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残唐崛起-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咱家奉宅家命来,也知道如今将军局面不好。不过如今京城周边风声甚重,破唐军之局,正在关键时候,还要将军在南面为陛下,支撑起局面,以待大破前唐伪军主力之后,再来收拾这贼阉兵马。”不等朱温问话,这传旨太监就先一步将事情因果说了出来。

    朱温作为邓州刺史,大齐帝国东南面通道的要冲守将,自然不会对黄巢如今这番大攻势毫不知情,只是大齐皇朝还没有钱粮,也没功夫与心思修整驿路,所以对于战局进展的细节如何,朱温却是两眼一抹黑。

    “不知道如今王师各路进展如何?当面唐军太过锐利,儿郎却需要消息鼓舞呀!”

    “哈哈!却该如此!自我出京时候,李详将军已破党项联军,光复栎阳,进抵富平,慑的鞑子不该出城,然后转兵西进,配合已经攻破定国砦,进抵兴平的尚宰相,准备迂回攻取奉天。”

    “喔,西线如此顺利,不知道东线如何?”

    “唔,东线稍有不顺,李唐宾将军屯兵在华州城下,久攻不克,我来时,听说河中王重荣部仍在观望,胜负不明。。。”

    朱温听了,连忙表态褒扬李唐兵的兵法,觉得凭李唐宾之能,扫平河中、昭义两军该是手到擒来之事,那中使一听,顿时喜笑颜开!

    心中觉得凭借自己口舌,已经稳住了朱温。让其好生防守邓州,不至于放南面的唐军进克武关,放入关中。却浑然没注意到朱温那皮笑肉不笑下的满满忧愁。

    姑且不说粮草殆尽,却还坐困关中。但说此轮攻势,却重西轻东,殊不知,西面关中各军看似势大,却已经倾尽全力,反而是关东唐军源源不断从潼关而来,如今华州久攻不下,无法把握潼关,堵住唐军东来之路,长此以往,焉有胜算?黄王本豪杰,怎么一进了大明宫就昏聩至此。。。

    朱温虽然心思摇曳,愁念不灭,更面对杨复光的锐利攻势。但如今他还是忠直汉子,对简拔他于微末之中的黄巢,仍然没有一丝反心,忠忱无二。

    今天起,恢复双更

    92ks。

第九十六章 起风波(下)() 
华州城头上,血火激烈,出击不利,引败军守备华州的高浔,如今已经觉得到了山穷水尽之地步,望着城头上与城头下,铺天盖地,倾尽全力来攻的的黄巢大兵,他只觉得神昏目眩,再难支撑!

    云梯临城,箭雨弥天,杀声震地,而勇士接踵而至,昭义军的军势为此步步后退,随着城头上的齐军越来越多,被亲兵扈从着的高浔心知大势已去。

    在齐军杀到眼前之时,他便留下帅旗,自个儿领着五百铁甲亲兵,下城逃命去了。

    然而昭义军虽然并非强军,但也是建镇已久之军,这些手段早就见识经历过不知道多少次啦。

    高勋这一招瞒天过海,不过维持了三五刻钟,仍在城头上鏖战的昭义士卒,顿时就发现了真相,然后眨眼之间,本还在鏖战之中,崩而未溃的军阵,顿时犹若鸟兽而散。

    六月二日午间,华州城陷。

    然而此时已经接到了无数次华州求援的沙苑大营之中,王重荣不疾不徐的面对着昭义使者,淡淡道:“贼军主力已然西去,屯在华州城下者,不是过是老弱疲惫之兵,何以能如你所言,崔破昭义军势?当本座,乃不知军事之人耶!”

    那昭义使者,乃是高浔的侄子,名叫高宇。与高浔可谓是生死相依的族人,闻言顿时明白王重荣没有发兵之意,而倘若华州崩溃,高浔生思可谓不知也!

    然而如今有求于人却也无奈,只能继续放低身段道:“贼军领军者,乃是黄巢大将李唐宾,素勇猛,麾下之兵披甲虽然不多,然而却也算敢战士卒,绝非怯弱杂兵!”

    王重荣听的呱噪,顿时不悦,他河中本是两河富庶强镇,就是高浔在他面前也没可如此放肆。顿时拍案而起,斥责道:“本镇身为东面行营招讨使,如何行事,还由你的这小校来讲吗!”高宇官居一镇都虞候,兼领兵马使,麾下三千人马,但在王重荣眼中也不过是稍微大点小校罢了。说罢,不等高宇继续废话,就让人架了出去。

    此时一旁的米诚却对王重荣,忧愁说道:“如今节帅,关中混战,大帅保兵制敌,该是无错。然而如今华州危急,倘若华州被贼军攻陷,渭河以南,再无遮护,沙苑又背靠河洛,前临长安,一旦举措失当,全军当处绝境之中啊!职下以为,如今既定保兵之举,当后撤同州以观风向。。。”同州在洛河之东与沙苑只有一水之隔。

    米诚文武兼资,这一番话里,其实非常有战略深度。华州在渭水以南,而沙苑在渭水以北,两地本是遥相呼应,然而若华州失陷,则沙苑就要当面独撑长安东面占据,这既非王重荣、河中军所愿,也绝非只有三万兵的河中所能够支撑的。

    然而王重荣却微微叹息一声,他虽非忠臣,却也是晚唐之中,难得的一个良将。对大唐未曾没有一分忠义在内,然而如今关中战局的风眼不在战争,而是在政治之上。

    他何尝不知道,他若驻军沙苑,则华州不可不保,但如今兴平局面,无论战争还是政治,都让他不得不小心行事。

    “如今兴平战局,绵密难测,黄巢此次发狠,动了十五万大军,有必下之心。一旦兴平失守,乃至溃决,则朝廷在关中今年之内,再难有所作为。此为其一。其二,凤翔大将李昌言的书信与朱玫、王处存的书信接连而至,文章字句之间,可见军心浮动,一旦真如李昌言所说,凤翔粮草不济,其中必起变故!

    如此军政都皆是风雨飘渺之感,乃是双鬼拍门之局,稍有不测,全局崩溃,本镇又岂能拿河中儿郎冒险?若是崩溃,这关中战局不要说维持了,说不定又要让黄巢再现鼎盛!到那时,若我河中因这东面的枝节,发兵援护华州,而与贼军大队鏖战,导致伤筋动骨,彼时我等又何以自处?

    而若华州未失,我军却现在就撤走。。。呵呵,朱玫等人也不过是私下串联,就连递送给老夫的文章字句,也无一分明话,可见,行营诸部仍在郑畋掌握之中,怎可如此妄动,授人以柄?”

    王重对米诚也可谓是剖露心语了,他这一番自然不仅是对着他说的,还有他背后,借他之嘴来问的河中武将诸派系。

    “是啊,若是华州失陷,我军犹可周旋,只是高浔这无能将官,守也守不住倒还罢了,却还这么磨蹭拖延,真是让人难办。。”米诚闻言也不禁皱眉,如此说道。

    诚如王重荣所言,如今河中可谓在政治上进退失据。大唐朝廷虽然播迁,但权威犹在,郑畋手中如今更是执掌了超过七八万大军。而今中原诸镇反正归唐,许多大帅节镇正在琢磨着怎么洗去投贼的污渍,倘若河中如今顶着风,不听节制,那下场不可不太好说啦。。。

    当然若是华州失陷,那就是另一码事情了――朝廷也不能强人所难嘛,这也算是藩镇割据下的另一种天下诸藩都认可的潜规则。

    尤其是河中隔壁的河阳的诸葛爽,既眼红河中盐池,又想早日扯去黄巢的贼皮,至于成德、魏博两镇,那更别提了――这河北三强藩之二,若是能找到借口,吞下早就眼红百年的盐池之利,一定会十分爱惜这样的机会的。

    然而就在河中人马踌躇难定,坐等华州消息的时候,华州城东的一片山坡之中,瞧着再无追兵的高浔终于停下了飞奔的脚步,还在收拢败兵。

    起初高浔已经做好了一万七八千大军,能留下个五六千已是好的地心理准备。然而随着收拢的人马蹭蹭上升到了接近一万的时候,高浔终于如脱重负,深深的吐出了一口气。

    中原迭经变乱,我昭义兵马,果然老练,想不到在城池失陷,贼军三面进逼之中,也能逃出如此兵马。。。

    带着这样的欣慰笑容,在儿子高原的扶持之下,觉得今夜算是能睡个好觉啦。。。

    然而他却全然没注意到,这盔甲不全,士气跌落的昭义军上下,在溃败之后的军势却异常的诡异――宁静。

    这支军队放在唐末,溃败之后实在太过安静了!

    按道理说,在唐末一支军队溃败,死伤无算之后,纵然不至于怨声载道,也至少颇有埋怨主帅之举才算正常。毕竟中原一镇,实在狭小,一支军队里,基本上都连亲带故,乡党更是普遍存在,所以一旦伤亡过大,稍有不慎,就有哗变之举。

    而如今天这支昭义军一般,几乎死伤被俘过半,却沉默安静则必有隐情。

    成麟望着进入暖香帐中的高浔,再环视了周遭上万人平躺在荒野之上,毫无遮蔽,安静无声。暗自冷笑,与另一位与他地位相当的孟方立说道:“高浔死期将至,却犹不自知!此天与我昭义之人,自立牧守之机会!”

    孟方立也自额头,叹息一声说道:“竟不想高浔无能至此,被贼军破城不说,还轻弃儿郎士卒,让人心寒。弟愿以兄长马首是瞻!”

    成麟此时话语一变,将孟方立的手,紧紧握住,暖声道:“若事成,你我兄弟,共治昭义!必不负之!”

    92ks。

第九十七章 昭义兵变(上)() 
夜已深,高浔退入帐中之后,再不复挺拔,精气神似乎都在帘幕放下来的那一刻全都耗费尽了。

    虚扶着的父亲身体骤然一软,这让高原顿时一惊,不等他高声叫人,高浔就鼓了全身力气,将儿子的嘴给全都遮住了,这位人方过中年,正在鼎盛的一方大将,此时却犹若苍老了十岁,气力不济的低声说道:“吾儿勿要高声!”

    高原年纪也不小了,二十余岁,已是跟随高浔连年征战过的子弟,比之堂弟高宇还要成熟的多,见此心中一惊,隐隐觉得父亲怕是别有交代。

    “我军大败,昔日出镇勤王,二万大军,如今不到数月就折损的只剩下这一万人不到,如此惨烈,但军中却毫无谣言,静若止水,此乃大祸之征兆!”昭义军节度使高浔忠诚朝廷,然而也是百战余生的大将,与吐蕃、南诏乃至余孽未尽的回纥都有过交锋,就连新兴崛起在大唐之北的,骁勇民族契丹,也不是没有过对阵经历,如今这昭义军之中的诡异气氛,他岂能没有半分察觉?!

    “若有乱兵做乱,儿点起亲军将之荡平即可!父亲勿忧!”

    高浔闻言摆了摆手:“你我亲军不过五百,奈何能敌万众异己?”

    “那儿就带着亲兵护送父亲离开,南下成都,思来父亲为朝廷屡立战功,当可安享晚年。”高原也不是轻浮之人,也知道如今军心不在自己,难能挽天倾,这才将心中计较说出。

    然而却不想高浔叹息一声道:“如今你我父子折杀如此人马,军中又乡党林立,可谓此战以后,人人含怨,岂能全身而退?如今当今之计,就是将彼等贼首,一网打尽,方才有一线生机!乃至助你我父子重掌此镇!只是为父旧疾复发,难掌全局,还要原儿你撑此危局。。。”说道后面,高浔虽然气力不济,然而言语之中的金戈杀伐之音,却却隐隐可闻!

    果然不愧为唐廷老将,环绕万众已经生出异心之兵,虽遇见如此绝境,亦要振臂一战,绝不坐守待毙!

    “父亲且将计较一一道来,儿子必奉命而行!”

    望着坚毅成熟的儿子,高浔很是欣慰,他徐徐就将心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