百姓增加税收。这无异火上加油,更加激起反抗的怒火,以马守应为首的回族边兵起义为主要代表。

    绥德州一处回族兵营内

    “马哥,这也太欺负我们回族人了,这怎么活。”一个边兵小伙子,对着一个大高个的三十多岁的回族人喊道。

    “是啊,怎么活呀,当兵拿响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可如今不但军饷没有我们的份额,一天就一餐稀粥。我家里妻子刚刚来信了,说今年又是大旱,地里都长不出东西来,让我赶紧寄点银两回家。可我也没有啊。这都五六个月没发响了。”大高个是个回族参将名叫马守应,回族内这里他算是最大的官了,所以有叫马哥,有叫老回回的。

    “老回回,我们这些人都跟你差不多,真没活路了。”又一个回民带头点点头说道。

    “老回回,你让我打听附近的那支义军,我打听到了,他们头领姓高,叫啥来着,我没记住。不过我已经跟他们接上头了。”一个回族的千总把他跟义军联系上的事情说了,“他们也希望我们起义,加入他们,那个高啥来着还亲自接见了我。”

    “你说你这人,都接见你了,你还不知道啥名字,不过这下好了,大不了投义军去。”营内这些官兵脸上露出了喜色。

    “恩,姓高的,那应该是高迎祥的义军,最近这人杀了不少官兵,应该就是他,好继续跟他联系着,这是条出路,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再说。”马守应点点头说道。

    “啥叫万不得已的时候,这都这样了。”营内的官兵开始躁动起来。

    “老回回,出事了,出事了。”一个回族传令兵从外面跑进来报道。

    马守应往门口一望,这人他认识家里排行老三,叫小三子::“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小三子,别急;喝口水再说。”

    “你赶快过去看一下,大帐内被绑了我们十几个回族兄弟,还有几个汉族兄弟,说是偷拿军粮要被斩首。你快去看看呐。”小三字喝完水,急忙说道。

    走,大伙走去看看。在他们到达大帐内早已经人满为患。他们好不容易才挤了进去,一望里面有二十几位兵士正打完军棍。上面坐着个汉人总兵:“肯定又是你们这些回族人,带的头,把他们十几个全部吊起来,晒着,不给饭不给水喝。”

    “是,带下去,吊起来,让那些敢偷粮食的全部都看看。”下面的另一外汉人参将命令下去。

    这时候,马守应看到一个回族千总正要上去说情,急忙上前拉住,同时让全部的回族边兵都回营,让他们回去再说。他知道那些人对回族都有偏见,去求情肯定没好结果,搞不好还要再搭进去几个。

    回到营内,马守应先开口:“都这样了,大家都听我说。”屋里安静下来后马守应继续说:“去求情没用的,那是找死。”

    刚刚被马守应拉住的那个千总上前说道:“老回回,那些都是兄弟,你怎么能说这种话,这大热天的,那些人都没吃没喝的,一两天都会被晒死,那还不如砍了头痛快点。”

    “是啊,老回回,我们要救他们啊,毕竟都是兄弟。”马守应刚刚的话,使得营内的气氛有点紧张。

    “安静,安静,你们误会我了,我是说要嘛不闹,要闹就要闹大的,不然到时候可能连我们这些人搭进去都救不了那十几位兄弟。”大伙听老回回这一说,大家彻底安静了,他们明白老回回说的话,什么叫大闹,不就是加入农民义军,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那是脑袋绑在裤腰带上的买卖,都互相思量着。

    马守应也不急,知道真要干这事,就要同心一起干,否则没有出路,所以他在等,等他们的反应。

    “他娘的,干了。反正在这里估计也是个窝囊死。还不如轰轰烈烈干他一场。”那个千总先发话了。“对,干了,轰轰烈烈干一场。”营内官兵都附和。

    “干什么,干,你们是要造反哪?”营门口走进一个四十岁左右的汉族的参将,马守应认识这人,这人跟他有点交情,有一次战斗中,他救过这位参将一条命,这参将姓林,是个老好人,平时很多时候各营闹事啥的都是他出面主持公道。

    营内回族官兵大惊,平时也没人来管他们这个回族营,急忙手握刀柄,随时出鞘。马守应看是林参将:“行了,都别紧张,是林参将。”

    马守应上前客气道:“林大哥怎么有空来我这,是不是也是为刚才的事而来。”

    “嗯,轻点说,这次我也没办法了。前些日子我安排了两个兄弟去找义军了,也联系上那伙人了,这边,有几个营的参将我也都联系得差不多了,大家也都觉得没活路了。本来就安排这几日一起起义加入义军。没想到今日这事一闹,就直接来找你了。”林参将也不藏着掖着了,刚才营内的话他也听到了。

    马守应这一听,这么多人都参与进来了:“林大哥,有几成把握?”

    “六成把握,如果义军能来得及时,那有八成把握。”林参将直接说。

    “老回回,干,没说的。”那位回族千总再添把火。“老回回,干,我们支持你。”营内再次附和,不过声音都压低了。

    “别急,让我想想,现在最主要的是一个亲兵营,一个斥候营,还有一个骑兵营,这三个营是总兵的死党。林参将我们有多少营参与?”马守应不鲁莽,觉得还是要把事情再搞清楚些。

    “四个步兵营,一个骑兵营,还有一些杂兵,再加上你们这一营的官兵,差不多这里驻扎的一半兵力,其他的都还在观望着。”林参将直接回答。

    “这样,小三子,你今晚偷偷溜出去,跟义军说,明寅时进攻,我们接应。如果没来我们再自己干,林大哥你看如何?”马守应觉得还是有义军参与比较稳妥些,那三个营可不比普通的营,一个营可顶两个普通的营的实力还多。如果没义军参与最多打成平手。

    “好小子,你们也联系上义军了,行,就这么干。明晚寅时一起行动。小三子,你叫小三子吧,来拿着这个,这是跟义军联系的信物,别丢了,直接找他们高首领,他看到这就能明白。”林参将没想打马守应也早联系上义军,同时把一个玉佩摘下来,这是义军联络并发动起义的凭证。

    亥时,高迎祥大帐内,唧唧喳喳讨论着。最后高迎祥开口了:“小三子,东西我看到了,不过这是大事,你估计还要回去,我们帮你们,你们除了这个玉佩外,还要拿出点诚意来。你们在大营内闹起来。我们才能信得过你们,大家第一次合作,是不是?”

    小三子一听也对:“高首领,我们家老回回说了,你们不加入是胜算少点,但是也没活路了,你们不帮忙我们也干。寅时一到,火光为号。”

    “好,你回去吧。火光为号。”高迎祥信了小三子的话,因为连这种小喽啰都能说出这话,那么十有八九是不少人知道的,那应该是可信的。

    “首领,既然信了那小子的话,那我们马上准备。”一位将军站起来回道。

    “大家都准备,发兵接应他们。”高迎祥点点头。

    寅时一到,五个步兵营,一个骑兵营突然点燃了各自的帐篷,瞬间火光冲天,先对总兵的骑兵营和斥候营发动攻击。此时真是人最犯困的时候,造反的官兵突然杀到,很多人都还在睡梦中就已经被绑,被杀,能出来镇压造反的最多三分之一。

    “不好了总兵大人,回族营带头发动兵变,还有四个步兵营和一个骑兵营也造反了。已攻进严参将的骑兵营和李参将的斥候营。”传令兵跑来报道,这话音还未落,又来一个传令兵:“报,军营外突然杀出大量的义军,看来马上就要攻进来了。”

    “什么?你们干什么吃的,斥候干什么吃的这义军都到门口了才来报。看来这是早有预谋啊,这回族营造反就算了,怎么还有人跟着造反啊,我带他们不薄啊。”还不薄了,天天就那点东西比回族营好不了哪去,不过军营内确实也没多少粮食了,总兵大人现在也被气糊涂了。

    “哥,快走吧,挡不住了。我带亲兵营掩护你撤。”门口进来个大汉,来的正是亲兵营的参将,也是他的亲弟弟。

    “好,让他们挡一下,收拾一下银两和衣物就走。”这都火烧屁股了还想着银两呢。

    “哥,我的亲哥,这都啥时候了,都快杀到门口了,还咋等等啊。”他的亲弟弟直接把他抗在肩上,冲了出去。

    一个多时辰后,战斗结束了,总兵和亲兵营的参将跑了,还有二十几个亲兵跑了。其他杀的杀,抓的抓,没杀没抓的,观望的也都加入了义军。这只是开始,随着边兵的加入,农民起义军的势力大增,手里的武器不在是锄头和破旧的兵器,而是有了可以攻城拔寨的利器,为后面固原城的失手已埋下了祸根。

第六十二章杀钦差如同造反() 
满桂从宁远一路走来,原先还能每日六百里的赶路,后来不行了,这越走越慢,到处是残垣断壁,人畜荒芜,每到一个地方就停下救灾,赈灾,发放粮食和银两,一个地方一待就是好几天,甚至十天。朱由检让户部全力供应粮食,让锦衣卫带人运粮到辽东与满桂一起赈灾,送粮,走了一个多月才到进入大同境内,钦差发粮赈灾之事逐渐被人知晓后,百姓是人人欢欣鼓舞,夹道欢迎。

    但是也有人,官心惶恐,满桂这一路除了赈灾就是整顿边兵,发现克扣军饷,私囤粮食的无论是商人还是军官那是见一个杀一个,导致这地官府开始惧怕,反而使他们拎成一股绳,正谋划着一场截杀满桂的计划。

    李家府邸,这李家府邸可不是一般人,知道李成梁不,那是明末一猛将,最后李成梁75岁在老家高阳抵御清军,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战死。李成梁,活了90岁,大约65岁前镇守辽东30年,几乎是那里的辽东王。这李家跟李成梁可是有点关系的,是李成梁的私生子。李成梁有九子,后来被称为李家九虎,威风八面,这谁都知道。虽然如今孙子辈不如以前,但是在辽东依然是将门望族。但是李成梁也有年轻的时候,也有荒诞的时候,这个李家就李成梁跟一个家里丫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