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7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力仍在。

    而就在这时,联合舰队的第4战队的5艘军舰也赶到了战场,虽然这5艘军舰分别为4艘防护巡洋舰、1艘通讯舰,论单舰战斗力,均在勇士号之下,但在这个时候,却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伊森少将十分清楚,一但这5艘军舰参战,自己就真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了,因此立刻下令撤退。

    但这时留里克号的航速只有13节,而且轮舵被打坏,无法转向,只能在海面上转圈,因此舰长特洛索夫上校向格罗姆鲍伊号打出“我己无法随行”的旗号,而伊森少将见了,只得下令放弃留里克号,只有两艘军舰撤退。

    上村彦之丞下令,让第4战队的浪速号、高千穗号、对马号围攻留里克号,自己带领剩下的军舰继续追击俄舰,

    双方一边追逐,一边互相开炮射击,追出大约20公里左右时,格罗姆鲍伊号的尾炮击中出号,造成了13人死亡,25人受伤,而且这时出云号的203毫米炮弹只剩四分之一,152毫米炮弹更是只剩5发,全舰的官兵们也处于极度疲劳之中,第2战队的其他几艘军舰的情况也差不多,毕竟为了捕捉海参崴分舰队,第2战队已连续执行了近1个月的海上任务,确实都疲惫不堪了,于是上村彦之丞决定中止追击。

    其实这时格罗姆鲍伊号、勇士号也己到了强弩之末,两舰都遭受了重创,共阵亡140人、负伤319人,吃水线附近分别中弹数发,已经浸水,伊森少将己经下令勇士号,在舰上布置自爆装置了,如果日舰继续追击的话,击沉两舰是有很大的机率,至少可以击沉一艘。

    而在另一面,留里克号被了艘日舰围攻,虽然续中弹,舰长茨尔索福斯上校、大副弗洛图夫斯基中校等五名军官阵亡,但始终没有被击沉,而且还在航海长伊万诺夫上尉的指挥下,尽力抢修机舵,希望还能突围离去,但见到追击的日舰转回,伊万诺夫上尉也知道大势己去,因此下令打开通海阀,让军舰自沉,其余的官兵均跳海逃生。

    10点40分,留里克号沉没,蔚山海战结束。不过日本军舰到是并未撤离,而是在战场上抢救落水的俄国官兵,应该说这个时代的日本军人还算是比较正常,最终留里克号全舰官兵有625人获救,其余224人阵亡。而在这场海上的战役中,日本共阵亡45人,受伤81人。

    虽然这一战日本舰队在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仅仅只击沉了一艘俄舰,但这也是开战以来,日本舰队在海战中正式击沉的第一艘俄国主力军舰,战列舰彼德巴甫洛夫斯克号是触雷沉没,不算是在海战中击沉。但从战术上来说,这一战并不算是完全成功的。

    但海参崴分舰队的另两艘俄舰均遭受重创,至少需要大半年维修才能重新作战,这也表示海参崴分舰队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实无力再威胁日本的海上航线,因此到现在为此,也可以说经过了数次反复的拉据作战之后,俄国在远东的海军力量大部分确实被日本击破,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日本完全掌握了东海至日本海的制海权。陆军也可以毫无顾忌的向俄军发动进攻了。

    其实日本陆军早就开始调兵遣将,准备分从南北两线,发动大规模的地面进攻,南线由乃木希典大将指挥第3军,进攻旅顺,北线由大山岩大将指挥第1、2、4军,进攻辽阳,这两战也可以说决定的战斗,一但取胜,那怕是只取胜一场,将使日本在战略上占据主动地位,取得日俄战争的胜利也是指日可待了,而如果这两线作战都不顺利,那么前期所取得战略优势也将都荡然无存了。

    因此俄日双方也都在调兵遣将,新一轮的战争即将拉开。至此,海上的战争也已告一段落,战争的焦点也将转移到陆地上来,而日俄战争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第二九六章 革命者(一)() 
    “嘟!”

    随着一声长笛声音,福祥号客船在牵引船的拖引下,缓缓的驶入港口,在客运码头的一个泊位上停靠,这个泊位的岸边插满了彩旗,在客船停靠的地方还挂着一面大横幅,写着“庆贺福祥号客船首航成功” 的字样。而这时在福祥号客船的侧舷上,也挤满了客人,观看港口的景像。

    原来福祥号客船是青岛造船厂建造的一艘近海客船,排水量3500吨,航速为12节,可以搭载500名旅客,并且设有100间客房,另外还可以搭载800吨的货物,能够在6级海况下行驶。刚刚从上海走了一个来回,完成了首次航行,如果这一次航行没有大的意外,下一次就将从天津直达上海。

    这时在客船的二层侧舷上,聚集着一群年轻人,约有7、8人,年龄都在2、30岁之间,全部都是身穿洋服,留着短发、未系辫子,正在指指点点,议论纷纷,神色之间颇为兴奋的样子。

    “星台,看来这海外华人确实是有些阡陌,只看这港口的繁忙景像,但却秩序景然,人货多而不杂、忙而不乱,虽然还不能和东京、大阪这样的大港口相比,但文明气像,到是相差无几啊。”

    “是啊,只看这港口,确实有几分现代城市的样子,看来这次我们来青岛定是大有收获。只是不知道海外华人又是何等风范。”

    “我看还未能就此定论,只是一座港口而已,如果以繁荣景像、秩序而论,上海、广州的港口也未必相差多少。”

    先前说话的那人摇了摇头,道:“上海、广州的港口均是在租界,由洋人管理,而清廷治下的港口几曾有过这样的气像,我的目力虽然不佳,但也见岸上的执事人等均是我中华汉人,因此仅此一点,也可见海外华人之不凡了。”

    又有一人呵呵笑道:“也是,夏先生仍诚实豪爽之人,绝不会故做浮夸之言,咦!夏先生在那里?怎么没有出来,这都快要下船了。”

    “夏先生和黄先生、徐先生、秋先生还在船舱里说话,他说了,让我们别急着下船,等在船上多等一会,等其他的客人都下了船我们再动,到时候自然有人到码头来接我们。”

    其他人听了,也就都放下心来,继续谈笑,又过了好一会儿,船上的客人也都己经下得差不多了,这时正在御货,只听脚步声响,又有3、4个人来到船舷边,为首的是一个50岁左右的老人,身材魁梧,方面大耳,长髯垂胸,其他几人的年龄也都较长,均在30岁开外,还有一名女子。

    这群年轻人见了,也都纷向打招呼道:“夏先生。”

    原来这老人正是夏思痛,他在1902年底受华东政府的委托,到海外去寻找有志革命之士,到山东来共图大事。夏思痛出海之后,先到南洋,足迹遍及东南亚诸岛,到是也结交了一些华商、志士,不过都是零散数人,不成组织,而且那里华东政府的名字未显,因此也都对华东政府不感兴趣。

    夏思痛在南洋游历了大半年,虽然成效并不大,但也增涨了不少见识,而且也打听清楚,在日本聚集着大量的革命志士,组建的团体众多,声势颇大,于是夏思痛又来到日本。结果和华东政府的爪哇护侨行动错过了。

    虽然是初到日本,但夏思痛的交往颇广,既使是在日本,也能经人转托,交结到不少人,生活衣食不愁,而几个月后,经人引见介绍,和不少革命者相识。

    其实在日本结识革命者,根本不需要有人引见介绍,因为在日本,中国革命者的行动基本是完全公开的,不仅能够随意的聚会、结社、发表演说、组织社团,甚致是创办报纸杂志出书,可以公开宣扬武装推翻清廷的主张。尽管清廷多次向日本发出抗议,但日本政府以言论自由为名,对此基本不闻不问,还有不少日本政界、工商界的人员和中国的革命者结交成友,甚至是资助革命者,因此说这时的日本是中国革命者的大本营,到是一点也不为过。

    日本当然不是好心帮助中国的革命事业,只是一种两面下注的手段而己,毕竟日本和中国的文化相通,又知晓中国历史,不少日本政治人物都认为,按照中国历史的发展,清廷实际己经进入王朝末期,基本己经无力回天了,只是能够苟延残喘几年而己,因此现在的革命者,在将来很可能成为中国政坛上的重要人物,日本政府有必要和革命者中的知名人士保持良好的关系,政界人士可以和他们建立私人友谊,将来日本就能对中国保持足够的影响力。

    这个时候在日本比较有影响力的革命团体主要是3个,一是由孙中山创办的兴中会;二是由黄兴、宋教仁创办的华兴会;三是由蔡元培、陶成章等人创办的光复会。

    其中当然是以兴中会的影响最大,因为兴中会虽然是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但在1895年就在日本成立分会,在日本己有近10年的发展,而且兴中会的创办人孙中山的个人声望也是最高的。孙中山的个人声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到这时为止,孙中山己在中国组织了广州起义、惠州起义,尽管这两次起义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但毕竟是有行动,这一点要比其他只说不练的革命团体当然是要强得多。

    而另一方面,则是孙中山在英国伦敦被清廷特务缉捕入中国公使馆的蒙难经历。当时英国的《泰晤士报》、《地球报》均对此进行了报导,在欧洲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成为震惊世界的政治迫害案。在舆论的压力之下,当时英国首相梳士巴利勒令中国公使馆释出孙中山,否则将驻英大使龚照瑗及一众外交人员驱逐出境。

    孙中山被释放之后,用英文出版了《伦敦蒙难记》一书,从默默无闻变成了名声大噪的世界级政治流亡人士,因此这一事件也成为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的转折点,一举成为革命者阵营中声望最的人。

    不过日本也不是只收留革命者,同时也收留和扶持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康粱两人分别在英国、日本的保护下,逃到日本,并以日本为基地,号招在日华人支持自己,在中国推行立宪,并且反对慈禧,力主由光绪亲政,主持改良。

    其实在康有为、梁启超初到日本时,孙中山曾托日本友人宫崎寅藏、平山周等向康有为示好,希望能和康梁同商革命大业。但康有为以朝廷忠臣自居,又自命当代圣人,而当时孙中山的名气只是在海外,在国内还是无名之辈,因此自然不把孙中山放在眼里,断然拒绝了孙中山的提议,从此两派分道扬镳。

    但这时康有为、梁启超确实均是大有名头的人,而且康有为又善于自吹,不仅以圣人自居,还把自己打扮成为帝师,并且假称自己是奉了光绪的密诏外逃,招兵讨贼勤王。由于这时皇权在中国人心目中还有相当的权威性,因此康有为的这一番包装在海外的中国人中确实有不小的号招力,

    两人来到日本之后,立刻就招集到一批信徒,并且在横滨创办《清议报》,宣传自己的改良立宪主张,而且康、梁两人均是当代国学大师,妙笔生花,文章的条理清晰、字句工整,言语有据,在这个以报纸为主要宣传工具的时代,确实是非常有用的,相比之下革命者的文章显得激情有余,但却文理不足,因此维新派一时声望之盛,甚致压倒了兴中会。

    后来康有为在1899年赴美发展,留下梁启超在日本主持大局,并在加拿大正式成中“中国维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