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振道:“这是我们的秦政委,是到阴岛来视查的,现在德军己经被我们击败,现在所有的徳租界区都甴我们人民军接管,所以现在阴岛也是归我们管辖。”

    韩高成的样子看起像是一个码头上小主事的人,而且也有些见识,到是知道一些人民军的事情,到是听说到这伙人民军的最高官员是什么“政委”, 这次他竟然亲自到阴岛来视查来了。但也不知道应该怎样称呼。

    原来在明清两代,平民或下级官员称呼比自己高的官员,一般是不会直接称呼其官职,而绝大多数官职都是有另一个尊称,如军机大臣尊称中堂,总督尊称部堂或制台,巡抚尊称抚台,提督尊称军门,布政司尊称藩台,就连知县尊称堂尊或太爷。不过来人即然是军人,那就按军人尊称,估计“政委” 也该是提督、总兵一类的军职,因此赶忙跪下磕头,道:“小人见过秦军门。”其他人见了,也都纷纷放下刀枪,跪下给秦铮磕头。

    秦铮笑了一笑,也没有纠正,把韩高成拉起来,道:“不用下跪下,起来吧,大家都起来吧。”

    韩高成起身以后,道:“请军门先到哨所里坐一会儿,小人去叫保长来见军门。”

    秦铮道:“不忙,这里可有盐场吗?”

    韩高成忙道:“就在市集的后面,就有一个盐场。”

    秦铮点了点头,道:“带我们到盐场去看看,直接把保长叫到盐场来吧。”

    韩高成也不敢违抗,道:“是,请军门随小人来。”

    一行人跟着韩高成,穿过了市场。秦铮、王云鹏都留心观察,市场全长约有200余米,两侧尽是商铺,出售的基本都是海产品,既有活鱼、活虾、蛤蜊、海龟、贝扇、海带,也有制成干货,还有珍珠、贝壳、珊瑚、海星一带的物品,另外也有少量的柴米油菜布之类的日常生活用品,甚至还有两家肉铺,到是十分丰富,而且人流也不少,看得出来颇为繁华热闹。

    秦铮呵呵笑道:“集市好热闹啊。”

    韩高成道:“这不还有两个月就过年了,家家户户总要添置一些东西,而各地商人也要预备年货,一年里最热闹的就是这一两个月,再过一个月集市就要冷清下来了,该买的都买走了,商人们要等到开春以后才会再来。

    秦铮又点了点头,道:“每年的商船来港,能收到多少税钱。”

    韩高成怔了一怔,道:“这个小人不知,那要问税司才行。”

    秦铮听了,也就洠в性傥氏氯ィ恍腥舜┕耸谐≈螅肿肆礁鐾洌爬吹街蒲纬 V患蒲纬≌嫉丶悖阌惺叮徊啻罱ㄗ攀嗯怕ぃは率且慌排攀龅脑钐ǎ颗糯笤加惺喔鲈钐ǎ还馐敝辽儆谐话氲脑钐ǹ罩米牛挥胁坏揭话氲脑钐ɑ乖诠ぷ鳌

    在两排灶台的中间,是一个长条形的石砌水槽,在每个灶台前,伸出一个长长的竹筒,用软木塞住,只要拔下软木,水槽里的水就是从竹筒流入到大铁锅中,烧煮成盐。而水槽的尽头,是一个方形的石砌大池子,边缘要比水槽高出不少,足有近两米高,两侧搭着一层木架,而横空上还架着一个门梁,安装着绞盘绳索,这时正有人用绞盘拉起一桶桶水,倒入水槽中。

    有人凑到水槽边细看,见水池有出水口连通着水槽。而在水池面略底一点的位置,用木条架着一层也不知是什么东西,似乎是有一层稻草,但在稻草上还覆盖着一层深灰色的物质,水是透过这一层物质以及稻草,渗入到水池中,然后再流进水槽里,再经水槽流入到铁锅中。

第二七一章 阴岛(二)() 
在来阴岛之前,秦铮、王云鹏等人到是恶补了一番制盐的知识。因为制盐一向都是穿越的大杀器之一,因此相关的知识十分丰富。在穿越者建立的资料库中,无论是煮盐法还是晒盐法,都有详细的工艺说明。知道这一道工艺叫做“堆灰淋卤”。

    因为海水的含盐量并不高,平均浓度只在7,无论是煮盐还是晒盐,都不能直接使用海水,这样成盐率太低,因此必须先将海水制成含盐度较高的卤水,才能进行下一步制盐结晶的工艺,以增加出盐的效率,而制造卤水的过程,就叫做“堆灰淋卤”。

    在制盐的资料中,对“堆灰淋卤”工艺都十分详细的说明,就是用草木灰浸泡海水吸足盐分,当然用细海砂也可以替代草木灰,并摊开在太阳下晒出盐花。然后在卤水池上先铺一层稻草,将吸足了盐分的草木灰或泥砂堆在稻草上摊平,这就叫做“堆灰”, 而再将经过沉淀、过虑处理的清洁海水浇淋到灰上,这个过程就是“淋卤”, 海水充足吸收了灰里盐份,并通过稻草过滤掉杂质流到卤水池中,就成为制盐的原料——盐卤,可以用来煮盐或是晒盐。有时为了提高卤水的含盐度,会进行两次、甚致三次“堆灰淋卤”工艺。不过秦铮也注意到,这个盐场用来淋卤的并不是海水,而从盐场的几口水井中打上来的井水。

    看了一会儿“堆灰淋卤”,秦铮又走到灶台边去细看,只见在每个灶台上架着一个直径约为一米左右的大铁锅,有的锅里在装着水烧,热气腾腾,也有的锅里己出现结晶盐,并且由两个人轮着大铲,不停的再锅里铲动,另外还有人给灶内加柴,有人给锅里加水,有人将制成的盐分桶装好,放在灶边,另有专人运到库门里存放。虽然这时己是十二月底,天气寒冷,但棚内的气温颇高,再加上大体力劳动,因此炒盐的人都是赤膊上阵,而且一个个都干得满头大汗。还有人坐在一边休息、饮水。

    看了一会儿灶台炒盐,秦铮又看了看放在一边几桶己制好的盐,见盐的颜色雪白,和旧时空里的盐没什么太大区别,又蘸了一点在口里试味,觉得在咸味之中,似乎稍带一点苦味。这也是正常现像,因为在盐卤中还含有其他矿物成份,因此多少都有一点苦味。

    当然这一点在旧时空里,并不是问题。可以将晒制出来的盐进行二次加工,用化学工艺处理提纯,就可以消除盐中的苦味。而在这个时代,就只能靠人来解决,这是据说有经验的制卤师傅可以将卤水控制的洽到好处,将成盐的苦味降到最低限。

    不过用煮盐法制盐的产量低,劳动量大,而且消耗资源,因为煮盐要消耗大量的木柴或是煤碳,因此要想大规模的产盐,就必须釆用晒盐法制盐。当然煮制盐的质量要比晒制盐好一些,由于盐的主要成份是氯化钠,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在沸水和常温是差不多的,而其他的杂质在沸水溶解度要大的多,这就导致了当卤水煮开锅的时候,氯化钠优先结晶出来,而其他大部分杂质还在母液里,但如果是晒制方式的话,由于温度不够高,氯化钠和杂质的溶解度也差不多,这时候结晶出来的盐,就夹杂了许多杂质,纯度比煮出来的要低。

    根据程士烁提供的资料,阴岛应该是有晒盐工艺的,阴岛最后和大陆相连,由一个海中孤岛变成一个半岛,就和晒盐有直接的关系,由于晒盐要求在海边建造大量的盐田,结果盐田不断向海边扩张,慢慢将阴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填平,而阴岛也就和大陆连成了一片。

    就在这时,只见韩高成引来了一个年龄约在五十多左右的老者,见了秦铮,道:“秦军门,这是盐场的管事,叫做韩玉庆,对这个盐场您有什么事情,尽管问他好了。”

    韩玉庆给秦铮施了一礼,道:“小民见过军门。”

    秦铮点了点头,笑道:“老人家,您今年高寿,在这盐场里干了多少年了?”

    韩玉庆道:“回军门的话,小人今年五十有三了,十五岁就在盐场里干活,一干就是三十八年,从学徒开始做起,挑水、劈柴、烧火、堆灰、淋卤、一步一步做到了主事的。”

    秦铮听了也不禁有些起敬,道:“一干三十八年,真不容易啊。家里还有什么人? 老伴还好吗? 有几个子女; 有孙孑了吗?”

    虽然韩玉庆有些意外,因为阴岛地处偏僻,一般难见大官,县太爷几年都来不了一回,来个典史、书办就是了不得的大官了,而按照韩高成的说秦铮至少也是个提督,可以说这是近百年来,到过阴岛的最大官员。但这样一位大人物,却要比以前见过的典史、书办要随和得多,居然和自己拉起家常来了。但还是老老实实是答道:“小人的老伴就在家里,有两个儿子,都己经成亲几年了,每人都生了一个男娃,现在一个在这盐里干活,另一个出海打渔为业,还一个闺女,前年出嫁,明年就要生娃了。”

    秦铮呵呵笑道:“这么说您也是儿孙满堂啊,真是好福气啊?”

    韩玉庆忙道:“那里、那里,都是托军门大人的福啊。”

    拉了一会儿家常,秦铮这转到正题,道:“像这样的盐场,在这岛上一共有多少个?”

    韩玉庆道:“回禀军门,我们这阴岛产盐己有两千余年,大小盐场有50余个,我们韩家村就有8个盐场,其他每个村都有盐场,但数量不一,有的村有三五个盐场,有的村只有一个,不过论起规模,可就要数我们这郎君盐场最大,产盐也是最多的。”

    秦铮又道:“你们这个盐场,一天可以出多少盐?”

    韩玉庆道:“我们这盐场一共有112个灶台,不过现在离新年不到两个月了,有不少人到胶州去打年货,再加上今年闹拳匪,来买盐的商人也少,因此现在开工的灶台还不到60个,一天大约能产盐不到10石盐,而如果所有的灶台都用上,卤水也能极时供应得上,每天产盐可以达到20石以上,小人记得最多的一天产盐石7斗3升。”

    秦铮听了以后,拿出手机来计算了一下,一石大约等于65千克,这个盐场每年产每年产盐约为240吨,按全岛有50个盐场,而每个盐场的产量与郎君盐场相当,每年也就产盐1。2万吨,而考虑到这是阴岛最大的盐场,因此整体产量至少还要减去三成,这样每年估计产盐也就在78000吨左右。

    这个产量如果是食用,到也过得去,但盐并不仅仅是食用,在化工工业,如制做氯气、漂白粉、烧碱、纯碱等化工产品,都需要大量的盐。虽然工业用盐和食用盐不一样,但还是由食用盐加工而来,因此在不久的将来,穿越者是需要大量的成品盐。

    而按照程士烁提供的资料,阴岛全面普及了晒盐以后,在民国时期,年产量可以达到3。5万吨左右,而解放以后,引入机器生产;更是可以达到年产近10万吨,因此现在阴岛的产盐产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王云鹏插说道:“我看你们用来淋卤的水是井水,而并不是海水,这是为什么?”

    虽然不知王云鹏的身份,但见他和秦铮并排站立,显然也不是小官,韩玉庆陪笑道:“回这位老爷的说,此处的井水多与海水相通,在井中吸收了泥砂中的盐份比海水更咸,而且经过井中沉积以后也比海水干净,因此用井水煮盐要海水的成盐多,品质也要比海水煮成的盐要好。”

    王云鹏点了点头,也不得不佩服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虽然他们并不懂什么科学知识,但积累了千百年的智慧,还是不能小视。

    这时秦铮又问道:“阴岛上全部都是煮盐吗?有没有人晒盐?”

    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