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清朝当皇帝-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树,其海军刚刚经历过一个黑暗时期,大多数军舰老化而没有更替。即使在吨位上,如果不是中国击败了法国的远东舰队,恐怕骄傲的皇家海军现在已经被法国人超过了。而英国人那固执而傲慢的孤立政策,让他们在全世界没有一个朋友。”
琼斯没有答话,继续仔细的聆听着,脸上露出思索的深情。
“不过英国人毕竟占据着世界上最富饶地土地,他们有几百年搜刮来的金币,一旦让他们缓过劲来。他们的实力会以一个恐怖的速度壮大,任何国家在这样地竞争中都不可能战胜英国。朕担心的事情是,英国一旦重新强大起来,他必然开始新一轮的扩张……不要说贵国没有这方面担心。在中美洲,在委内瑞拉,在俄勒冈,一旦英国人下决心得到这些利益。贵国能够容忍吗?”
说着说着,关绪清已经有些激动起来:“所以与其将来想尽方法来遏制英国人的野心,不如乘现在他们最虚弱地时候。我们联合起来打败英国人。或者说是贵国帮助朕打败英国人。算算这样可以带来的好处?贵国将得到中美洲和南美的利益。而太平洋将成为我们两国的池塘。”
关绪清后世经过相当严格的话术训练,从事金融行业的他,在忽悠那些比猴还精的客户时都能游刃有余,何况在现有的事实依据面前画出一副让对方无法拒绝的蓝图,至于将来如何他可无法保证。
琼斯听得不自觉的微微点头,关绪清的话里描述了一副十分美妙的远景。旧的世界霸主将被中国的战争拖住脚步,而美国将真正把美洲纳入自己的掌握,并依靠他发展壮大,直到最后从英国手中结果领导世界的旗帜。这个时候美国地孤立主义势力还远没有后来那样严重,不少美国精英确实在考虑这样的问题。
“陛下,您的提议确实十分动听,其中一些看法克里夫兰总统也同样提起过,这让我怀疑你们之前是否进行过交谈。但您也知道,美国是一个民主的国家,政府实际上是执行着民众的要求。我们的民众厌恶战争,尤其是与英国这样一个强国的战争,即使是为了正义的理由,我想政府很难说服民众同意出兵……不过我们或许能给贵国一些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在必要的时候从中斡旋。”杜勒斯字斟句酌地道。其实在他心里是非常赞同与中国结盟的,以现在美国的实力还不足以影响到远东,所以在瓜分中国的利益上美国处于绝对的下风,而签订了这个盟约后,美国将拥有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在太平洋西岸建立起自己的势力。
如果说与俄国结盟是与虎谋皮,为的是在短期内限制住英国的军事力量,那么与美国结盟就是为给壮大中国的实力提供一个长期的助力。美国不仅可以提供中国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在对外问题上,现在对付英国,将来对付俄国和日本,美国都是好帮手。
在秘密的一周洽谈之后,琼斯终于带着他满意的条约搭上了从天津开往旧金山的轮船。这份条约包括美国提供一笔两千万美元的贷款帮助中国进行币制改革,并对中国开放钢铁、冶金、造船、精密机械等重要工业设备的出口,如果中英战争爆发,美国还将在短期内认购一笔价值一千万美元的战争债券和提供一笔一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不过为了维持中立的形象,在战争期间美国将不会对中国出口军火和钢铁等战略物资。
当时一两白银折合两美元。
而作为代价,美国的商品将以低于2。5%的关税进入中国,像是中国吃了很大的亏,以美国的工业实力,他们的产品在低关税的情况下进入中国市场一定会对中国还刚刚起步的工业造成很大的冲击,而且看看条约,美国实际上并不需要付出什么,贷款和战争债券都是要还的,那些工业设备也是要真金白银买的,为中国的币制改革提供平准基金更是对美国有大大好处的事情。
在条约中,美国没有承担一个义务,甚至连中立形象都不用破坏。不过关绪清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以中国地教育水平,要想培养出自己的熟练技工,发明出好的机床设备。再一步步把重工业建设起来。那不知要多少时间才够。而列强也不会给中国这样的时间和环境。只有实行拿来主义,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发展出中国地民族重工业。
至于低关税的问题对现在的中国也算不了什么,根据中英《北京条约》,中国现在的海关关税还掌握在英国手中,只有收回了才作数。
第八十章 新式装备
左宗棠纷纷仆仆的赶到昆明,这个已经七十多岁的老将一生为大清四处奔波。可是关绪清手上实在没有信得过又压的住底下这么多将军的帅才。只有让这位老将军多辛苦几年,等去德国学习的那帮陆军军官回来接班了。
左宗棠先到了昆明,在朝廷兵部的文书里记载昆明是由新组建的冯子才部驻防。
由于在中越大战中表现出色,关绪清特别提拔冯子才为大将军,可是因为新招的兵员还在训练期间,装备也没有备齐,所以暂时没有任何作战任务。可是作为冯子才的老上级,这次去越南经过他的驻地就特意去看了看。
从马上翻身下来的赫然是军机大臣,兵部尚书左宗棠,他今天没有穿朝服,而是换上了他的大帅军服。冯子材想扶他下马,却被他拒绝了,自己从马上跳了下来。
“参见大帅。”冯子才单膝下跪,行了个标准的军礼。
左宗棠身后一起下马的还有刘永福、刘铭传、吴平、聂士诚和潘东民。
左宗棠瞥了他一样,笑道:“听说你冯子才最近发了财啊,我特地来看看眼界,你不会藏着掖着吧。”
自从上次跟关绪清谈完之后,左宗棠就领命秘密出京。着手在越南组建西南集团军,由聂士诚部、刘铭传部、吴平部、刘永福部和潘东民五部人马二十五万大军准备随时入缅作战。
冯子才呵呵笑了笑说道:“发什么财啊?穷的都快要当裤子了,湖北枪炮局的装备整车整车的都往越南送,看的我眼馋啊。我手下的弟兄到现在还拿着木枪练刺杀,练瞄准。都没有实弹练习过,那毛瑟后坐力蛮强的,不实弹练习等于没练。”说着对左宗棠身后的几位将军看去,意思这装备都让他们给占了。
“去去去,谁跟你扯淡。皇上都告诉我了,湖北枪炮局最近研究出来的一种手榴弹不是已经给你装备上了嘛,让新兵都在训练的。走走走,带我去看看,这东西到底是什么玩意。”
不多久,众人来到一片空旷地野地前,不远处几百个士兵正在向一些煤粉划出地圆圈丢东西。左宗棠领着身后的将军走上前,捡起地上一个黑色地硬铁块,道:“这就是你们装备的手榴弹?”
冯子材看着左宗棠手里的东西道:“手榴弹实在太少,舍不得拿出来训练,一般就用同样重的铁块代替。“说着冯子材从旁边士兵手里接过一个橄榄状的手雷和一个带着木柄的手榴弹道:“这个才是真的。”
左宗棠看了看,道:“怎么用?能不能给我来个响?”
冯子材听了,招呼周围的士兵退开,拔掉手雷上的引信,甩臂扔了出去。
不等手雷爆炸,冯子材又拉开了手榴弹的弦,丢了见十丈开外传来一前一后两声巨响,泥土砂石被溅得四处激飞,待硝烟散尽,地上已经多了一个小坑。
左宗棠身后的刘铭传、刘永福等人被震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显然被这件杀人凶器给惊呆了。他们俩都是经历过中法之战的人,对战争中的堑壕战有深刻的印象。在双方火炮差距不大的情况下,拥有机枪火力的堑壕几乎是不可能被突破的。
这是对堑壕的成功利用,一旦将来轮到我们去突破敌人的堑壕,我们用什么方法去攻破它?这是参加过中法之战的军官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现在方法终于出现了,世界上万物相生相克,手榴弹就是破堑壕战的最佳利器。
这时,刘永福首先站不住了。厚着脸皮说道:“冯大哥,你看这手榴弹是不是支援我们黑旗军几百箱,我底下的那些乡下兄弟都还没见过这东西,将来要是到了战场上把丢过来的这些东西当红薯接住了,那可就亏大了,所以你一定要给我点,反正这玩意你也不能留着下崽不是。”
“几百箱?”冯子材本来红光满面的脸此时连脖子都红了:“你真是好大的口气,现在我十标人马,每个人还分不到五颗,你上下嘴皮一碰就想要去这么多,想也不要想,一箱都没有。”
“冯大哥,等兵部给咱们的手榴弹到了再还你不就完了嘛,反正你现在也没有什么作战任务。这天气不好,你也不怕这手榴弹发潮?”刘铭传在一旁说着。
“好了。”左宗棠这时皱皱眉道:“这些手榴弹是供应冯子才部的,我会上书给皇上,让各局加紧生产这种手榴弹,以装备各部。”众人这才罢休。
接着众人来到炮兵标,这里并没有看到炮管林立的炮群,只有稀稀拉拉的二十几门75mm行营炮,炮兵们正在后是进行*炮训练。众人越过训练的士兵来到一个仓库的大门前,在冯子材的带领下,一行人从小门走了进去。
从天窗射下的阳光让众人很快看清了仓库里的情况。在他们眼前立着一排排像烟一样的东西,左宗棠颇为疑惑地道:“这就是迫击炮?”在他的印象中,火炮都应该是笨重的,动辄几百斤上千斤的东西,哪像眼前的迫击炮这样轻巧。
冯子材此时点点头道:“这些迫击炮都是宁局造的,本来只有一种寸炮(33mm),可以射三里远,后来宁局造了一种大点的,可以射五里远。这样的迫击炮,我部有五百多门,本来想每个连一门。可是后来发现几门集中用的话威力不下于一般火炮,而且这些炮最重的也不过15斤,一个士兵背之仍可行走如飞,极利作战。所以我把他们集中起来组成了一个炮标。”
左宗棠此时也想到了迫击炮在山地交锋中可以带来的优势,试想敌人因为火炮笨重而只能携带轻武器,而我方却拥有火炮之助,其胜负不料可知。
潘东民此时心里大大地后悔啊,当初在京城见皇上的时候,皇上让自己去负责训练新兵,说有新式装备可以尝鲜。当初还以为是皇上哄自己的,死活不愿意离开老部队。现在看见冯子才又是手榴弹又是迫击炮的,他心中那个悔啊,有如滔滔江水向东流……
第八十一章 各怀鬼胎
1885年10月,第一次鸦片战争起就在中国处理中英事务的霍顿先生早已过了退休的年龄了。不过今天他才刚刚登上返回伦敦的轮船,他看着居住了40多年的中国,身板依旧挺得笔直,脸上挂着一丝不苟的表情,仿佛还沉浸在40多年前英军入侵中国时的情形。
霍顿曾经当过中国江海关税务司,驻中国的英使翻译,驻华使馆参赞,英国驻中国公使等几乎所有职务,经历过两次鸦片战争,他的大半生都是在中国度过的,他说过的中国话甚至比他的母语还多。没有一个外国人比他更了解中国,所以当他回到英国的时候,他又被内阁聘为英国远东事务的顾问。
“欢迎你回到英国,我的老朋友。”英国外交大臣大卫热情地走了过来,对于这位在远东给帝国谋求了巨大利益的老人,他还是心存敬意的。
霍顿十分绅士的脱帽致敬,显得彬彬有礼:“见到您非常荣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