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7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如果是在日俄开战以前,米哈伊琴科上尉还并不急于离开锦州,但现在俄国在战场上连续失利,已连失了旅顺、辽阳,只能退守到沈阳一线。尽管上尉并不算精通兵法,但从地图上也能够看得出来,俄军正在一步一步的远离着辽西地区,也就是说,自己正在成为一支孤军,在这个时候能够弃守锦州,回沈阳去,上尉自然是愿意的。

    但杜达耶夫进城之后,向米哈伊琴科讲说了人民军在葫芦岛上岸之后,几乎是半强迫的控制了葫芦岛港口,把守卫的俄军全部都赶走。

    米哈伊琴科上尉这才有些明白,这支军队恐怕是来者不善,当然上尉的身份地位不可能知道,高层要将锦州移交给人民军的目地,不过底层军人的想法简单而直接,既然自己收到了司令部的命令,而且也不想在锦州久留,管人民军善不善呢?把锦州城交给他们就没事了,而且还要尽快的将锦州交出去,万一奉天司令部又有新命令来了,自己可就不好办了。至于葫芦岛,又不是自己的管辖区,管它是不是被人民军攻占了呢!

    想通了这一点,上尉也就没有再犹豫,立刻下令打开城门,让人民军进城。并且又和邓忠汉会面,表示自己己经接到了奉天司令部的命令,将锦州移交给人民军驻守,相关的资料都己经准备了,当天晚上就可以进行移交,而明天一早,自己就可以离开锦州了,司令部再有新命令来,自己也没有责任了。

    其实锦州城并不大,俄军在锦州也没怎么管事,日常的秩序和行政实际还是由原来清廷的官吏管理,俄军的要求是通过这些官吏来实现的。因此所谓的交接,其实就是米哈伊琴科把这些官吏叫到一起来,和邓忠汉见个面,交待一下就行了。

    上尉的爽快让邓忠汉也有些意外,甚致怀疑这个毛子是不是在耍什么诡计,因此交接结束之后,邓忠汉回到自已的部队里,也不敢大意,首先占据了一座城门,然后又分出一个营的士兵在城外宿营,并且安排了大量守夜的士兵,以防不测。

    不过邓忠汉的这一番布置都是多余的,一夜之间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第二天一早,米哈伊琴科和杜达耶夫就带着俄军离开,将锦州城留给了人民军。

    三天之后,第二批人民军在葫芦岛登陆,1团剩余的一个营和一批行政、警务人员到达锦州,邓忠汉将行政权和治安任务移交给其人员,自己指挥军队,布置锦州的防御。到这个时候,人民军己经控制了从葫芦岛到锦州之间的地区,并且将1个师的兵力,以及超过1千的其他人员都运到了这一地区,并且大兴土木的开始施工。

    就在邓忠汉全面控制锦州城的时候,华东政府也正式对外宣布,为了维护中华领土,人民军进驻锦州,并且将会视局势发展,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由于俄国和华东政府协商的时间太短,实施又太快,各国连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 因此华东政府公布这个消息的时候,全世界也都大吃了一惊,当然不少国家都估计到华东政府早晚会进入中国东北这个大棋局的,只是没有那么国家会想到介入点是在锦州。而且随着华东政府的介入,中国东北的局势也更加复杂了。

    当然,大多数国家都是抱着看热闹不怕事大的心态,只有日本却是如同遭到了一记闷棍,原来以为可以甩开华东政府,自己放手大干一场,但却没有想到华东政府会给自己来这一手,本来日本现在对打羸这一仗信心十足,不仅仅是因为日本现在的优势,而且还由于俄国内部正在发生动乱,另外日本派到欧洲活动的情报人员明石元二郎也正在准备给这把大火再加一把柴,因此日本上下一致都认为现在正是最好的时机,却没有想到会在这个时候出现这样大的意外。

    虽然说锦州现在还远离日俄交战的主战场,但也正因为如此,华东政府却是处在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一但日本发动对沈阳的进攻,也就等于是把自己的侧后方暴露在华东政府的兵锋之下,因此现在日本既对华东政府无能为力,而又难以在用尽全力去进攻俄军,可以说是进退为难。

    而在日本国内,少数当初坚持和华东政府合作的官员强烈的评击内阁的决策失误,不仅让日本少了一个本可以合作的朋友,多了一个强大的敌人,还有人主张基于现在的局势,应该立刻停止战斗,就止终战。

    于是日本政府也立刻展开了紧急的协商,以商讨对策,最终认为在这个时候,日本决对不能停止战斗,毕竟到了这个时候,日本也没有回头路可走,因为这个时候停战,日本能够从战争中获得的利益极为有限,而为战争欠下的巨额债务会让日本政府破产,因此硬着头皮也只能把战争再进行下去,赌局己经开始就无法收手,要么赢个钵满盘满,要么就输个精光。

    日本政府总结出来的应对办法有4条:一是向华东政府表达最强烈的抗议,并且要求华东政府从锦州撤军;二是向清廷施压,要求清廷出面,向华东政府施压,或是派军队接管锦州。当然从这两条可以看得出来,现在的日本政府己经有些乱了方寸,这种几乎没有任何作用的办法居然也被提了出来。

    当然,还有两条则靠谱一些,就是请英国出面,向华东政府施压,最好是能迫使华东政府从锦州撤军,或者是由英国出面监管锦州,监视华东政府的行动;最后就是继续在日本征集军队,并且加大军火的产能,在必要的时候,可能要对华东政府和俄国同时作战。

第三一六章 锦州(四)() 
    日本首先通过领事馆,向华东政府提出了抗议,但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松井庆四郎被李三杰毫不客气的硬怼了回去,碰了一鼻子灰。而日本又向清廷施压,要求清廷命令华东政府撤出锦州,或者是派出军队进驻锦州,控制人民军的行动。

    日本的要求到是在清廷引起了一些波动,原来人民军进驻锦州之后,在舆论中也引起了不小的动静,虽然锦州远离东北的战场,但毕竟是一个积极的行动,比起清廷连在辽西驻防都缩手缩脚,确实是要好得多。但对清廷来说,当然又是一件十分难堪的事情。

    而日本向清廷提出要求之后,到是得到一些人,主要是青年满族权贵的响应,纷纷要求朝廷出兵进驻锦州,慈禧招集军机大臣商议对策,李鸿章一力主张朝廷在这个时候决不轻举妄动,因为无论是俄国、日本、还是海外华人,都不是清廷惹得起的,因此清廷最好是恪守中立,其他人怎么闹腾,都不要去管,更不能参与进去,否则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李鸿章的主张得到了张之洞、赵舒翘的支持,而庆亲王则仍旧是不置可否,但荣庆、铁良却主张可以借这个机会进驻锦州,扩大朝廷在辽西的影响力,并且不惜和李鸿章等人争执起来,而且将矛头对准李鸿章,把甲午战争的旧帐又翻起来,指责李鸿章是汉奸。只气得李鸿章当场就要辞官,而慈禧也觉得荣庆、铁良有些过份了,因此厉声申斥了两人几句,但最终还是采纳了李鸿章的主张,十分委婉的回绝了日本。

    不过荣庆、铁良等人却不甘心,于是指示手下的官员攻击李鸿章,本来这时李鸿章就己年过8 0,身体也不怎么好,被这一气又生病卧床不起。

    但日本的打算却没有实现,除了准备同时和华东政府、俄国开战之外,就只能指望英国这个盟友了。因此日本立刻向英国提出,要求英国按照【英日同盟】的要求:当同盟的一方同时和两个国家发生战争时,同盟的另一方应该出兵参战。

    而英国回复日本,现在华东政府只是进驻到锦州,离战场还有一段时间的距离,而且华东政府还没有进攻日军,从目前来看,也还没有进攻日本的意图,因此还没有达到【英日同盟】的要求,在这个时候,英国还没有出兵参战的义务,不过英国会通过外交努力,尽力从中进行周旋,让华东政府不介入战争,当然英国也重申,如果人民军进攻日军,英国是会按照条约的规定出兵的。

    其实华东政府以非日本合作者的身份介入到东北这局大棋中,是符合英国的利益,因为三足鼎立的局面,要比两强对立更为复杂,而越是复杂的局面,英国就越是能够在其中合纵连横,拉压打遏。但却并不希望华东政府正式参战。

    英国的目地是利用日本来压制俄国,让日本代替英国和俄国打仗,而不是自已亲自下场,【英日同盟】之所以规定当同盟的一方同时和两个国家发生战争时,同盟的另一方应该出兵参战这一条,其实就是针对【法俄同盟】,也就是牵制法国,不让法国参战,这样可以让日本独自面对俄国。

    但华东政府显然是这个剧本中的意外因素,只是如果华东政府真的参战,确实可以达到【英日同盟】的条件,当然,英国也可以耍赖,咬定华东政府还不是一个国家,死扣条约中的字眼,不过这显然是有损英国的国家信用的,因此最理想的局面莫过于当下,华东政府进驻锦州,等于是介入了中国东北的棋局,又并没有正式参战,但却能对俄国、日本造成极大的影响,这就构成了一个完美的三角平衡局面,谁也别想占便易,更别想在这个地区独霸一方。

    当然,现在这个局势刚刚洽好,如果华东政府在向前走一步,也就是正式参战,那就不好了,无论华东政府是以何种势式参战,如果是与日本为敌,就会把英国逼到墙角,无论英国是否参战,都要付出不少代价,就算是华东政府和日本联手,对英国来说也未必是好事。

    现在俄国国内正在发生内乱,如果华东政府和日本联手,很可能会将俄国的势力完全逐出远东,而就算战争结束以后华东政府和日本会对立起来,但两方都会从这一场战争中收获大量的利益,并且扩大自身的实力,英国未必就能好控制,另外一个彻底衰弱的俄国说不定会倒向徳国,这也是不符合英国的利益的。因此必须要阻止华东政府釆取军事行动,最好是让这场战争在这个时候结束。

    不过英国也清楚,华东政府可不是清廷,拿大话来威胁他们是没有用的,除非是以真正强大的武力来迫使华东政府让步,但直接出兵参战,显然不是英国的选项,布尔战争虽然结束了2年多,英国的国力却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而且英国也从这一场战争中吸取了充份咐教训,不要轻易的介入一场远离英国本土的战争,因为距离本身就是一个可怕的对手,就算能够获胜,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极为巨大的,何况华东政府绝非弱者。因此英国的计划是拉法国一起来向华东政府施压。当然,在名议是调停这场战争。

    法国是俄国的盟国,当然不会希望俄国彻底衰弱,因此如果远东的这场战争就这样结束,对法国也是有利的,另外英国还希望借机进一步拉近与法国的关系,达到最终和法国联手来对付徳国的扩张。相信法国对这个计划也是有兴趣的。

    果然,英国像法国提出了联合调停远东的战争,法国政府也很快就有了回应,愿意接受英国的建议。虽然英法之间有数百年的矛盾,但法国当前最大的敌人却是徳国。尽管法国己经和俄国结盟,共同应对徳国,但法国国内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