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师唐-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

    这并不是说水不符合热胀冷缩的定理,而是因为水中有一种叫氢键的东西,在温度下降的情况下,氢键会急剧增加,导致水的体积随温度的下降而增加。你们刚踏进科学的门槛,现在有很多不解之谜很正常,随着你们学习的深入,这些不解之谜会一点点的解开,而解开的过程会有危险,也会有坎坷,但更多的是惊喜和成就感。”

    接下来的一个月,李牧没有讲新的课程,而是一直在巩固温习,多快好省是不科学的,过多的追求快行不通,填鸭式拔苗助长的教学让后世的学生深受其害,李牧自然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

    闲下来的他反而有点不适应,忽然间有点想念老杜。他去长安已经快三个月了,至今未归,毕竟是李二的老师,即便有再多的隔阂也剪不断这丝牵连。

    自从老杜病情好转,就被李二接到了宫中,一来叙旧,二来……

    感谢419026394190263922美女的打赏,寒潮来袭,大家注意保暖,顺便求一下推荐和收藏!

    ;

第八十五章 最深刻的第一次() 
李二朝中名臣何其多,但都不够交心,杜老爷子从他牙牙学语就开始当他的老师,跟乳母一样都是他最亲的人,甚至超过了他的父亲李渊。

    他自己也曾发过感慨,宁居茅檐下,勿生帝王家。帝王之家父子多嫌隙,兄弟阋墙,人情冷若冰霜。何似民间,父子舐犊情深,休戚与共,兄弟休憩斗室,相濡以沫!

    这话不假。人对自己的第一次格外在意,生孩子这事也不例外,尤其是在帝王之家,这三妻四妾,后宫繁多,生的儿子女儿多到皇帝本人也记不起来。

    但皇帝也有第一次,也就是他的大儿子李建成,感情尤其深厚,以至于李世民优秀到令人发指也没能得到他的欢心,最终导致了玄武门血案。

    老杜现在也想开了,李二当初选择这条路也是无奈之举,只能怪造化弄人。这些时日在宫中跟李二这头猛虎交谈甚欢。

    关于天下大势,不用老杜多说,李二看的最明白,他想知道的就是民生,最真实的民生。

    老杜这些年一直在洛阳,远离朝堂,看到的最真实,一一向李二回报,天下初定,百废待兴,农业仍旧是一大难题,蝗灾过后,天佑大唐,连着两个丰年,加上人口急剧减少,这才勉强够吃,但随着人口再次暴增,粮食问题堪忧,幸好李牧那小子带来了高产的祥瑞粮食,如果可以大面积推广,粮食的矛盾能缓解不少。

    但李二没有答应,说要试种两年,两年后再大面积推广。老杜知道李二的担心,万一这庄稼有问题,那这天下可就乱了,吃不饱饭,什么君臣,什么礼仪,全部都要靠边站。

    不过粮食矛盾暂时没有很突出,老杜也不想跟李二争执,毕竟这事谁也没错,李二求稳,自己求快,自己也不敢保证这新庄稼大面积种植后不会出问题。

    两人谈论没多久,这话题就转到了新成立的书院上。

    对于李牧,老杜的评价很高,神人之徒,可堪大用!

    “太师,你相信这世上有神吗?”

    李二啄了一口茶问道。

    杜功书哪会不懂他的意思,“当然不信,所谓鬼神只不过是佛道两家愚弄百姓的臆想而已,如果真有鬼神,那荒淫无诞的隋炀帝那还用陛下去推翻,神仙法力无边,动一个手指头就把他杀了!我说的神人指的是他的学问,陛下不曾接触过那小子,若有一天你面对面的跟他交谈,你会发现自己仿佛是一个没有开化的野人,他说出的话字字玑珠,环环相扣,最主要的是,他还能用实物来证明自己说的是对的。

    那一日我到他府里取催书,见他在弄一个圆球,一时不解,就问他这是何物,他说是地球仪,我又问何为地球仪,他说地球就是我们生活的大地,是一个圆球形的,这地球仪就是仿着地球做的模型。”

    “大地是圆球形的?怎么可能,那我们如何站立,不掉下去了吗?”

    李二显然接受不了这种新学说。

    “老夫一开始也接受不了,但经过他一番解释,一切似乎都很合理,他说大地并不是中心,太阳才是,地球一边围着太阳公转,因为公转的轨道是椭圆,所以有了四季之分,同时地球还要自传,才有了白天和夜晚。太阳本身不会东升西落,而是当我们所在这一面背对太阳时

    才有了黑夜。”

    李二还是没想通,但聪明人是不会在一个自己不擅长的问题上太过纠结,“算了,这个问题等有机会见到那小子时朕在亲自问他,太师,有件事我想咨询一下你的意见,可能你也听说了

    ,李牧那小子想在书院里设置一门兵器学科,用来研制先进的兵器,然后再用商品的形式卖给朕,你觉得这事可行否?”

    杜功书呵呵一笑,道,“其实开始这事他是想拜托我来说的,但却被我拒绝了,因为兹事体大,如果我来替他说,陛下顾忌师生情分,多半会答应下来,但私造兵器可不是小事,只能让陛下亲自定夺,这小子见我不肯,才转托了瑾瑜,为此还不惜把他师父传给他的琉璃镜赠给瑾瑜。”

    老杜说的琉璃镜可不是火窑里烧出来的,而是李牧穿越过来后把车上的倒车镜拆了下来,两个倒车镜,一个后视镜。

    “那他一个年仅十二的小儿为何如此热衷于造兵器呢?说白了,这是一件不太讨好的事情。”

    这是李二最想不通的地方,按他说的设想,这兵工厂建立起来花费也绝对不低,而收益微乎其微,但凡是个正常人都不会这么干。

    “陛下,老夫说句不中听的话,希望你不要往心里去。”

    李二毫不在意地摆摆手,说道,“太师尽管说来,朕什么脾气你还不清楚吗?”

    老杜斟酌了一会儿,才开口说道,“那小子给我的感觉跟陛下给我的感觉很像。”

    话才说完,李二手里的杯子普通一下掉在地上摔成碎片。这话什么意思,那李牧也是天子的命相吗?!

    “陛下莫要慌张,我说的是他对待百姓的态度。我曾跟他深谈过一次,他说话很幽默,也很有趣,他说陛下是他最敬佩的一位皇帝,也是唯一一个能改变华夏民族命运的皇帝,陛下那番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警言很好,只有把百姓当成子民的皇帝才是好皇帝。如果有机会他愿辅佐陛下成为超越三皇五帝的明君,但现在还不是时候,他太过年轻,需要十年的积累和沉淀,十年后书院已经规模初成,走上正轨,到时他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走进朝堂。

    他赠给陛下的地图想必陛下已经看过了,这个世界很大,既然关中的土地不够种,那就开发关外,岭南之地一旦开发完成,养活整个大唐没有一点问题,东北虽然苦寒,但土壤肥沃,也可以成为我大唐新的粮仓。往北,就是突厥的大草原,虽然不能种小麦水稻,但可以种土豆棉花,往西,穿过沙地就是另一片沃土,一个叫天竺的地方,不但土地平阔,而且高温多雨,水稻可以一年三熟。”

    第一更送到,请大家多多支持小牧,收藏推荐打赏,都是极好的!

第八十六章 羽绒服() 
李二有些愣神,“你的意思是……”

    老杜苦笑一声,道“这可不是我的意思,在没有碰到李牧之前,我连天竺在哪都不知道。但那小子的话很有道理,这几大世家发展到现在已经尾大不掉,堵不如疏,与其花大力气去削弱他们,倒不如用陛下的标准去振兴几个新的家族,这么一来,四大家族想要要挟陛下就要三思而后行了。”

    “太师说的对,我也觉得堵不如疏,但又不知该如何去疏通,天下就这么大,土地都分完了,想培养新的亲信家族很难,但听你这么一说,貌似土地已经不是问题。可天下初定,再四处用兵会不会激起民怨,隋炀帝的前车之鉴还近在眼前,虽说三征高丽只是导火索,但毕竟也消耗了民脂民膏。”

    “这就要说那小子的另一个建议了,

    现在大唐的军制是府兵制,虽然兵源较多,但士兵的战斗力并不高,按照李牧的设想,兵制需要改革,兵源实行义务兵役制,凡我大唐百姓,满十八周岁必须服兵役,兵役时间为一到两年,同时建立军校,军官需要到军校进修。兵役期满以后根据国家需要进行处置,如果需要用兵就征兆到正规部队,如果不需要用兵就复员,或者分配到地方衙门任职。正规军陛下可根据需要设定规模,订立完善的战功军赏体制,并且进行密集训练,提高士兵的战斗力。

    另一方面把一部分的兵器研制工作外包,让民间工厂接手。武器外包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武器再厉害,没有适合的士兵去操作威力也发挥不出来,人才是主要的。人不造反,武器再多也没用。”

    听着老杜的话,李二频频点头,他是武官出身,对部队的诟病自然最清楚。府兵的战斗力有点渣,当初若不是侯君集把他的八百飞虎军亲信借给李二,估计李二早就被颉利抓住了,一场大战下来,飞虎军只剩下十一人,却在几万颉利大军中杀死近两千人,冲出了一条血路,这已经是了不得的战绩了。

    “兵家常说打仗要靠天时地利人和,天竺距离我大唐不知几千里,想要打下他,光靠士兵威猛是不行的,看他的地图上高山坐坐,河流纵横,还有沙漠阻隔,这后勤部补给就要累死三军。”

    “这就不劳陛下费心了,那小子心思玲珑,发明出了特制军粮,带在身上一年不坏,而且他说要发明一种叫做火车的交通工具,到时候从大唐的西至到东至,用不了一天的时间。”

    李牧吹牛吹的厉害了,这速度估计只有高铁可以,普通列车,尤其是蒸汽火车想都不要想。

    “真的有这么神奇的交通工具?”

    李二也是不信的,大唐的西至在哪他也不知道,但从长安到陇右,大军就要走一个月。

    “老夫也不信,我跟那小子打了赌约,在老夫有生之年,若是他能发明出如此神奇的交通工具,我就把珍藏的兰亭集序送给他。”

    “天下竟有如此神奇的少年,看来朕要早一些见到他了。等过了秋吧,现在大军正在跟突厥厮杀,几乎每天都有战报送来,朕走不开,估计到了冬天大军会偃旗息鼓,暂作休整,陇右的冬天太冷了,听说一锅开水刚熄火就能结冰,不知是真是假,若真的有这么冷,又会有多少将士会被冻伤!”

    这话说的有些萧瑟,气氛一下子冷了下来,两人都不做声,纷纷发出一声声嗟叹。后世有了棉花,有了羽绒服,结果德国人在攻打莫斯科的时候还被冻死了那么多。而现在的大唐大部分将士穿的可都是麻衣,防寒效果很差,如果遇到极端天气,估计要输在天气上。

    棉花李牧已经托了西域商队寻找,估计秋天就有结果,而羽绒服则不用那么麻烦。说起羽绒服,最早发明它的还是唐朝人,公元889年,唐人刘恂任职广州,记述当地风物,撰写《岭表录异》,其中记载说:“南边之酋豪,多选鹅之细毛,夹以布帛,絮而为被,复纵横纳之,其温柔不下于挟纩也。俗云,鹅毛柔暖而性寒,偏宜覆婴儿,辟惊痫也。”在当时人看来,鹅绒被子不光保暖,还有防止小儿发癫痫的奇效。

    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