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清朝当皇帝-第5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我想我已经找到了”那边的扎赫迪也同样报以奇怪的眼神
    由德黑兰发出的捷报雪片一样送到北京,皇后静芬的身体也恢复得很快,这些天关绪清心情非常好,这一天和冯相华等人议完了事,当晚就在皇后的坤宁宫住下了两个太医刚为皇后诊多了脉,关绪清询问病情,太医说已经没有大碍了,只是皇后身体还弱,还需要休养,这两天稍微有点儿咳嗽,太医走后,关绪清和静芬说了会儿话,这才知道静芬已经两个月没来那个关绪清笑道:“刚才听太医说你体弱身热,吓人一跳,原来有喜了,又要给朕添一个龙子了”
    皇后似乎心事很重,娇小的身躯偎在皇上怀里,微微摇头道:“是喜,身子也有病这无名热有些日子了都怪皇上你,臣妾身子弱,你还非要行……行那种事……”
    关绪清抚着她的秀发,缓缓说道:“人们常说,阴阳调和,可治大病你总是提不起精神来,身子骨又单薄,稍遇到点儿冷热,哪有不病的?你是朕的妻子,也是天下之母,朕所有的都是你的,该高兴起来才对啊”
    静芬没有答话,过了好半天,才慢慢翻转过身子,竟然用手帕悄悄擦着眼角的泪痕
    “怎么了?”
    “没什么,高兴的”
    “高兴还哭?”
    “女人高兴和男人不一样”
    “莫名其妙”关绪清不禁一笑,正要说话,静芬忽然说:“有一天,我要是真的死了,皇上给我个什么谥号呢?”
    笑容凝固在关绪清脸上,他猛然坐直了身子,扳着静芬的肩头,急切地问道:“你这是怎么了?到底怎么了?”
    静芬坐起身,望着纱灯里的烛光,叹息着微笑道:“自从得了这场大病,我总是怕自己不能陪伴皇上走到最后,所以趁着现在我想向皇上讨下这个谥号你不是当初答应要给我孝贤这个谥号的吗?你要是能给我这个谥号,我将来九泉之下也就瞑目了”
    她的话还没说完,关绪清一把遮住了她的嘴,说道:“朕不许你再说这样的话,咱俩成婚以来这么多风雨都过来了,将来一定会白头偕老,就是死也是朕先死,朕怕你走在前面的话,朕承受不了失去你的痛苦朕自打登基以来事情多,陪你的时间少,可是这么多年了你还不知道朕的心思?别胡思乱想……睡……”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关绪清就醒了,见静芬葱白色的小臂露在被子外面,呼吸均匀,沉稳的睡着,眼角还挂着幸福的泪痕,他轻轻替她掩了掩被角,披上中衣,轻轻的来到外间大殿几个守夜的宫女忙不迭的过来侍候,关绪清摆手叫她们下去,单把小德安叫过来问道:“皇后如今一天进多少膳?”
    小德安见皇上脸色阴沉,小心的低声道:“娘娘这些日子全都进的素,两顿正餐,奴才在旁边瞧着,一顿不过二两老米闲时偶尔进一点荔枝瓜果倒是前头厨子郑二做的荤菜娘娘还进得多一点儿郑二走了之后,奴才就没见娘娘进过肉菜”
    关绪清沉吟道:“郑二现在哪里?”
    小德安笑道:“他偷了御膳房一个鸡血红瓷瓶,埋在煤渣车里往外运,叫内务府查出来,打了一顿……”
    他还没说完,关绪清就摆手止住了他的话,说道:“你一会儿就去传旨,叫郑二还进来侍候,月例加倍,有钱了就不偷东西了告诉郑二,主子娘娘进一两肉,朕赏他一两银子”
    “啊?喳”
第八百一十一章 皇城内外
    关绪清顿了一下又问:“给娘娘看脉的太医是谁?”
    “任锡庚”小德安忙道:“太医院的头号医正,不奉旨不给人看病的他说娘娘这几天发的是无名热,心血燥竭,要用鲜熊胆只不过这味药秋冬季节太难得到,熊瞎子猫冬不出窝儿,到哪弄得那么多鲜熊胆呢?”
    “这些事你该早点告诉朕”关绪清板着脸说道:“畅春园鲁圃还养着十几只熊呢,先用着朕这就叫黑龙江省长捉活熊送过来,笑话,猫冬的熊就抓不住么?”
    说到这里,关绪清觉得有点儿冷,才想到自己穿着中衣说话,这才回到寝宫里,这时,静芬已经醒过来了,双眸炯炯有神,见皇上进来,赶忙起身说:“我都听到了,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我一时半会不至于怎么样的皇上你太郑重其事,我反而承受不了”
    “敬天命还要尽人事,不然要人做什么呢?”关绪清笑道:“你心思放开就是了,朕问了心里也就有数了”
    这时,几个宫女过来忙不迭的给皇上穿衣服,穿好之后,静芬亲自过来为皇上束了一条金镶碧琊纽带,这才满意的说道:“你去办正经事,我就是有时候想不开,给你说说贴心话,过去那时候就好了”
    “那就好”关绪清正要再说话,却听自鸣钟连撞了七声,就不再耽延,一边往外走一边回头对静芬说:“朕先去拈香为你祈福,然后上朝晚上还来你这儿”说着话,就在小德安的引领下除了大殿,坐上暖轿,先来到大高殿拈香,又到了寿皇殿行礼,又到钦安殿、斗坛拈香拜礼,坤宁宫西案、北案、灶君也都祭拜过了,又到东暖阁的神牌前、佛前行礼
    在去东暖阁的时候,正好路过听月轩,关绪清心中一动,叫小德安把銮驾停下来,小德安过来说道:“这殿已经荒了一年了,内务府送来的礼部仪注单子没有安排祭这个殿……”话没说完,关绪清摄人的目光忽然扫过来,吓得小德安打了个冷颤,不敢再说什么了
    关绪清说:“是朕听礼部的,还是礼部听朕的?别处不去,这殿朕一定要祭,打开”
    这座听月轩自冒子死后就完全封住了,宫里人传闻夜里常听里边有隐隐约约的哭泣声,巡夜的都绕开道儿走关绪清缓缓推开尘封的大门,立刻有几只雪鸡嘎嘎大叫着扑楞着翅膀飞出来,几个太监都是吓得一楞,偷眼看皇上,脸色凝重没有一点儿光彩,谁也不敢多说话,只得随皇上进去
    关绪清走得很慢,一边走一边仔细打量着这座小院,只见青砖缝里长出的蒿草足有一人高,四处都是一片萧索,远远看上去好像是一座荒废多年的古寺,冷风吹动着屋檐上的衰草,发出呼呼的哨声,好象是怨妇在哭泣
    关绪清脸上一青一白的,踏着铺满枯草的石路,来到冒子原来住的房前,站在原地好半天,深深吸了一口气,像是要捕捉过多年前的记忆,他隔着窗户朝里观望,只见屋子里光线黯淡,满地都是厚厚的尘土,似乎印着不少老鼠、黄鼠狼的足迹,书架上还有几本旧书散乱的堆在那里,靠床的海红幔幛照旧挽着……一切都是那夜的样子,只在靠过梁的墙角下翻倒着一只木凳子,墙上一尊弥勒佛像已变得黯黑,佛像挺着大肚子半张着嘴唇,笑嘻嘻看着这间房子和呆呆的关绪清,那表情像是嘲笑,却比嘲笑令人心碎
    关绪清身上不禁一颤:他还记得许多年前的某一天,冒子白衣如雪的坐在这只凳子上,一遍一遍的抄录着自己送给她的那首《诗经陈风》
    “朕对不住你,朕对不住你……”关绪清心里一阵酸痛,向后退了一步向窗棂微微鞠了一躬,含着眼泪呐呐的说着,然后点上了三炷香,插在香炉里,又小心翼翼的把香炉重安放在石阶上,心中默默的念着:“今世有缘今世再见,今世无缘愿结来生……”
    正在满腹怅惆发呆的时候,王商匆匆走进来,站在皇上身后禀道:“皇上,梁相爷叫奴才过来请旨,官员们都在乾清宫到齐了,问皇上什么时候可以开朝”
    “朕这就过去”关绪清指着满院的蒿草说道,“这间屋子里的陈设谁也不能动可这院子也不能就此荒废下去,回头告诉内务府一声,定期派人来清扫院子”
    “喳”
    早朝过后,关绪清又把冯相华、梁启、赵秉钧留下来,就中东战争的事商议了一会儿,然后靠在须弥座上,一口气喝完了参汤,笑道:“伊朗大局已定,咱们也没什么可*心的了,现在左右没事,你们三个都陪着朕出宫逛逛去”
    三人心里一突,忙道:“皇上,万万使不得,眼下虽说天下太平,可京城是大帮之地,五方杂处,背不住出什么事呢……”
    关绪清笑道:“康熙、乾隆都有微服私访的习惯,唯独朕是个胆小怕事的君主吗,有你们这军政、谍情三个大臣随扈,还能出什么乱子,别多说了,先回府化装改扮,半个时辰后在东华门见,道乏”
    三个人对望了一眼,没办法,皇上一向是乾纲独断,难得他心情好,要是惹得他生了气,谁也没好果子吃,只好先告退了
    半个时辰后,君臣四人在东华门相见,关绪清带了大刀王五和黄飞鸿侍驾,都装扮成仆人的样子,陪在身后,关绪清穿着一身酱紫色府绸长衫,头戴一顶瓜皮小帽,倒像南省来的富商,再看冯相华和梁启都扮成管家的模样,赵秉钧则着了一袭灰白长衫,提着只藤条箱子,活脱是来京赶考的学子模样
    关绪清大笑,说:“稍后出去了,你们都叫朕田盛公,或是黄二爷”
    冯相华一拱手,刚说了“皇上”两个字,关绪清用手一指他:“错了,应当叫朕田盛公”
    梁启在旁边笑道:“皇上,您也错了,出了宫门还能称‘朕’吗?”
    赵秉钧笑指梁启:“梁公,你也错了”
    四个人相视大笑
    四人出了东华门顺着天街一路向东,冯相华低声说:“皇……黄二爷,咱们这是要往哪里去?”
    关绪清道:“紫气东来,当然是向东我在宫里就听说出了东华门不远处就是集市,今天一看确实如此,前门大栅栏,走着”
    大栅栏的由来,要追溯到明代孝宗弘治元年当时,北京有“宵禁”,为了防止盗贼隐藏在大街小巷之内,由朝廷批准,在北京很多街巷道口,建立了木栅栏大栅栏原是廊房四条,因为这条胡同的栅栏制作出色,保留长久,而且又大一些,于是便逐渐为京城所瞩目
    来到大栅栏,只见店铺林立,行人交织,买卖声不断,瑞蚨祥、内联升、六必居、荣宝斋,青云阁,同仁堂、张一元、长春堂、月盛斋等一干老字号都云集在这里,买豆腐青菜的,烧卤煮的,捏糖人儿的,吆喝着买仁丹的,扯风筝的,好一派繁华热闹的太平景象
    赵秉钧边走边说:“黄二爷,京城百姓有句顺口溜叫‘看玩意上天桥,买东西到大栅栏’有的编顺口溜儿说:‘头顶马聚元,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大栅栏这地儿自打前明一直繁华到现在,这地儿就是聚人气儿,确实是个宝地”
    冯相华抬头一指青云阁斗大的牌匾,“黄二爷,这青云阁汇聚京城各色名吃,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无所不有,像什么爆肚冯、小肠陈、年糕钱、茶汤李、锅贴王,个个是京中一绝文士许愈初就曾经写诗说:迤逦青云阁,喧腾估客过珠光争闪烁,古董几摩挲栋栋书场满,家家相士多居然好风景,堪唱太平歌您要是有兴趣,咱们不妨去品尝品尝”
    关绪清笑着点点头,说:“你说的有意思,菜名与人名放到一块倒也挺鲜的,大隐隐于市,我们就学学古人,去青云阁接个地气”说话间迈步走进青云阁
    刚一进门,一个店伙肩头搭着手巾,吆喝着过来,一鞠躬说:“哎呦,几位爷,有熟座儿吗?”
    关绪清没明白什么意思,赵秉钧答道:“熟座儿,二楼西,靠窗雅间”
    店伙点头,冷不丁扯脖子叫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