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中兴路-第2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是说最少?如果一个体重不是太重,大概百来斤的男子,如果一整天趟在床上不受风寒,每天半斤左右的口粮应该就足够了。折合一人年大概不到二百斤成品粮,或者三百斤上下的原粮吧。当然这也是以粗粮为主。当然,救灾的时候在实际中也往往是按这个办的。当然实际上不可能够吃,都是靠乞讨流亡或者其他办法补充。但这也大大减少了各种乱子。

    听到这样的话,萧轩也在心中大致算了一笔账:即便是灾民级别的生活对比苏南浙北中央总督区最为富庶的地方的人均经济,那也不过是一比十左右的关系。放在成年人中也会有整个财政收入三分之一左右的负担,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可接受的。毕竟这个农业时代即便是最为富庶地方的经济基础也有些过于薄弱。不过,如果最基本水力机械或初级机械能够进一步改善某些城镇地区经济的话,那或许另论?

    本章完

第412章 工场() 
    崇祯十二年的春天渐渐来临了,经过一个冬天的准备和筹划,英雄外城内一家新的棉纺织厂建立了。同去年以来的很多新兴的商户类似,表面上看是中央学院的年轻人还有新迁徙过来的几个检举者所开办乃至负责管理的,算的上是一家诸多股东共同出资的股份制单位,不过稍微有一些经验乃至内部消息的人却能看明白:这家新开的棉纺织厂本质上是“皇商”。其实不用看别的,只看那些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复杂的水力纺织机械,就能明白这样重大的突破绝非寻常商户能够开发突破的出来并且首先运用的。

    一开始的时候人们并不怎样在意,水力织布机在去年的时候就出现过,不过因为纺出来的纱既不结实也不细密,考虑到成本价之后,人工成本方面的优势则并不是很明显了。而且那时候的一些类似的为了在市场有限的情况下获得必要的回本利益,价格上也没有太大优势。

    “这样的规模,怕是一个月,估摸着恐怕织工至少得有两千人上下的规模。以去年至少十倍熟练纺织工、几十倍寻常织工的表现来看,一年下来估计要出手七八十万匹劣质纱。在这京城乃至江东一带,那种质量的布能轻易出手吗?”南京城比较偏僻的一处私人茶馆里,一些松江府前来观望查探消息的人们讨论道。

    说话的时候,许多人的目光也都看向了一位曾经在中央学院工作过的军工匠人。虽然完全不是这一行的,可也算的上这个时候民间能够请的到的对天家的一些事情最为了解的人了。

    “以我对天家的了解,如果是赔本的买卖,决然不会有这样大的阵仗,更不会这样公开化。这样规模的去做,还不是以中央学院实验工场的名义,必然是有着在盈利方面相当大的把握的,或许布匹的质量会有很大程度上的改进。。。”

    听到这样的话,不少人的心中都有所压力,其实这压力不完全是来源于布匹的质量,而是这场主的身份。如果是背景不深的寻常商户,仅仅是比质量或者价格,那没的可说的。可是这家工场的背景如果是天家直属的,以后再扩大规模,就毫无疑问的会对不少人的利益构成威胁了。

    不过即便是如此,也没有人打算因此而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不少人叹道:“这就没什么说的了,看以后的情况和运气吧。时运天灾,非人力所能相抗。。。”

    利用英雄外城一处防洪洼地内的“公共水库”,工厂一共拥有五十部大型水力纺织机,最多的时候可以带动四万多个飞梭和滑动架的水力纺织机。员工的规模其实也不是外人猜测的两千人,而是四千人左右的规模,只不过实行两班倒班制度,同一时候维持在岗的织工大概两千人左右的规模,轮班之下可以有效的实现日夜轮作,最大限度的增加了效率。

    除了纺纱之外,在不久之后,相关的织布、印染等相关配套工场也都相继出现了。这一个在规模上似乎前所未有的纺织集团也就开始露出了大致的规模:至少拥有七千左右的员工。依据以前一些水力纺织行业的经验,每天产出的布匹应该就在两千匹上下的规模。

    萧轩当然不是一个迷信历史经验的人,虽然英国的工业化是从棉纺织行业开始的,但萧轩在有了不少的经验并且仔细的分析了一下路线图计划之后觉得这并非工业革命的必然途径。从科教到冶金和化工领域直接搞出内燃机相关体系或许也可以“一步登天”就是造船很显然也对真正的制造业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还有人想到过如今在中央学院中已经开始日益成熟的蒸汽缫丝会比会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只是萧轩在权衡之下暂时放弃了首先进行大规模蒸汽缫丝活动的倡议。原因在于:即便在近代,丝绸普及化也是难接受的。新中国建国最初几十年,化学工业还不是很发达的时候,就是传统的棉纺织行业都面临着与粮争地的问题。棉花的争的地还不是一些太好的地方,而要是涉及到改稻为桑的问题,这对此时代本就不是很巩固的整个东方的农业基础是一个太过沉重的压力。只有本土的人口在向西方有一定规模的疏散,压力大大减轻,整个海内的农业面貌有了根本性的不同的时候或许才能够更为周全的考虑。

    相比较之下,棉纺织行业或许不是“最有用”的,却是在这一轮路线图计划的突破之后对于中央来说“最能盈利”的。过去的一个冬天实现了水力纺纱在质量上的骡机突破之后,能够卖出去的价格估计也与过去有了根本上的不同。

    以前的时候,江东一带中等熟练水平的织工大概一年布匹产量大概在三四十匹左右的水平,这还是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式的纱厂而不是寻常农户。排除各种原料成本,只论“劳动增加值”平均每人每年也就十两上下的水平,劳动生产率同一个中等田地上的壮劳力没有什么不同。所以旧时所谓“男耕女织”潜在的含义是很长时间内,纺织的经济产出能力其实还比不了种田,也就在晚明时候随着一些手工纺织机械的改进才让情况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

    可是在水力机械让纺织的效率相比熟练的职工也能提高为原来的十倍并且质量上还能达到中上水平之后,情况似乎就有了根本上的不同。如果不讲太多的“社会主义”而是按照十九世纪一般水平八九成的剥削率,或者稍微明显好一些,劳动力成本两成,这个时代并不算太过复杂的机械乃至厂房成本一成。地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七成剩余价值剥削率的话,六七千人左右的员工差不多可以提供每年五十万两的利益。扩大开来的话,十万左右的纺织工业集团一年大概可以提供七八百万两的内部财政收入和利益,短期内财政缺口的问题当然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的缓解了。

    本章完

    

第413章 新的动议() 
    当新的水力工场开工并纺织出第一批棉纱的时候,得到消息的不少人都有些震惊了。其中当然包括田秀英的父亲田弘遇,同以往的天家不一样,因为特别的后宫和新的机制,田秀英是整个后宫之中唯一拥有合法公开身份的人,也就有了独有的超然地位。尽管这些年来因为对萧轩在大程度上的了解,并且避免一些历史上的前车之鉴,从田弘遇到田秀英在许多问题上都是谨慎的,可这个时候田弘遇也终于打算敲打女儿一二。

    新年之后探亲的时候也就不由的询问道:“当年女儿曾经是君上在战场上的左膀右臂,就是政务和政事也没有少协助着处理。为什么类似于今天这样的事却似乎对我们田家还有很多信邸旧人那样的不放心?”

    听到这样的话,田秀英则直言不讳的坦言道:“这件事情君上当然也曾不客气的明讲过:他说人们生在红尘中,旧的环境下不可避免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影响,比如关系文化、面子文化,也就很容易弊端重重。其实类似的皇商早就可以重新开张了,可就是因为重重的顾虑,君上才不得不在新一代的新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可用的时候在进行这一套。他们没有多少有各种利益牵挂的熟人亲友,也就能够最大限度上的避免管理上的各种弊端。不过父亲不必担心,你要相信君上所谋求的利益显然并不仅仅是如此了,君上身边宽裕了,我们的好处也绝对不会少。。。”

    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萧轩也没有什么把握这些新发明才不久,相关的制造设备刚刚在中央学院附属工场的测试中还算完善的纺织机械在真正意义上开始大规模投入运营的时候也能保持原来的质量。

    可是在工场全面开工大概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日产量渐渐在渡过最初熟悉的阶段渐渐增长起来的时候生产出来的棉纱似乎还有原来的质量水平,日产量也明显不见下降,这就让萧轩更加感觉到了一丝欣慰。

    以这样的质量,实际上很显然不能按照寻常布匹的成本来相提并论,因为它至少相当于二三两银子一匹的三梭布,就是只论工序增加值排除成本,每匹也可以达到一两上下的增加值。按照现有的速度估算,仅仅是六七千人每年的增加值就应该在二百万两左右的规模,这也让萧轩开始明白了为什么近代早期资本主义带来的利益为什么那样让人疯狂。没有地价成本、没有水电环境成本、厂房乃至设备成本相对比例因为机械的相对简单可靠也都很低,更重要的:如果是资产阶级拥有相当地位可以避免官僚或者封建主盘剥的环境下,那几乎可以拿到整个增加值至少八成左右的价值。在短短不过一代人甚至是一瞬间的技术革命,就让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十倍之多,的确会在很大程度上让劳动关系变得似乎同过去完全不同了。

    这样算下来,这数千人的工场单位一年就可以带来折合一百五十万两银子,折合民国时代几百万美元每年的利益。如果规模在随后不算太长的时间内扩大为原来的十倍左右,那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完成从松江到南京的转移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完成质量上的某种升级,每年提供一千五百万两上下银子的财政收入,虽然距离萧轩的终极期望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毫无疑问能够极大程度上的缓解如今灾年净亏三四千万两银子的财政赤字,平常年份也要因为种种开销透支两千万两上下的状况了。

    当然,纺织厂里新的秩序也开始渐渐的让人不适起来。虽然按日结算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在劳动时枯燥带来的压力,每天六七十文钱的收入对于并非家中主要劳动力的女工来说也是完全不可忽视的一笔收入,可是劳动强度却是以往的织户所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

    以往的时候相关行当的织户一年的工作时间在多数时候不超过二百日,平均每天劳作时间也只有少数时候才有六个时辰,多数时候不过五个时辰的样子。可在新建立的工场里,即便是轮班也几乎是在没有休息日的情况下日日都要劳作六个时辰左右,算起来平均每个时辰的收入提高有限的情况下,还要忍受长时间的劳作。

    同骨子里就有一种右翼保守主义思维的欧洲封建贵族们转化过来的资产阶级不同,因为长期文人当政乃至儒家传统的影响,尽管这世上实际上存在无数悲剧,可是同“逍遥自在”“自由散漫”彻底相背离的传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