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影侯-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如此之祸,因此,请陛下三思。”

    黄子澄所举的例子都是时代久远的,其实宋初党争还是很多的,只不过他们的方式较为文明和气一些,诸如早期的范仲淹、吕夷简、富弼、梅尧臣等,后期的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为一代名臣文豪,都是世人称颂的谦谦君子,所虑皆为公事,而少私情;这样的为公不为私的君子之争,几千年来也独此一例而已。

    即便如此,后期也有撕破脸的时候,乌台诗案,就差点让大诗人苏东坡的丢掉了脑袋,虽是小人构陷,但主事的尚是王安石,却也没有保下他,照样贬谪。

    以后到了徽宗时,蔡京当权,肆意打压对手,一代昏主宋徽宗炫耀书法,亲书党人碑,刻司马光、苏轼等反对或对王安石新法有异议者之名于其上,立之于太学端礼门前,大有遗臭万年永不翻案的意思,党争至此,就完全变味了。

    他们都知晓党争带来的不良后果,所以提起党争后,齐泰才看了茹瑺这一眼,原来竟已到了如此地步,唉,糊涂,糊涂啊。

    “陛下,前宋司马光将新法废除殆尽后去世,早就乡居的王安石也于同年去世。不过朝廷的分裂并未因各自领袖的去世而停止,党争反而愈演愈烈,两派轮番执政,政策变换不定,民众深受其害,投机的小人反倒在其中左右逢源,党争也从先前君子们的争原则变成小人们的争利权,国事日非,直到靖康之辱而亡国。王安石和司马光都不愿意看到纷繁的党争,而北宋党争实则由他们开启,这两大君子都难辞其咎。如此看来,文人之争尚且如此厉害,那武人之争,岂非刀兵相向,更加难以控制,若刀斧加身,我等又该如何呢?还请陛下三思。”工部尚书郑赐也跪下说道。

    建文看着跪着的这些人,一言不发。

第0166章 一身两面传声筒() 
每当这个时候,房间里都会沉默,以前不会这样的,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样的变化呢,是中愈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还是诸位大人不能接受新的变化的时候,还是建文帝对父皇的死因有了疑问之后。

    总之,朝堂之上的变化,厢房里的君臣奏对,在这段时间,变得很是厉害,至少这段时间,轻松地气氛不再,人们似乎再也找到之前的那种默契,这,朝廷,真的变化了吗?这,天下,真的要变天了吗?

    还有救吗,朕的天下,还有救吗?朱允炆内心里在呼喊,怎么会是这样?

    建文帝看着跪在面前的这些国之重臣,想着他们之前劝解的话语,头脑里浮现的是中愈之前的解说,朱允炆事先做好了被反对的准备,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他们,这些自己看重的大臣,居然用了党争,来阻止自己,党争之祸,历朝皆有,无非轻重之分,洪武朝也有胡党蓝党一说,总之牵连甚广,改变了不知多少人的命运,他们是在怀疑自己,扶持朋党,祸害天下吗。

    建文帝在不断的问自己,怪不得之前的朝代,都有远见之人力图变法,却始终不能成功,那是因为皇家享国时长,积弊已久,可如今,大明立国三十五载,皇爷爷传位给自己,也才第二代,竟然已经隐隐有固步自封,止步不前的态势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群人还有救吗,大明,朕的大明,还有救吗?

    “你们,都是这个意思?”建文帝开口问道,说不出语气有什么问题,只是熟悉他的人应该知道,这是不太满意的态度,但是今天似乎有些不对劲,除了之前没有明确表态的几人,还有出言支持的齐泰,其他人,跪倒在地,齐声说道:“臣等惶恐,此事牵扯甚广,不宜操之过急,还请陛下三思。”

    建文帝看着他们,端起旁边案几上的茶盏,还没有喂到嘴里,似乎想到了什么,摇了摇头,又放下去,起身走了,是的,走了,长袖一摆,头也不回地走了,苏公公带着小太监们赶快跟上去,似乎皇爷的心情不是很好,但是他们还是跟了上去。

    跪在地上的人仍然跪着,坐在凳上的人也还在坐着,屋子里透着风,过了一会儿,大家相视一眼,都在探索彼此的意思,只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没有人说话。

    吏部尚书张大人看了看远去的皇帝,那个年轻人,到底在想些什么,连他也有些看不透了,今天这堂上似乎也有些不对头的地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都起来吧,皇上已经走远了,今日之事,大家都在思量思量吧,没事就回去歇着吧。”说完,他也带头走了,本来他是想问问方孝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到最后,他还是忍住了,有些事,不知道还是不知道吧,这位老大人,在刚刚的那一瞬间,思绪回到了洪武朝的时候,那时候,太祖高皇帝的话,哪会如此直白,又怎么会有这样的反对,见惯了风雨的老大人,也不由得叹息,唉,世道变了啊。

    每个人的心思都猜不透,刚刚有多少人说出了心里话,又有多少人在刚刚的那场奏对中,即兴表演,这,谁又能说的清楚,大家互相行礼告辞,各自回署衙。

    离去的建文皇帝没有明确去的地方,就在紫禁城里闲逛,苏公公在后面跟着,“大伴,朕,刚刚是不是做得不对?”

    苏公公看着建文皇帝,说道:“陛下没有做错什么,这件事情,老奴在一旁听着,也认为是对朝廷有好处呢,陛下天资聪颖,从谏如流,政治宽和,您的想法是正确的,诸位大人只是一时没有想通,想必过段时间,自会听从您的意见的,您是天子,他们应该听您的。”

    建文帝笑了笑,斜他一眼,戏谑道:“尽说些拍马屁的话,朕要是从谏如流,刚刚就该答应他们,放弃建立新式学堂,固守祖制,哪里还会起身离开,抛开他们,在这里散步。”

    “老奴并非拍马屁,只是说一些事实和老奴看见的东西。”苏公公摇了摇头,说道。

    “哦。”朱允炆来了兴趣,“既然自认说的是事实,那就说出来听听,要是没有个理由圆过去的话,朕可不会留一些尽会拍马屁的人在身边。”

    苏公公躬身行礼,“陛下,新式学堂培养的是军事人才,皇爷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能够打仗的人才,现在将士在外作战,自然是希望他们的主帅是一位能打胜仗的人,总不能让啥都不懂的人,带领他们去送死吧。齐先生是个有学问,有见识的人,他并没有反对,而是极力的支持,就说明此事大有可为,所以老奴认为陛下您听从小方大人和齐大人的意思不会有错。”

    “你啊你,怎么,大伴进来也开始关心朝政了吗?”建文帝指着他,呵呵了一声,似乎有些意味深长。

    苏公公一听,坏事了,自己怎么把这茬给忘了,这嘴多的,“老奴不敢,看见皇爷近来烦心,老奴深感担忧,刚刚也只是说些自己的想法罢了,还请皇爷恕罪。”他赶忙跪下来认罪。

    他的声音也不由大了几分,“说吧,这些话是谁教你的,朕身边的人现在也成为了别人的传声筒了吗?”

    朱允炆收敛了笑容,淡淡的看着这个跟了自己这么多年的老人了,难道自己真的看错了吗,这宫墙内还有人值得信赖吗?

    “皇爷,老奴句句属实,并没有谁教老奴说这些话,大明报和逊志报,老奴也在看,老奴手下的小太监只要是识字的也都在嘱咐他们学习,方先生说得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才是最好的,老奴刚刚说的话都是实事求是的,是老奴自己琢磨出来的。”

    苏公公到是一股脑吐了个干净,他也暗自恼恨,刚刚自己怎么那么嘴贱,什么话都在陛下面前说呢。

第0167章 徐州城外的炮声() 
远远地看见,一身龙袍的建文帝站在前方,看着跪在面前的苏公公,其他的小太监和小宫女们,也都跪倒了一大片,在这宫里待得久了,也知道什么时候该跪着,看看皇爷的脸色,苏公公还在为自己刚刚的行为解释,朱允炆听后说道:“你说的是真的?”

    “老奴,句句属实,绝无虚言,确实是自己琢磨的,请皇爷恕罪。”苏公公的头和小鸡啄米似的,一直请朱允炆恕罪,“起来吧,以后这样的事情跟朕说就行了,就不要往外说了,皇爷爷留下的规矩,有些东西,朕还不想丢。”

    “是,老奴谢过皇爷。”苏公公见应对过去了,松了一口气,吓得一身冷汗,太祖高皇帝严令,内侍妄议朝政者,皆斩,刚刚自己怎么就忘了这一茬呢?

    《祖训录·箴戒》即云:凡内使监官有忠正者,察而用之,但任以末等之职,不可委以文武之权;奸狡者,斩之。但是事实上,太祖朱元璋对于宦官又用又防,朱元璋深知自古以来宦官、女宠等为祸之由,“女宠之祸常始于干政,外戚之权常始于怙恩,宦官之盛常始于柄兵,权臣之专窃常始于蒙蔽,至于藩镇跋扈则由于姑息,夷狄侵暴则由于国势不振”。然而他自信“制之有其道”,即:宦官“不假以兵柄,则无宦寺之祸”。

    其实,太监是不让识字的,但是后来发现多有不便,所以有些太监是可以识字的,还有专门的人教学。

    朱允炆今天受挫,但他并没有太过伤心,最开始他对于中愈的判断不太相信,现在他相信了,不过这些人虽然目光有些短浅,思维有些固化,也是正常的,只要是忠心的,这些人都还能用,他在思考,到底要怎么样,才能有所变化呢。

    今天宫里发生的一切,中愈都收到了消息,就好像他本人就在那里一样,他知晓在场的每一位大人的话语,甚至他们的表情,动作,也知道的一清二楚,对于这些,他倒是没什么感觉,本就该这样,没什么大不了的。

    建文四年二月二十一日,燕军前哨流窜到了军事重镇徐州,主力部队也在后续行进之中,朱棣手下的大将都很着急,都想借着之前的大胜而出击,不想给徐州守军留机会。

    徐州守军也知晓现在情况比较艰难,燕军狡诈,而且骑兵人多势众,机动力量远远超过他们的骑兵,因此,最后决定,固守城池,不予理睬,无论燕军如何叫阵,就是不出城。

    这可把燕军给弄着急了,军事重镇徐州,墙高军利,若是进攻,打下它,要死多少人,后勤要备下多少攻城利器,谈何容易,所以攻城实为下策。

    那就放弃攻打,绕道而行,可是本就是战争,穿插就是为了节约时间,哪里能够这样,在绕道其他地方,况且徐州守军,又怎么可能放弃自己绕道的机会,若是出来追赶,甚至是出兵埋伏,都有可能让前哨军队全军覆没,这是中策,不到万不得已,也不可取。

    正当燕军将士感到十分为难的时候,朱棣和姚广孝想到了一计,随即便向手下众军作了安排,嘱咐他们按计策行事。

    “王爷,此计只可用一次,根据之前的那份战备兵力图,徐州屯兵众多,各地卫所严谨对战,只可智取,不能力敌,况且,王爷不要忘了咱们的任务,是要快速南下,只要让他们害怕,甚至是有侥幸的心理,那就是王爷胜了。”一身袈裟的大和尚姚广孝像朱棣说道。

    “军师言之有理,孤已经传下军令,让他们谨慎对待,不要让徐州守军看出破绽,相信他们都能做好的,咱们燕军男儿,自然不差,应该可以完美的完成这个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