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清朝当皇帝-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越南省西哈努克湾的军港建设也会在三年内完工到时,大清南洋舰队就可以深入到北纬10度以南,直接威胁英国统治下的马来亚或许现在看起来中国还没有这个实力扼取两地但或许在将来地某个时候,这种威胁将成为平衡局势的一个重要砝码
    当然,这样的作用是不足以说服人的所以西哈努克港在建成后几年地主要作用还是为海军远赴南洋训练提供一个基地本来关绪清还打算在缅甸毛淡棉修建军港
    但被彭玉麟、李鸿章等人劝阻了现在通行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钥匙还把握在英国人的手中,舰队想自由通行只怕不是一件容易地事情
    而且关绪清也考虑还是不要过份刺激英国人,否则说不上哪天英国议会就会发布些什么中国威胁论之类的文章,或者直接对缅甸用兵
    至于陆上防卫方面,也是一南一北两大重点南线是缅甸,好不容易把缅甸收复,就是要把它变成中国内陆地一道屏障,所以它地防卫自然要好好谋划一番
    好在缅甸与印度交界的地区是由高大地若开山脉和深不见底的钦敦江河谷组成,这里是广袤的无人区,仅有两条道路可以通行
    一条是从密支那出发经达加邦、欣贝延到达印度的的迪布鲁格尔,这条是茶马古道的原路,而在它南面的那条道路,是从曼德勒经葛礼瓦到达印度的锡尔杰尔所以兵部拟定的奏对便是在印贝延和葛礼瓦附近的山口修建两座关卡,只要控制住了这两条道路,就等于控制了英军从陆上进出缅甸的大门
    而北面的防御就不像缅甸这样简单了,相比漠北和西北的旷野千里、无遮无拦,东北还算有险可守,况且不论是作为满族的龙兴之地的政治地位,还是其潜在的经济地位都不是西北和漠北可比,所以北面的防御重点就放在了东北
    只是一年之间要上冻数个月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远不能成为阻挡俄军的天险,而平坦的东北平原正是俄国哥萨克骑兵自由驰骋的疆场
    东北的防御是个综合性的措施,除了大范围堡垒要塞的修建,还要大规模的移民到这一地区,实现藏兵于民的战略
    进兵俄国时大清铁骑一路高歌猛进,其实相反的将来的某一天如果俄国回过来也对大清来这么一手还真是不太好防御,所以在背面大清的防御是最让关绪清头疼的
    夺回这片土地,不说别的,就为了东北这个世界级的工业基地东北是世界上少有的,煤、铁、石油、有色金属储量都很丰富的地区,它还有广袤的黑土,能提供大量的农产品,而且它地靠沿海,周边有大连、海参威这样的良港,海运便利,地势又平坦,修建铁路和公路都十分便利然而这样一个天赐的工业基地却时时刻刻处于别人威胁之下,这怎么不叫人恼火何况外兴安岭以南地区的黄金储量可是后世整个中国的四倍以上,在现在实行了金本位结算后,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所以,不论多艰难,要付出多少代价也一定要把已经夺回来的土地守住
    至于军事装备方面,九大兵工厂将逐步脱离各省各督的掌握,划归到工部的治下,而各个兵工厂也将开始实行独立核算,也就是说以后要换什么装备,都得拿钱来买而要买哪一家的武器,那就看谁的东西价廉物美了这样做自然是为了提高各兵工厂的能动性
    在用迫击炮和手榴弹的技术同克虏伯再换了一批设备,金陵机器局和汉阳兵工厂终于有了点小克虏伯的样子,或许是德国人为了照顾他的奥地利盟友,又或者出于其他目的,德国人在征得大清的同意后,向奥匈帝国开放了迫击炮和手榴弹技术,而关绪清当然不会介意奥地利人帮助中国在北方再建立一家兵工厂的诚意,毕竟奥地利波希米亚的斯科达兵工厂可是与德国克虏伯齐名的存在最终,奥地利人选定的是山东机器局在山东聊城的一处厂房
    这样,大清就拥有了三家亚洲一流、在世界也排得上二流的军火工厂汉阳兵工厂已经开始研究大清的第一代步枪,参照物自然是军使用最多,技术也了解最深的老毛瑟,只不过德国人正在研究毛瑟关绪清授意汉阳兵工厂总办蔡勇不妨与德国人联系联系,看能不能学习到些最技术至于金陵机器局,据说正在仿造马克沁机枪,历史上中国仿造的第一挺马克沁机枪诞生于1888,应该也为时不远了
    未来五年,陆军的装备就以统一制式为主,中英战争期间,关绪清已经深刻体会到使用“万国牌”武器给后勤带来的巨大负担,兵部几乎是用了与作战部队相同的后勤人员去配给各种不同型号的子弹和炮弹
    而且不同制式的武器也加大了指挥人员的指挥难度,这在火力协同的时候尤其明显所以这份由兵部制定的计划中,强烈提出了这个问题,并拿出了解决方案,轻武器方面,如步枪、机枪、手榴弹和迫击炮这些已经能够自制,挑选好一种型号后,接下去的问题不过就是扩大产量,难度在于火炮的选择,兵部倾向于价廉物美的格鲁森炮,关绪清则喜欢后世赫赫有名的克虏伯炮,最终双方妥协,在小口径的行营炮和山炮上采用格鲁森炮,而在大口径榴弹炮和加农炮上则采用克虏伯炮
    毕竟在中英缅甸战争时期,军使用的美国装备弹药补充太困难,西南集团军
    使用的清一色德国装备补充起来就比较方便后来又有缴获的英式装备打完就打完了,根本没地方补充
    而军备的统一也使得将来的战争中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了
第一百零一章 俄国的报复
    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1月,中英缅甸战争、中俄西伯利亚闪电战已经渐渐的散去国民讨论的重点都是最颁布的五年计划,和最的服兵役制度
    不过这些似乎都无法破坏关绪清立刻把这个国家转入发展中来的心情一道道旨意、接二连三的人士任命从职能上已经转变为内阁地南书房中发出,显示着这位十七岁皇帝地决心现在地形式实在太难得了
    从世界范围看,虽然越南、缅甸两场战争彻底得罪了英法这两个帝国主义大佬,可以想见,在未来的日子,这两大殖民帝国必然会千方百计遏制中国地发展
    比如在西藏、缅甸搞出一些小动作,全力支持日本发展等等,但正如那句名言所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从这个角度上讲,通过这两场战争,中国起码获得了与英法对等谈判的资格,其它殖民主义国家在窥伺中国的时候也会首先掂量一下,而不是始终把他看作是一块喂到嘴边的肥肉
    这样的转变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外部压力的沉重与否,决定一个国家政策倾斜的角度,是军事还是经济
    而有了平等的地位后,才有了开展外交合作的可能性,这从战后与德、美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中便可以看出大清全面接受德国、美国的资本和产品,使得两国获得了一块庞大的资本输出地和产品倾销市场,而中国则获得向两国部分生产技术支援、在两国资金支持下金融财政改革以及全面派遣留学生等帮助
    这样看上去似乎是中国吃了亏,不过看问题应该看到实质任何一个一穷二白、封闭落后的国家要完成文明开化的转变,都离不开先进国家的帮助,正如日本之与英国,中国之与苏联,所以付出适当的代价是必须的
    而与英法这两个手握大量资本却不乐意改造本国产业的国家不同,这个时期,德、美两国的工业都处于高发展阶段,大量的资本都在国内消化了,向海外输出的不过是微乎其微的一部分,这样规模的资本输出不但不会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相反还会提供技术上的帮助,这就像一群羊会把草全部啃光,而两三只羊却会让一片草地加肥美
    至于说产品倾销,且不说两国与中国都隔了半个地球的距离,不论是从汉堡把货运到缅甸仰光还是从洛杉矶把货拖到上海,这个运费都是相当惊人的,要知道这个时代既没有飞机,就连蒸汽轮机也没有发明出来,大型货轮能跑出十几节的度在这个时代已经是非常惊人的所以这些条约远没有纸面上看上去那么可怕
    虽然距离第一次鸦片战争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但中国的小农经济仍然占据社会经济的主流
    要打破这样的局面,大量优质的,高质量的流通商品是必须,与其让英、法的劣质商品充斥在市场上,不如享用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商品,要知道德、美两国的大部分技术已经是世界上最好的至于本国地工厂,一来德美的产品都是高端产品,对刚刚起步,主要经营一些低技术含量的民生产业的他们冲击不大
    二来这个时代的工业门槛不高,模仿、翻造的可能性很高,也使得国内的工厂可以很快的追赶上去
    当然,既便有了德、美地支持也不是高枕毕竟英法有着世界排名第一、第二的海军,有着面积五分之一的庞大殖民地,他们地实力无疑是十分强大的
    不过这个时期正是世界殖民主义的最后*,1885年3月召开地柏林会议列强正式瓜分了殖民主义地最后一块土地——非洲,各国根据历史习惯和各自利益大致确定了在非洲地势力范围
    一时间,那块黄金大陆上烽烟四起,埃及战争、埃塞尔比亚战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刚果暴乱、尼泊尔暴乱、南非布尔人暴乱列强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那块大陆上,就连没有受到柏林会议邀请地俄国也加紧了在伊朗的活动,希望打通印度洋的出海口参与到这场瓜分中去
    至于唯一可能给中国带来麻烦的日本这个时期他们还急需消化英法带来的援助而海军宏伟的“四大舰”计划也需要时间因而,这样的间隙对中国来说无疑是天赐良机
    从内部环境上讲原本制约着国家发展的满清权贵势力基本瓦解,国家将逐步摆脱旗人这个沉重的包袱,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势必有所缓和而通过这两场战争,大大刺激了国内工商业的发展,虽然战争的结果并没有获得多少赔款,但战争的资金主要来自国家的农业税款,相比占人口九成以上的农民,摊派到商人身上去的无疑是非常小的一部分,这样也就变相地实现了工农业的剪刀差效应
    至于说农民的生活,因为光绪年间并没有发生过大的自然灾害,勉强生活得还可以,加上获得的越南、缅甸两地都是农业资源异常丰富的地区,移民政策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土地兼并的矛盾,所以工农业剪刀差所产生的矛盾并没有明显的显现出来
    而重要的一点是,两次名义上抵抗外侮的战争胜利,大大提升了国民的士气,尤其敌人还是火烧圆明园、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带给自己沉重伤害的“世仇”,加增添了百姓的无穷热情
    只看战后爆发的前所未有的从军热,大街小巷、酒馆茶肆纷纷对关绪清一片歌功颂德之声,便可知一二,在这样的情绪下,因为税收所带来的一点点矛盾轻松就被掩盖了下去
    在币制改革的掩饰下,大部分百姓都不会知道,在过去几年里,他们实际上交了过原本五成的赋税,他们只会觉得手里比以前紧了许多,街面上的东西都贵了如果长此以往,这样的矛盾终究会爆发出来,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最难的一关已经过去了,今后虽然工农业剪刀差依旧会存在,但伴随着东北大拓荒和缅甸、越南两地的开发,这样的矛盾始终掩盖在移民的大浪潮下,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