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7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鸿章喘了一口气,道:“这次我只怕是难逃大限了,给朝廷的遗表我己经写好了,但还要把身后的事情交待清楚,我也好安心的走了,所以才把你们都招到北京来。”

    尽管心里都有这个思想准备,但听李鸿章说出来,3子1女心里也都忍不住悲伤起来,李经述道:“父亲还是安心养病为是,不可多想。”

    李鸿章摆了摆手,道:“我的病我心里有数,用不着你来安慰我,何况我己八十有三,己算高寿之人,纵然身死,亦不为悲痛,你们也都成年人了,何必作小儿女态。”说着又咳嗽了两声。

    李经璹赶忙轻轻拍抚着李鸿章的后背,李经方捧过茶来,李鸿章喝了两口,道:“经方,你去准备笔墨,把我说的话都记下来。”

    李经方赶忙放下茶盘,拿过来笔墨纸砚,在病房里桌子上铺好。而李鸿章又一指床头条案上的小檀木箱,转头对李经璹道:“菊藕,你去把那个箱子拿来给我。

    李经璹赶身将小箱取来,放在李鸿章的面前,李鸿章打开箱子,拿出一本小册子,道:”我的全部产财分配,都在这个小册子里,菊藕,还有经溥也都有一份,我死以后,你们就按册子上的安排,各取其用,足可保全你们下半辈子的生活了。”

    李鸿章的产财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成名之后,和兄弟一起在安徽老家,以及江苏、上海等地购置房地田产,当然主要是以田亩为主,李鸿章共有兄弟6人,最多的时候拥有的土地达250余万亩,而李鸿章名下的田产约有30余万亩,每年可收租5万石左右,同时李鸿章在江苏、上海等地,还有一些房屋地产;另一类则是李鸿章在主持洋务运动其间,在其兴办的洋务企业中占据的股份,也包括在青岛投资的几家工厂,不仅毎年可以收获巨大数目的财富,而且这些股份本身也是价值不菲的。当然另外还有一些金银古玩字画等,虽然也有不少,但和前两类相比,却只是一小部份。

    其实在患病的初期,李鸿章就知道自己这次是难逃一死了,因此早早的就派人清理自己的财产,并且做好了分配方案,以免自己死后,家人因财产分配而反目。

    李鸿章又道:“只是财产好分,但这时局却是纷乱复杂,稍有不慎便是家毁人亡,全族覆灭,因此我死之后,朝廷必有恩荫加赏,但你们切不可出仕为官,正好借丁忧之机,辞官回乡,闭门谢客,静观其变。”

    说着李鸿章的目光看向李经方,正好和李经方的目光对视,李经方的身体一颤,低下头去。其实这一条主里就是针对李经方的,因为李鸿章的子女中,只有李经方有实质性的官职,再加上跟随李鸿章最久,也积累了相当多侑资历,而且李经方的功名之心也最重,此前多次要求独挡一面,而李鸿章死后,清廷肯定会对李鸿章的子女厚恤,以李经方的资历,至少也能放一任道台,甚致是巡抚也有很大的可能性,但按李鸿章的遗言,无疑是彻底断决了李经方建功立业的念头。

    李鸿章又:“菊藕夫妻虽然在青岛兴办了产业,但也不宜在青岛久居,我在上海还有一所府宅,留给你们,就在上海定居,上海离青岛不远,也方便管理,幼樵是晓事的人,会明白我这一番苦心的。”

    李经璹赶忙道:“是,父亲。”

    李鸿章又叹了一口气,道:“据我看来,朝廷现在虽然在变法革新,但积重难返,又无可堪大用之人,难有大做为,卧榻之侧有海外华人虎视眈眈、周边又有各国列强各怀鬼胎,只怕也难逃大限,因此而不出10年,中国必有一番鼎革纷乱。而在乱世当中,只有海外华人的行事作风颇有新气,或可取而代之,只是有各国在傍掣肘,未必就能轻松定鼎。而在时局尚未大定之时,你们千万不可参与其中,以明哲保身为上。而各方若未有掌控大局,亦不会对你们太为难。”

    几个儿子听了,立刻都齐声道:“谨尊父亲之训。”

    李鸿章微微点头,道:“只是海外华人的治国之道与别人不同,如果他们最终能够定鼎天下,或是占据安徽、江苏之地,必会收尽天下之地为公有,而你们切不可和海外华人相争,最好是主动把土地都献出去,我留给你们的遗产,既使去了所有的田产土地,亦不为贫,不可因小利而失大局。如果有其他各支为土地之事来求你们,也决不可答应,而是应力劝他们也将土地献出,听与不听由他,但绝不可与其他各支联合与海外华人相抗争。”

    “若是海外华人真的开朝立业,我和他们还有一点香火情份,而且为了安抚人心,或许会请你仙出仕任职,你们到也不必拒绝,大可出来任职,不过应当谨记凡事当低调,不可张扬,更不可参海外华人内部的争斗,如果时局尚好,到也不妨多干些时日,如果时局有变,就立刻辞官不做,回归乡里,多做些兴教济民,修桥铺路的善举,落个好名声,方可保全我李氏一族兴旺。”

    子女们听了,也都又连声答应。

    李鸿章听了,脸色稍安,又道:“都记下来了吗?”

    李经方忙道:“父亲,都记下来了。” 说着将记录的纸笺交给李鸿章看。

    虽然李经方对言辞进行了一些润色,但内容却是完全按照李鸿章的意思,因此李鸿章看完之后,也点了点头,又从李经方手里接过笔来,在纸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且盖上了自己的印章,然后将这份遗嘱也放进檀木箱里,道:“我要说的就是这些,你们自已好自为之吧。”

    说完之后,李鸿章示意李经璹,让自己重新躺到床上,合上眼睛,其他人也都依次悄然的退出了病房。

    就在当天晚上11点,李鸿章在府邸中病故,亨年83岁。

    其实李家对李鸿章的病故早己有思想准备,因此李鸿章的后事也都已安排好了,棺木、寿衣均早己定好,当下立刻先将李鸿章的遗体成殓起来,然后布置好灵堂,又安排了香锞纸马等物,并连夜报给清廷。

    慈禧、光绪是在第二天清晨收到李鸿章病故的消息,同时也收到了李鸿章的遗拆,李鸿章在遗拆中主要是强调两件事情:一是告戒清廷,千万不可参与到日、俄、华东政府的纷争中去,也绝不能和华东政府为敌,只有这样才能保全清廷;二是向清廷推荐袁世凯,保举袁世凯进入军机,参与国政。

    其实这两条都是李鸿章的一惯主张,庚子国变之后,李鸿章进入军机,就一直主张清廷不可与华东政府为敌,并利用自己的威望,数次压制了满族权贵的激进计划;而且李鸿章再度得势以后,也一直在扶持袁世凯,衍然是把袁世凯当自己的接班人培养,袁世凯这几年能够一帆风顺,固然是袁世凯自身有能力,但也和李鸿章的支持不无关系。当然,也正是有李鸿章这座大山压着,袁世凯的实际权势比旧时空里还是要差一些。

    看完了李鸿章的遗折之后,慈禧和光绪也都不禁失声哭泣起来,尽管他们对李鸿章的病故早有思想准备,毕竟李鸿章己是年过80的老人,迟早有亡故的那一天,但听到了李鸿章病故的消息,还是禁不住一阵巨大的失落感,因为现在大清国还不能没有李鸿章。        

第三四一章 李鸿章 之死(二)() 
在旧时空里,一般都认为李鸿章是清廷天字第一号的忠臣,并且深得清廷,至少是慈禧的信任,其实无论是慈禧还是光绪,几乎从来就没有对李鸿章百分之百信任的时候,反到是在甲午战争前的10余年时间里,对李鸿章的防范之心都甚重,并且给李鸿章设了不少的小绊子。原因就在于当时李鸿章手里掌握着清廷最精锐的军队——淮军,足以威胁到朝廷。

    北洋水师成军以后,,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修颐和园,7年未添一炮,李鸿章在甲午战争期间,调动不了南洋水师,都是清廷扯李鸿章的后腿很明显的例子。因此甲午之败,对李鸿章来说是一次彻底的失败,但对清廷来说,却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至少解除了一个内部隐患。

    但在这个时空里,庚子国变之后的这几年里,慈禧、光绪对李鸿章却是真正的信任了起来,对李鸿章的意见也是言听计从,一来是李鸿章现在没有兵权,对朝廷已经没有了威胁;二来是庚子国变之后慈禧、光绪也都十分清楚,现在的清廷还需要李鸿章来周旋和海外华人,洋人的关系。而现在李鸿章死了,如果清廷再遇到危机事件,还有谁能挺身而出,为朝廷排忧解难呢?

    由其是对慈禧来说,还有另一层感触,今年是慈禧的70岁寿诞之年,说起来慈禧也己经进入古稀之年了,一个老人听到了另一个老人死亡的消息,心里无论如何都不会好受的。

    于是慈禧和光绪下令,取消今天的朝会,又责令军机处,讨论对李鸿章的追谥和厚恤。

    就在第二天,清廷派李莲英为钦差,到李鸿章的府宅传旨,首先是对李鸿章进行了高度的嘉奖,盛赞李鸿章为清廷立下的功劳,并赐谥号“文忠”,追赠太傅,加一等肃毅公,赐黄马褂同葬,赏银3000两安葬,派20名待卫护送李鸿章的灵柩回乡,并改李鸿章的家乡安徽省庐州府肥东县为少荃县。同时还恩加李鸿章的三子一女,李经方加封三等伯爵,李经述、李经迈二等子爵,连张佩纶也加了一个三等男爵。

    应该说清廷对李鸿章的抚恤是相当恩厚的,清廷对功臣的谥号一般都是以“文”字开头,第二个字才是对功臣的评价,如曾国藩的谥号是“文正”,左宗棠的谥号是“文襄”,而按照谥法,内外宾服曰正;辟地有德、甲胄有劳曰襄,都曾、左两人的评价是非常贴切的,而“忠”在谥法上的解释是:危身奉上曰忠,因此用在李鸿章身上,也是最合适不过了。

    但曾、左两人死后的追加都是候爵,李鸿章却追加公爵,这显然是高过曾、左两人一头了,而其他的什么赐黄马褂同葬,赏银,派待卫护送灵柩回乡,改县名等,也都是极高的荣耀,纵观清廷2 6 0余年的历史,也只有李鸿章一个人享受这样的殊荣。更何况是派李莲英李大总管亲自传旨,在大清国能有几个人能够劳动李大总管大驾的。

    宣读了圣旨以后,李莲英又恭恭敬敬给李鸿章上了三柱香,又向李经方、李经述、李经迈说了几句“节哀顺变”之类的安慰话,这才告辞回宫去了。

    本来李鸿章在清廷就是位高权重,而朝廷对他又是恩加有甚,因此王公大臣们自然也都不敢怠慢,和李鸿章交情好的自不必说,能够亲自来拜奠的决不会遣派家人,有些文采出众的人,还写了挽联,张之洞还亲自给李鸿章写了一篇祭文,袁世凯也专程从天津赶来,并给李鸿章守了一夜灵,而既使是李鸿章的政敌对头,也都派遣有头脸的家人来拜奠,总体看来,李鸿章的葬礼是相当的风光。

    7天以后,李经方、李经述、李经迈、以及张佩纶、李经璹扶灵回乡安葬,几乎整个京师的官员都来相送,送行的队伍排出20多公里。李鸿章在北京的住宅改为他的祠堂。

    而等李鸿章的灵柩走了以后,在朝中的一场明争暗斗也立刻展开,现在李鸿章是军机大臣,名副其实的李中堂,而李鸿章死了,就空出了一个军机的缺额,当然军机大臣的数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