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7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迷∈さ恼绞酢⒕樵偈ひ淮巍
第三二九章 最后的准备(一)()
在这个时候,各方势力当中,只有华东政府显得最为淡定,面对着俄国、日本的频频示好,交流、协商,华东政府的态度都是可以谈,并且尽力为自己多争取利益,但决不签任何协议条约,除非对方做出实质性的让步。而华东政府的计划中,是将俄国、日本均列为自己的敌人,因此所有的备战都是这个目标制定进行的。
在辽西取得立足点,对华东政府来说是一个意外之喜,不过华东政府也迅速制定相对计划,将这个意外之喜最大化的利用,一方面是在未来参战时多了一个进攻的发,另一方面在战争未开始的时候,吸引日本的注意力,从而掩护华东政府的真正战略意图。
于是华东政府一方面利用奉天会战,向辽西增派兵力,并且向辽东扩张,一方面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辽西修建码头道路铁路,这既是为以后从辽西发动进攻作准备,也是故意造势,营造出华东政府将以辽西为据点,介入战场的印像。
应该说到目前为此,各项准备都进行得非常成功,日本在结束了奉天会战之后,立刻就在辽河边布置兵力驻防,说明华东政府在辽西的布置确实吸引了日本的注意力。而侦察舰队对海参崴的侦察也进行的十分顺利,不仅圆满的完成了侦察任务,而且还和当地的部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因此也可以算是超额的完成任务。
另外华东政府的债券也取得了新的进展,由于华东政府占领了辽西这个战略要地,加上日本在奉天会战中取胜,因此连带着华东政府的债券销售也出现了一个小*,在美国又卖出了价值300多万英磅的债劵,总计发行的债券价值己达到1300多万英磅;而在徳国发行价值1500万英磅的债券已全数售完。
按照华东政府和美、德两国的协议,还可以在两国各自再发行价值1500万英磅的债券,不过华东政府决定,第二期债劵等参战以后再发行也不迟,毕竟目前筹集到的资金,以及华东政府自身的战争准备,可以维持大约10个月的战争进程,这在战争的开局阶段,己是完全够用了。而且第一批发行债券的利息很高,还有相当一部份债劵是折价出售,因此也给华东政府的财政带来一定的压力。如果华东政府参战,并且在战争的开局阶段取得重大的战果,不仅能够刺激债券的销售,还能够让华东政府有调整债券利息的空间,从而可以稀释第一批发行债券的高利息。
可以说,现在华东政府对战争的准备工作也都己完成的差不多了,未完成的部份也都在按步骤完成,只等着俄国的第二太平洋舰队到达远东,就可以正式参战了。
按旧时空的进程,对马海战是在1905年5月27日发生,大约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而从目前第二太平洋舰队的行程来看,这一时间也不会相差太远。
而就在这个时候,华东政府收到了两条消息,第一条是李鸿章病重,己经卧床不起,在青岛料理产业的张佩伦、李经璹夫妻己经赶赴北京探病,不过根据华东政府掌握的情况来看,李鸿章的病情这一次可并不乐观,恐怕是大限己至了。
和旧时空相比,李鸿章己多活了4年多,现在82岁,在这个时代来说,己经可以算是长寿者了,因此既使是死,也并不意外,而且由于穿越者的到来,清廷避免了签定【辛丑条约】也算让李鸿章保存了一些颜面,并由此正式进入军机,成为名副其实的李中堂,也能算死得其所了。
不过李鸿章的死对华东政府来说,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坏消息,因此从此以后就少了一个能够在华东政府和清廷之间周旋的人了。现在华东政府和清廷实际己经是势如水火,但仍然維持着不破的关系,没有彻底撕破脸,李鸿章在其中是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满族的权贵曾多次要求清廷将华东政府列为敌对,甚致还有人建议联合列强来对付华东政府,都因遭到李鸿章的反对而无果。
华东政府当然不会害怕和清廷为敌,满族权贵的那点小把戏完全是自不量力,但如果现在真和清廷处于敌对,也会极大的牵扯华东政府的精力,因此维持目前这种敌而不破的状态,其实是对华东政府最有利的,按照华东政府的计划,是在打完了日俄之战以后,再转头来处理湥ⅰ
当然李鸿章这样做的目地也不全是为了华东政府,也是为了清廷,因为李鸿章十分清楚,清廷决不是华东政府的对手,早晚必会被华东政府所灭,因此才安排女婿、女儿在青岛购产置业,为自己的子孙后人留出了后路,但李鸿章本人还是忠于清廷,希望将清廷灭亡的时间尽力廷缓,至少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不要被灭了。
在人民军进驻锦州,控制辽西之后,英、日等国都鼓动清廷出来反对华东政府的行动,并表示一但双方撕破了脸,会全力支持清廷,于是满族权贵顿时头胸发热,轩起了一股惩治海外华人的小*,纷纷要求朝廷立刻出兵辽西,驱逐海外华人,但李鸿章仍然坚持此时清廷决不能轻易与海外华人为敌,加上张之洞也支持李鸿章的意见,因此仍然没能实施。
能够維持这样的局面,也不全是李鸿章的功劳,有很大一部份原因是清廷的实际掌权者慈禧太后的头脑还很清醒,知道清廷不可能是华东政府的对手,而洋人也靠不住,冒然和海外华人撕破了脸,清廷是最危险的。但满族权贵的身份地位不同,慈禧也不能一味强硬的打压,于是正好借李鸿章的建议阻止了满族权贵的冒险行动。其实慈禧的心态和李鸿章一样,知道自己也活不了几年了,因此只要不多生事端,能拖一天算一天,等拖到自己闭了眼,只要大清不亡在自己手上就行了。
满族权贵当然不敢指责慈禧,于是顿时将矛头全都指向了李鸿章,纷纷指责李鸿章勾结海外华人,图谋造反,并又翻出李鸿章甲午战争时期的旧帐,甚致有人在李鸿章的府宅门口贴告示骂人。李鸿章这次病倒,和这也有一定的关系。
其实满族权贵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明面上是反对海外华人,而实际上是希望借这个机会,扳倒几个汉族大臣,从而将朝廷的权力都收陇到自己手里,让清廷再回到满族主导的时代。
但满族权贵是以反对海外华人名议为号招,因此如果李鸿章一死,清廷就少了一个可以阻止他们的重臣,而慈禧碍于自己的立场,也不能强硬的对待满族权贵,很可能会被满族权贵所裹胁,5年前的庚子国变,从一定程度上说,慈禧也可以算是被满族权贵裹胁着走上错误的道路,等到慈禧明白过来的时候,局势己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虽然军机处里还有张之洞在,但张之洞的威望、人脉和李鸿章相比,都相差颇远,而最重要的是张之洞缺乏李鸿章那种敢担当的气魄,过于自惜羽毛,当然说白了就是没有替朝廷背锅的决心,因此真要是局势到了关键时刻,张之洞选择的往往是明哲保身,而不是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是靠不住的。
由其是现在,远东的局势己到了关建时刻,华东政府也是参战在即,如果清廷在这个时候给华东政府捣乱,也确实是很头痛的事情。不过华东政府也没有把让清廷安份下来的希望寄托在李鸿章一个人的身上,早早的也做了两手准备,就是河湖根据地的成立。
成立河湖根据地,不仅仅是华东政府扩大势力的举动,同时也是为了将来和清廷彻底翻脸做准备,参谋部早就作出了计划,一但华东政府参战以后,清廷要来捣乱,那么就可以利用河湖根据地来牵制清廷,让根据地迅速向河北省扩展,迫使清廷将力量都投入到应对河湖根据地,而让华东政府能不受干扰,全力应对东北的战局。
经过了近3年的发展之后,现在河湖根据地的区域己不限于河南、湖北两省,而扩展到了河北、安徽、江苏、山西等地,并成立了3个分支,完全控制的核心区域达6万余平方公里,而实际控制区域共计达18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500余万。而根据地的武装力量也达到7万余人,共编制了3个师,8个团,另外还包括大量的民兵部队,在短时间內,可以扩编到12万军队,这都是不计算在人民军的编制内的军事力量。尽管装配较差,枪支的拥率只有7成多,炮兵更是极少,但仍然是不可忽视的武装力量。
由其是目前河湖根据地己将控制范围扩大到了正定府,也就是石家庄市一带,距离北京只有120余公里,当然目前主要还在乡村活动,并没有占领县城,但只要华东政府一声令下,三天之内可以确保拿下控制区内的所有府州县镇,进而危胁到北京的安全。
参谋部在认真分柝了局势,并且作了两次军棋推演,认为既使在华东政府参战之后,清廷与华东政府为敌,也不会对华东政府造成太大的影响。只靠河湖根据地就足以拖住清廷了。
第三三零章 海归(一)()
另一消息则是从日本传来的,不过这是夏思痛发回来的。
上次到青岛访问的革命者代表团回到日本之后,将自己在青岛的见闻写成了书册,在日本的中国革命者中广泛的传播,并且由黄兴领头,加上其他人一起,再次成立救国义勇队,号招在日本的中国革命者到青岛参与救国自强的工作。
而这也在日本的中国革命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本来华东政府在日本有一定的知度,只是大部份人对其所知不多,而访问青岛的革命者代表团在日本的中国革命者中都是有一定声望的人,因此他们出面号招,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招集到了3、400人,还有不少人由于暂时脱不开身,没有加入,但也或是托人,或是来电报、信件表示要报名。
见己经招集到了3、400人,而且还不断的有人报名,因此黄兴、夏思痛商议之后决定,先组织一批人,由陈天华、徐锡麟、秋瑾三人带队,到青岛去,而黄兴、夏思痛仍然留在日本,继续招集人员。于是夏思痛立刻发电报给青岛,告诉华东政府日本这边的情况。
收到了夏思痛的电报之后,华东政府也同意他们的建议,因为现在正是用人之际,而日本的中国革命者都可以算是有文化知识的人,正是目前华东政府最缺少的人材,因此华东政府立刻回电让黄兴、夏思痛等人确定第一批来青岛的人员数量、名单。青岛这边会汇来船票钱,并安排接应。
三天以后,夏思痛再次发来电报,确定这次来青岛的共有278人,及人员的名单。不过青岛和日本没有直通航线,因此只能从上海转船,于是华东政府又向上海新区下令,让上海新区负责接待这批日本的中国革命者,并且安排商船将他们送到青岛来。同时将他们正式称为日本海归者。
上海新区的负责人杨育新收到青岛行政院的命令的时候,日本海归己经定好了归程的船票,将在3天之后到达上海转船,但问题是现在上海新区的航运公司派不出船来。
原来华东政府为战争准备了大量的物资,其中大半的物资都是通过上海新区购买的,然后再转运到青岛。因为上海不仅是这个时代中国的商业中心,而且兼有长江水道和海运的便利,因此南北的经济交流的汇合点,而华东政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