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最漫长的五年-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得不停止进攻,被迫转入防御。
最高领袖一见又进入了他最擅长的死守硬拼的局面(写到这就想起陈佩斯那句台词:弟兄们,顶住,顶住!何其神似)于是跳上前台,把自己的结拜老哥第三战区的司令长官没有当几天的冯玉祥老将军一脚踹到新划分的第六战区去了,自己亲自就任淞沪杭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哟嗬,蒋大元帅(全面抗战一起,最高领袖就任中**队总司令,三军大元帅!)要发威了哈!随即发布第二期第三战区作战计划“实行韧性抵抗(就是死守个嘛),待后方部队到达,再行决战而收最后胜利。”目标挺好,挺高,办不办得到再两哈。
疯子有时候不经意间就成了天才。日本人被最高领袖这个打一拳歇三歇,软柿子不捏专门啃硬核桃的神经病般的举动弄得莫明其妙,如坠雾里云海中。研究来研究去硬是不知道是为了啥子。最后一致比较统一的意见认为中**队此举就是为了侮辱堂堂的大日本帝国的皇军。
日本军部和日本内阁恨得牙痒痒,决定实施国民精神总动员(疯子终于是把神经病惹毛了),并发布内阁告谕:日本举国转入战时体制,向上海大举增兵。于是大批的日本蝗虫在神经病裕仁老杂皮天皇和日本军部尚未真正摸清老蒋疯子般的举动的情况下,便被稀里糊涂的一船船拉到了上海,引入了华东。
不经意间,蒋百里、陈诚等有识之士最初的战略构想竟然达成(代价也是高昂的):上海及华东地区最后成了大战场。点后话:抗战结束后,众多历史学家对于最高领袖这一手南北战略多是赞誉有加。甚至于连一向耻于认错的日本人自己也承认:当时放弃乘势从华北大平原沿着平汉线、津浦线南下,占领华中武汉,把中国一分为两半的战略机遇,而把大批精锐主力师团投入上海、华东,是最终陷入中国战场而无力自拔的最大的一个战略失误,大败笔!所以还是周大少团长在后来的形势讲评会上的一句话得好:疯子与天才有时候是一回事,瓜娃子和智者其实就是隔了一张纸个嘛!
(多谢各位书友大大支持!)
186章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处处有青山
遥闻着数千里外的长江口边的“东方巴黎”上海日夜不停的枪炮声,川军与9月7日启程出川抗战了!重庆朝天门码头,东水门码头,望龙门码头等,当然也包括咱们周大少团长的猫儿石专用码头上都挤满了依依送别的父老乡亲们。重庆市当天可谓万人空巷,都挤到临江的各个码头上来了,送别自己的子女、丈夫、心上人,奔赴抗日杀敌前线,去迎接血与火的洗礼。
抱病出征的刘湘面对成千上万的重庆人、四川人慨然发出:“此行决心为国家一雪耻辱,为我中华民族争取荣光,不成功,便成仁,失地不复,川军誓不回川!”的豪言壮语,引得山呼海啸般的口号声。“川军万岁!”,“刘主席万岁!”
更感人的一幕是一个垂垂老者,在众人的注视下,向自己的出征儿子赐了一面白色裹尸布,当场高声道:
“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份,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数万人都感动得泪流满面,刘湘等川军高级将领也满含热泪握紧老者的手,并郑重把白色裹尸布递与老人的儿子。出征的儿子流着眼泪,向着自己的老父亲跪下“砰砰砰”三个响头,把白色裹尸布贴身收好,就转身义无反顾地登船,踏上了也许一去就可能再不能活着见老父亲的浴血征程。
川军将士大部分多是土生土长的普通四川人,在这个天府之国过着悠闲恬静的普通人的生活,然而在国家民族大义面前,却慷慨赴死,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出川,也成了最后一次出川。
他们投身于伟大的卫国战争中,投身于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和捍卫民族**的战火中。真正做到了一个中**人的使命和尊严。他们体内的火一样的爱国热情用年轻的生命熊熊燃烧,像火山迸发出来,使他们以无所畏惧的精神奋勇拼杀,为了千千万万同胞,为了一寸国土不致沦丧宁可战至最后一人而决不后退!(川军在八年抗战中,血战、硬战多达四百余次,几乎所有大的战役都有川军将士拼死冲杀的身影。很多川军部队几乎全体阵亡,像台儿庄战役时川军122师在师长王铭章将军率领下死守藤县血战三昼夜,最终王铭章师长以下官兵五千余人全部战死,消灭日军四千余人;徐州战役时,川军21军145师师长饶国华将军在最后的时间,毅然率领仅剩的300多人冲入了敌阵,全体阵亡,饶将军受伤自杀殉国!淞沪抗战,川军第26师,全师五千余人,伤亡竟然高达90%以上……太多了!笔者写到此也不禁热泪纵横)在历史上,川军没有耀眼的奖章,没有惊人的名号,甚至没有荣誉,只有默默地牺牲,只有留在祖国各地的川军无名将士墓,他们赢得了无数国人的悼念!(在这里可以抱有各种“新思维”的自由,但请对每一位在八年抗战中英勇牺牲的川军先辈,也请报以最基本的尊重与追思)
周大少团长担任总指挥的北上纵队出征的猫儿石码头也是一番感人的送别情景。周大少团长与林汤圆的万家工商贸系统的,以及猫儿石工业园、叶州工业带几乎所有头头脑脑,全来为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年轻大老板军人送别:他不仅努力以工商业报国,更直接以身舍国!在祖国山河破碎风雨飘絮的时候,自己还组成抗战队伍要去迎接血与火。众人年纪都比他大,甚至是爷爷辈的重庆、四川等各地工商贸的老板们内心对这个瘦弱的年轻人充满了由衷的敬佩和爱戴!
林汤圆这个亦师亦友的最好合作者甚至动情地把周大少团长搂在怀里,悄悄在他耳边:
“晓舟,一定给老子好好地活着回来!雪儿还等着。答应给我的鬼子将官刀一定要亲自带回重庆交给我!”
周大少团长心里一喜:林叔终于是松口了哈,不阻拦自己与林雪儿的恋爱了。嘴里忙道:“林叔,就放心,等着,不久就会有好消息给报来的!”(林汤圆没有想到,这个不久后报来的消息如此惊人,使他慨然长叹:生子当如周晓舟!)
看着这次不能跟随心上人出征的林雪儿、童湘两个暗自流泪。周大少团长也上去好好的劝慰了一番。有哭的,也有笑的:兰兰妹妹和周大少团长的女徒弟叶丽君就笑得像一朵花儿。北上纵队的宣传分队由兰兰妹妹和叶丽君分任队长、副队长,率领百花艺术团的三四十个男女团员也加入了北上纵队的抗战行列。
罗汉寺主持释果清大师也来猫儿石码头送别周大少团长这个不打不相识的施主。被周大少团长率队端了重庆王家沱日租界,罗汉寺常进项的香火生意就此完结,所以周大少团长一见果清大师的亮脑壳,有点不好意思,忙迎上前道:
“大师,对不住哈,砸了罗汉寺的香火生意。过来一下,我悄悄给,我已经有了一个新主意,保管让罗汉寺从此香火旺盛,不再发愁了!”
虽然出家人不为吃穿用度操心。但是重庆罗汉寺几无田产,数百僧众全靠香火钱支撑。以前在重庆市中心,香火也可以维持。如今被周大少团长用疯狂的石头弄到了边边上,偌大一个寺院用度自是不。果清大师再是大德高僧,却也由不得他不操心劳神。今一见面,周大少团长这番话,让果清大师喜上眉梢:阿弥陀佛,善哉!这个施主慧根非同寻常,聪明多智,所出主意当是不错了。
于是两人在一边嘀嘀咕咕一会儿,把大和尚差点乐一跟头,一叠声念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原来周大少团长自从毁了人家罗汉寺的主要进项来源,心觉不妥,苦思冥想得了一个好主意。把陈大爹找来,把前世在什字罗汉寺吃过的全套素席(陪着妈老汉的战友)细细了一遍。陈大爹当时就惊呆了:自己这个侄儿恐怕真是灶王爷爷到人间耍来了!周大少不仅四大菜系或多或少知道点,连他妈的民间所谓的“寺院菜”,就是我们现在的素菜也是深谙其中滋味。
各位肉食动物可别看了咱中国的“寺院菜”。最早起源于南北朝的南朝梁武帝萧衍,当然这里需明的是。早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素菜在我国已有存在。而所谓之“寺院菜”在明、清时期,发展到了顶峰。当时北京周围著名的潭拓寺(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征高句丽失败后为祭奠阵亡将士修建的),碧云寺,香山寺,雍和宫(清雍正年间专为进京之**活佛修建)等等,专门有精致的“寺院菜”,甚至清皇室也专设“素局”。素菜是一种很高雅的佳肴美味,一般人还吃不到。
这些发端于寺庙道观的素菜烹调技艺精湛,花色品种繁多,色香味形俱佳。主要的原料为植物油,三菇(冬菇,蘑菇,花菇),六耳(木耳,银耳,榆耳,黄耳,石耳,桂花耳),面筋,豆制品,竹笋,黄花,金针,各种时令鲜蔬菜和水果,禁用五辛五荤作料。这些素菜的共同特点,多是色彩淡雅,食时鲜嫩爽滑,清香适口,且营养丰富,尤适合佛教徒和老年人。周大少团长传授的即是整整三十多个还记得到的“寺院菜”。如“素鸡”,“素鸭”,“素鸽蛋”,“醋熘黄鱼”,“菊花海参”,“熘素明虾”,“糖醋黄雀”,“素香肠”等热炒菜,而且不仅有“酿扒竹荪”,“鼎湖上素”,“罗汉果”,“炖二冬”等名贵大菜,甚至连“凤凰”,“孔雀”,“蝴蝶”等五六种花式冷盘也一一道来。
所以,也是出名的大厨子陈大爹如何不把周大少团长惊为天人嘛!同样的,果清大师啷个不笑逐眼开啥:这可比罗汉寺原先那些素菜高了好几个层次(周大少团长暗暗嘱咐果清大师叫人到陈大爹那里去学这些素菜),那罗汉寺的“寺院菜”素菜大名,当传遍全川、全国!香火不叫一个旺盛,佛祖都不得相信。(后来在全川,乃至全国名列前茅的重庆市罗汉寺素斋由此发端,成为了著名全国的佛教丛林。果清大师圆寂时只带一物,是为周大少团长亲授的《鼎素》书)
与众人依依话别,终于要起航出发了。周大少团长看着黑压压的父老乡亲们,心有所感,大声念道:
“男儿立志出夔关,
不灭倭寇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处处有青山!”
所有人肃然起敬,四句虽短,胜过千言万语!周大少,我中华真好男儿!
看着弟兄们鱼贯登船,周大少团长也欲挥手告别众人上船,却见哭兮兮的心肝宝贝雨娃子喊干爹。周大少团长稀罕地最后抱抱自己的干女儿。没有想到怀里的哭哒哒的雨娃子却掏出三个纸封。抽泣着对干爹道:
“干爹,我差点搞忘了,这是我给的三封锦囊妙计。分别写着1、2、3编号。1号是到了山西才能打开的,2号是打了第一场胜仗那个才能打开,3号是不知道该干什么的时候打开的。记到哈,干爹。”
本来还有些感伤的周大少团长差点被这个人精的举动给逗笑了。老子号称“赛诸葛”,结果雨娃子却模仿诸葛亮,给自己也来了个三封锦囊妙计,有点意思哈!忙接过叫万朵花贴身放好,依雨娃子所在规定的时候打开看看。
旁边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