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也有一些好感,而且他在天津还有产业,留下来跟着我们干,对他也不是坏事。我们不如做得大方一点,让赵維忠自己选择吧,如果赵维忠真的肯跟着我们干,对我们当然是有利的。”

    夏博海点了点头,道:“我同意老秦的意见,就让赵維忠自己选择。”

    王云鹏想了一想,也点了点头,道:“好吧,我也赞同秦政委的意见。”

    徐济超也道:“就照秦政委的意见办吧。”

    见众人都同意了自己的意见,秦铮也不客气,道:“那么就这样定了,我马上就找赵维忠来,让他准备南下去上海。”

    意见达成了一致,众人立刻散会,秦铮立刻派人去请赵维忠来。因为此前都是由秦铮出面,和赵维忠进行接触,因此这次仍然是由秦铮接待赵维忠。

    穿越集团攻占了天津城以后,赵维忠经穿越者同意之后,回到了天津城里。他原来在天津城里有一处老宅,还有三家商铺,不过老宅和一家商铺己毀于战火,还剩两家商铺,虽然大部份的商品钱财都被抢走,但房屋大体保存良好,而且大部份家俱也尚在,因此赵維忠一家都在一家商铺里住着。

    虽然损失惨重,但毕竟是自己的产业,总比全部损失要好,后来经过赵維忠向穿越集团反应之后,老宅的地基也批还给了赵维忠,损失到是比赵維忠想像中的小得多。而且生意虽然暂时做不成了,但赵维忠一家可以从穿越集团那里获得一份补贴,生活到也过得不错。赵維忠心里对这伙海外华人也十分感激。

    而且赵維忠毕竟是干过洋务的人,也算见多识广,这伙海外华人在天津的时间虽然不长,但行事作风却是十分简练有效,对待百姓和蔼可亲但又不失严厉,对待洋人则是既不一味仇视,也不卑躬屈膝,而是不卑不亢,有理有规。充满了朝气和活力,丝毫没有一点清廷老迈、冗弊、了无生趣的样子。

    穿越者取得了天津保卫战的胜利,也让赵维忠对这伙海外华人的实力重新评估,甚致觉得这伙海外华人在这个时候来到中国,到是一件幸事,可以帮助大清国逐步的摆脱洋人的压制。

    当然,赵維忠也不是看不出来,这伙海外华人对大清国似乎并没有什么敬畏之心,攻占天津之后,立刻建立了自己的行政官制,以将天津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根本就没有考虑朝廷的想法,到是一派割据一方的军阀作风。不过赵維忠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这到不是说赵维忠不忠于清廷,而是因为赵维忠是属于淮军体系。

    在这个时代,淮军在清廷属于一个非常奇特的军事集团势力,一方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淮军都是清廷主要的国防力量,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中,清廷军队的主力都是淮军。而另一方面,从淮军成立的那一天起,清廷对淮军的防范就一直没有消除过,对淮军的发展多方制肘。而淮军的创使人和最高首领李鸿章,清廷也是一边用一边防,尽管李鸿章官居一品,位高权重,但却从未入军机、执朝政。因此才有“未入军机而称中堂者,唯李鸿章一人” 之说。

    从赵維忠的角度看来,当然是清廷有愧于淮军,因此这伙海外华人这么做,在赵維忠看来,也在情理之中,如果当初淮军、或是李中堂也向这伙海外华人这么硬一点,现在淮军的日子也会好过一些。

    赵维忠甚致希望这伙海外华人最好能够和李中堂联手,一面帮助大清国对付洋人,一面又保持自身的独立,同时扩大洋务发展,自己也可以安安稳稳的多干几年,积些财富好养老。

    收到了秦铮的邀请以后,赵维忠也不敢怠慢,赶忙换了衣服,赶到己经更名也天津临时政府行政办公楼的戈登堂来。

    两人见面之后,赵维忠躬身一揖,道:“见过秦政委。”

    这时赵维忠对穿越集团的官职名称己经十分了解了,只是还没有习惯见面握手。因此秦铮也有点尬尴的收回手,双手抱拳拱了拱手,道:“赵先生,不必多礼,坐吧。”

    两人分宾主落座以后,秦铮才将上海发来的电报递给赵维忠,笑道:“上海那边又来电催你南下了。”

    赵维忠接过了电报,看了一遍,才道:“不知政委打算怎样回复。”

    前两次电报,虽然天津这边都是以赵维忠的名议回电,但实际的內容都是由穿越者拟定,然后交给赵維忠,由他改成文言文,发回到上海去。而赵維忠也十分识趣,每次都没说什么,按照穿越者的意思修改措词,一点添枝加叶都没有。因此得知上海那边又有电报来,赵维忠以为还会像前两次一样,这伙海外华人会先拟定内容,然后转由他修改措词。

    秦铮笑了一笑,道:“这次赵先生自己答复李中堂,就说你会在近日南下,赶奔上海,请李中堂放心。”

    赵維忠怔了一怔,还以为自己听错了,道:“什么?”

第一七二章 南下上海(二)() 
秦铮呵呵笑道:“这己经是李中堂发来的第三封电报了,说明李中堂盼望先生南下的愿意十分迫切,而以前因为我们要应对八国联军反攻天津,因此才没能让先生去上海,但现在我们己经击败了八国联军的进攻,消除了天津的军事威胁,既然李中堂如此催促先生南下,我们自然不应再阻拦先生去上海,只要先生愿意,我们会立刻安排船只,送先生南下上海,面见李中堂。”

    赵维忠点了点头,他也不是笨人,当然知道李中堂这么急切的要求自己南下上海的目地,说起来虽然自己算是淮军集团的人,但却算不上什么大人物,一年也难得见到李中堂几面,平时李中堂根本不会注意到自己,只是现在这伙海外华人的风头正劲,而自己阴错阳差和这伙海外华人拉上了一些关糸,才引得李中堂的重视,希望通过自己了解这伙海外华人。

    而估计这伙海外华人也是想通过自己拉线,和李中堂取得联系,否则当初就不会以自己的名议,首先给李中堂发电报。当然,赵维忠也能够理解,这伙海外华人既然想回归中华,除了自身的实力以外,还需要在朝中找到支持者,而尽管李中堂的权势大不如从前,但毕竟是经营多年,盘根错节、枝繁叶茂,在大清国的影响力,仍然是无出其右,而且又经办洋务多年,只识深远,不是朝廷里那帮腐朽官僚可比,因此这伙海外华人想搭上李中堂这条线,在赵维忠看来,自然是极为正确的。现在让自己去上海,肯定是要自己带话给李中堂,或是书信,或者是引见他们的人员面见李中堂。

    当然,赵維忠也乐于做这样一个牵线搭桥的角色,一方面是希望李中堂能够借这伙海外华人的势力,重新掌权,这样淮军的老兄弟们的日子也要好过一些,另一方面也是提升自己在李中堂,以及海外华人眼中的地位。因此赵维忠立刻道:“好,在下立刻准备,尽快启程。”

    秦铮笑道:“那就有劳赵先生了,我们会为赵先生安排船只从人,都是原来北洋水师的士兵,一定让赵先生顺利到达上海。”

    赵維忠道:“贵方不派人随在下一同前往吗?”

    秦铮摇了摇头,道:“不必了,李中堂是指名让赵先生南下,我们自然不便派人随赵先生同行。”

    赵维忠一想,秦铮的话也不无道理,现在不派人去上海,也在情理之中,又道:“不知秦政委可以书信,或是口信,让在下转呈给李中堂。”

    秦铮怔了一怔,然后呵呵笑道:“我们和李中堂素无交往,自然也不便传递书信,而且也没有什么口信托赵先生转达的。”

    赵维忠不禁大为不理,忍不住道:“真的没有吗?”

    秦铮道:“哦,也不是完全没有,赵先生可以向李中堂转达我们对他的问候。”

    赵维忠也不禁有些糊涂了,这伙海外华人以自己的名议给李中堂发电,现在又派自己去上海面前李中堂,但又没有之言片语,仅仅只是礼节性的问个好,那么这伙海外华人到底是要干什么?

    想了一会儿,赵维忠才又道:“若是李中堂问超天津这边的事情,还有贵方的事情,在下又当如何答复呢?”

    秦铮道:“这很容易嘛,只要据实回答就行了。”

    赵維忠更糊涂了,怎么样才算是据实回答呢?

    秦铮笑道:“赵先生不用多想,赵先生和我们在一起己有一个多月了,想必也看到不少,听到不少,而我们行事一向光明磊落,也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告人的,因此李中堂问到什么,先生就尽管以自已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答复李中堂也就是了,不用添枝加叶。”

    赵维忠听了,觉得仿佛明白了一点,但认真一想,却发现自己还是不明白这伙海外华人的用意,不过秦铮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赵維忠也不好再问下去,只能到了上海以后,如实向李中堂禀告,让李中堂去揣测这伙海外华人的用意,于是点了点头,道:“在下会按秦政委的吩咐行事。”

    这时秦铮又道:“我记得当初和赵先生相遇时,赵先生是打算去上海投奔李中堂,如果现在赵先生还没有改变决定,那么可以趁着这个机会,把家人带上一起去上海安居,当然,如果赵先生愿意留在天津发展,我们也同样欢迎,赵先生在天津不是有自己的产业吗?我们要发展天津的经济,正需要赵先生这样的实业家。”

    听了秦铮的话,赵维忠的心里也不禁一动,当初他到上海去投奔李鸿章,是因为天津被八国联军占领,留在天津难以保证平安,而现在则不同,海外华人攻占了天津,不仅恢复了天津的秩序,还将自己的产业都还给自己,而从这伙海外华人的作风来看,他们显然是主张发展洋务、兴产殖业的,而自己也算是精通洋务的人,在天津也经营了多年,因此留在天津无论是自己兴办实业,还是协助海外华人办洋务,都有不错的发展前景。而到上海去投奔李鸿章,最多也就只能混个温饱,两相比较,赵維忠自然是想留在天津发展。

    不过让赵維忠唯一不放心的就是,尽管这伙海外华人显然是打算在天津长期扎根,当然赵維忠也希望海外华人能够长期管理天津,但这伙海外华人毕竟是外来户,尽管军事力量强大,但他们能否在天津立足,别的且不说,尽管这伙海外华人多次击败洋人,但赵维忠是干洋务的人,自然知道这些国家的强大实力,如果洋人再从国內调兵来进攻天津怎么办,这伙海外华人还能不能抵挡得住,赵维忠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因此按照赵维忠的想法,最好是两手准备,一方面留在天津发展,另一方面最好是把家人,特别是女儿送到平安的地方去安置。

    但秦铮这样开诚布公的气魄,让赵维忠的心里颇有些惭愧,如果自己在这个时候把家人送走,会不会影响这伙海外华人对自己的看法呢?要留在天津,就免不了要和这伙海外华人搞好关系。因此赵维忠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回去和女儿商议一下,如果女儿不愿留在天津,那么自己也就顾不海外华人的态度了。

    于是赵維忠也不置可否,只说回去和家人商议一下,再做决定,然后就向秦铮告别。

    赵维忠住在天津城里,离天津临时政府行政办公楼还有一段距离,而且现在天津地区的物资不多,因此也没有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