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9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天的战果也不禁让段祺瑞大吃了一惊,他确实没有想到会在这里踢到铁板,看来自己还是有些低估了这股勇匪,毕竞他们的背后可是海外华人,就在前不久,海外华人还在关外打得俄日两国落花流水,这伙子勇匪又岂是无能之辈?

    不过这时段祺瑞也是骑虎难下,不可能再收手,于是在第二天亲自督战,并且将火炮也都调上来,对义勇军的阵地进行轰击。只是清军的火炮都是中小口径,而义勇军的战壕掩体也是秉承人民军,防炮击的效果极佳,因此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而在清军发动进攻之后,仍然遭到了义勇军的强力抵抗。

    结果清军一连进攻了3天,都没能够撼动义勇军的阵地,伤亡更是达到了1700余人,不过就在第4天,义勇军主动撤出了阵地,向归德府的方向撤退。

    段祺瑞虽然有些惊疑不定,不过派人去大名府侦察却发现义勇军确实是都撤离了大名府,因此段祺瑞也只能下令进兵占领了大名府,至此收复了所有河北之地。

    而就在段祺瑞收复大名府的第二天,清廷再次对段祺瑞进行嘉奖,这一次是加封他为三等世袭武毅子爵,虽然爵位并没有什么实权,但也是极高的荣誉,由其还是世袭爵位,这也就意味着段祺瑞的子孙也能继承他的爵位,因此这绝对可以算是光宗耀祖。

    另外清廷在给段祺瑞的制词当中,也对他多有称赞,甚致将段祺瑞比作曾国藩,最后要求段祺瑞立刻进军,攻占归德府,彻底清剿匪贼。原来段祺瑞收复了大名府之后,除了部份满族权贵之外,其他的大臣们,都对段祺瑞十分赞赏,而且认为这次进剿的成功在望,由其是英法日俄等国的公使,希望清廷能够下令段祺瑞,一鼓作气攻取归德府,彻底平定河南的匪乱,当然可以牵制华东政府的精力。

    而慈禧也认为如果能够尽快平定河南的匪乱当然是好事,一来可以提升朝廷的威信力;二来也可以给海外华人一个教训;三来则是可以借机提拔段祺瑞,分化袁世凯的势力。因此才再次嘉奖段祺瑞。

    段祺瑞当然不知道这里面错综复杂的事情,但对他这样平民出身的人,能够得到朝廷这样的恩典,确实是祖坟上冒青烟,更是对朝廷感恩戴德,因此也下定决心,一定要打到归德府去,以报效朝廷。而就在这时,袁世凯的回信也送到了段祺瑞的手里。

    接到袁世凯的信时,段祺瑞的心里也有些忐忑不安,生怕袁世凯在信中大骂自己一顿,不过打开信一看,袁世凯首先恭贺段祺瑞升官,并且还送上了1万两白银的贺仪,都送到段祺瑞家里,而对袁世凯先前的什么保存实力,不可进军之类要求则支字未提,只是委婉的向段祺瑞提出警告,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并希望段祺瑞好自为之。

    看完信之后,段祺瑞心里到是松了一口气,至少袁世凯没有挑明和自己翻脸,只是十分委婉的提了一下,而段祺瑞往深里一想,认为这也并不奇怪,因为进军是朝廷下的令,而袁世凯没有能让自己应付朝廷的办法,只好作罢,而且自己现在己是巡抚,袁世凯也不能不给自己几分面子,现在袁世凯和自己翻脸有什么好处呢?而且以后袁世凯显然还有用得到自己的地方,不如留一线,日后也好见面。

    想到了这里,段祺瑞的心里也对袁世凯有几分歉意,毕竟这次出战自己没有按照袁世凯的吩咐去做,显然是对不起袁世凯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而且袁世凯没有怪罪自己,不仅写信恭贺自己晋升,还送了一万两白银,这样的气量实在令人敬服;不过段祺瑞转念一想,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做巡抚的机会可不多,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放过,而且慰帅胸襟开阔,也能够理解自已的苦衷。等自己当了巡抚之后,再找机会报达袁世凯吧,段某人可不是不念旧情的人。于是放开袁世凯的书信,转而去研究如何进攻归德府。

    其实收到了段祺瑞的信之后,袁世凯的心里是相当恼火的,想不到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段祺瑞竟然就为一个巡抚的职位,就将自己对他的知遇之恩忘到脑后了,枉自己还把养女嫁给他,没想到竟是养了一匹白眼狼,因此袁世凯在府里大发雷霆之怒。但老实说袁世凯现在拿段祺瑞也没有什么办法,毕竟现在袁世凯已经不管北洋新军的事情了,自然是管不了段祺瑞的事。

    不过袁世凯又不甘心,因此派人去请自已最信任,也是最得力的助手徐世昌,商议对策。

    看完了段祺瑞的信以后,徐世昌问道:“段芝泉如此行径,实在有负慰帅之恩啊,只是慰帅又是作何打算呢?”

    袁世凯怔了一怔,苦笑了一声,道:“正是要向菊人兄请教。” 说着又叹了一口气,道:“他们的翅膀都硬了,我管也管不住了。”

    徐世昌呵呵笑道:“依我看来,是非曲直,世人自有公道。但如今却是宁教段芝泉有负慰帅,但慰帅却不可有负芝泉啊。”

    袁世凯也是非常精明的人,只是被段祺瑞气到了,因此一时有些冲动,但徐世昌这样一说,立刻就冷静了下来,明白了徐世昌的意思。

    由于现在袁世凯基本拿段祺瑞没有什么办法,就算是写信把段祺瑞骂一顿,彻底撕破了脸也没有什么实质的作用,而且和段祺瑞决裂之后,段祺瑞或许会投到别人的门下去,毕竞段祺瑞的军事才能在北洋新军里可是数一数二的,恐怕会有很人会网络段祺瑞,这一来岂不是白白便易了别人。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北洋新军的其他将领人员看到了,会做何想法,从表面上看,这可是朝廷封段祺瑞为河南巡抚,并且命令段祺瑞进军,那么袁世凯当初的要求就是有些强人所难了。袁世凯冷静下来之后也能够理解, “巡抚”的官职对北洋的这些将领来说有多大的吸引力。

    袁世凯也于心自问,如果是换了自己,恐怕是会和段祺瑞同样的选择,而如果自己是因此怒迁于段祺瑞,并和段祺瑞彻底决裂,那么北洋其他的将领见了,只怕是多少都会对袁世凯有些失望,仍至于离心离德,那么自己一手打造的班底恐怕就会瓦解了,这也就是徐世昌所说的“是非曲直,世人自有公道”。想到了这里,袁世凯也不得不佩服慈禧,姜果然还是老的辣,慈禧就用一个还是虚职的河南巡抚就将自己辛苦数年的心血轻易的分化掉了。

    既然不能和段祺瑞撕破脸,那么就不如装得大度一些,也就是徐世昌说的“宁可让段祺瑞有负自己,但自己可不能有负于段祺瑞” 毕竞这次是段祺瑞没有按自己的要求去做,确实是有负自己的知遇之恩,而让北洋其他的将领见了,则是自己虚怀若谷,宽宏大度,而段祺瑞却是见利忘义。那么自己就占了道义上的优势。

    只是袁世凯心里却多少有些不甘,明明是段祺瑞对不起自己啊,怎么自己反到不能怪罪段祺瑞了,而且将来其他人都学段祺瑞的,自己不还是白辛苦一场吗?因此迟疑了一下,才道:“菊人兄,我纵有心不负芝泉,但段芝泉现在已是巡抚,只怕是未必会领我这个情啊。”

    徐世昌当然明白袁世凯的意思,因此呵呵笑道:“慰帅尽管放心,段芝泉现在是利令智庸,只见其利而不见其害,我看他这个巡抚未必就能做得安稳,只怕到头来是只落得一场空梦罢了。”

    袁世凯听了,也若有所思,点了点头,道:“菊人兄果然高见,好吧,那就依菊人兄之议。”

    祝各位书友在2019年~身体健康~事事如意~新年快乐

第五二四章 反围剿(四)() 
段祺瑞当然不知道,自己现在实际己是处于风口浪尖,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的结局,而是一门心思的计划进攻归德府,平定河南匪患,建功立业,不仅是报达朝廷的恩泽,也是把自己的河南巡抚给坐实了。

    虽然在进攻大名府的时候,受到了义勇军的强力阻击,也引起了段祺瑞的重视,但也不能阻挡段祺瑞的进军,毕竟段祺瑞出兵以来,大部份时间都是顺风顺水,只是在大名府受到一点挫折,而且义勇军最终还是主动撤军了,因为段祺瑞认为大名府的战斗大概就是勇匪的极限,虽然不会一战而胜,但段祺瑞认为如果对持长久,自己还是能够获胜的。

    不过段祺瑞毕竟是懂兵法人,也不能排除勇匪是有意诱敌深入,而且由于其他三路清军的进展基本都是举步为艰,因此现在自己这一路显得有些孤军深入了,这才是自已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

    于是段祺瑞立刻给铁良、良弼写信,要求铁良、良弼尽快向自己靠陇,并跟进过来,一则是保护自己的侧翼;二则是增加进攻归德府的兵力,毕竟只靠自己这一路军队,兵力确实有些单薄了,另外还请铁良、良弼下令由洛阳出兵的北洋四镇统领吴凤岭,立刻进军,牵制义勇军的兵力。

    段祺瑞的想法也很简单,铁良、良弼部是离段祺瑞部最近的军队,而且兵力也是最强的,有两个镇的军队,总兵力接近6万,因此如果铁良、良弼部向自己靠陇,并跟进过来,确实可以大大增加进攻归德府的兵力。当然铁良、良弼是这次出战的清军总主将,而段祺瑞虽是一路军队的主将,但也是铁良、良弼的属下,因此段祺瑞向主将提出要求,甚致是指导主将的行动,确实是有些不妥当。

    不过段祺瑞认为在这个时候不必拘泥这些小节,而且作为部将向主将建议献策,也是常有的事情,而且从战场的大势来看,自己作这样的计划也并没有什么不妥,何况剿灭了匪患,作为主将的铁良、良弼也是有一份功劳的。另外段祺瑞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己是一省巡抚,无论是官职还是地位,都可以和铁良、良弼平起平坐,给他们写封信去也没有大不了的事情。

    接到了段祺瑞的信后,铁良当场拍案大骂道:“段祺瑞算什么东西,这次不过是侥幸打了几个胜仗,蒙朝廷天恩,封了他一个河南巡抚,竟然就得意忘形起来,还真当自已是一品大员了,连我们都不放在眼里了,居然也敢对我指手划脚,到底他是主将还是我是主将,他要是有本事,就自己去收复归德府,要我们向他靠陇做什么。”

    良弼也怒道:“是啊,段祺瑞不过是袁世凯门下的一条走狗,仗着袁世凯的提携才当上了统领,己是祖坟上冒烟了,朝廷也是不明事理,才打了几个草芥的胜仗,就封他为巡抚,加了三等子爵,还赏了黄马褂,不如咱们上个折子,就此辞了这差事,告老还乡,让他段祺瑞来办这个差事好了。”

    原来在出战之前,铁良、良弼都是对自己抱着很大的期望,打算在这一战中崭露头角,从此之后掌握朝廷的兵权,也是为满人扬眉吐气。

    那知出兵之后才发现打仗可没有自己想得那么容易,一连10余日,虽然没有损兵折将,但也寸功未立,而且举步为艰。当然如果是其他几路军队也都差不多到也罢了,但偏偏段祺瑞部是一路高歌猛进,连续收复了河北5府,这个功劳也不算不大,相比之下,自己两人作为全军的主将自然是面上无光。

    当然如果就是这样到也罢了,毕竞段祺瑞立了功,两人作为全军的主将,也是有一份功劳的,但清廷加封段祺瑞署理河南巡抚,赐号巴图鲁,还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